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2/09 15:54:02瀏覽8192|回應4|推薦39 | ||||||||||||||||||||||||||||||||||||||||||||||||||||||||||||||||||||||||||||||||||||||||||||||||||||||||||||||||||||||||||||||||||||||||||||||||||||||||||||||||||||||||||||||||||||||||||||||||||||||||||||||||||||||||||||||||||||||||||||||
[前言] 在民國 90 年之前買過終身型保險的人,若有印象的話,就會發現同條件(註1)的保單,那時候的年繳保費與現在相比,便宜得不得了(價差可以倍為單位計算)。 (註1:同性別、同保額、同年齡、同危險成本、同附加費用。) 之所以會有這麼大的差異,主要原因就是保險公司在精算時所用的「預定利率」的不同。簡單講,同條件的保單,預定利率愈高者,其保費愈低;預定利率愈低者,其保費愈高。 先前談了幾篇高預定利率相關的主題(請參閱「責任準備金 -- 十年後的保險風暴?_20050915」、「黃天牧:保險業 最壞時間已過--或者考驗才開始!_20090115」),但都只是以描述性的部分居多。近日看到理財網站上有人提出實際個案,這邊就順道再以數字列表簡單說明保單預定利率與定存利差對保險公司財務的影響。 ******************************************************** [前提] 目的: 評估早期高預定利率低保費的保單在不同預估報酬下,保價金的變化與保險公司財務可能發生的狀況。 資料來源: 一、基智網,主題「保險的必要性!?」,發稿人:「阿谷」。 二、保單名稱:「南山康樂限期繳費終身壽險」,保單資料提供者:「小志志」。 三、保單內容:14 歲男性被保險人,84年購買,基本保額 90 萬,年繳 15210 元,繳費年限 20 年。 四、根據保發中心查到的相近資料,該 84 年保單的滿期推測為 100 歲。 五、保額計算方式節錄: 本契約於繳費期間內之各保單年度保險金額為下列兩種數額之總和: 一、自第一保單年度起逐年按基本保額的百分之五以複利方式遞增所得之數額。 二、基本保額的百分之十乘以保單年度數。 逾繳費期間後之各保單年度保險金額,均與繳費期間屆滿當年度之保險金額相同。 其他: 一、民國 84 年時,央行網站的歷史資料裡,銀行業牌告利率,一年期存款利率為 6.73%。 二、此檔案相關試算表為粗估模擬資料,與實際保單內容不會相同,但基本上大方向不會偏太遠(相較滿期是 100 歲,5~10 年的誤差不會影響大方向的評估)。 三、承二,「危險成本與附加費用」部分因無法拿到保險公司實際資料,故以中央人壽一年期定期壽險保費當計算來源。 ******************************************************** [試算結果] 一、預估報酬 5%:
二、預估報酬 6%:
三、預估報酬 7%:
說明: 一、相關試算表只顯示部分重點資料,若需完整檔案,歡迎來函索取。 二、危險成本 + 附加費用 = (年初保額 - 年初保價金) * 當年度定期壽險費率。當保價金累積高於保額時,則此部分為零值。 三、年度末保價金 = (年初保價金 + 年繳保費 - 危險保費 - 附加費用) * (1 + 預定利率)。 三、綠色區塊顯示保價金最高時的年度與數值;黃色區塊顯示保價金逐年遞減狀態;紅色區塊顯色保價金缺口。 四、因中央人壽的一年期定期壽險的投保年齡只到 80 歲,故試算資料亦至此。 ******************************************************** [壽險架構簡介] 各位買的終身險是怎麼組成的,這邊先讓各位瞭解一些簡化觀念: 一、一年期定期壽險 = 危險成本 + 附加費用。 二、終身壽險 = 一年期定期壽險 + 類定存(i.e. 保價金)。 承一、二,定期壽險是消耗品,"中獎"了理賠留給遺族,沒"中獎"則是做功德給別人的遺族。而定期險的部位要買多少保額,決定於終身壽險保額與保價金的差額。 例,如果一張保額 400 萬的終身壽險,現已有 40 萬的保價金,則這個年度保險公司則必須從保價金中抽出一筆費用去買一個 400 萬 - 40 萬 = 360 萬保額的定期壽險,這樣才能在這個被保險人於今年掛點時,從定期壽險理賠的 360 萬 + 保價金 40 萬 = 400 萬理賠給受益人(大架構如此,公式與數字援用上會有些許誤差)。 正常狀況下,保價金會愈累積愈高,相對的每年定期壽險所需的保額會愈來愈少(i.e. 危險成本 + 附加費用曲線則是先高再低)。當滿期前最後一年,定期壽險的保額相較於實際理賠保額會趨近於零,而保價金累積到最後一年會與終身壽險保額相等。 如此,不管那張保單的被保險人在期滿前掛點,或者健康到滿期日,保險公司都拿得出 400 萬做理賠。 [看法] 一、保價金、預定利率與保險公司的關係: 保價金可視為保險公司對保戶的完成履約所需的準備值,而影響每年保價金增殖的變數主要決定於預定利率。在理賠或解約之前,保險公司有權運用這些資金去做投資,以便將投資效益支付於客戶的理賠(or 解約)與公司自身的利潤。 這個預定利率(or 歷年保價金)的值是白紙黑字列在保單條款上,保險公司不可任意更改。 正常狀況下,保險公司的運作是很穩健的,因為平常收的保費裡就已經以附加費用的名義將保險公司所需的營運成本與股東利潤收取完畢。基本上,保險公司只要將大部分的資金放在定存或公債市場調整即可應付保單理賠,亦即,保險公司在運用這些保價金時,其投資報酬率只要在預定利率之上就 pass 了。 二、保險公司的資金槓桿: 以一家資本 100 億的保險公司,擁有 1000 億的保價金且保單預定利率為 5% 的狀況: 若該公司運用保價金投資產生的年報酬率為 10% 的話,則保險公司股東的淨利 = 1000 億 * (10% - 5%) = 50 億,亦即賺了半個股本(EPS 5 元)。 若該公司運用保價金投資產生的年報酬率為 5% 的話,則保險公司股東的淨利 = 1000 億 * (5% - 5%) = 0 億,亦即打平不賺不賠。 若該公司運用保價金投資產生的年報酬率為 0% 的話,則保險公司股東的淨利 = 1000 億 * (0% - 5%) = -50 億,亦即虧了半個股本(EPS -5 元)。 (上述說明不包含保險公司收取保費時所含的附加費用認列。) 看出來了嗎? 靠著從保戶那邊收集來的龐大資金,保險公司的財務運作如果衝一點,對股東可以產生多大的利潤。而且,從保價金那邊得到的投資效益,對股東而言,可以說是淨賺。 不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遇到投資即使打平,對股東的殺傷力卻很大,因為根據保單的權利義務,保險公司必須自己生出 5% 的增殖給保戶的保價金。怎麼生?當然是叫股東吐錢出來,不然,各位為何會看到保險公司動輒增資數十億或上百億的新聞?^^ 三、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民國 90 年之前,政府管保險業務的官員與保險公司的精算師大概都沒料到定存利率可以降到現在的 2% 以下。所以,當初利率剛從 5% 以上要降下的時候,大家都還以此為賣點搶賣高預定利率保單。 原本很穩健的財務結構,結果現在變成保險公司要想辦法補足因利差造成的保價金缺口(註2)。利差問題拖愈久,後面要補的洞愈大,以上面列出的試算表來看,那張基本保額 90 萬,終身 418 萬保額的保單,當保價金已被危險成本耗盡後,紅色區塊估算出來的數字則是保險公司得為剩下的每張保單倒貼回去的金額。 (註2:所以才有保險公司弄出類似「老朋友專案」這種東西這種不利保戶權益的行為。) 利率從 5% 降到 2%,對保險公司有何影響?這個問題要解是很複雜的,我們舉個例子給各位想像,為何當初荷蘭 ING 要在帳上提撥 1000 多億台幣給台灣的 ING 安泰當子彈?台灣 ING 安泰一年可以賺幾十億台幣,為何還要準備 1000 多億來填洞?這樣應該可以知道利差問題的嚴重性。 如果還不能想像的話,我們再提供另一個數字:該公司資本額有一百多億,如果不提撥這 1000 多億的話,那它得被"清算"個十次才能了帳(註3)。 (註3:相較於台灣本土的某些保險公司淨資產是負,荷蘭 ING 算是很負責任的。) 個人看法,謹供參考。 |
||||||||||||||||||||||||||||||||||||||||||||||||||||||||||||||||||||||||||||||||||||||||||||||||||||||||||||||||||||||||||||||||||||||||||||||||||||||||||||||||||||||||||||||||||||||||||||||||||||||||||||||||||||||||||||||||||||||||||||||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