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戊戌薪傳集】03從宋明兩代黨爭反思台灣政黨惡鬥現況
2021/11/25 19:31:24瀏覽1561|回應2|推薦10

台灣人受西方觀念影響,習慣性認為民主政府必須實行兩黨以上的政黨政治,必須有執政黨和在野黨互相競爭制衡,避免一黨獨大,並能根據選舉結果達成政黨輪替才能稱作民主政府。只要沒有兩黨互相競爭制衡、不實行政黨輪替就將之稱為專制獨裁,並以此標準認定中國大陸為專制政府。此亦是以自我有限認知衡量社會主義政府產生之謬誤見解。

有關大陸實行社會主義以黨領政的政治制度,留待後文深入探討。本文先以中國歷史上宋明兩代黨爭事件反思台灣現行政黨政治導致政黨惡鬥的真實現況。

首先必須指出,在中國歷史上的各個朝代中,凡是出現兩股互相抗衡的政治勢力,非但不能良性競爭,也不能基於理性互相監督制衡,而是必然演變為兩股勢力惡鬥傾軋,最終造成嚴重分裂導致國家滅亡之慘況。如東漢後期宦官與外戚長期爭權,最終以外戚何進召董卓入京大殺宦官兩千餘人告終,東漢也因此名存實亡;唐朝晚期以科舉出身的牛黨官僚和以士族出身的李黨官僚進行長達將近40年的鬥爭(史稱牛李黨爭),加速了唐朝的衰落覆滅。與近代政黨政治較類似的黨爭則以北宋新舊黨爭、明代東林黨爭為代表,分別闡述如下。

一、北宋新舊黨爭

北宋官僚系統有別於唐朝以前政府。由於科舉制度健全,科舉出身的專業官員大量取代以往士族背景的貴族官員,形成士大夫階層。理論上來說,士大夫多有庶民出身,經由刻苦學習科考入仕,不僅學養深厚,更深諳民間疾苦,應當最能改革貴族政治的弊病,造福生民。然而這中國歷史上首度出現的平民專業官僚集團,卻因政見主張的歧異,落入意識形態鬥爭,最終將國家帶向極度分裂之境地。

北宋黨爭始於宋神宗熙寧初年任用王安石為宰相推行變法為肇端。最初改革重點在財政方面,另涉及軍事、科舉制度等。王安石最初的構想是要為國家增加收入來源,同時減輕民眾負擔。因此推行讓農民可低利借貸苗種費用的措施(青苗法);改以繳納免役錢讓農民免除輪值徭役,專心務農(免役法);每年重新丈量土地,按丈量結果制定稅額,避免豪強地主漏稅(方田均稅法);政府介入市場交易平抑物價,避免大商賈壟斷市場(市易法、均輸法)等。新法之推行,確實一定程度改善了北宋長期累積的政府財政及社會經濟問題,一度讓國庫累積財富可供二十年朝廷開支。此時司馬光等守舊派雖極力反對,卻也無法動搖宋神宗對王安石的支持。

然而王安石推行新法缺乏糾劾機制,導致基層官員為求業績表現,強制農民借貸;又假借新法名目,擅自調高貸款利息和免役錢等,使新法淪為擾民之法。舊黨官員遂以此大肆向神宗舉證新法的擾民情事。至熙寧六年天下大旱,神宗轉而相信舊黨,王安石失勢罷相。此後王雖短暫復相,但已失去神宗信任,遂又去職。但神宗仍意圖改革,因調整變法內容,朝向富國強兵為目標,仍持續推行新法。神宗晚年自信改革有成,發動滅西夏戰役,不幸大敗,神宗因此抑鬱而終。總計新法推行約十五年。

哲宗年幼繼位,由祖母高太皇太后聽政。高太皇太后素來支持舊黨,遂任命司馬光為相,史稱元祐更化。司馬光上任旋即廢除青苗法和免役法,甚至要求全國在五日內完全停止免役法,引起天下嘩然。不久司馬光去世,舊黨內部分裂,但仍持續貫徹廢止新法。

高太皇太后去世,哲宗親政,立志紹繼父親神宗遺志,遂又罷除舊黨,啟用新黨變法。然而此時新黨已變質,不再為民生經濟著想,而是完全以報復舊黨為目標,大肆羞辱舊黨人士。其後徽宗繼位,仍持續推行新法,卻任用蔡京為相。蔡京毫無政治理想,純粹投機份子,新舊兩黨都曾迎合。其上任後,全面任用自家親信裙帶為官,集體貪瀆舞弊,鼓勵徽宗奢侈享樂,完全無視民間疾苦。蔡京在任時免役錢竟高達神宗時的七十倍,可見其貪腐至極。民變因之而起,雖遭鎮壓,卻無法避免北宋滅亡命運。

二、明代東林黨爭

東林黨起源於明神宗萬曆二十二年顧憲成忤旨削籍為民,返回無錫家鄉與其弟顧允成修建東林書院,偕同名士講學,兼議論朝政,朝中亦有正直之士應和,形成輿論中心,因而被稱為東林黨。東林黨與當時朝中其餘五黨進行一連串政治鬥爭,至萬曆晚年、泰昌(明光宗年號)年間,三大案件使鬥爭趨於白熱化,並奠定東林黨於天啟(明熹宗年號)初年全面執政的勝利。

所謂三大案指梃擊案、紅丸案和移宮案。梃擊案為某男子持木棍闖入太子朱常洛寢宮打傷守門太監,東林黨謂此事係鄭貴妃指使;紅丸案為光宗即位一個月即因病崩逝,死前服用李可灼紅丸「仙藥」,東林黨認為李可灼與太醫崔文升(曾為鄭貴妃內侍)皆犯逆弒之罪,要求嚴懲;移宮案為光宗駕崩後,皇長子朱由校之養母李選侍欲與由校同住乾清宮,意在專權,遭東林黨人強行移出。三案之過程,東林黨先維護太子常洛,又嚴厲追究逆弒光宗罪責,最後更維護熹宗由校之權力不受侵奪,因此光宗即位之初,立即重用東林黨人,熹宗亦順從之,使天啟初年東林群賢滿朝。

然而東林人士富於排他,對於非東林人士嚴厲排斥,改革過程又夾雜萬曆時期的仇恨報復情緒,使非東林人士深感不安,紛紛投效魏忠賢,促成閹黨的壯大。魏忠賢與熹宗乳母客氏為相好(熹宗賜婚為對食夫妻),他們合力剷除正派宦官王安,全面掌控內廷。此時東林黨若善待魏閹,尚且能相安無事,然東林黨人趙南星竟拒絕魏閹外甥謁見致意,甚至在朝中相遇公然訓斥魏閹,使魏閹懷恨於心,甚至懷疑自己將會遭到東林黨陷害。

天啟三年,魏中賢受命職掌東廠,隨即任用心腹職掌錦衣衛與鎮撫司。三大刑獄機構都為魏閹所掌握,遂開啟他大肆報復東林黨的時代來臨。原本萬曆、泰昌之三大案與魏並無關係,但受到非東林人士煽動,魏閹大興刑獄,編纂《三朝要典》,對三大案重新追究翻案,譴責東林黨人,並逐一點名追查(實為捏造)過去所犯罪狀,押解來京下獄受審。其中斃命於詔獄者十餘人,流邊者數十人,削奪者三百餘人,致使朝中善類一空。

所幸天啟七年熹宗崩,在張皇后力保下,皇五弟朱由檢嗣位為思宗崇禎。思宗上任即剷除魏閹和客氏,更欽定「逆案」,即點名閹黨人士予以嚴懲。至此閹黨可謂徹底瓦解。與此同時,東林黨人再度擢用。然而東林黨人不改激昂抗辯之本性,每每忤犯皇帝,致使皇帝懷疑廷臣又在結黨。

此時因袁崇煥遭誣告而導致東林黨再度失勢。崇禎初年,袁崇煥與毛文龍共同鎮守遼東與朝鮮一帶,互相支援牽制後金。但毛文龍在魏閹得勢時曾投向閹黨,加以為人驕恣,深為袁崇煥忌憚。袁為東林黨所舉薦,懼怕毛文龍對他不利,遂以尚方寶劍私自斬殺毛文龍。毛的部隊不願再支援袁崇煥作戰,後金眼見有隙可乘,皇太極率軍繞道蒙古入關,直逼北京。袁聞訊急忙帶兵從山海關返京救駕,力戰克敵。然毛文龍部屬卻捏造指稱袁崇煥與後金有密約,袁放縱後金入關再自己前來救駕,欲藉以立功。非東林黨人又加以附和,遂使袁崇煥下獄處死。此事使崇禎失去對東林黨信任,終至完全罷除。此後入閣多佞倖之輩,只知諂上希旨、虐下取功,迎合皇帝而排擠賢才,終至亡國。

三、綜合分析

北宋新舊兩黨輪流得勢,正符合今日政黨輪替標準。新黨王安石推行變法,受到舊黨嚴厲攻擊詰責,正如同政黨政治中在野黨監督執政黨,極盡苛求之能事。如此經宋神宗時新黨執政,高太皇太后攝政時舊黨執政,哲宗、徽宗時新黨執政,三番輪替之下,非但沒有革除積弊,反倒造成愈來愈強烈的仇恨報復風氣。兩黨專以打擊對手為目標,不再關心國家大計,更不聞問黎民福祉,唯有消滅異端份子為最高價值。如此惡鬥傾軋之結果,善於逢迎者於中周旋得勢,最後竟使蔡京這等佞倖小人主掌大政。北宋因而益加衰弱、官僚益趨腐敗、民生益陷艱困,乃至聯金滅遼之際屢屢戰敗,終使金滅遼後敢於順勢滅宋。

明代東林黨因維護正統皇權而得勢,卻因觸犯閹黨而遭清算,此時遇難者確為中正剛直之士,因持高尚政治理想而殉道。然東林黨本不至慘敗於此。若天啟初年不囿於黨派門戶之見,廣納賢才,不以萬曆舊事而極力排他,則非東林人士亦不會急於投靠魏閹,亦不至於對三大案翻案。俟魏閹既起,東林黨若不嫉惡如仇加以嚴厲拒斥,魏閹也不至窮極報復。又如閹黨失勢而東林黨再起,崇禎帝已欽定逆案剿滅閹黨羽翼,雖朝中仍有曾依附閹黨人士(如毛文龍等輩),然既未被定罪,則應予包容接納。袁崇煥卻仍執著毛文龍過去劣跡,又不以正常管道上疏彈劾,反倒以擁尚方寶劍自恃而私殺之,以致遭到毛部屬誣告報復,引發黨爭再起,東林內閣終至徹底瓦解。

綜觀東林黨自三大案以來之一貫作風,每自以為剛正不阿,實則極其主觀,且嚴拒任何相異見解。若遇見解不同則嚴厲斥為異端而傾全力攻擊。且以三大案而言,梃擊案何以東林黨認為鄭貴妃必然為幕後主使?紅丸案又何以認為崔太醫與李可灼必然意圖弒君?移宮案則何以認為李選侍必然意欲干政?一路爭執過程,雖原意為力保皇權不受奸邪之輩陰謀侵犯,但實際發展結果,奸邪之輩依舊得勢,且較原先更加逞奸逞惡,反撲更為猛烈兇殘,豈不極為諷刺?由此可見,政治之事非直言極諫即為確當,顧及大局周全乃為盡善。

西方政黨政治之基本概念,即為執政黨和在野黨互相監督制衡,謀求進步發展、避免腐化。此一制度設計,要求在野黨必須以直言極諫為義務,決不可與執政黨同流合污。如同東林黨一般,乃是理想在野黨的典型。然此理想一方面將複雜的政治事務簡化為二元對立的是非命題,非黑即白,無法兼顧全局融通取捨雙方優長;另一方面又欠缺對人性爭強好勝心理的深刻洞察,非但不能啟迪君子射藝之爭(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反而激發小人權謀之爭。北宋新舊黨爭、明代東林黨爭,皆可印證兩黨制衡必然演變為兩黨惡鬥,造成了分裂對抗終至毀滅的必然結局。

台灣由於深信政黨制衡與輪替為民主政治之必然制度,因而自1987年黨禁廢除以來,形成如同北宋新舊黨爭、明代東林黨爭之政黨惡鬥型態。回顧台灣過去發展軌跡,民生最安定富足的時代是在黨禁開放以前,政治氛圍平靜無波,舉凡建設性良善政策皆可順利推展,人民安心工作即可安家立業。黨禁開放後則政治氛圍波瀾涌動,政策推行游移不定,空談議論八九分而實際執行一二分。社會發展遂逐漸陷入停滯甚且倒退,貧富差距持續擴大,年輕族群淪為新貧階級。並因直接選舉制度和媒體話語推波助瀾,黨爭層面擴及社會大眾,使社會風氣亦漸趨尖酸苛刻,形成族群對立撕裂社會。台灣正依循北宋新舊黨爭途徑發展,卻毫無警覺,不曾反思制度理想與政治現實相悖之因由,猶堅信政黨制衡輪替為唯一真理,豈非自取滅亡?反之,若能借鏡大陸政黨協商、以黨領政之制度,以團結共榮為目標,或許才能扭轉如今之頹局。

【戊戌薪傳集】系列文章目次
01發揚戊戌風骨取代五四俗流,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價值(並序)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169234922
02從新中國民主選舉制度反思台灣惡質選舉文化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170302853
03從宋明兩代黨爭反思台灣政黨惡鬥現況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170604370
04論新中國政黨協商制度之完滿盡善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170804936
05由新中國監察制度之法治精神反思台灣監察權渙散現象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170954527
06由春秋戰國時代私權凌駕公權亂象反思媒體自由之限度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171109257
07由新中國對網路祖安文化清理管制反思台灣放任言論自由之弊病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171357636
08從新中國媒體政策之恢弘開闊反思台灣媒體之猥瑣卑劣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171714199
09由新中國信訪制度之日趨完善反思台灣漠視基層民眾權益現象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171902603
10由新中國司法改革之宏觀縝密反思台灣司改因循短視現象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172893895
11從新中國對新興宗教管制政策反思信仰自由之限度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173707417
12論資本主義框架內西方普世價值之片面性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174578366
13從中國儒釋道三家傳統思想反思資本主義之弊病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175257008
14論中國儒釋道三家思想本具之社會主義精神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175846968
15論西方現代價值觀對世風之敗壞與提倡中國傳統道德自律之重要性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176874306
16論西方言論自由之本質問題及中國傳統諫諍之言論理想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177305163
17從宋明兩代言論浮濫問題反思言論自由之弊害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177469477
18從中國重視遵循制度之政治傳統論西方民主政治並非避免獨裁之關鍵要素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177711597
19論中國傳統禮制對人的正向影響與西方民主制度引發人之劣根性弊病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178060963
20從莊子逍遙齊物思想論西方現代自由觀念以自我為中心之錯繆本質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178854440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emoreheart&aid=170604370

 回應文章

乌鹊南飞
等級:3
留言加入好友
2022/07/23 03:23
寫的很深刻,不過若是再比較一下古今政黨的不同會更有現實意義
一點心(bemoreheart) 於 2022-07-24 18:12 回覆:

我並沒有研究過古代政治制度史,不過我想古代應該並沒有制度化的政黨。因為古人認為結黨是營私的行為,有害公共利益。因此只能說古代有政治集團。比如盛唐時的政治集團就是關隴集團,這個集團很團結且強大,國家才能強盛。晚唐時關隴集團已經衰微,宦官把持朝政,因此國家也跟著衰弱。如果與現代相比較的話也是一樣,帶領國家的政黨團結強大(比如中國共產黨)才是全民之福,如果兩黨相爭則必然導致分裂衰亡。


麵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12/13 09:27
大陸前年拍了一齣劇--清平樂--是描寫宋仁宗和他的皇后的故事,劇中對范仲淹、歐陽修、司馬光、晏殊等北宋名臣有深刻的描繪,其中對司馬光的性格描述讓人恨得牙癢癢的。格主不妨去追追這齣劇,我對這齣劇的評價很高,不過一般人看這齣劇會覺得沉悶。
一點心(bemoreheart) 於 2021-12-13 19:27 回覆:
我確實經常聽到司馬光迂執的事。以前讀過一篇文章,現在找不到出處,大意是說王安石執政時,有一個年約16歲的少女,因家貧被父親賣給一位60多歲員外當小妾。少女不肯,結婚前晚上拿刀到員外住處欲殺他。但她少不更事,一下就被員外制伏。報官審理後,依謀殺親夫罪名被判死刑。依宋律死刑應上報中央,大理寺官員對該案件起爭執,一派認為依律當斬,一派認為情有可原,且尚未過門不算正式夫妻,且謀殺並未事遂,罪不致死。兩派爭執不下,請示王安石,王主張應寬免。司馬光聽到此事,極力主張律法不可不遵,應依律處死。雙方僵持不下,請宋神宗裁決。神宗亦認為應寬免。於是該少女被留放邊地。但多年後神宗駕崩,司馬光任宰相,竟重究此案,將該女(早已另外結婚生子)抓來處死!!司馬光簡直是....無言.....
一點心(bemoreheart) 於 2021-12-13 19:38 回覆:

北宋名案:少女被逼嫁給老光棍,謀殺親夫未遂,被司馬光判處死刑
https://read01.com/gRA7zL5.html

找到出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