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4/10 23:53:59瀏覽15900|回應6|推薦11 | |
近年來看的電視劇不多,筆者喜歡的主要是歷史劇集,這方面需要對於史實的喜愛與鑽研,因為思想就是一種火花,有人在辯論中尋覓,也有人從觀察裡領悟,更多的人只能閱讀前人的著述,僅堪由古代留下的灰燼裡去翻找一丁半點的星火了。 如何能夠挖掘出這樣的「星星之火」來達到「燎原」的勢頭,或許多家媒體各有考量,但是能否在一次次的播出之後,還可以引發不同的迴響,亦或啟發探討的思維,那就證明了其中是否具備深刻而細膩的文化內涵。 《後宮甄嬛傳》四月還在兩岸重播的紀錄列表:
《後宮甄嬛傳》電視劇《後宮甄嬛傳》從二O一一年十一月首播,迄今已有一年半載之久,倘若一齣戲要紅透半邊天,往往幾個主角能在數月間頻繁出現於螢光幕,或重播一回便已經很驚人,但迄今仍能不斷重播,大概兩岸電視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一齣戲了。 一般電視劇往往播映後偃旗息鼓,需要另外炒作新的話題,比如主演的某某是否有緋聞、病篤、婚姻、得獎等,或在劇中有犧牲性的裸露、裸體加屍體、狗血摻人血等,說來手法不一而足。 然而《後宮甄嬛傳》卻不是如此運作的,最起碼除了「阿膠」外,沒有太強烈的商業性推廣,隨著一年多以來的甄嬛體、日韓版本、美語配音、《甄嬛傳》電影版之類的話題,持續延燒的討論不減反增。 除此之外,《後宮甄嬛傳》如前篇〈《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四十七)一齣電視劇令人驚嘆的獲獎紀錄〉得獎連連,這樣的劇本也許在《金枝慾孽》、《宮心計》之類的宮廷戲碼並不少見,但編導和演員能將一齣好戲帶往藝術的層面發展,不可說不是粗製濫造的成堆電視劇之外的奇葩。
導演鄭曉龍先生在一篇專訪中說:「《甄嬛傳》是表達人的善良,批判罪惡、批判黑暗的,它是個悲劇,這個片子實際是對封建社會世襲的政治制度的批判。中國這些年有大量的古裝文藝作品在歌頌封建制度、歌頌封建帝王,這完全不符合歷史唯物主義。」 不可諱言,這些年來就算是我很喜愛的幾齣歷史正劇,都落入了電視劇的老套:歌頌封建制度下的王侯將相。 筆者曾不只一次思考:落後殘酷的封建社會,有什麼好寄託的呢?揭發那種時代的悲劇,並且運用一個個女性的故事來包裝,把理念展現給觀眾來思考,這樣不是更好? 鄭曉龍的專訪報導連結:http://ent.chinadaily.com.cn/2012-11/07/content_15885969_7.htm 《後宮甄嬛傳》之美好,在於這部戲能拍得細膩精緻,那樣的細膩表現在每個角色的面部與肢體演技,如此的精緻則不僅在穿衣打扮,而是將藝術性和美感展示於台詞和細節之中,個人覺得這般方可稱為經典作品。 導演鄭曉龍先生多次在訪問中強調他的拍攝「態度」,至少在面對歷史人物套用小說情節時,會以一股教人敬佩的角度去反映時代精神,剖析女性心理層面,表達人性的悲哀及美好,在鏡頭前突出了強烈的風格與固有文化。 細想起來,《後宮甄嬛傳》絕非贏在起跑點上,而是運用故事類型來進行清宮劇的反諷及探索,塑造一種時代的風情畫,用縝密的故事和強烈的階級與出身來營造了女性淒美悲劇的一生,並控訴了壓迫女性的封建糟粕思想,影片的批判精神可圈可點,具有很強烈的教化意義。 最近看到幾個報導,說是「韓版甄嬛傳」的南韓電視劇《宮中殘酷史》正在熱播,好奇之下,對於媒體的評價頗有些感興趣,於是花了點時間觀賞,不料至今看了六集,每每在看完之後頭疼不已。 使個人倍感痛苦的不是宮鬥戲碼,也並非「韓版甄嬛傳」這樣的溢美之詞,畢竟誰都想為商業宣傳進行打廣告的各種手法,只是最讓筆者難受的,在於戲中簡直可說是「令人髮指」的荒謬歷史描述。
上圖是《宮中殘酷史》的劇照,引用自官方網站:http://drama.jtbc.co.kr/bloodpalace/ 個人看過的韓劇不多,歷史劇則更少些,及至去年有偶像劇之類的《霜花店》、《明成皇后》、《大長今》和《美人圖》,今年一至四月看過的不外是《黃貞伊》、《擁抱太陽的月亮》等,《宮中殘酷史》則是三月底開始觀賞了六集,愈看就愈覺得自己不吐不快。 想「傾吐」的是心底的鬱悶:為何電視台要拿「韓版甄嬛傳」說事?又主打沒出現幾秒鐘的無聊「裸戲」? 總讓個人想要「快轉」的則是戲中難以捉模的史觀,就算對中國歷史全然無知,編劇到底有沒有回去翻翻南韓的歷史課本?還是臆想了太多,就如同骨董的「臆造品」一樣,要塑造「韓版甄嬛傳」的情色版印象?
上圖是鳳凰衛視的娛樂報導,說是這齣戲因為「韓版甄嬛傳」而頗受關注,更因「裸戲多被批太情色」掛上頭條,可能使不少人為此去觀賞此劇。 JTBC週末劇(週六、周日播出)《宮中殘酷史:花兒們的戰爭》於三月廿三日開播,個人覺得這樣的戲碼放在週末晚上,大抵是考量了劇情,或者是加油添醋太甚,而導致十五歲以下的南韓青少年和兒童不適宜觀賞。 導演: 盧鍾嵐。 《宮中殘酷史》以朝鮮第十六代大王仁祖為背景,講述殘酷的封建制度造成女性苦難,並全方位描繪李朝的時代陰影,如外患(後金)、內亂等,還有後宮女子有沒落官家的小姐、年輕寡婦、官宦之家的下女、官家媳婦之類,她們悲慘的命運始終如一,控訴封建社會殘酷壓榨並摧殘女性,強調傳統封建的儒家思想,將貞節和階級進行徹底的集體控制,貌似有《後宮甄嬛傳》的影子,不過是套用歷史,而顯得處處均有紕漏。
個人覺得畫面的美感很要緊,最起碼也得讓主角們裝飾一下觀眾最初的夢。 看過《宮中殘酷史》六集之後,筆者忽然覺得《後宮甄嬛傳》每個角色都是那樣賞心悅目,本來曾多次評論雍正扮演者的男演員演出手法太過於怪異,然而看過韓劇之後,本人認為那樣的說法有些苛了,但仍不願意修改自己的觀點。 無論如何,這樣的雍正皇帝雖不能盡如人意,大致上能挑的問題不多,綜觀演出也算是可圈可點。 上圖是《宮中殘酷史》的男主角「仁祖大王」,明明穿著大明王朝賜予的漢人衣冠,自比為「禮儀之邦」的支持者,為何在劇中毫無君王的氣概? 不比不知道,一看嚇一跳;真的,回頭再去瞧《後宮甄嬛傳》的時候,個人覺得中國的皇上看來親切可喜許多,韓劇的表現手法卻真的粗糙得不忍卒睹。
但個人還是要強調一點:君王庭訓之嚴,你我這樣的平凡人是很難想像的。 帝王要有當權者的氣概,要有王者之尊的形貌,顧名思義就是要人忠從,要利用心術,要具備威勢,要胸懷天下,要有人覬覦,更要氣魄蓋世。 不說秦皇漢武,就算是平日操勞的雍正皇帝,在他的任何畫作裡面都眼神凌厲、身板挺直,天子從起居飲食都該有一國之尊的教養,斷不容許有示弱或頹疲的狀態顯示於人前。 例如本人出身於小門小戶,從小便受家教要求「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只要歪了就有家長一掌拍來,或有申斥,女子也不得隨意跟長輩一同上桌吃飯,更不被容許在家長說話前開口,這是現在小家庭的子女很難想像的家庭教育過程。 至於帝王之家呢?理所當然,只要讀過那些君王的實錄,古代左史記言、右史記事,皇帝言行隨時都被旁人監控著,就連臨幸女子自然也有內宦隨侍,斷斷容不得有鬆懈的時刻。 是否有例外?有的,若沒有遵奉帝王教育,行為恣意,那麼就會被史官記上幾筆,名之為「昏君」的所在多有,但絕非一位本分嚴謹的帝王會犯下的錯誤。 因此,觀看韓劇令人十分疲乏,問題就在於細節上達不到一種令人欽佩的態度。
《宮中殘酷史》的荒謬之處,多半在於歷史情節,已經偏離史實甚多,可以說,要找出幾處符合南韓史的內容都很難。 好比上圖,仁祖給清軍跪下,電視劇中最誇張的在於清朝士兵的甲冑混亂,八旗的顏色混亂,或許是出資不足,第一集一個小時四十分鐘簡直分分秒秒都是場觀眾的災難。 朝鮮仁祖曾經給皇太極三跪九叩,可是他怎麼會是那樣一個天天長吁短嘆、摟著後宮女子就大喊「抱著我」這種話的人?灑狗血到如此程度,實在醜化了這位朝鮮第十六代大王。 至於嬪妃昭容的金賢珠那場舞蹈,上身穿著透明的黑紗也太誇張了,朝鮮國學習中國的文化,女性地位不高,而且觀念非常保守,哪會有那樣等同於衣衫不整的詭異舞蹈? 韓劇女主角讓筆者想起《後宮甄嬛傳》一曲「驚鴻舞」翩翩起舞的模樣,不需要性感、賣弄身材的透明衣料,也沒有毫無意義的勾引眼神,甄嬛遊刃有餘的下腰、扭轉、旋身都表現出一種高雅尊貴,而非妖豔引誘的身姿,甄嬛起舞優美而含蓄,令皇帝也拜倒在她的粉紅石榴裙下。 但《宮中殘酷史》呢?女主角的蛻變過程就是讓肉體一再曝光,顯示的是慾望與魅惑,黑與紅色的俗豔大肚裝繡著無意義的各式花朵,只能看見肌膚若隱若現,還有朝鮮國大王色迷迷的色慾沖腦模樣,與《後宮甄嬛傳》的雅致細膩,形成鮮明對比。 金賢珠身穿單薄的黑紗韓服,紅色的裙子晃花了本人的眼睛,那真的毫無美感可言。 可以說,甄嬛完美再現了古典的「驚鴻舞」,而韓劇不過是一個想邀寵的女子用裸露和熱情來獻媚於大王,《宮中殘酷史》的昭容一開始渾不似稚嫩純真的少女,竟敢私下殺死並藏匿清兵屍體,看見母親與醫者赤身偷情也不臉紅,最無法讓人忍受的是粗俗的台詞,一個女子竟然在那樣的年代大膽說了些勾搭母親情人的話,真的非常不可思議。 或許《後宮甄嬛傳》後期,熹貴妃的銳利眼神和威風的作派,顯現嬪妃轉變過程中,一個女子為了生存而展現出的多重面貌,但可以吸引觀眾的並非外顯於肢體面容的誇張,而是內斂的神情與眼底的權謀和智慧,具有豐富的層次感。 《宮中殘酷史:花兒的戰爭》則講述了李朝時代為了愛情和權力自我墮落成魔鬼般的後宮女子,過度強調被歪曲的朝鮮史實,還有後宮間的爭鬥,說來尚且不如千篇一律的宮鬥劇,許多情節描述上也太過於膚淺。 例如道具上的膚淺,也令人覺得莫名其妙。
上面這個鏡頭,出現於朝鮮國大臣密談的時刻,上圖等同於內閣高官的金瑬,和屬下密談想要扶持新君,內容沒有什麼意思,只是要表現出朝鮮國當時內部朋黨惡鬥的情況,臣子打算謀逆,故而找了同伴相商。 這樣的鏡頭一出來,個人就覺得頗為荒謬,除了台詞單調之外,更可笑的在於背景道具。 此道具與劇情哪有關係?又如何能反映出任一人物的性情、想法、台詞、命運? 為了表現一齣戲的文藝氣息,錯別字不提,韓劇有必要隨便拿這樣的中國古樂府詩來自我標榜嗎? 此道具書寫白居易的《琵琶行》,唐元和十年白居易左遷九江郡司馬,詩句描述他聽一女子彈琵琶的經過,前言自述:「聞舟船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嘗學琵琶於穆曹二善才。年長色衰,委身為賈人婦。遂命酒,使快彈數曲。曲罷,憫然自敘少小時歡樂事;今漂淪憔悴,轉徙於江湖間。」 白居易這段文字,敘述自己不得志的悲哀,但韓劇裡面的金瑬,哪有被貶謫?哪來不得意?怎麼跟古樂府搭得上調? 寫《琵琶行》,在於表現白居易自己心中「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學有遷謫意,因為長句,歌以贈之」的感慨,他自比琵琶女,兩年多被貶謫為江州司馬,暗藏惋惜自己受到命運捉弄的際遇。全文如下: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鈿頭雲(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汙」此句,許多版本皆為「雲篦」,上述韓劇的背景道具則書為「銀篦」,以前者較為正確;毛筆字寫得不甚好看,整體是歪斜的,以書法而言,嚴格說來沒有半點增色的效果。 「篦」本來是用竹片做成的梳子專稱,後來以象牙、牛骨或金屬製成的細齒梳子也可以如此稱呼,用以除去髮垢或灰塵之類,或插在頭髮或髻上當髮飾,如下圖所示。
圖中斷裂的那只就是「雲篦」的標準形狀,自漢朝以來就有不少樣式,除外型設計,這類髮飾特別做成祥雲的雕刻,最早則是採用竹子來製作,雕刻祥雲的紋路。 「篦」到了唐朝更為實用,採納的製作材料也更多,後來細密的齒梳拉長,旁邊可能加上流蘇,更為符合髮髻的複雜設計,固定也較為穩固。
「篦」之美,來自於中國自古注重禮節儀容之美,所以古人對裝飾十分重視,看待髮型的整齊清潔更是要緊,這種密齒的梳子便是一種幾千年來實用主義的發明。 「篦」在古時是每個人的必備之物,男性使用「梳」,婦女則多用「篦」,幾乎日日不離身,除了形成插「篦」於髮的風氣,此類密齒或細齒的「篦」,亦衍伸出「篦櫛」、「篦節」、「篦子」、「編篦」的許多設計,古時簡稱「櫛」的則是雙面或多面可對應髮型的「篦」或多個「篦」連結組合在一起的理髮工具。 「櫛」一般而言中間有一梁,兩側有密齒,用來清除頭皮屑和髮垢,後來這種髮飾隨著髮型的變化而逐漸消失於歷史之中。 古代的「篦」有以竹、木、骨、金屬等材料來製造,比如江蘇常州是著名的傳統手工「篦」製造地,此地有三千兩百年以上的歷史,若是去研究中國古代女子髮型和使用「篦」的源流,不可不到此處參觀。 就算這些韓劇找不到幾只「篦」,其道具或情節卻都在為爭取收視率或引發話題,而進行多重刻意設計,此類橋段的扭曲程度使人瞠目結舌。
回到主題,《宮中殘酷史》的可議之處,在於鏡頭不時有一些不妥的煽情畫面,如上圖。 「琵琶行」或「白居易」都無關這齣戲,當然,年輕美麗的肉體出現,就在於拍攝者意圖表現這種違和感,將女子哺乳袒胸的情境完整呈現。 只是,這種裸露有必要麼? 明明是很惹人神傷的戰敗時刻,朝鮮國的世子夫妻要被送去敵人(大清)的都城盛京為人質,忽然出現世子嬪哺乳的鏡頭,閉眼沉睡的嬰孩明明沒有吸吮,不覺得刻意得虛假? 或許韓劇塑造悲情已成濫情,不過能把一齣戲從歷史劇拍到走調,還掛上「韓版甄嬛傳」來打廣告,那就使人真有些莫名所以了。 (代貼,待續)
前文請參照: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二)後宮中皇帝的廿五個女人們:舊社會一夫多妻、滿漢矛盾與封建王權的惡果!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四)甄嬛這個女人的愛恨情仇、爭權奪利、派系鬥爭,以及她的心境轉變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五)愛新覺羅‧允禮從果郡王變為果親王的悲哀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六)華妃一黨:美豔兇悍的華妃、馬屁精麗嬪、耍花招的余鶯兒、忠心的頌芝、最狠毒的曹琴默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七)皇后一黨:最壞的皇后、最蠢的齊妃、最小心眼的瓜爾佳‧文鳶、最厲害的太后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八)皇后一黨:最可悲的安陵容,後宮趨炎附勢的女人,還有劇情幾點不合理與不符史實之處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九)沈眉莊和溫實初的戀情,還有沈氏的身家解說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十)最透澈的齊月賓(端妃)、最重親情的馮若昭(敬妃)和不得不依附或聽命於甄嬛的女人們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十一)不幸且不符歷史的太后、皇子、皇孫皇女們、乾隆帝和幸運的玉嬈與愛新覺羅‧允禧夫妻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十二)甄嬛身邊的好姊妹(崔槿汐、流朱)和最差勁的妹妹甄玉隱(浣碧)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十三)電視劇的少數錯誤(上):幽靈、簡體、龍體、退燒、對聯、銀票、箭法、偷窺、文字獄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十四)太監與宮女們的故事:大家都是可憐人!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十五)無根之人,有根之情,從蘇培盛與崔槿汐「對食」,談周寧海、小允子說不出口的愛情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十六)電視劇的少數錯誤(中):假死藥、王爺筆跡、腰牌、斛、身孕、古琴、清朝女子髮型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十七)從「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得聞古典詩詞賦化為台詞與戲劇配樂、主題曲、片尾曲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十八)電視劇的少數錯誤(下):炭、古箏、背景、佛道、字跡、冰盆、釵、紙錢、玉墜、宮規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十九)劇中諸多美食(大餐、點心、嬰兒食品、補品、「六必居」)和「甄嬛體」流行範例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廿)從另一些角度,觀察愛新覺羅‧允禮(果郡王、果親王)的狡猾與迂迴手段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廿一)看「純元皇后」這個貌似完美的「夢幻偶像」有多狡猾(上)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廿二)看「純元皇后」這個貌似完美的「夢幻偶像」有多狡猾(中)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廿三)看「純元皇后」這個貌似完美的「夢幻偶像」有多狡猾(下)不可超越的牌坊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廿四)浣碧何以最差勁?(上)利用與被利用,看果郡王、浣碧和甄嬛之間的關係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廿五)再解「菀」和「莞」,那些縈繞不去的「暗香」,藏於胭脂與香料中的秘密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廿六)從角色詮釋與人格特質,簡單分析甄嬛何以會與愛新覺羅‧允禮(果郡王、果親王)相戀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廿七)婆媳關係(1)太后烏雅‧成璧「婆婆」的手段,觀察純元、皇后、端妃、華妃之恐怖平衡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廿八)婆媳關係(2)太后烏雅‧成璧「婆婆」的手段,後宮的合縱連橫,對甄嬛、沈眉莊的分化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廿九)婆媳關係(3)太后烏雅‧成璧「婆婆」的手段,階級鬥爭與滿漢壁壘,富察貴人的重要性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卅)婆媳關係(4)太后烏雅‧成璧「婆婆」的手段,母子、情人、婆媳,安陵容這不討喜的媳婦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卅一)甄嬛與安陵容的矛盾(上)選秀與原著問題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卅二)甄嬛與安陵容的矛盾(中)女人的友情,皇上的心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卅三)浣碧何以最差勁?(中)無知懶散兼沒心沒肺,浣碧這個朝秦暮楚的女人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卅四)皇帝何以最討厭?九五之尊的好色寡情、意淫丈母娘,甄嬛、甄玉嬈的姊妹情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卅五)婆媳關係(5)敦親王福晉和甄嬛的交手(上)兩面攏絡手段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卅六)婆媳關係(6)敦親王福晉和甄嬛的交手(中)甄嬛投靠太后與皇后聯盟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卅七)婆媳關係(7)敦親王福晉和甄嬛的交手(續中)敦親王福晉的隱忍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卅八)婆媳關係(8)敦親王福晉和甄嬛的交手(下)太后的操盤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卅九)有趣道具:梅、蒼术、艾葉、鸚鵡、海棠、舌頭、酸葡萄、痰盂、腕枕、短劍、雍正墨寶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四十)崔槿汐是誰的人?(上)電視劇伏筆,她究竟是哪個「太妃」?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四十一)崔槿汐是誰的人?(中)清代妃子服裝概要,以及甄嬛在「故衣」事件後的不尋常舉措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四十二)崔槿汐是誰的人?(續中)佩兒是誰的人?早就被孤立的甄嬛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四十三)崔槿汐是誰的人?(下)扮豬吃老虎的「三面諜」槿汐姑姑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四十四)崔槿汐是誰的人?(續下)「三面諜」槿汐姑姑真正效忠的「太妃」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四十五)誰說甄「嬛」一定要唸甄「ㄒㄩㄢ」(xuan)?破音字和文學意象的關聯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四十六)從《一張機》到《七張機》的男女之情和背景與台詞的文學意象 (待續)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