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戊戌薪傳集】12論資本主義框架內西方普世價值之片面性
2022/05/27 17:35:34瀏覽1322|回應3|推薦41

前文已就西方民主制度中各項基本觀念,選舉、政黨政治、新聞自由、言論自由、宗教自由等議題進行探討,反思該等觀念被西方宣傳為唯一真理「普世價值」的確當性;另就大陸監察、信訪與司法制度之建制改革檢視中國模式探索之成果。

西方所謂的普世價值多半源於啟蒙思想家所提出。西方自文藝復興以後,政治上脫離羅馬教宗權威,民族國家興起而出現世俗君主開明專制;民生經濟上脫離封建貴族權威,商業活動興盛帶動資產階級出現。隨著社會底層經濟結構的轉變,連帶影響頂層思想結構亦有所創新改革。資產階級在經濟豐裕之餘,不但追求藝術品味、研究學問,也開始反抗封建貴族的壓迫,啟蒙思想應運而生。他們是平民出身,自然要求打破封建世襲特權身份,鼓吹理性、平等、自由等觀念,享有各項政治、言論、信仰自由等基本人權。並將此稱為普世價值。

然而,資產階級所爭取的平等是以自身利益為前提。他們是所謂的「布爾喬亞」,也就是住在城市裡的自由人,又稱為市民階級。意謂著城市以外的廣大農民並不包括在內。因此歐洲早期推行的議會,選舉權人都設有財產限制,財產達到一定標準的公民才具有投票權,這便排除了農民參與政治的權利。因為農民的利益本質上與資產階級的商業利益相衝突,因此透過限制投票權人財產資格的方法,技巧性的迴避了農民權利問題,從而形成以資產階級利益為中心的民主政治與假象平等。

資產階級進入政治領域,促使資本主義經濟體系得以發展壯大,為近代世界帶來極為深遠的影響。一方面展開新帝國主義的第二輪殖民侵略,一方面則藉著舊帝國主義時代殖民開拓的黑奴與蔗糖貿易體系,使資產階級晉身成為資本家。將原本在美洲經營甘蔗種植園所累積的資本,用於歐洲本土投資工廠,帶來工業革命。又引用黑奴生產蔗糖的管理方式作為工廠制度來源,因而產生剝削勞工的問題。在此之前,手工業者多半為自營業主,最多發展為小規模工作室,並有各自的行會統一制定價格,較少發生剝削情形。然而工廠制度出現後,為數廣大新出現的勞工階級如同封建時代的佃農或農奴一般,飽受資本家剝削,淪為無產階級。

基於奴隸制度基礎,工廠制度對待勞工極其嚴苛。工作環境惡劣,在大型鍋爐周圍長時間勞動,操作危險機具;普遍僱用童工,工時長達15小時以上,薪水卻非常微薄。倫敦外圍的貧民區聚集大量從農村來到城市打工的勞工,生活在如同集中營般的悲慘環境。又因工廠對煤礦需求量大,大量農村民眾(包括女性)前往市郊從事採礦工作,不但礦道狹窄必須爬行進出,還要隨時面臨礦井爆炸之高度風險。這些勞工與礦工雖有支領薪水,但他們的待遇比起黑奴其實沒有太大差別。因此歐洲在工業化初期經常爆發勞工集體暴動、破壞工廠機具的事件,稱為「盧德運動」。一開始是由於工業化生產導致手工業衰落,手工業者因而潛入工廠破壞機具。但不久工廠裡的員工也開始破壞機具,他們主要是為了抗議資方的苛刻待遇,於是仿效先前的破壞事件。而資產階級成立的所謂民主議會政府,對此僅以武裝鎮壓暴亂了事。這便說明資產階級所謂的自由平等僅限於他們自己的群體,對勞工和農民權利則視而不見。

這樣的時代背景導致了社會主義的出現。不同於啟蒙思想家本身屬於布爾喬亞的一份子,社會主義理念來自於高知識階層,而非勞工群體。他們目睹資本家剝削勞工的各種惡劣手段,基於良知的反省,不以個人利益為前提而表達對社會底層民眾的關懷。有些人以藝術創作方式進行,興起社會寫實主義的藝術風格;另一些人則由學術理論建構,發展出龐大思想體系,如馬克思即為歐洲社會學三大奠基人之一。這與啟蒙思想家基於自身利益為前提的學術理論具有本質上的區別。

如果以時代問題與改革時弊的脈絡來看,社會主義確實是較資本主義更為先進的思想。雖然從19世紀社會主義出現以來,其政治理想在大部份地區尚未實現;資本主義與其附庸之西式民主制度則深入全世界每個角落,形成所謂普世價值。然而今日世界卻仍存在各種難解困境,除了發生嚴重的自然環境危機,第三世界國家仍普遍貧困,先進國家則多半出現貧富差距日益極端化,導致邁向人口老化與滅絕之邊緣。這顯示資本主義本身是一種具有自我毀滅特性的經濟模式,其附庸之民主制度則強化自我毀滅之進程不可改變。

資本主義的核心價值存在某些重大問題,因此造成毀滅性的傾向。其核心價值通常可表述為:基於私有財產為基礎,透過自由競爭行為,付出最小成本以獲取最大利益,以此達到個體成功與富裕,並間接帶動整體社會發展。古典經濟學家以此建立自由主義經濟學之主要理論,雖然後來經濟蕭條時代經過許多修正,但直到今日仍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主要表現於經濟發展指標)為核心精神。

不斷追求經濟成長、物質進步做為人類社會之終極理想狀態,已然為人類文明造成重大危機。就物質層面而言,工廠批量生產模式必然造成資源過度攫取與耗費,且必然導致難以逆轉的環境汙染。為了促使成本最小化,對於原物料必然同樣要求批量採購,造成農業、畜牧業的工業化生產。大規模的農業生產配合化學肥料與農藥以保證產量,導致土壤毒化、食物營養成份降低且殘留毒素;為了更大幅度降低成本,進而採用基因改造品種取代天然品種。大規模的畜牧業同樣配合化學激素藥物,並以極為迫狹惡劣的環境飼養牲畜及宰殺,完全違背啟蒙思想所標榜的人道平等精神,並造成大規模排泄物汙染以及溫室氣體排放。其他金屬礦物原料的大規模開採,以及石化燃料的大量使用,不但在提煉過程中造成高度汙染,並使原本封存於地下的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到地表,直接導致地表暖化。此一工業化之根本問題,目前世界趨勢雖提倡碳中和因應,事實上多數卻是以提高核能達成,本質上只是把問題轉移到核放射汙染方向,對於長久之環境影響尚不可知。所謂的綠能則多半會造成另類汙染,比如風力發電產生低頻噪音影響海豚生態,太陽能板生產則排放高汙染廢水等。

成本最小化的重要環節為降低人力成本,促使工廠不斷轉移到低勞力成本地區,進而將工業化對自然資源之消耗與汙染推向全世界。低勞力成本地區通常環保法規相形寬鬆,因而工廠之汙染亦隨之倍增。時至今日,全球絕大多數地區已被工廠覆蓋,當歐美先進國家在舒適優雅環境中享受工業文明之豐碩成果時,第三世界民眾則身陷高度汙染與極端氣候環境中苦苦掙扎,無人聞問。另一方面,塑料做為工業化之主力產品,全球無不遭到塑料氾濫之嚴重危害,許多野生動物因誤食塑料袋而致餓死,海洋中甚至因洋流匯聚而形成塑料島,其所分解之塑料微顆粒則遍布於所有高山深海,無法清除。

就社會影響層面來說,工廠所生產的大量產品遠遠超過民眾實際需求。然而為維護資本家和投資人的持續收益,工廠並不減產,而通常會以開發新市場、產品轉型等方式,務必達到保證增產為目標。經濟學家發明許多經濟理論和成長指標,做為工廠超量生產的正當性依據,並編造一套保障勞工免於失業的理論,強調工廠對社會的重要性。事實上,當工廠引進新設備取代人力時,勞工仍然失業,但經濟學家卻將此稱為產業升級。為達到經濟成長目標,必須不斷刺激民眾消費需求,鼓勵汰舊換新。相應的商業手法應運而生,以塑造品牌流行趨勢,或強調新品研發成果為基礎,透過專業行銷技巧,誘導民眾持續購買各種非必需品,並由此發展出龐大的與生產和研發無直接相關的廣告與媒體機構。由此可見,現代民眾生活中一切食衣住行,不論學校所受的教育、從事的職業、購買的產品、接觸的媒體資訊,早已完全由資本家建構掌控。

一般人對於超量生產或許不太有概念。此處以台灣民眾的飲食生產和消耗為例,民眾每天用餐吃掉的食品,只佔總體食品生產量的七分之一,其餘七分之六則銷毀。之所以銷毀如此多食品,一部份固然是民眾浪費,未食用完即倒入廚餘;然而主要原因則是工廠量產與商業模式運作的必然結果。商店為提供民眾便利飲食的需求,必須隨時補充新鮮食品入庫。然而大多數食品根本來不及出售就過期,下架之後難以處理,只能直接銷毀。不只台灣如此,歐美先進國家無所謂惜福觀念,浪費食物與各種物資的現象更為嚴重。然而諷刺的是,當先進國家地區為了追求經濟成長而不斷製造過多食品與產品、淘汰大量可用食品與產品時,第三世界的民眾卻仍普遍處於物質匱乏的狀態,甚至全球超過十億人糧食嚴重短缺。台灣偏鄉地區也存在相同問題,政府卻不加重視,只能由民間慈善機構自行介入關懷。這顯示資本主義毫無資源平均分配之觀念,其所謂平等與人權都是以財富充裕為前提。

資本主義為資產階級編造的美好生活神話是非常狹隘且片面性的,建立在大量的浪費資源、排放汙染與漠視無產階級生存困境的基礎之上。資本社會所提倡的民主、自由、人權等所謂普世價值,也是基於階級利益和商業利益為前提。現今西式民主的投票制度,雖美其名為不分階級、一人一票,實際上參選人必須繳納高額保證金和負擔龐大競選活動費用,造成只有富人才能參選的商業遊戲(參閱前文第2篇)。所謂的自由和人權亦都是以財產資源為前提,資源充裕者能夠享有充份自由與權利,缺乏資源者則無暇亦無力爭取權利,只能被生存現實壓迫。簡而言之,資本主義體系就是只允許資源充裕者生存,無產者則注定永久處於社會底層且難以翻身。如此不公不義之社會經濟制度,必然遭到歷史淘汰,去階級化之公理正義世界則必然隨著歷史進化發展而降臨。

【戊戌薪傳集】系列文章目次
01發揚戊戌風骨取代五四俗流,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價值(並序)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169234922
02從新中國民主選舉制度反思台灣惡質選舉文化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170302853
03從宋明兩代黨爭反思台灣政黨惡鬥現況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170604370
04論新中國政黨協商制度之完滿盡善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170804936
05由新中國監察制度之法治精神反思台灣監察權渙散現象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170954527
06由春秋戰國時代私權凌駕公權亂象反思媒體自由之限度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171109257
07由新中國對網路祖安文化清理管制反思台灣放任言論自由之弊病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171357636
08從新中國媒體政策之恢弘開闊反思台灣媒體之猥瑣卑劣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171714199
09由新中國信訪制度之日趨完善反思台灣漠視基層民眾權益現象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171902603
10由新中國司法改革之宏觀縝密反思台灣司改因循短視現象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172893895
11從新中國對新興宗教管制政策反思信仰自由之限度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173707417
12論資本主義框架內西方普世價值之片面性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174578366
13從中國儒釋道三家傳統思想反思資本主義之弊病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175257008
14論中國儒釋道三家思想本具之社會主義精神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175846968
15論西方現代價值觀對世風之敗壞與提倡中國傳統道德自律之重要性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176874306
16論西方言論自由之本質問題及中國傳統諫諍之言論理想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177305163
17從宋明兩代言論浮濫問題反思言論自由之弊害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177469477
18從中國重視遵循制度之政治傳統論西方民主政治並非避免獨裁之關鍵要素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177711597
19論中國傳統禮制對人的正向影響與西方民主制度引發人之劣根性弊病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178060963
20從莊子逍遙齊物思想論西方現代自由觀念以自我為中心之錯繆本質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178854440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emoreheart&aid=174578366

 回應文章

徐百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2022/07/27 03:19
在西方現代化之前,西方人民一直在思想(不同教派的迫害)、人身、經濟、政治上受著層層的深重桎梏。他們現在極力頌揚自由、人權,其來有自,有他們飽受束縛壓榨的歷史背景,並非是他們對全人類文明的特殊貢獻與成就。

在西方人的腦中根本沒有德治仁政、選賢與能、天下為公的民本觀念。西方由議會憲政所進化而成的「民主」制度,本意並非為全民,不離「既得利益者保障自身權益」的本質。
所以才會出現馬克思主張要將資產階級的既得利益分享於民,建立無產階級民主制度的設想,西方二十世紀會出現的普遍民主,說這是馬克思間接促生出來的,也不為過。

然而歐美國家的民主終究是維護自身權益,尤其是對外更以自己國家民族的利益為第一,對內對外都是白人至上主義。只要違反了自身權益,基督教的博愛就無影無蹤了。
一點心(bemoreheart) 於 2022-07-28 17:46 回覆:
您說得很通透啊!我就不再贅言了。不過中國人還是謙卑一點的好,韜光養晦才符合古人的教誨。

徐百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您這篇大作十分透闢精到
2022/07/27 03:05
不過我認為西方普世價值的啟蒙思想家,是在時代的變革下有良知的人士的覺醒,窮富各階級都有,並非資產階級。
資產階級在經濟豐裕之餘,都想躋身貴族的上流社會。於是利用自己的財雄勢大的經濟實力,爭取制定法律的議會權力以保障自身的利益,他們加上原先的貴族,即是所謂的「資產階級民主」。資產階級追求藝術品味,甚至研究學問,僅是附庸風雅的虛榮心,以使自己像個上流人士而已。

況且資產階級為了維護自身利益,而擠進議會分享政治權力的方式,早有前例,並非資產階級開創的先河。。在1215年就有英國封建貴族為了捍衛自身吸食農奴膏血的權益不受國王的侵犯,逼迫國王簽下一份對自己權利的保障書,就是那份美其名是民主濫觴的〈大憲章〉。
如果資產階級是抱著理性、平等、自由等觀念,追求政治、言論、信仰等自由的基本人權。那麼進入議會獲得制定法律的權力之後,為何依舊心腸冷硬,壓榨迫害勞工毫不手軟?

隨著工業革命在1759年左右開始蓬勃發展起來後,資產階級才真正興起,逐漸壓過了貴族。在此前西方的文化和社會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轉折和變化,就是理性時代(約1650-1800),這段時期西方思想就從啟蒙向着更為深廣的理性方向演進。

西方之所以會出現理性時代,是由於望遠鏡的發明證實了地球繞日的真正宇宙現象,為了解釋地球繞日的物理原因,觸發了西方的科學革命。在伽利略的慣性定律和牛頓的萬有引力地解說下,宇宙的神秘性被剝除了,整個宇宙像是依固定機械結構和機械力量運轉的時鐘。
在這樣一個乾坤倒轉的啟示下,人們相信自然現象即使再奧妙,都是可以破解的。宇宙的萬事萬物都可能是依循著某種固定的原理在變化、在活動,這意示著人們必須要重新建立符合宇宙真相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宇宙觀。因此引起了「文化突變」,理性時代於焉而生。

基督教的聖經神話破滅了,古希臘羅馬成了落伍的文化。人們不但攻擊基督教會,而且攻擊一切不合理不合義的舊思想和舊制度。可以說西方經由科學革命作出了一番文化反省,進而開始了一場【文化大革命】。
於是思想毫無羈絆,想像力和創造力發揮到極致,出現了種種新學說、種種新主義,開展了人類文明的新紀元,發展出今日的文明盛況。

在理性時代,科學照亮了理智,解放了思想,人們開始以合乎規則和原理的【理性】為標準來看待一切。除了宇宙和自然的一切萬象要作出合理解釋之外,還認為人世間一切萬事都應予以合理化。
呼籲廢除酷刑,改革罪犯條例的義大利學者貝卡利亞(Cesare Beccaria,1738-1794)就認為祖宗不足法,他說:「過去的習俗毫不足道」「人類的歷史是一片如海的錯誤」。這種不再盲從舊權威、舊規矩,重新估定一切價值,創立新思想、建立新制度的看法,就是西方理性時代的主流思想和時代精神。

於是,違反人道的酷刑被廢止了,政治上民主自由的學說和思想開始抬頭,經濟上提出了自由競爭主義,普及教育的呼聲喊出來了,廢止黑奴的主張也提出來了…,等等。
總之,理性主義壓倒一切,改革是全方位的、全面性的,一切舊有的事物該打倒的就打倒,不該打倒的就極力改革使之合乎理性,才是導致西方發展出自由、民主、人權的關鍵所在。
一點心(bemoreheart) 於 2022-07-28 17:43 回覆:
1.有關啟蒙思想家,他們至少是城市裡的自由人而不是農民吧,不然怎麼有時間研究學問和寫書呢?

2.資產階級抱著啟蒙思想的觀念進入議會,卻還依舊壓迫勞工階級,這便說明他們只是為了自己方便罷了。

3.所以我說西方普世價值是以階級利益為前提。

4.西方理性時代應該是起源於中世紀的經院哲學。經院哲學引用柏拉圖和亞理斯多德的理性哲學用來詮釋基督教義,這種理性精神才是促進現代大學出現的原因。大學是理性的殿堂,修士在教會裡接受哲學教育,於是也開始進行科學研究。早期的科學家許多都是修士。

5.聖經神化的破滅是啟蒙運動造成,修士不會一邊研究科學一邊鬥爭教會。

6.希羅文化應該是復興才對。文藝復興時代是以復興希羅光榮為宗旨,延續到理性時代還是一樣的。

7.理性被政客利用來煽動民眾打倒一切。法國大革命時把教堂的珍貴文物都砸毀了,這就是他們所謂的理性。

Angel佳佳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22/05/29 15:35

什麼治國之道    主義什麼

我還沒智慧去了解

只知為人處事 良知  信德 極其重要

但我還是很讚許你的熱誠與善意

-

剛看你回應真讚

-----------------------

你說:現在這個社會都要懂得保護自己,但也不要失去對人的信任。只能多憑經驗吧。

我國三時在報紙上讀到羅蘭《飄雪的春天》再版,當時把報導剪起來收藏。到專四暑假整理剪報看到,才去圖書館借來讀。羅蘭真是很有深度的人,她在書中寫「淒厲的災難震憾一時,平靜的災難震憾永遠」,我到今天印象還是非常深刻。這本書是帶有她自傳風格的作品,她對於自己生命中的傷痕沒有選擇逃避,而是經過沉澱後以小說方式表達出來,使自己的心結得以抒發。這讓我獲得很大的啟發,知道人必須順著自己的真心良知去做,才不會覺得有所虧歉。

----------------------------------

說得太好了

真不簡單你

原來你這麼年輕 也知道羅蘭 媽咪

她很好 疼愛我們喔   很懷念她

一點心(bemoreheart) 於 2022-05-29 18:34 回覆:
關於政治,以前我跟林良先生的立場一樣,從來不碰,因為那樣會讓人必須關注許多負面的事,容易深陷其中難以自拔。這次雖然寫政治文章,不過我還是以爬梳基本理論觀念為主,儘量避免涉及時事評論。因為時事議題繁瑣龐雜,把時間耗費在上面實在沒有意義。把基本理論處理好才會建構有價值的論述。


以前國中時我哥告訴我《聯合副刊》有許多好文章,我才會常常翻報紙,沒想到讀到羅蘭的書。那時候報紙的文章水準都很高,能夠陶冶性情、栽培人文素養。我想是老一輩的人們經歷過戰亂和離別的苦難,對人生的體驗非常深刻的緣故。幸好我在那時能夠讀到她的書。在往後的人生經歷中,我慢慢了解羅蘭為什麼會費那麼多時間要寫這本書。如她自己所說,她是一邊寫一邊撕,寫了很久才完成一點點,但仍然要寫,因為那是一段織在她生命中的經歷,如果不寫,她將會永遠留下缺憾。寫出來以後,她更希望這本書能夠「穿越歷史的長風,在古老的宇宙裡壯闊的迴響。」


羅蘭曾經用全心全意感受過生命中的美麗與哀愁,如今留給世人這部書,很顯然她的人生境界已經達到至善,臻於永恆了吧。能夠遇到和羅蘭共事過的人,真讓我感到非常驚喜!祝福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