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黃天牧:保險業 最壞時間已過--或者考驗才開始!_20090115
2009/01/16 01:13:13瀏覽4536|回應5|推薦14

[新聞]

黃天牧:保險業 最壞時間已過
 
‧聯合理財網 2009/01/14  
 
【經濟日報╱記者 邱金蘭、雷盈、李淑慧/台北報導】
金融海嘯讓壽險業淨值嚴重縮水,保險局長黃天牧13日表示,保險業增資款到位加上股市回穩,保險業「最壞的時間已過」。

金管會調查,保險公司內部,均無掏空或弊案。而財會準則第40號公報,即「保險合約會計」,也確定在民國100年實施。

由於最近10號公報鬧得沸沸揚揚,為了避免業界對新會計制度反彈,保險局強調,將加強與業界溝通。

針對中央銀行最近大幅降息,很多公司卻還是大量銷售高利率保單,黃天牧警告,業者必須說明投資報酬率與定價原因,如果無法自圓其說,就必須停售保單。

黃天牧表示,最近至少發過兩、三次函給壽險公司,例如有公司銷售三年固定利率的利變商品、還有高利率保單,保險局將追蹤這些公司的宣告利率以及投資報酬率,瞭解宣告利率是否合理。

黃天牧表示,保險局的監理原則是「自助人助」,保險業必須自己先增資,保險監理政策才能對業者有些寬容。

但他也強調,衡量一家保險公司的價值並非只看淨值,壽險公司現有的規模、執照還是有相當價值,加上壽險保單都是長期契約,因此也必須計算隱含價值。

【記者 黃欣/台北報導】

中央銀行13日公布「97年上半年金融穩定報告」,指出台灣去年上半年金融市場運作正常,儘管獲利減少,但整體資本水準仍屬適足。報告並指出,和其他國家相比,台灣的金融體系「相對穩定」。

央行在96年的金融穩定報告總結中,指台灣金融體系「尚稱穩定」;97年上半年報告卻改成「相對穩定」。央行對此僅指出,由於各單位發布數據時間不一,因此更新資料截至去年9月底,相信下半年資料出爐,情勢會出現較大變化。

【2009/01/14 經濟日報】


[看法]

在進一步討論之前,請先參閱下文:

責任準備金 -- 十年後的保險風暴?_20050915

看完後,我們來看一些事:

一、每張長期保單對保險公司所要負的責任而言,在前三年是最輕鬆的,因為就相關法規,原本逐年收取的費用可以集中在前幾年收取的保費裡高額認列,而且初期的責任準備金又低(這也是各位的長年期保單在第一年的保價金/解約金只有年繳保費的二成以下,甚至近乎於零的原因)。這算是保險公司成交一張保單的"蜜月期"。

二、承一,第三年以後,保險公司的責任就愈來愈大,因為責任準備金愈提愈多,特別是高預定利率保單這部分,因為這表示保險公司的投資操作績效要愈好,才能扛得下當初給保戶的承諾。扛不下的公司財報就難看。RBC 是參考指標之一。

三、所以,當年高預定利率保單賣愈多 + 保單預定利率與定存利率利差愈大 + 股市腰斬之類造成的投資損失,愈符合這三者的保險公司,其財務狀況會愈容易遭挫。

至於,高預定利率帶來的責任準備金壓力怎麼辦?泡沫怎麼來就怎麼解…。

前面第一點提到,保單前幾年的保費,有一大部分是被認列為保險公司的收入(用以支付業務員傭金、行政等營運支出與保險公司本身利潤)。若保險公司遇到第三點的狀況,其中一種解法就是更努力賣出高額的長年期保單(ex. 年金險、儲蓄險…),然後將現有低預定利率保單的收入拿來填先前高預定利率保單捅出來的洞

特別是現在預定利率相較千禧年之前低很多(註1),同條件的保費要比以前貴到不行(以倍論),現在量賣得愈大,認列的收入愈多,相對的也愈能解責任準備金提列的短期壓力。

(註1:千禧年之前的預定利率應該都有 5% 以上,現在有 3% 左右就了不起了。)

第二個解法是定存利率大幅拉高,那保險公司不僅提認責任準備金的壓力大減,而且還能穩賺一票低預定利率保單與高定存利率的利差。

目前第二個解法是不大容易立即出現,比較容易進行的就是第一種方法,特別是現在的投資人被股災嚇壞了,任何到期實質利率可以比定存利率高一點的地方都一窩蜂擠過去,這真正是一堆小散戶在解大保險公司的危難,可是政府還笨笨的禁止保險公司賣這些低利率保單(註2)。

(註2:雖說保險公司在"以毒攻毒",未來還是得為這些低預定利率保單的績效負責,但起碼先解眼前之危,當下的問題都解不了,何來以後?)

第三個解法則是從保險公司的操作績效提昇下手,但這似乎不是保險公司的"本業",AIG 就是撈過頭才會撈到 CDS 這種大白鯊。^^|||

那未來會如何?

往好的方面看,景氣變好 + 市場利率回昇 + 低預定利率保單賣得多,那保險公司又度過一次難關。

往壞的方面看,景氣持續低迷 + 市場利率接近零利率 + 低預定利率保單賣得少,那保險公司的考驗才要開始。

個人看法,謹供參考。

後記:

一、我們講風險評估一定會看最差狀況,如果未來趨勢走壞,責任準備金的問題將愈來愈大,而且是愈拖愈難收拾。如果政府要吃掉這個問題,那倒楣的是出錢的納稅人。如果政府不吃的話,那倒楣的是保戶(註3)。

(註3:請參閱「人身保險安定基金動用範圍及限額」等條款內容)。

二、荷蘭 ING 前幾年都會為台灣 ING 安泰子公司提列高額責任準備金(註4),現在富邦人壽吃下 ING 安泰子公司,有興趣的人可以去觀察其未來幾年的財務狀況,看看蔡明忠有無能力處理這個大洞(請參閱商周「買安泰 蔡明忠撿到便宜? 」一文)。

(註4:請搜尋 2005 年下半年,荷蘭 ING「假設以最壞環境」下為台灣 ING 安泰提列約 1300 億台幣責任準備金的新聞。)

三、 針對手上已有保單又擔心權益不保的人,先做一個評估:

→ 最差可能狀況,如果保險公司被保險安定基金接管的話,相關權益限制(理賠 or 解約)是否會造成你的損失?(計算很簡單,把你的保單數字拿來和安定基金的限制去做換算,若是理賠會得到一套數字,若是解約也會得到一套數字,再去比對你能接受什麼。)

→ 會的話,你能不能承受?

如果答案是不能承受的話,你可以選擇繼續擔心(但該公司不會因為你的擔心而有特殊變化,結果可能回歸正常,也可能更糟),也可以選擇一刀痛快(該公司後續狀況皆與你的權益/損失無關,因為你已停損)。

如果答案是能承受的話,那就不要理那些新聞,去騎單吹吹風、去散散心放輕鬆。

如果要再進一步評估的話,我可以很白跟你講,沒人敢跟你打包票短期間後續會怎樣,即使台灣政府掛保證把問題全包了,保戶的權益在目前法律上也僅止於保險安定基金。

消費者要掌握自己可以掌握的事,不要過度擔心不是自己可以掌握的事。你的籌碼就是那樣,該怎麼辦就怎麼辦。自己當下能做出的決定,就是最好的決定(就跟當初你為何要買這些商品的意思一樣),不必為事後的變化後悔。

我的能力僅止於在潛在風險發生之前寫出來給各位做評估參考,沒發生你可以講我爛、講我不準,真發生了,你再來問我,我也沒輒,因為我無能報明牌。

如果真要我再講更細的話,我會建議各位去看各家公司「資訊公開」→「財務狀況」→「資金運用表」,查查一欄叫「衍生性商品」佔所有資金運用裡多少比例。至於,這項資料怎麼解讀?很抱歉,我回答不出來。你覺得看到「衍生性商品」幾個字就可以看出什麼嗎?^^|||

相對的,各家保險公司裡,如果它們的資金運用表中沒有這個東西,表示它們的財務運作相對保守(沒有暴利,也不會有暴損)。

從這個地方又可回歸到「風險控管,資產配置」這件事。如果當初保險費用佔你資金只是一小部分,即使這塊倒了,你的整體資產也不會有太大變化。

四、相關筆記參考:[保險筆記_基礎風險控管]。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errier&aid=2567281

 回應文章

davidforst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風險控管,資產配置
2009/10/22 20:55
一、有些東西,你只要懂原理,就很容易推估未來可能發生的事(請參閱 [話術之外_商品另類淺析])。很多事一開始不要跳進去,後面就不用被這些鳥事搞得烏煙瘴氣。

二、以現在炒得沸沸揚揚的保險公司淨值的問題,各家媒體都在介紹利差損帶來的嚴重性,那各位看一下,開版原文當烏鴉的時間是什麼時候?2005 年…。各位覺得,那時候有誰在意這種文章?跟你講,少得可以。那時候不害怕,現在看到媒體大炒特炒的時候,再來害怕,有任何意義嗎?^^|||

三、重申,保險公司現有淨值為負是小事,未來幾十年的利差損不解決才是超級大洞(請參閱「保單預定利率與定存利差對保險公司財務影響淺析_20090208」)。

四、現在頭洗下去的,怎麼辦?媒體教你分析的東西,大部分在 [保險筆記_基礎風險控管] 這個目錄裡都有提到,但我相信 20/80 法則在這個地方一樣適用 -- 大部分的人會放棄瞭解、看著辦。

五、承四,給一個最簡單的方向 -- 設停損。買定期險的,你覺得現在這家有疑慮,那就趕快趁身體強健的時候轉買另一家體質較佳的。買終身險的,考量你預計投入的資金佔儲蓄/資產的比重,比重太高的(ex. 一年只能存 50 萬,卻年繳 40 萬的保險,幾乎算梭哈了),考量減額繳清等方案。不要因為預定利率高就想拗看看,連動債的例子希望各位還沒淡忘。

六、承五,上述只是大方向評估,細節請自行想過。如果沒能力做分析的,請洽你自己信任的業務員再做進一步推估。

七、潛在風險會不會爆掉,我不知道,但我個人會針對這些風險做防範。一如我習慣在趨勢發生前就寫筆記推估未來可能,我不知道各位會如何取捨,但祝福各位也可以少踩一些地雷。

八、人會傾向選擇自己願意相信的東西,我這幾年寫過什麼,後來又發生什麼事,歡迎各位有興趣的話,再慢慢比對。^^

個人看法,謹供參考。

**************************************

後記:

我習慣分享如何去避開地雷,不管是投資還是保險都一樣,這是前期防範的部分。我也很明白講過,一旦踩到地雷才來問我怎麼辦的,後期補救這部分我個人無能為力(都受傷了還能怎麼辦?^^|||)。


davidforst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國華人壽遭金管會接管…
2009/08/06 05:28
觀察站/接管,考驗才開始

國華人壽接管首日風平浪靜,不過警報並未解除,而是考驗的開始:未來9個月內,金管會必須提出解決方案,確保120萬保戶「保險金一毛都不少」,或者引進新投資者接手,否則這枚「地雷」仍可能釀成金融風暴。

國華人壽淨值負的579億元,對股東來說,代表血本無歸,股東權益歸零;對保戶而言意味著579億元資產被虧空,保戶權益被侵蝕。

對新投資者而言,就算斥資579億元入股,也只不過讓華壽淨值回升為正數,「從加護病房轉為普通病房」而已。

保險安定基金董事長江朝國坦承,接管華壽是「跳火坑,不可能全身而退」,這話也透露接管華壽險惡局勢,主管機關考驗才剛開始。

金管會接管只是止血,目的在減緩華壽惡化速度;然而喘息時間只有9個月,若無法提出有效方案,接管華壽併發症將排山倒海而來。

【2009/08/05 聯合報】@ http://udn.com/

davidforster(kerrier) 於 2009-10-22 20:53 回覆:

國華人壽這種現在淨值是負幾百億的,其實不是大問題(銀行打呆幾千億還不是照玩)。問題比較大的是這些高預定利率保單在未來提列責任準備金的壓力,那不是只有國華人壽,而是所有壽險公司都有賣。

政府不是沒有能力吃下壽險公司現在的負淨值,那是小事,政府之所以不敢動,是因為未來的責任準備金。


陽光
國外保單
2009/01/19 12:16

目前在台灣買得到的國外保單都已有中英文對照,版主例子中的問題應該發生機會不高,不過前提仍是買這張保單的人,一定得讓家人知道這張保單的存在,否則不管是國內或國外的保單,可能都會發生一樣的狀況。

另,版主提到其他需承擔的風險成本還有哪些呢?好讓小妹能重新檢視自己的決定。

ps.有個不相關的疑問,在留言送出時,常會跳出"瀏覽時間過久,重新留言的畫面",
     造成留言失敗,不知何原因呢! 

davidforster(kerrier) 於 2009-01-19 18:35 回覆:

一、中文說明是中介機構的說明,還是原發行機構的契約?這部分的解讀與認知在效力上可能會有差,建議以原發行機構的原契約白紙黑字為主要解釋依據。(不過,在台灣能夠買到的國外保單應該都不是金管會核準的東西,我蠻佩服原發行機構為了台灣客戶所做的服務這麼到家…。^^|||)

二、潛在風險來源大概就如我上一留言的分類,如果你怕類似 AIG 玩過頭這種情形發生,那就去評估該發行機構本身的財務結構,要再細一點的,可以去評估真的發生財務危機時,該國政府要不要救、有沒有能力救。(但我個人是不會這樣玩的,一般消費者應該也沒能力這樣玩…^^|||)

三、承二,我個人只看二大塊:外來型風險 & 內因型風險,請參閱「投資倍乘法--007.風險控管之雷曼兄弟我不怕_20081127」。外來型風險我掌握不到的,那就分散標的就好了。

四、重點就是風險控管,資產配置而已,當初決定的事如果後悔了,那就想辦法調整就是了。

個人看法,謹供參考。

davidforster(kerrier) 於 2009-01-19 18:37 回覆:
P.S. 留言失敗應該是系統的關係,這部分我就不瞭了。不好意思!

陽光
國內保費真的很貴>.<
2009/01/16 20:22

前幾年接觸了國際保單,在顧問的說明下才知道國內.外保費,以及保險法規的差異性

雖然也看到聽到許多負面的說法(ex.地下保單云云),但在仔細的查證確認下,仍做下購買的決定.

只是疑惑:為什麼政府官員都知道保險是個人.社會風險分散的功能,卻仍然讓社會大眾以高保費去購買.難道不能比照國外嗎?

想請問版主的看法

davidforster(kerrier) 於 2009-01-17 01:00 回覆:

FYR...個人看法,謹供參考。

一、資訊不對稱 + 媒體運作 = 價差空間。

二、小修之前在理財網站的留言:

 

風險來源:商品 + 中介管道 + 發行機構 + 系統性風險 + ……

各位如何拿捏風險?這是值得下手前花時間去瞭解的地方。

個人看法,謹供參考。

****************************************************

保單理賠時,是誰在處理?誰有這個能力處理?中介管道消失時,誰有這個能力處理?各位如何取得一個隨時可用的代理人?打算用多少成本去維持這個代理人的存在?

講一個好笑的風險:爸爸買了上面全是英文的保單,後來不幸去世了。遺族整理遺物時,家人看不懂也不知道這張紙值錢,把它丟在一旁,久了當垃圾丟了。

服務是有價的,各位為了省錢去做一個決定時,也請想想有哪些風險必須自己扛下來處理。


Kevin Hsu
保險公司是個公開合法的老鼠會 ?
2009/01/16 12:56

所以保險公司是個公開合法的老鼠會 ?

是個公開合法的跟馬多夫一樣的 "龐氏騙局" ?

davidforster(kerrier) 於 2009-01-16 14:08 回覆:

一、就法律層面,保險公司只要是合法立案就得受政府監管。

二、就資金運用層面,保險公司的風險控管能力是一個重點。

三、保險的本意是好的,主事者的用心夠不夠正也是一個重點。

四、就保戶/投資人而言,內因型風險控管做好會優先於外來型風險的掌握。

五、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P.S. 我個人尚不清楚馬多夫的黑盒子是怎麼弄出來的…。^^|||

個人看法,謹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