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2/11/24 03:12:51瀏覽3136|回應4|推薦32 | |
[前言] 這篇筆記如果要寫得聳動的話,可以寫成「勞保破產是因為選民笨」、「執政黨施政無能」、「在野黨監督不力」,然後,再提一下「藍綠」等關鍵字,這篇筆記就等著要被罵翻天了(註1)。 (註1:這個 blog 是以經濟或投資相關議題為主要內容,平常沒啥留言。但只要一不小心稍稍沾到政治時,留言內容可就五花八門了。這是我儘量要避開這種議題的原因。) 同時,這篇筆記也不是想造成各個群族/行業/公私立部門的對立,勞保或軍公教退撫基金都有自己內部的問題,即使是挖了對方的肉也補不了自己的瘡,因為自己的瘡爛掉的速度比別人長肉的速度還快。想知道原因的話,請平心靜氣看下去。 照例,這篇筆記會從經濟層面去解釋為何這種結果必然發生。實際上,政府的「xx保」破產是民粹/民主的必然結果,而且,天然資源愈少、對外競爭力愈弱的民主/民粹國家,愈難解決這個問題。 要用簡單的方式解釋這件事,從供需的平衡與破壞即可看出來龍去脈。這裡以單純簡化的方式做說明: [人類之所以得以分配資源的理由] 民以食為天,人類所賴以為生存的資源全是大自然的供給。當大自然的供給量遠大於人類的需求量時,生存門檻低,自然糾紛就少。相反的,紛爭就免不了,近日的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戰火即是一例。 [退休給付制度的設計基礎] 未雨綢繆是好事,豐收時儲糧以待旱澇缺糧時平衡供需。退休給付的立意也是如此,年輕力壯時的收入留一部分下來,等退休無收入時再把當初累積的錢(含利息)拿來慢慢用。 所以,原本儲下來的錢,在退休後要怎麼花是可以估算的。最單純的,存多少用多少,預估會活得愈久,平常就要用得愈省。 例,如果有一個很保守的退休給付設計,是從 26 歲開始每個月繳 1000 元,連續繳 35 年,等 61 歲退休時就可以每個月領 1000 元退休金到 95 歲(註2)。那麼,一開始這個年輕人就必須確實每個月存下 1000 元。 (註2:為了簡化問題,這個設計非常保守,不包含從 26 歲到 95 歲這 70 年間的利息加給與存亡變數。) 也就是,除非你家後院有抽不完的石油或挖不完的鑽石,不然,退休給付制度就該老老實實地設計成「存多少、用多少」的模式。 [一個可怕的陷阱--挖東牆補西牆] 承上例,有一群年輕人從 26 歲開始每個月就只存 500 元,可以到了 60 歲卻能月領 1000 元退休金。 為什麼? 答案很簡單,不過就是想盡辦法挖東牆補西牆而已。 比如,60 歲這個年齡層的跟 26 ~ 59 歲的廣大群眾暗示:"你們不要笨笨地每個月繳 1000 元。只要每個月繳 500 元並抽出其中 15 元給我,以後你們退休時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每個月領 1000 元 (自己的 500 元 + 26 ~ 59 歲這 34 個人各 15 元)。" 有看懂嗎?這是前期既得利益者之所以乖乖不出聲/不去想的一個重要原因。大部分的人,注意!是大部分的人!會經過一段漫長為期十數年的時間才開始發現這個結構的不合理性。在這之前,那些少數看得懂的人都會因為自身是既得利益者而選擇不出聲。真的正義感十足的人的聲音則是傳不出去。 又比如,60 歲的年齡層透過借錢/發債的方式,向 25 ~ 59 歲的廣大群眾暗示:"你們先合資每個人借我 15 元,以後我再從每個月 1000 元的退休金慢慢還給你們。" 再不然,就是賣土地房產、賣手上的股票(美其名為全民共享/民營化)、…。 其他的方法請參閱各國政府與央行的做法…。但請記住,不是每個國家都有本事像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坐在直昇機上到處灑錢的(有興趣的人可以查查「Helicopter Ben」)。 [選舉的後遺症] 政府設計的勞保、軍公教退撫基金或國民年金等退休給付制度,照理都該算好當初繳多少費率未來就領相對的額度。 但是呢!卡在民主選舉的節制力不足(註3),加上「xx保破產是因為選民笨」、「執政黨施政無能」、「在野黨監督不力」等等"原因",造就了畸型的退休給付制度。 (註3:最大的缺陷是為了討好選民拼命端牛肉、亂開政見支票,但真有狀況,只有"難道xx錯了嗎?"、"朝令有錯,夕改何妨?"、"謝謝指教"等被媒體拿來開玩笑的政治辭令交待過就算了。) 至於,哪些退休給付的設計畸型呢?相關的討論在網路上可以找到很多,下面舉幾個例子供各位參考。 [畸型的退休給付制度(一)--少給多拿] 退休想領得多,那退休前自然要相對存得多才合理。但目前法定給付的費率卻只有政府精算的最適費率的三成左右(註4)。亦即,每個月該存三塊錢,實際上卻只存一塊錢,未來肯定開天窗。 (註4:資料來源-「羅淑蕾立委、新聞挖挖哇2012/10/15」。) 反過來講,假設一個理論上規定工作時每月存三塊、N 年後退休時每月也領三塊的制度,某甲在年輕工作時只存一塊,退休時卻硬要每個月領三塊退休金,而政府(註5)也准了,這怎麼辦到的? 很簡單啊!參照[一個可怕的陷阱--挖東牆補西牆]那段說明就知道了。 (註5:這裡的"政府"是誰呀?就是人民選出來的立法委員囉!) [畸型的退休給付制度(二)--以少報多(勞工篇)] 照理,未來領的退休給付額度要以當初實際存進去的錢為計算基礎。但,以勞保為例,老年年金給付條件如下: 「給付金額依下列2種方式擇優發給。 (1) 平均月投保薪資×年資×0.775﹪+3,000元。 (2) 平均月投保薪資×年資×1.55%。 (資料來源:http://www.bli.gov.tw/sub.aspx?a=Qo71JQsSvj4%3D)」 我們以一個年滿 60 歲、工作年資滿 35 年、平均月投保薪資 43900 元、保險費率 7.5%的人來計算,勞保基金在這 35 年裡收的金額總數: 43900 * 7.5% * 12 * 35 = 138(萬元)→這對 22k 族是非常高估的數字了! 這個人退休後每個月擇優請領的老年年金為: 43900 * 35 * 1.55% = 23815(元) 則,在不考慮利息收入的狀態下,政府當初收來的錢,預計 5 年不到就用光了,而這個人那時才 65 歲。 這表示什麼?以國人平均餘命約 80 歲來算,政府還得另籌 15 年共約 429 萬元的預算來負擔這個退休勞工的月退金。 接下來才好玩,如果這個人前 30 年年資的月薪如果是 2 萬元,末 5 年年資的月薪才是 43900 元,那平均月投保薪資是多少?數學好的人很快就可以算出下面的數字: (30 年 * 2 萬 + 5 年 * 43900) / 35 年 =23414(元) 可惜!23414 這個答案是錯的!政府還是用 43900 元幫你計算平均月投保薪資,讓你領多一點。夠慷慨吧! 但是,錢從哪兒來? 很簡單啊!參照[一個可怕的陷阱--挖東牆補西牆]那段說明就知道了。 [畸型的退休給付制度(三)--以少報多(軍公教篇)] 不只對勞工慷慨,假設工作 35 年、以本俸 43085 元退休的 60 歲公務員,其月退俸有 43085×2×2%×35 = 6 萬元(註5)。 考量這個公務員從基層做起,退撫基金收到的繳納累計金額折衷算 255 萬,而這 255 萬元預計在不到 4 年的時間就會耗盡,這時該退休公務員才 64 歲。 同樣以國人平均餘命約 80 歲來算,政府還得另籌 16 年共約 1152 萬元的預算來負擔這個退休公務員的月退俸。 (註5:明明一開始的起薪條件就沒那麼高,但計算月退金的條件時,讓勞工以最高 60 個月算平均月投保薪資、軍公教則省下這個動作直接用最後的本俸去算。以政府這種慷慨計薪方式,不管是勞保基金或軍公教退撫基金,都會因本身不合理的收支結構造成基金不斷流失。) 錢從哪兒來? 很簡單啊!參照[一個可怕的陷阱--挖東牆補西牆]那段說明就知道了。 [畸型的退休給付制度(四)--費率分擔,雪上加霜] 勞保或軍公教退撫基金的提撥設計裡,勞工或軍公教人員每月繳納的費用並不是從自己的薪水依相關費率全額提撥,政府會相對幫你出一部分的錢存起來。 以 4 萬元月薪(投保薪資)為例,政府自掏腰包幫一般勞工繳了 40000 * 7.5% * 10% = 300 元。 同樣 4 萬元月薪(本俸),政府自掏腰包幫軍公教人員繳了 40000 * 2 * 12% * 65% = 6240 元。(註6) (註6:實際投保薪資或本俸級距請自行查相關單位資料。) 請記住,這裡的重點並不是政府肥軍公教而瘦勞工(想要的話,憑本事去考高普考不就得了),而是政府要注入勞保基金或軍公教的退撫基金的錢打哪兒來的? 政府那邊可以加稅、舉債留子孫、賣祖產…,政府那邊不夠的話,還可以修法提高舉債上限(註7)。 (註7:如果你碰巧是剛踏入社會的新世代,請真的要參透[一個可怕的陷阱--挖東牆補西牆]那段例子,爆掉的後果真的是很嚴重!) 附帶一提的是,照理要精算這些費率與給付條件時,應該要把期間的利息算進來。我之所以沒帶進來,一方面是因為前面提到為了簡化以增加此文的易讀性,另一方面是利息的影響可好可壞(當基金有盈餘時,利息有優化月退金的效果,但基金在虧損甚至還得舉債注資時,利息反倒會讓月退金劣化)。目前政府的財政狀況碰巧會顯示利息劣化月退金的狀況。 [由奢入儉難--砍你薪水,成不成?] 其實勞保基金或退撫基金要維持不倒,難不難?從供需平衡來看,一點都不難! 問題的徵結點就是這一代的退休者除了拿走自己那份福利,還拿了他們不該屬於他們的福利,只是不拿白不拿,到口的肥肉有幾個放得下來?講白點,不偷不搶不犯法,不過就自私而已! [自私與自昧] 別怪我這麼直白。 我相信絕大部分的人都是辛苦工作一輩子,也都老老實實按規矩做事,期待自己退休那一天能夠跟隨前人的路子享福。 如果家大業大,吃撐了都不會有人異議。問題是現在明明看到這種優沃的退休給付遲早會破壞供需平衡,既得利益者會怎麼做?後進被剝奪者會怎麼反應? 想想,當初是誰送那些亂開支票的人進國會議堂?誰選了那些勤跑紅白帖而疏於政事的官兒?政治人物討好選民是為了他自己的前途,選民最終將為自己的智慧負責,但卻是由他們的下一代為此付出代價。 看不出來的話,我再舉個例子。 軍公教退撫基金不夠退休支出時,政府依法要另外編預算去補。可是,這些預算是哪邊來的?簡單,就從稅收裡拿的(如果要挑起群體對立的話,就要寫成用納稅人的錢去給軍公教人員退休用。但這沒意義!因為政府不管用稅收的哪一部分去補軍公教退休支出,都是失衡的結構)。 不夠支出怎麼辦?照理要砍支出。不僅勞保老年年金的給付條件要縮水,軍公教的退休給付也一樣要縮水。可是,誰去砍?哪個政治人物敢拿自己的前途開玩笑?這時候,哪隻老鼠敢去貓脖子上掛鈴鐺? 政治人物不敢拿自己的前途開玩笑,結果他們拿選民們子輩、孫輩以下的前途開玩笑。就是軍公教退撫基金不夠退休支出時,叫政府依法補足,那勞保老年年金不夠支出時,這些政治人物也叫政府去補。這樣二邊都討好都有糖吃,不僅可風平浪靜好一陣子,選民還覺得你有做事。 請記住,「選民的眼睛是雪亮的」這只是騙選票的口號,實際上選民被當成笨蛋被當成笑話。怎麼證明?簡單,退休制度會不會倒,實質去觀察上述令供需失衡的畸型問題有沒有被改變就知道了。沒變的話,你就知道選民又被唬嚨了! 強摘的果子不甜,希臘殷鑑不遠! 個人看法,謹供參考。 . [附錄:歷史資料、相關筆記說明] (1) 責任準備金 -- 十年後的保險風暴?_20050915 (2) 責任準備金 -- 十年後的保險風暴?_續_20060102 (4) 我的保險公司會不會倒?-- 從指標評估保險公司的穩健性_20070813 (5) 退休金縮縮縮 歐政壇炸彈何時爆--未來台灣也將面臨的難題_20080811 (6) 壽險公司持有衍生性商品的資料整理與討論_20081015 (8) 黃天牧:保險業 最壞時間已過--或者考驗才開始!_20090115 (9) 保單預定利率與定存利差對保險公司財務影響淺析_20090208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