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5/22 09:24:54瀏覽133144|回應9|推薦28 | |
前文寫了〈《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十四)太監與宮女們的故事:大家都是可憐人!〉這一篇,主要是對劇中那些飽受壓迫的角色有所感慨,數不清的悲劇,構成了這樣一座墳塚般堆壘起人們血淚的後宮。 倘若僅僅是個美貌不足、呆板有餘、學識淺薄、毫無背景的女子入宮,進入形勢如此嚴峻的地方,似乎沒有什麼出路,就連一個普通的宮人,也比來自宮外的小丫頭們更具有生存的能力,也懂得如何在鬥爭之中採取怎樣的突破方式。 或許醜惡的事件彰顯了後宮相互利用的潛規則,以及機關算盡終有報的下場,無論是誰要心機,背後得有主子撐腰,偶爾還得學習一些小伎倆,免得無法識破他人陷阱,被人玩兒也心甘情願,落下好處也不多。 因為有的時候,自己的主子沒得選,只能盡量想法子避免悲慘的命運。
譬如跟著皇帝的蘇培盛,就算是天子的貼身大太監,只要一句話沒說對,也許就馬上丟了老命。 蘇培盛活得辛苦,一方面要顧及太后的叮囑,再者也得緩言相勸,不然皇上聽了不舒服,誰都討不得好去。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跟著帝王幾十年的宦官,就算習慣了提心吊膽的日子,也得小心翼翼琢磨至尊的脾氣,免得捋老虎鬚上去了。
我曾想過一個問題:為何蘇培盛不替皇后當眼線,反而挑了甄嬛當主子來賣命? 因為皇后的陰狠,蘇培盛早就在看眼裡;對於皇上的無情,他也得防範。 蘇培盛太瞭解皇帝,曉得華妃(年世蘭)早就被太后母子算計,後宮女子各自派系勢力傾軋,假使不能傍著大樹好乘涼,說不准這個冷血的皇上哪天心血來潮,自己也沒好果子吃。 故事開始時,蘇培盛就對甄嬛比較友善,很大一部份的原因或許是崔槿汐,當然也是看風向球,皇上喜歡五分神似純元皇后的甄嬛,自己幫襯著絕對沒錯,所以就算貴為皇后之尊,表面「賢德」無比,然而男人壓根沒興趣,皇后也只得獨守空閨、沒有子嗣,但年輕貌美的甄嬛絕對有更多的機會懷上龍種。 押對寶後,蘇培盛也得到了崔槿汐的真心,所以兩相緊密結合之下,後宮一步步操控在甄嬛之手,實屬必然。
一個太監除了挑選後宮具備優勢、睿智、討皇帝歡心的妃嬪當作盟友,個人認為蘇培盛這樣通透之人,早就看穿了天子與甄嬛兩邊的心思,自己也培養好小廈子這個聰明徒弟,加上至尊已經年老,總得為自己的將來打量。
跟甄嬛合作之外,與崔槿汐「對食」的蘇公公,想必是有些無奈的,所以崔槿汐會私藏如下圖這樣的「調情」玩意兒,偶爾偷偷瞧瞧,其實也能夠理解。 故事裡面說,「碎玉軒的海棠花樹下的麝香仁」會使得所有此處的女子流產或不孕,也是為崔槿汐後來的抉擇寫一個伏筆,她是碎玉軒的掌事宮女,長期待在碎玉軒工作,肯定受到影響,故而不願出宮嫁娶,除了憂慮所託非人之外,看盡了後宮百態,應該也很難再相信別的男人了,畢竟天子夜夜與不同的後宮小主行歡作樂,訴說著多數男人對於三妻四妾的嚮往與追求。 倘若她真的生不出子嗣? 崔槿汐明白,與其去過那樣痛苦的生活,眼看夫君變心或再娶,還不如尋一個對自己有情且不會背叛的人在一起。
無根之人,有根之情,崔槿汐與蘇培盛的「對食」,從欺騙和討好發端,經歷了為甄嬛犧牲,到後來明瞭彼此感情為止,一名閹人可以那般專情,遠比那個花心冷血的皇帝更難得,同時也不免惋惜。 想想:只要是個正常的家庭生養出的男孩,誰願意送兒子去宮裡當宦官? 反過來說,這些「公公」多數出身不佳,或者不得不為家人付出自己當一個男人的權利,成為宮中人人輕賤的對象,一輩子抬不起頭來,或讓人折騰打罵不算,還得戰戰兢兢面對許多小主後妃,還有帝王的情緒,可以說是活得相當痛苦。 更何況,身上少了重要器官的人,哪還有能力去愛誰呢?
比起幸運的蘇培盛,回顧一下周寧海這個小配角,我竟然也感到些許同情。 可能很多人對這個太監的印象,就在於他隱匿心思的神情、偶然露出的兇光、瘸腿走動的殘缺之軀,還有殺人時俐落殘忍的手段。 被周寧海滅口或他企圖殺的人可多了:福子、沈眉莊、方淳意、劉畚、甄嬛…… 這個天天為華妃(年世蘭)助紂為虐的殺人幫兇,說起話來是那樣虛偽,奉承起主子的口吻甚至還有些噁心,或許多數人看他這樣一名內宦,怎麼瞧都不順眼。
可是,周寧海身上擁有許多劇情未能表露出的秘密,彷彿使得這樣一個普通的太監,也變得有些使人疑惑起來。 周寧海是怎麼瘸的? 一般挑選貧家子弟入宮,外貌與四肢康健應該是首選,落了殘疾的狀況,也很難擔任首領太監。 看他的行動,瘸著條腿還能俐落殺人,似乎是受過相當的訓練,否則無論是拖著宮女福子,用一計手刀將人打暈;無聲接近沈眉莊這種武官的女兒,一腿行動不方便,還差點能成功完成任務;或者能夠在假山的亂石間逮獲偷聽的方淳意,並且將之迅速溺斃,說來都不容易,狠心絕情之外,還需要迅捷有力的身手。 那麼,周寧海這個人,大有可能來自於軍旅,或者就是年羹堯曾經的手下,亦或家丁。
就算時常對著華妃(年世蘭)逢迎拍馬,但是話說多了,好像周寧海講的真是他的心底話似的。 而喬頌芝與之一搭一唱,也不像是外人,總是得以句句剴切說到華妃的心坎上,頗具默契。 感覺這三人的關係並不一般,喬頌芝從小就服侍年世蘭,言行間更強調是替年羹堯說話做事,而倘若周寧海並非年家所倚重的人馬,想必也不會派到華妃身邊,還能夠直接來接洽那些要跟年家買官鬻爵的大清官員。
或許是我想得多了。 在後宮裡面的奴才,或者是喬頌芝這樣的奴婢,都需要生存的保障,年家軍權在握,華妃(年世蘭)極端受寵,不投靠她、盡量拍馬屁、講些違心之論的廢話之外,似乎還有些什麼別的理由。 因為,下圖是個帶有些許玄機的鏡頭。
就算身為翊坤宮的首領太監,自己還是個身有殘缺的閹人,那麼,何以周寧海可以登門入室,在華妃(年世蘭)僅身著貼身單衣、正在梳妝的時候,正經八百侍候於一旁? 就算是重要的侍從,或者是少了男性特徵的內宦,於情於理,周寧海都不應該在華妃衣裝不整時登堂入室,也不得觀看或近身服侍女性主子,因為那是個嚴守禮教大防的年代。 除非是熟到不能再熟、親到不能再親的「家人」。 但這樣的推測或許也會被推翻,且轉念一想,既然內務府大總管可以由異姓的「親戚」黃規全來擔任,可是卻沒有任何太監得以這般親近華妃,那麼周寧海肯定不是普通的「親戚」這般簡單,更有可能是貼身保鑣,或者從小就保護年家小姐的暗衛或極親密的伙伴了。
個人這般推測,也是基於後宮那般危險,而年羹堯本人又遠在西北邊疆打仗,就算皇帝與太后不敢真的對華妃(年世蘭)本人怎樣,可是身處於這樣充斥著居心叵測的女人堆中,保護好唯一的年家妹子,肯定是年大將軍必然的考量。 試著回顧一下:為什麼華妃出事之後,皇后(烏拉那拉‧宜修)第一個要「嚴審」的人,得強調「特別是周寧海」? 想必,周寧海絕對不是一般人,或許看著年世蘭長大,或者是遠親,亦或是家奴,而且跟了華妃許久。 但仍無法解釋,為何能夠讓周寧海那樣接近華妃,做出所有劇中太監們不得被允許的行為:在華妃僅著一襲單衣的時候,卻還能這般親近於她?
原著小說裡面沒有寫,不代表導演不能就這個角色加以發揮,並且讓編劇帶給觀眾加以揣測。 周寧海為何要那般拾起華妃的紗巾? 周寧海為什麼會用那樣的眼神,帶著渴望又畏懼的表情,看著他的主子年世蘭? 可以說,周寧海那樣武功高強的人,隨手便足以致人死命的幫兇,還是華妃在翊坤宮的首領太監,看著他卑微地跪在那裡抬頭望著華妃的模樣,彷彿有著滿心壓抑的情緒,還抹著滿頭汗給華妃解釋暗殺失敗的結果,卻有著這樣奇特的漏網鏡頭。
無論是在任何段落裡面,觀眾絕對不會看到,有這樣一個太監,以那樣的眼神望著自己的主子。 皇后身邊的宦官江福海曾經如此麼? 甄嬛宮裡服侍的小允子又何嘗能夠這樣? 沒有一個「公公」能碰觸主子的貼身之物,曾經有浣碧幫果郡王用手絹拂去肩上落花的鏡頭,有甄嬛掏出絲巾給皇帝用完餐點擦手的鏡頭,也有皇后捏著絹紗給天子拭汗的鏡頭,因為那些都表示了女子對於所傾心仰慕對象的一種關愛。 為什麼華妃可以容忍周寧海出格的作為?或者周寧海怎有那樣的表情? 我想答案很簡單了:周寧海愛慕華妃,而且年世蘭心中很清楚,卻無法接受,也對此人懷有些許憐憫。
憐憫來自於不平等的兩邊,所以年世蘭在上,周寧海為她犧牲奉獻,可以死而後已,完全不同於真實對等的感情。 因為周寧海早就沒了機會,身為一名閹官,失去了男性機能,僅能仰望而無法親近。 轉念再想: 為什麼華妃不怪罪周寧海供出自己的罪行? 華妃望著周寧海的眼神,或者提起周寧海受刑的時刻,怎地表情又帶有些許憐憫和感動?
華妃這麼說,豈止是勇於承擔罪責,或者是為周寧海開脫? 順便讚美一下女演員蔣欣的演技,這裡眼眶泛紅、隱隱有淚光,聽說配音此角的就是她自己,演得非常有感情。 年世蘭同情周寧海,可憐他,但也關心他,所以會特別說了這幾句台詞,還有了這樣的特寫鏡頭,個人認為是表露了一樁暗藏於電視劇中的單戀故事。 太監們的戀愛故事,說來是一場場悲劇,好比永遠無法在肉體上滿足崔槿汐的蘇培盛,或者是周寧海對華妃的戀慕,這些後宮宦官就算失去了重要的男性機能,心卻還是能夠有所關愛。 無根之人,有根之情,或許可以套用那句牡丹亭的台詞「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周寧海最終仍受不住酷刑而招供,不能說是他軟弱,而是在皇后有意的拷打之下,「死人嘴裡都能問出話來」的慎刑司於兩天不眠不休的嚴刑逼供中達成目的,周寧海能忍上兩天,已經很了不起了。
另外還有一位太監的戀情,個人覺得也可以談談。 那就是小允子。
初見小允子的時候,他跟著碎玉軒的首領太監康祿海一起低頭跪接甄嬛入住,就連我也分辨不出他是哪個。 後來,康祿海與小印子那幾個背主忘恩的傢伙走了,只留下了唯一的「公公」小允子。 然而這位小太監仍習慣性低著頭,多數時候不會在鏡頭前露臉,這種卑躬屈膝的模樣,太約也是後宮宦官的常態。
真正讓人記住小允子的時刻,也是他決心跟隨甄嬛並且效忠的時刻。 小允子的哥哥也是太監,在四執庫的職位未可知,但要兩兄弟都在後宮裡面當差,想必家境非常糟糕,或許是個貧窮的大家庭,為了弟妹不得不犧牲兄弟倆而入宮,或者孤苦無依且從小被人販子轉賣到京城,這些都很可能是原著小說或電視劇沒能表現出來的背後真相。 那麼,小允子會偷偷在守夜時一個人跪在陰冷的走廊下哭泣,或者為了甄嬛請溫實初這樣的太醫過去診治一個微賤的內宦,兄弟倆自然感激在心頭。 所以小允子在效忠時對甄嬛說了:「奴才兄弟受常在(莞常在)這等恩惠,一定盡心侍奉。今生報不完的,將來死了變個大青牛,馱著小主成菩薩去!」
在小允子的眼中,或許一開始,甄嬛只是他所崇敬跪拜的「菩薩」,後來卻彷彿又有些不同了。 因為甄嬛還僅有十七歲,故事中青春貌美,可以說是後宮裡一朵無法攀折的高嶺之花。 當時的甄嬛善良、溫柔、貼心、聰慧,還沒有受到後宮那股汙濁氣息的沾染,而且對待自己的貼身婢女和宮女一樣優容,又怎麼不會教人喜歡呢? 更何況,小允子是個閹人,還具備這樣卑賤的身分,受了那樣大的恩惠,這樣的感恩之情,又怎麼不會變調?
無論如何,小允子的內心是個男人,就算身體少了命根子,他還勉強算是個男人。 他愛慕甄嬛,也在情理之中,而這般表現愛情的片段,小說中沒有,只有電視劇可以曖昧而隱諱地呈現,同樣如此牽動著我的心。 而他的心事被揭開,卻沒有幾個人注意,最初發現的是與他最親近的宮女佩兒。 在新年前夕,皇宮正在歌舞樂曲中大宴皇親國戚與後宮妃嬪,而為了避「寵」而躲在碎玉軒的甄嬛,正與幾名宮人一同剪窗花,這時甄嬛剪的是「和合二仙」,顯示她心中仍期盼能夠遇上自己歡喜的男子,也還在做著最初的少女戀愛之夢。 四名宮女和甄嬛聊到了剪人像,於是,佩兒就將自己所窺見的秘密說了出口。
為什麼小允子翦了甄嬛的小像,卻要「藏」進自己的袖中? 為什麼旁邊這些女人們(甄嬛、崔槿汐、浣碧、流朱、佩兒)手上都拿著剪刀,小允子手中卻沒有? 為什麼好像只有佩兒一個人看見小允子剪了甄嬛的小像? 為什麼崔槿汐突然要甄嬛在除夕之夜一同剪紙? 答案很簡單,明明可以大大方方將自己的獨特手藝現之於人前,或許能夠討甄嬛的歡心,為何小允子不願意讓別人曉得此事? 一則因為崔槿汐早就從佩兒處知道,小允子或許對甄嬛有別樣的心思,二是既然要拉攏小允子,還不如藉由揭發這樣可能的仰慕之情,徹底探測小允子可否信賴。
崔槿汐不是個心思簡單之人,按照她的引導,果然事情便循著這個聰明宮女的設計走了下去。 小允子早就私底下剪好了那只小像,又怕被甄嬛發覺,只能貼身放在袖裡,除了隨時可以拿出來看,還有不願意讓甄嬛得知的滿腔情意。 不知有沒有人和我一樣注意到:無論何時,只要能待在甄嬛身邊,小允子都是最後一個離開的?
可惜,電視劇只拍到這個太監的背影,還有他慣常的卑微姿態。 小允子是一個可悲的宦官,當不成完整的男人,又身陷在這樣的後宮,還能怎麼辦呢? 請看下圖小允子的表情,那樣珍而視之的態度,顯示了小允子暗藏的情意。
小允子為什麼後來會幫助甄嬛到那種地步? 剪紙小像為何可以那麼形似,像得讓允禮多年來愛不釋手? 剪紙如同繪畫,須得付出感情來造就藝術本質,還要能體察細微處的特殊,纔能將一個人的樣貌表現得徹底而細膩。 在這方面,果郡王允禮繪製沈眉莊、敬妃、朧月公主的圖面不說,單看他能夠不看模特兒而逕自給甄嬛用毛筆畫人像,對照小允子掏出袖內剪紙小像一幕,也就在情在理。 電視劇強化了原著的缺陷,也補足了小說沒講的道不盡的相思,情意那樣深得可以持續十年不變的允禮,沒有把甄嬛畫像放在身邊,隨身之物到了最後還要「還君雙淚垂」的,不也是僅有這枚小像和他的「長相守」麼? 剪紙的難度,在於神似而能模擬出人物的神態,既然能讓果郡王一眼就瞧出小像是甄嬛的,那「宜嗔宜喜」的表情,相信只有自己心繫之人,方能藉由仔細的觀察與欣賞得出。
那麼,為何小允子會說了下面這些話?
小允子暗戀甄嬛,喜歡那個初入碎玉軒就幫助他的美好女子,所以當甄嬛想要這只剪紙小像的時候,小允子是很捨不得的。 因為這只剪紙小像,訴說的是他的感情,既然無法得到心中仰慕的女人,倘若能留個念想在身邊,或許也是一種安慰。 「更好的」是一種推託之辭,甄嬛沒聽出來,崔槿汐卻明白了。 因此,崔槿汐順勢說了一句話來安撫小允子,她說:「宮中有這樣的習俗,在除夕之夜,若是把心愛的東西掛到樹枝上,而且掛得愈高愈好,便可以祈福。」 或許很多觀眾聽不懂這樣的暗示,崔槿汐的真實意思是告訴小允子:我曉得了你的感情,我會讓你「心愛的」日後「愈高愈好」,大家都是竭盡心力幫著甄嬛往上爬,你只需要為她「祈福」,也就會是自己的福氣了。
小允子為什麼誰的小像都不剪,圖案不剪,什麼也不說,就剪了那樣一只甄嬛小像? 諸多情意留在心底,藏在袖內,揣在懷中,全都是說不得的愛情。 這時,崔槿汐懂得,可能佩兒瞧出一些端倪,不過這兩個宮中女子什麼都不會明講,只有甄嬛當年還不太清楚,為何恩情能夠持續讓小允子奉獻自己給她一輩子。 而上圖崔槿汐說完話之後,小允子那特意垂眸的微笑,掩藏住自己的心思,也成就了最後甄嬛的命運:一路往上爬到最高處,雖說就如下圖的畫面那樣,高處不勝寒。
在甄玉隱(浣碧)藉由掉出果郡王允禮懷中的剪紙小像嫁給他之後,小允子便知曉王爺是甄嬛心底最愛之人,他可以幫甄嬛隱瞞果郡王一雙子女的真相,犯下那樣幾近殺頭的死罪殺了皇帝的手下,事實上為的是誰? 從小處看出真情,由細節瞧出真相。 小允子為何要剪甄嬛的小像,還要偷偷藏在袖子裡面? 若非佩兒告訴甄嬛,或許他還會把自己的一點情意繼續暗藏起來? 為何崔槿汐知道小允子具備高強武藝,除了可以扮鬼嚇壞了麗嬪,還能幫著甄嬛抓出內奸?難道後宮到處是懂得武學的絕世高手?亦或,周寧海與小允子都無師自通,或各有師承? 又是個簡單卻無解的答案,原著沒有寫,電視劇沒有拍,卻是相當清楚的邏輯推論:小允子的武功,無論是怎麼練成的,都有崔槿汐的功勞及利用在裡面,想必崔槿汐與小允子私底下是溝通並多方為甄嬛設想過了的。 那麼小允子日後為甄嬛做了許多事情,好比施展武功抓住余鶯兒派來毒害甄嬛的花穗及小印子,甄嬛回宮後繼續效命,或者幫甄嬛除去夏刈,就說得通了。
那個永遠藏身於甄嬛身後幾步遠、永遠低著頭乖乖辦事的太監,訴說著《後宮甄嬛傳》不為人知的一段單戀故事。
甄嬛也許不幸,失去了自己的愛人允禮,但她身邊也有可歌可泣的許多小故事。 那個為了甄嬛而與多名侍衛扭打掙扎的小允子,或者撞上刀口死去的流朱,亦或是費盡心思的崔槿汐,都由於感念甄嬛,而付出了自己所能獻出的真情實意。
甄嬛是否真的「心願得償」? 有點諷刺地說,為了感念純元皇后之恩與甄嬛之情,崔槿汐幫著甄嬛成為了下一任帝王的「聖母皇太后」,逼死了皇后烏拉那拉‧宜修,為甄嬛防備了身邊的所有敵人,完成了自己的願望。 而暗戀著甄嬛的小允子,幫甄嬛掃除了往上爬的許多障礙,安於當一個背後的影子,最後滿身罪惡,成為了首領太監,繼續為「聖母皇太后」,鞠躬盡瘁。
這部宮廷劇確實別出心裁,將原著小說的愛情與復仇轉化了,特別是甄嬛的覺醒和反擊,給人很痛快的感覺,也糾正了好人就要處處忍讓,處處吃虧受冤的舊觀念,然後把這樣的主角也染上不同的顏色,成為那人性黑暗中帶著微光的「熹」貴妃,最終完全改變了自己。 或許,電視劇末尾出人意料,竟有宮廷劇的結局是皇上被妃嬪治理得服服帖帖,慘死於綠帽子和背叛的陰影之下。 這看似是一種劇情的創新,可能過於荒謬小說情節,表面上看來詭譎恐怖的後宮,仍不免有些多情人的難忘小故事。 就像衛臨繼承了溫實初的心願,接替太醫院院判,幫助甄嬛在皇帝病入膏肓那時保持沉默;或者如小廈子也延續了蘇培盛的意志,漠視帝王的死亡,而跟著師傅繼續在後宮生存下去;人與人之間,那些師徒之間,除了信賴,還有報恩與各自的抉擇。
我曾不免思考,是否蘇培盛與崔槿汐的真愛,在甄嬛成為「聖母皇太后」之後,會對他轉變為新的殺機? 想來應該不會,因為彼此知道的太多,依賴度也太深,所以完全沒有需要解決這個老太監的問題。 或許觀眾會有困惑,最後蘇培盛到哪裡去了? 以下是三種可能: 1、被甄嬛暗殺,因為他知道的太多了。 2、回家養老,安享天年。 3、給皇帝陪葬,畢竟宦官殉葬也不是少數了,歷朝歷代皆有這樣的事情。
但,甄嬛不是那樣的人。 上述三種情況,答案只有一個:蘇培盛回去養老。 蘇培盛曾告知甄嬛關於果親王允禮家書之事,而當熹貴妃榮升「聖母皇太后」,或者在喪禮上他跳出來對抗恆親王的舉動,也說明蘇培盛為了愛情,可以背叛那絕情的舊主之外,已經完全拜伏於甄嬛之下,他們為了崔槿汐,絕對不會交惡,只會妥協。 既然有崔槿汐繼續扶持「聖母皇太后」,而甄嬛也需要防備其他新的對手:乾隆帝、新任富察皇后、嫻妃(烏拉那拉‧青櫻),甚至是留心齊月賓(皇貴太妃,原因請參照〈《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十)最透澈的齊月賓(端妃)、最重親情的馮若昭(敬妃)和不得不依附或聽命於甄嬛的女人們〉的最後幾段),她還需要崔槿汐守候在自己身邊。 可以說,太后有孫竹息與芳若姑姑(可參照〈《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十一)不幸且不符歷史的太后、皇子、皇孫皇女們、乾隆帝和幸運的玉嬈與愛新覺羅‧允禧夫妻 最後感嘆一句:能得著「一心人」的蘇培盛,真是個松柏一樣的人物,「無花無果」又如何?至少還是幸福的結局呀!
其他內容請參照: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二)後宮中皇帝的廿五個女人們:舊社會一夫多妻、滿漢矛盾與封建王權的惡果!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四)甄嬛這個女人的愛恨情仇、爭權奪利、派系鬥爭,以及她的心境轉變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五)愛新覺羅‧允禮從果郡王變為果親王的悲哀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六)華妃一黨:美豔兇悍的華妃、馬屁精麗嬪、耍花招的余鶯兒、忠心的頌芝、最狠毒的曹琴默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七)皇后一黨:最壞的皇后、最蠢的齊妃、最小心眼的瓜爾佳‧文鴛、最厲害的太后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八)皇后一黨:最可悲的安陵容,後宮趨炎附勢的女人,還有劇情幾點不合理與不符史實之處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九)沈眉莊和溫實初的戀情,還有沈氏的身家解說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十)最透澈的齊月賓(端妃)、最重親情的馮若昭(敬妃)和不得不依附或聽命於甄嬛的女人們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十一)不幸且不符歷史的太后、皇子、皇孫皇女們、乾隆帝和幸運的玉嬈與愛新覺羅‧允禧夫妻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十二)甄嬛身邊的好姊妹(崔槿汐、流朱)和最差勁的妹妹甄玉隱(浣碧)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十三)電視劇的少數錯誤(上):幽靈、簡體、龍體、退燒、對聯、銀票、箭法、偷窺、文字獄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十四)太監與宮女們的故事:大家都是可憐人!(代ROSY貼,待續)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