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戊戌薪傳集】01發揚戊戌風骨取代五四俗流,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價值(並序)
2021/10/09 18:22:24瀏覽2071|回應3|推薦15

【戊戌薪傳集】系列文章緣起


2019年家兄和舍弟皆前往大陸工作,使筆者開始關注大陸資訊。當時家母晚上時常以微信和兄弟兩人通話,每次聽到總覺倍感溫馨,曾在心裡盤算寫一些關於大陸日常生活的文章,增進台灣民眾對大陸的了解。然而不久因香港發生反送中事件,台灣政客藉此煽動仇中情緒,並大幅反轉選舉結果,使人深感媒體與政治操作之邪惡。復經一年沉澱,筆者認為必須從政治議題著手,向台灣民眾介紹大陸政治制度之梗概,以及探討西式民主中各項基本觀念之確當性,並反思台灣實行西式民主所產生之問題。如此方能逐漸轉變台灣民眾習慣將大陸片面定義為獨裁專制的粗糙觀念,從理性客觀的角度重新理解大陸政治實況,並放下仇恨思想,促進兩岸人民共同福祉。最近偶然注意到清末戊戌變法實為兩岸共同精神源頭,因此即以「戊戌薪傳集」為專題,撰寫系列文章。

 

【正文】

 

最近一個巧合的機緣,讓我注意到清末戊戌變法這件事。經過仔細探討,發現它並非只是單純的政治事件,更象徵中國傳統文化的改良與傳承。覺得其中大有文章,可以作為釐清當前台灣社會有關文化認同、民族認同等問題的參考。

有關戊戌變法的詳細始末,我是在李敖《北京法源寺》裡讀到的。2000年李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當時我還在讀國三,慕名買了他的大著來研讀。正值少不更事的年紀,讀得似懂非懂,只知道書中的主題是在寫戊戌變法,主角是康有為和譚嗣同。康有為思想先進卻終生不得志令人惋惜,而譚嗣同以身殉道則令我感到十分震撼。

話說1895年清廷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後,康有為、梁啟超等人聯合當時在北京參加科舉考試的1300多名舉人上書光緒皇帝,史稱「公車上書」。但保守派拒絕轉呈,光緒皇帝並未看到。不久康有為得中進士,再度上書皇帝,終於受到重視,但同時也引起保守派的忌憚。他持續上書皇帝,卻持續受到阻撓。他遂成為朝中極具爭議的人物,受到兩極化的對待。

康有為不但就時事問題上書皇帝,還撰寫日本明治維新、俄國彼得大帝改革的專題著作給皇帝參考。他的種種建言激發皇帝的改革熱情,終於在1898戊戌年6月,光緒皇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任命康有為擔任總理衙門章京(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之官職),自此正式展開變法改革。由於受到皇帝的全力支持,因此康有為是保皇黨,主張君主立憲,並且始終都反對革命。他所寫的《大同書》則代表他的政治理想。

康有為的變法內容,除政治制度外,還涉及文教、經濟、軍事、社會等各個層面,可以說是對中國傳統社會的全面改造,不過卻還是保持了中國文化的本質。先前自強運動提倡「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只是在表面學習西方學術,對中國文化並未進行反思;康有為的變法則是反思傳統文化中的弊病,加以擇優汰劣,保持和改造中國文化作為根本,再學習西學。因此康有為一方面撰寫《新學偽經考》,指出西漢劉歆偽造古文經,意欲幫助王莽篡奪漢朝正統,藉以指出不可一味盲目恪守祖訓(因祖訓或為政治目的所偽造);另一方面又撰寫《孔子改制考》,提出孔子刪訂六經皆為託古為名而行改制之實,表達改革祖制須託古之名以行,方能名正言順。

譚嗣同則是維新變法的殉道者。他在變法失敗後,原本有充裕的時間可以離開(其他人則是毫無預警的情況下被逮捕)。但他只是平靜的繼續住在瀏陽會館,一方面設法營救皇帝,一方面偽造父親給他的家書幫父親開脫。當時有人要幫他逃去日本,但他拒絕。他説「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又說中國尚未有因變法而流血的人,因此中國不能昌盛。他願意做第一個變法流血者,這樣才能真正喚醒中國人的改革意志。所以譚嗣同等六人被殺後,才使得原本期望體制內改革的人士全面轉向支持革命。因此可以說,辛亥革命的成功,某種程度上受到戊戌六君子殺身成仁的庇蔭。進一步說,如果戊戌六君子沒有犧牲,持續進行變法,孫中山也不可能革命成功了。

由此總結戊戌風骨的精神,即為崇古而不囿於古,學洋而不忘於本,並具備「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大無畏節操。

變法失敗後,康有為和梁啟超逃去日本。當時孫中山也在日本,曾兩度邀請康有為參加革命團體,但康有為拒絕,並再三堅決表達反對革命。康有為在清朝推行變法,被視為洪水猛獸;但進入民國後他因為君主立憲、反對革命的主張而被當成今之古人,被世人所遺忘。

由此可以窺見清朝和民國的差別,除了政治制度不同外,最明顯的就是對傳統文化的態度截然相反。清朝時代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即使到了戊戌變法也還是保持文化根本;民國時代則是全盤西化,全面廢除傳統文化,全面引進西方思想、制度、經濟、教育、社會生活、物質生活等等。民國初年五四運動的那批知識份子,幾乎都是極端反對傳統文化的。提出封建禮教是吃人猛獸,打倒孔家店,經書丟進茅廁,傳統宗教為迷信,用藝術取代宗教,主張自由戀愛等等。當時一批新儒家的學者甚至一邊講解《論語》一邊大罵孔子。由此可見民初的思想潮流就是完全批鬥仇視傳統文化為宗旨。

正所謂風行草偃、上行下效,當大時代還保持在清朝,世人自然會維護傳統文化,不會全面唾棄;然而當新時代革除舊時代,進入民國,向世人宣告嶄新生活來臨之際,世人當然也想跟著求新求變,把所有傳統都拋棄革除了。革命在政治層面或許有其時勢考量,然而風行草偃的向下影響到民間,便使得所有年輕人全面唾棄傳統,進而喪失民族認同了。

這讓我想到台中蓮社的創辦人李炳南老居士,他師承清朝翰林學士莊心如太史,傳統文化素養非常深厚。他年輕時正值五四運動時期,也曾追隨潮流批判傳統文化,但後來醒悟西方文化的問題,回歸中國文化正統。他於是曾寫詩批判胡適等人,將胡適比喻為春秋時期魯國的大夫少正卯。而他來到台灣後,眼看無法回到大陸,晚年竟然表示自己是清朝人,不是民國人。除了思鄉之情,很顯然是痛心民國以來對傳統文化的破壞所致。國民政府雖有一度推行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在各地興建孔廟,將傳統文化列入教材等。其實那是李炳南動用人脈聯合向政府建議的結果。否則政府對傳統文化根本不聞不問。

因此若從文化傳承角度來說,康有為的變法路線確實是較革命更好的一條路。若是變法能持續進行,傳統文化將不會發生斷層,而且會革除傳統文化中的糟粕,發揚文化的善美。另一方面,國家富強起來,將不會引發民國初建時滿漢之間的民族仇視(孫中山提倡驅除韃虜,將革命導向洗刷民族恥辱,因此民初曾發生多起漢人屠殺滿人事件,但相關史料多被銷毀)。後面也不會發生軍閥割據,如土匪般劫掠百姓之事,更不會有日本佔領東三省與全面侵華。民國革除清朝而建立新時代,是否真如一部分台灣人所歌頌的那般美好,又或者如另一部分台灣人所唾棄的僅是外來殖民政權,與我毫無相關,一如五四青年認為自己與傳統文化毫無瓜葛,實在是一個值得深入思辨的問題。

台灣今日社會發生諸多價值認同、文化認同、身份認同等問題,歸結起來,其實正根源於五四運動以來所推崇的全盤西化思想。若是能重新認識戊戌變法的歷史脈絡,認清中國文化嬗遞因革的理路,中國台灣的承襲關係,或許將可解決今日的問題。因此發揚戊戌風骨用以取代五四俗流,似乎才是今日台灣順利連結舊時代、邁向新時代的根本。

【戊戌薪傳集】系列文章目次
01發揚戊戌風骨取代五四俗流,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價值(並序)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169234922
02從新中國民主選舉制度反思台灣惡質選舉文化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170302853
03從宋明兩代黨爭反思台灣政黨惡鬥現況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170604370
04論新中國政黨協商制度之完滿盡善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170804936
05由新中國監察制度之法治精神反思台灣監察權渙散現象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170954527
06由春秋戰國時代私權凌駕公權亂象反思媒體自由之限度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171109257
07由新中國對網路祖安文化清理管制反思台灣放任言論自由之弊病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171357636
08從新中國媒體政策之恢弘開闊反思台灣媒體之猥瑣卑劣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171714199
09由新中國信訪制度之日趨完善反思台灣漠視基層民眾權益現象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171902603
10由新中國司法改革之宏觀縝密反思台灣司改因循短視現象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172893895
11從新中國對新興宗教管制政策反思信仰自由之限度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173707417
12論資本主義框架內西方普世價值之片面性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174578366
13從中國儒釋道三家傳統思想反思資本主義之弊病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175257008
14論中國儒釋道三家思想本具之社會主義精神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175846968
15論西方現代價值觀對世風之敗壞與提倡中國傳統道德自律之重要性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176874306
16論西方言論自由之本質問題及中國傳統諫諍之言論理想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177305163
17從宋明兩代言論浮濫問題反思言論自由之弊害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177469477
18從中國重視遵循制度之政治傳統論西方民主政治並非避免獨裁之關鍵要素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177711597
19論中國傳統禮制對人的正向影響與西方民主制度引發人之劣根性弊病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178060963
20從莊子逍遙齊物思想論西方現代自由觀念以自我為中心之錯繆本質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178854440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emoreheart&aid=169234922

 回應文章

泥土‧‧‧郭譽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謝謝分享,世上的保守主義大約都有類似的理由。。。
2023/10/10 14:15
真實的社會有各種各樣的觀點,因為各自有不同的處境;傳統曾經是人們安身立命的根據,一旦社會上有越來越多的人們無法安身立命時,保守主義就開始動搖,甚至出現各種激進的革命觀點。。。所謂「矯枉必須過正」,是革命者永遠的困境;保守主義者的中庸觀點,最大的困境是如何脫離形容詞,如何拿捏變局中的進退,證明自身不是落伍者,不是絆腳石。。。我想
一點心(bemoreheart) 於 2023-10-10 20:09 回覆:
清末民初時確實很多年輕人因深感時代的困頓而產生激進的思想,打倒傳統成為了一項宣洩的出口。他們尚未能冷靜審視時代困局的來龍去脈,就以高度的熱情投入重塑新時代的工作。因此五四時期不論哪一派慕洋的新思想,其實都過於偏激和固執己見。台灣人視共產主義者為極端份子的印象,可說是延續五四而來。然而當時其他的慕洋公知一樣是激進狂熱,只是台灣的教科書不會提他們或美化他們(比如徐志摩就被過度美化了)。總之台灣人並沒有省思五四的功過得失記取教訓,因此台灣自從太陽花學運以後的那些所謂覺醒青年,其實與當年的慕洋公知都是一個樣狂熱極端、自以為正義,只是他們自己不知道而已。這種極端往往要經過時間的磨練,他們才能逐漸反思沈澱下來。

在時代青年執著狂熱的過程中,所謂的保守主義者除了默默做好自己,低調維護傳統以外,所能做的十分有限。做得太多只會使自己成為被批鬥對象,而且被批了也無法平反。幸好「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狂熱的持續通常不會太長,很快他們自己也會厭倦。此時保守者自然會重新受到重視。然而保守者的思想層次如果不夠高超,人格情操如果不夠偉大,則會令時代青年再度失望離去。相反,如果保守者能以高度開闊的思想境界與人格情操感化青年,便能真正成為定盤之星而扭轉時代。這或許就是所謂「聖之時者」的意涵。感謝先生賜教。一點心敬覆

徐百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2022/03/12 17:14
劽:有力也。
康有為的變法則是反思傳統文化中的弊病,加以擇優汰劽,
應是擇優汰劣吧?
一點心(bemoreheart) 於 2022-03-12 19:00 回覆:

先生不愧細心縝密,能詳察拙文錯別字之疏漏。既然力求復興傳統文化,則正應當在字裡行間確實講求才行。感恩先生指正!


泥土‧‧‧郭譽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10/15 22:31
謝謝分享;確實文化問題的發展,往往容易落入「非揚即墨」的二分對立,不易拿捏。。。尤其當西方文明蓄意形成戰略意圖操縱之後,我們更難自制吧。。。
一點心(bemoreheart) 於 2021-10-16 19:10 回覆:

我以前天真的認為文化歸文化,政治歸政治。近來發現兩者根本分不開。若要談文化傳承,則不得不去觸碰政治問題。而一談政治免不了就會觸犯很多人。若不是銘記戊戌六君子的大無畏風骨,我怕也是不能挺起腰桿來了。

一點心 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