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十二)甄嬛身邊的好姊妹(崔槿汐、流朱)和最差勁的妹妹甄玉隱(浣碧)
2012/05/19 02:06:36瀏覽170729|回應15|推薦33

在《後宮甄嬛傳》裡面,甄嬛的愛情使人感到唏噓,而她與身邊之人的姊妹情也同樣讓人覺得相當動容。

什麼是「好姊妹」?

能夠為自己悉心著想、分享快樂、分擔痛苦、共同應付難關、在困境中提供建言或行動支持,而且擁有比異性關係還要堅貞的情誼,那就是了。

可以說,除了沈眉莊這樣的好姊妹之外,甄嬛身邊縱然只有幾名宮人,了不起還有兩個親妹妹,但是在這些人之中,毫無血緣關係的女子,反而真正為她付出了許多。

端妃(齊月賓)與敬嬪(馮若昭)皆算不上「好姊妹」,前者和甄嬛有距離,後者和甄嬛有利害關係,頂多算是同盟關係,或者受挾制的共謀者。

其他後宮女子,方淳意太單純且需要甄嬛的關照,安陵容是皇后的人馬,回顧甄嬛的一生,陪伴自己最久的並非甄家的兩個有血緣關係的妹妹,而是崔槿汐這位自始至終寸步不離的宮女。

崔槿汐遇事通透而願意給予良心的建議,大概甄嬛所有的事情,她都清楚萬分,甚至比甄嬛所愛著的果親王允禮,還要瞭解得更深。

印象最深刻的是她在甄嬛天真地說出「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之後,立即提醒的那句話:「不求一心,但求用心。」

「用心」說來容易,事實上卻是人與人交往或相處的時候,最難以辦到的程度。

崔槿汐「用心」之人,只有甄嬛。

乍看之下,崔槿汐只是一個後宮的掌事宮女,地位低下,能管著的也就是那偏僻的碎玉軒,倘若以早年是「粗使宮女」且「海棠樹下的麝香仁」事件來看,她曾經服侍的芳貴人小產又被送去冷宮,表示崔槿汐是個善於隱藏自己的宮人,且未必有幫助他人的好心腸。

按照明清時期的後宮規範,年過廿四、五歲之後,普通宮女便要被放出宮,大約可以猜測出來,故事開始的崔槿汐大約廿出頭。

崔槿汐與甄嬛的初次見面,擁有很明顯的尊卑之別。

那個時候,甄嬛僅僅是「莞常在」,雖說位份有些低,卻仍是碎玉軒裡面住著的兩位「常在」之一。

電視劇並沒有拍出崔槿汐與方淳意(淳兒,當時是「淳常在」,僅有十四歲)相處的情形,而後來可以看得出來,隨著劇情逐漸演進,崔槿汐關心的只有甄嬛而已。

而甄嬛裝病來避「寵」,若沒有崔槿汐保持沉默就難以隱瞞,而甄嬛帶著自己家裡的兩個婢女流朱、浣碧入宮,雖有按照後宮給一名常在的宫人(宮女兩名,崔槿汐是碎玉軒的掌事宮女,不算在內)和四名太監(含首領太監一名),實際上願意效勞於她的後宮之人,只有下圖所示的三個罷了。

首先行禮以表效忠的,就是崔槿汐。

小宮女佩兒雖對流朱、浣碧有所不滿,但向來聽從崔槿汐的命令,也就跟著效忠。

太監小允子受過甄嬛的恩惠,其兄生病讓甄嬛找了溫太醫的診治,自然從此忠心不貳。

順便一提,在後宮裡面,掌事宮女的身分高於一般太監,如這兩張圖所示,小允子在她面前也得聽從命令,頭得埋得更低。

一般宮女也歧視太監,戲稱他們為「無根之人」,看不起那些已失去當男人資格的閹人,所以宦官除了盡量往上爬,能夠成為這些後宮「小主」個人的首領太監,否則沒人看得起。

此時,甄嬛在碎玉軒的首領太監康祿海已經投效麗嬪,也就是華妃(年世蘭)的手下。

另一名宮女並未在劇中出現第二幕,也未提及名字,從原著小說刪減之後,也顯得劇情流暢。

劇中的甄嬛與崔槿汐逐漸拉近距離,及至兩人真正信賴對方,是在崔槿汐偶然陪伴她到桐花台閒逛之後。

可以說,甄嬛巧遇果郡王允禮的一切前因後果,崔槿汐都相當清楚,而且此事促成了甄嬛跟端妃(齊月賓)接觸,在某種程度上,崔槿汐或許是有意為之。

畢竟清楚已故純元皇后的宮中之人,除了崔槿汐之外,也就是端妃了。

原著小說講得比較清晰,電視劇卻不得不為了戲劇張力和主角而省略細節,頗為可惜。

換言之,崔槿汐曾經出言疑慮過馮若昭(可參照我寫的那篇〈《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十)最透澈的齊月賓(端妃)、最重親情的馮若昭(敬妃)和不得不依附或聽命於甄嬛的女人們〉),也就在於純元皇后的緣故。

齊月賓和純元皇后關係良好,崔槿汐自然曉得,所以她會對於馮若昭有些評論,意在提醒甄環之外,也是肯定了端妃的人格。

崔槿汐是個懂得感恩的女子,若非甄嬛有那五分相似的眉眼,以及同樣的才情,或許當初她不會主動幫忙甄嬛。

不過,後來崔槿汐那樣忠心,不得不說是後宮的常態。

主子敗落,宮人們小命不保;主子榮寵,自己的將來也能有個好下場。 

上圖是崔槿汐用艾草薰蚊子的鏡頭,兩人正在討論的就是正尋求聯盟的馮若昭。

譬如「舉扇不能卻,燔艾取一塊」這樣的詩句,古人以扇子驅趕蚊子有點困難,進而用艾草來熏室內的蚊子,這種用艾草燃燒驅蚊在民間很常見。

從這樣的細微之處,同樣能看出崔槿汐對於甄嬛的關切之情,可以說電視劇裡面,崔槿汐不但面貌姣好,談吐洽當,為人細膩縝密,是個忠誠而不可或缺的好夥伴,貼心無比。

最令人感動之處,就是除了忠心赤忱之外,還有那份貼心與報恩之情。

甄嬛敗落之時,不得不前往甘露寺修行,崔槿汐亦跟隨左右,後來為求甄嬛能再度入宮,不惜犧牲自己的愛情去換,雖然最後陰差陽錯地成為真愛,待皇上疑心六阿哥弘曕並非親生皇子,還能為甄嬛力證無姦情,並自動請纓甘願受慎刑司的七十二道刑罰,這樣的付出絕對是一般人做不到的。

除了崔槿汐,大概讓人覺得最喜愛的好夥伴,也就是流朱了。

流朱長得嬌俏可愛,性格相當活潑,也具有正義感,同時會做許多糕點,比起陰沉的浣碧更為討喜。

對於甄嬛來說,流朱也是自己最親近的友伴,這個婢女與其說是下人,不如視為甄嬛疼愛的妹妹,至少比起浣碧而言,甄嬛更喜歡她的直言無隱、不藏心思。

個人喜歡流朱,除了這個年輕女演員的外貌討喜之外,還有那眼神之中的一點倔強,以及笑容的明朗可愛,相較之下,浣碧就顯得虛偽矯情,讓人看了便討厭。

好比下圖是甄嬛受「寵」之後,一眾人等前往圓明園的碧桐書院避暑,雖說是暫居,但由於甄嬛剛得皇上的「寵」,內務府總管黃規全就跑來拍馬屁,送了納香的風輪前來(如下圖)。

這種風輪是用黃銅打造,上面裝飾著蝙蝠,象徵福氣可隨著轉動而來自四方。

古代沒有電風扇,女人在夏天還得把自己包得緊緊的,難免無法忍受燠熱的氣候,這時就會使用人工的手動風扇,也就是流朱正在把玩的那玩意兒。

人力風扇還有個裝置,底下可以裝冰塊,中層能夠擺放一些乾燥花或鮮花,只要轉動轆轤一般的把手就能使室內吹拂香氛。

這東西我曾在北京看過,相當有意思,沒想到會在此劇再度瞧見。

下圖就是流朱在電視劇中的手藝,看起來頗有模樣,後來全給來訪的方淳意(淳兒,淳常在)吃完了。

流朱最可愛之處,就在於她永遠把甄嬛的事情放在第一位。

當佩兒對生病的甄嬛有所抱怨時,第一個衝上前去責難的就是她,為主子說話或辯駁的也往往是她。

私底下,甄嬛當她是個好妹妹,兩人在水邊嬉戲玩鬧的一幕,並未發生於真正的親妹浣碧或甄玉嬈身上,這是很特別之處。

流朱的優點,除了清楚自己的身分,完全不對任何宮中男子(皇帝、果郡王允禮)假以辭色,而且事事以甄嬛所需要的為優先,始終沒有忤逆或背叛,總是仗義行事,謹守分際。

當甄嬛獲寵承恩後,在水邊偶遇年輕俊俏的果郡王,這時流朱馬上奔上前,一把推開允禮。

下圖是小姑娘瞪著十七爺的表情,相信那風流倜儻的王爺,大概從未見過有任何女子會如此排斥自己,而他戲弄流朱幾句,反而遭到不少白眼。

果郡王之所以有那樣多的情債(孟靜嫻、浣碧、葉瀾依、采蘋等人),他習慣性就要對著姑娘露出笑容,還不時說上幾句,難免會勾動那些懷春女子的芳心。

不過,此劇唯有流朱一個,就算聽了王爺的頭銜也不改態度,同時還表現出更為警惕的神色。

因為流朱雖說是個小姑娘,性格大膽活潑,卻是個懂事的好女孩,至少是個挺真的女孩子,縱然有時候愛發牢騷耍脾氣,但絕對不過份,也從不讓甄嬛為難。

流朱的名言是:「我竟不知,這世上還有牛不喝水強按頭的道理。」

她就是那股牛脾氣,有時倔強得可愛,卻只聽甄嬛的話,無論何時,都能主動為甄嬛著想,支持這個亦主亦如姊姊的女子。

在這後宮裡面,唯有她曉得分寸,從不在人前拍馬,人後說閒話,頂多是跟浣碧或甄嬛打打鬧鬧罷了。

甄嬛與果郡王允禮之間的事情,或者皇帝和甄嬛的初遇,流朱都在現場,甚至於當年溫實初向甄環求親,她同樣目睹。

但是,流朱從未有過虛榮心,沒有想去攀附權貴的企圖,也始終對甄嬛的說法言聽計從,絕無二話。

倘若要說甄嬛身邊真切關切自己的好姊妹,可能崔槿汐是有些距離,流朱就確實是個體貼善良的好妹妹了。

就像上圖,甄嬛正為了安陵容受「寵」而感覺非常鬱悶,畢竟那時她的心還在皇帝身上,沒料到天子一聽了安陵容的歌聲,轉過頭就「寵」了那個表面上的「安妹妹」。

甄嬛無論傷心也好,快樂也罷,當初最常陪伴身邊安慰的好妹妹,也就只有流朱了。

流朱具有為人奴婢的忠誠,更多的則是深厚的姊妹情誼,每當甄嬛受委屈,就想衝出去教訓對方,為了救自己的主子,不惜付出一切,是一個兼具好友與奴僕雙重身分的特殊存在。

電視劇的改編,使得流朱比小說中那個大大咧咧的傻女孩更惹人心疼,不僅演員挑得好,也彌補了原著的缺陷,使得我喜歡上這樣一個可人意的小姑娘。

改編為電視劇之後,流朱的性格與想法不再那樣單薄無力,同時也少了小說之內的膚淺,令人感覺非常清新脫俗,還加強了那股對於主僕之外的姊妹之情。

流朱總是關注著甄嬛身邊的事,只要有後宮妃嬪耍花招,她也立即幫忙說話,或者仔細動腦,想出誰是幕後出賣主子的背叛者。

這一幕,流朱大睜的眼中含著淚水,因為她發現了,浣碧竟然聯合華妃(年世蘭)與曹琴默等人,共同陷害了從小一起長大的甄嬛。

甄嬛想必比流朱更心寒:因為浣碧是她的親妹妹,親人的背叛,比起毫無關係的外人陷害自己,顯得更為無恥。

兩個女演員都表現得相當好,從那眼角的淚光,到面龐緊繃的線條,此劇女角一個個都非常出色。

無論是流朱與甄嬛賞荷,或者初會十七爺那時流朱給王爺臉色,或者出事時流朱捎給甄嬛的警惕眼神,都是讓人感受出這個女子關懷甄嬛的真實感情。

而在甄嬛病重且被禁足時,只有流朱敢大膽對抗拔刀的侍衛,乃至於為了救助甄嬛,不顧性命往刀口上撞,那份心意誰也做不到,而她也不免付出了自己的生命為代價。

最叫人憐惜的是流朱!

當流朱脖子冒血躺在冰冷的石板路上那一刻,仍然要小允子他們去請太醫來醫治甄嬛,看到此處,真的為這個重情重義的女子一掬慨然之淚。

既然沒有血緣關係的妹妹流朱能為甄嬛如此,那麼有血緣關係的妹妹們呢?

對於甄玉嬈這個小妹,原著小說描寫得太淺薄,不但看不出深厚的姊妹關係,也不像電視劇裡面的那般可愛,甚至是讓人肅然起敬。

就如我在〈《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十一)不幸且不符歷史的太后、皇子、皇孫皇女們、乾隆帝和幸運的玉嬈與愛新覺羅‧允禧夫妻〉裡面曾描述的,慎郡王允禧之所以要支持甄嬛,很大原因在於姻親關係。

或許,劇中的允禧是有自己的政治企圖與攝政考量,然而甄玉嬈對於夫君的影響,肯定也穩定了甄嬛與這位妹夫的聯盟。

電視劇裡面的甄玉嬈,能夠盡量為甄嬛著想,就在於她努力藉由與允禧的婚姻,盡量幫忙甄嬛解決難題,也算是報答長姊當初許她一個美滿婚姻的恩惠。

在七十三集的時候,準噶爾摩格可汗要求甄嬛這個「熹貴妃」外嫁,猶如王昭君一般和親,不過那是皇上藉機審視果郡王允禮的煙幕彈,實際上卻藉此禁足甄嬛,故意放了假消息出去。

那一幕場景,討論此事並準備想法子解救甄嬛的僅有三人:果郡王允禮,慎貝勒允禧,以及甄嬛的小妹甄玉嬈。

甄玉隱(浣碧)呢?她沒有出現,更使人感覺這個同父異母妹妹的冷血無情。

不得不說,講到感情,就連葉瀾依也懂得回饋,明瞭該給恩人報恩。

葉瀾依素愛獨來獨往,從不為自己的榮華而獻媚於皇上,也不虛偽地和嬪妃們交好,為自己心愛的人可以付出一切,敢愛敢恨!

而遇上了甄嬛之後呢?

她初時以為甄嬛傷害了王爺,找機會就要拔刀殺人,或者放貓嚇人,結果發現十七爺愛著甄嬛,又百般維護,甚至為了報仇而主動設計皇帝,是個敢做敢當的血性女子。

似乎,甄嬛身邊圍繞著一群有情人,不管是體貼相隨的崔槿汐,或者如捨命護主的流朱,亦或是深情的果郡王允禮,好姊姊沈眉莊,或者是愛慕且守護如初的溫太醫……

反過來說,親姊妹的背叛遠比外人來得更可惡,如安陵容那樣的姊妹只是「權宜」,像馮若昭那般的姊妹則是「利害」,而齊月賓只能算是「情勢所逼」的姊妹,說來大家各有所圖也無妨,只有一個人始終對不起甄嬛,那就是浣碧了。 

當初閱讀原著小說時,聽見浣碧的名字,想到的則是唐朝馬載的《岐陽逢曲陽故人話舊詩》:「積愁何計遣?滿酌浣相思。」然,浣碧卻非常讓人失望。

下圖精心打扮想勾引皇上的浣碧,想的是自己飛上枝頭做鳳凰,太過於自私自利,而且自不量力。

最傻的浣碧,最傷人的姊妹,或許可以套用崔槿汐評論曹琴默的一句名言來表示:「放不下榮華富貴的人,就永遠成不了大氣候。」

可惜,浣碧篤信她自己領悟出來的後宮行事之道:「在這宮裡,有利用價值的人纔能活下去,好好做一個可利用的人,安於被利用,纔能利用別人。」

甄嬛多次庇護浣碧,此女卻利用自己的親姊,幾度讓甄嬛差點死於他人之手,是個人認為最差勁也最看不起的女子!

浣碧是個人最討厭的一個角色,不僅傻,而且蠢,更是無情無義。

浣碧是甄嬛的異母妹妹,兩人眉眼相似,不過浣碧的母親是罪臣之後,甄遠道不敢讓妻子知道,也無法讓外遇生下的私生女曝光,只能交由懂事的長女帶入宮中,打算讓長女甄嬛藉由入宮之便,順便幫這個私生女長點見識,也好藉著長女得寵的好處來抬高浣碧身分,成了甄家的養女。

甄遠道與甄嬛如此為浣碧著想,浣碧卻是個傻得要命的女子,有時沒能力還心高氣傲,仗勢發點小脾氣,看得讓人討厭,而且對於她在許多事件的發生上,更是教人無比反感。

浣碧曾多次背叛甄嬛,自私自利,大致上犯過最可恨的四大錯誤有:

(一)多次企圖色誘皇帝。

浣碧品貌不及甄嬛,卻常常在宮中特意打扮,以奴婢來說就是以下犯上,以姊妹而言就是背叛,又無視尊卑和身分,只想自己憑著美色出頭,不顧姐妹情誼,忘了自己的罪臣之女出身,非常不知好歹。

當初流朱有這樣的非分之想麼?浣碧可實在過分!

(二)多次口頭與行為犯錯。

浣碧沒有大腦,常常心直口快就亂說話,譬如看到安陵容受寵,便對安陵容態度惡劣,說些刺激人的話,後來安陵容那般敵視甄嬛,且投靠皇后來對付甄嬛,浣碧有口無心的愚蠢做法不能說不是雪上加霜。

設想,一個婢女就敢挑釁別的主子,安陵容難道不會記恨於心,甚至認為是甄嬛所指使?
浣碧的蠢,就在於搞不清自己的身分!

無論在哪個朝代,一個女子最重要的就是出身和嫁娶,既然出身沒辦法改變,或者可以說,甄遠道沒有法子光明正大給浣碧一個身分,甄嬛在後宮的起落掌握的是前朝父親官位的發展,浣碧就應該明白:檢點自己最要緊!

浣碧有麼?她連自己該說甚麼都搞不清楚,常常逞口舌之能,好比在皇帝面前表現,真是蠢到家了。

就連華妃的婢女頌芝都做得比她高明,也比浣碧更懂事,懂得為主子犧牲來謀求主子的地位安穩(可惜華妃還是失敗了,主要是年世蘭的出身問題,身為年羹堯兄妹的人,最後都沒好下場)!

前面說了,浣碧的蠢,就在於搞不清自己的身分。

身分,是舊社會最重要的生存依據,浣碧既然沒辦法往上爬,就該認清楚自己該幫著誰。

於情於理,浣碧都很蠢,蠢得言行皆無分寸,甚至蠢得看不清自己該怎麼活下去。

因此我說她最傻,傻女人是很容易常常犯錯的,可以說,浣碧最讓人無法原諒的兩大錯處,更使我看她不起,好比下圖的馬蹄糕所引發的木薯粉事件,使人覺得這樣居心叵測的做法,除了傷害姊妹之情,簡直就是要置甄嬛於死地。

(三)多次錯誤舉動與自私作為。

浣碧總是罔顧出身,既然名義上是服侍甄嬛的婢女,就算真實上是甄嬛的親妹妹,卻不該老是恃寵而驕,竟然膽敢穿上皇帝賞給安陵容的絲光錦在外頭招搖,非常不體諒其姊甄嬛的苦心和難處。

後來不想繼續留在宮中,必然是考量到沒人會繼續護著自己,只能跟著甄嬛出宮修行,心頭卻又非常不甘,因此常常抱怨。

戲中拍到槿汐,一到寺中的破落住所就開始打掃清潔,柴火等重務是崔槿汐在忙,好比冬日洗衣,也是甄嬛跟槿汐在忙,弄得兩女一手凍瘡。

浣碧那時跑哪兒去了?

觀眾可能不會注意,但甄嬛非常疼愛浣碧,拿了溫太醫給的藥,第一個就往浣碧手上去塗抹,這傻姑娘卻沒半點感激。

浣碧明明知道果郡王喜歡甄嬛,總是有意無意勸甄嬛要與王爺保持距離,自己倒偷偷想著一些接近王爺的法子,一下子要貼身摻扶,一下子又問侍妾的事情,單看種種愚蠢行為,就更使我看她不起。

就算浣碧跟著甄嬛到了甘露寺,浣碧卻還出言頂撞靜白等人,不像槿汐總是沉默而溫情地為甄嬛著想,亦不如流朱那樣忠誠而死心塌地,遇上困難,她不會衝第一線,自私起來,此女根本就笨得不會想到甄嬛的後果,卻只會想到自己!

好比第四十八集喚起了我對於小說的記憶,浣碧早就知道果郡王的感情,還老是癡心妄想,人家根本都看不上她,這傻妞老是要貼過去,長姊甄嬛發高燒在大雪的山路半途病著累著,浣碧一個人跑去清涼台又為何那麼久不回去?為何要跟阿晉私下問那些王爺的妾侍話題?

重點是:浣碧真的愛王爺麼?

浣碧常常發小脾氣,真當甄嬛或王爺瞧不出來,為何還是要那樣表現?

很簡單,浣碧看多了王宮中的爾虞我詐,知道不能當皇帝的女人,長姊甄嬛那樣聰明的女人都被多次陷害,數度讓皇后和安陵容等人整垮,浣碧終於發現更好的去處,那就是沒有妻妾的果郡王,她心存非分之想,因此特別跟王爺說了:「只要有喜歡的人,當妾也願意。」此話還要挑了機會在甄嬛面前強調。居心何在?

王爺故意裝傻聽不懂,要把浣碧嫁給貼身小廝阿晉,就是表明了態度:果郡王同樣看不上浣碧這樣的女人。

(四)多次謀害甄嬛。

浣碧多次傷害甄嬛,比起那些在後宮為了求生存或爭寵的女人來說,更讓人覺得無法原諒!

好比浣碧去找曹貴人,在沈眉莊被禁足的時候,與曹琴默合作,差點讓華妃(年世蘭)抓個正著,甄嬛卻仍舊大度原諒了她。

浣碧有小聰明,礙於出身,肯定是對甄嬛有些妒忌的,無論是美貌或才情,甄嬛都在浣碧之上。

浣碧誘惑皇帝失敗,不是她比安陵容長得醜,而是她連穿個衣服也要紅配綠,看著俗氣,皇帝也表明對她看不上眼。

浣碧為何要當華妃的眼線去陷害與自己從小一同長大的甄嬛?

我想這個原因非常耐人尋味。

想要利用美貌,無奈沒有才情;企圖背叛主子,可惜計策淺薄;再三想搶甄嬛的對象,從皇上到王爺,多次手段使人不齒! 

浣碧此女,早年勾引天子不成,就死皮賴臉的追著果郡王允禮,朝秦暮楚說的就是這種女人了。

等到甄嬛不得已回宮之後,好色的皇帝突然發覺,浣碧刻意模仿甄嬛,為的是想吸引王爺,天子卻弄錯了這個女子的企圖,以為是想討自己喜歡所以順水推舟要納妾。

這時,皇上已經對「熹貴妃」甄嬛有了感情,想把甄嬛之妹當作另一個替代對象,那個「禧」字說明了一切,就如我在〈《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十一)不幸且不符歷史的太后、皇子、皇孫皇女們、乾隆帝和幸運的玉嬈與愛新覺羅‧允禧夫妻〉陳述的,這位帝王有蒐羅女人的癖好。

可惜,這時浣碧早就看清了後宮的可怕,連忙婉言拒絕。

接下來,就是個人認為最可惡的設計:浣碧故意用酒弄濕果郡王允禮的衣裳,然後悄悄弄掉了王爺懷中的荷包,讓甄嬛的剪紙小像被皇上發現。

這樣的作法,假如漏了點口風不說,豈非置長姊甄嬛於最危險的境地?

就是她的自作聰明,在帝王的心裡埋下最初的疑心種子,甚至可以說,十七爺是被她種種作為設計而活得痛苦,最後也因此而死。

這與同樣深愛著果郡王,卻為了心愛之人的安危而壓抑自己感情,並一直默默付出著的甄嬛,或和葉瀾依對甄嬛所做的種種相比,又是多麼自私而卑鄙?

想想她言語舉止中,不曾對親姊有過一點真誠的感激和歉意,一直是那麼不滿足地為著自己耍花招,一次次陷害與謀私,真是討厭至極。

假使十七爺酒醉粗心,也算無可厚非,但按照上面鏡頭的截圖,小像被眾人發現確實是浣碧故意耍的手段,不然那只荷包也不會落在她腳邊了。

更可惡的是浣碧刻意出聲引起皇帝的注意,自己跳出去認了之後,饒是葉瀾依,後來也對此作為十分不屑。

就如我先前在〈《後宮甄嬛傳》觀後感(五)愛新覺羅‧允禮從果郡王變為果親王的悲哀〉文中所述,按照那些「家書」的口吻,果郡王清楚此女的自作聰明,而且因此厭棄她,只是礙於甄嬛的請託,不得不給了浣碧管家之權。

前文也說過,浣碧算計所有人,好比讓皇帝指婚,還有十七爺王府裡的采蘋入宮為瑛貴人,全都是釜底抽薪之計,如此手段,想必也會在婚後藉著當家權力來惡整另一個側福晉孟靜嫻,那麼允禮後來對孟靜嫻更為關懷體貼,除了有孕之外,肯定也與浣碧背後動的手腳脫不了干係。  

或許會有觀眾反對本人這番評論,特別是針對下面這個鏡頭而言。

可是浣碧真的承認自己的錯誤了麼?

只要看過她出嫁的場面,那自得意滿的微笑,還有那屬於勝利者的表情,雖說女演員掌握得很好,但是這卻比原著小說裡面的那個浣碧還更惹人厭。

這就是那自以為是的可憎笑容。

最不可原諒的,則是電視劇之中,個人認為浣碧犯的最後一個可怕錯誤:枉顧姊妹之情,第四度想要害死長姊。

在甄嬛被皇帝設計,故意放出風聲要讓甄嬛和親準噶爾那時,甄嬛被軟禁於圓明園的碧桐書院,要和親的消息恍若為真。

每個人都知道,已經成為「熹貴妃」的甄嬛,就算被送去準噶爾和親,她也會為了皇上的顏面而不得不自裁,否則後宮妃嬪委身他人,便是天朝之辱,帝王同樣會面上無光。

下圖是允禧與甄玉嬈夫妻和十七爺一同商議如何救人,人人都關切此事,允禮更是心急如焚,唯有浣碧不見人影。

因為此女正綢繆著要勸果郡王漠視此事,讓甄嬛被送出去和親,使長姊可能就此死在準噶爾,或者命喪皇帝的計謀之中。

浣碧身為親妹,卻硬要阻止王爺出兵相救,其內心之險惡,表面尚稱是要保全心愛的男人,實話說來還是勸他棄甄嬛於不顧。

她用的是自己的命來當作理由。

先不談愛情,而要說說親情。

就如我上面講過的,浣碧占盡好處,甄嬛一點也不欠這個妹妹,就算當初浣碧跟著一起去甘露寺帶髮修行,一則是甄家敗落走投無路,再者其他妃嬪如馮若昭或欣貴人,也未必會如甄嬛那樣善待並容忍自己,掛著奴婢之名入宮,單看佩兒在欣貴人那裡天天被祺貴人(瓜爾佳‧文鳶,可參照〈《後宮甄嬛傳》觀後感(七)皇后一黨:最壞的皇后、最蠢的齊妃、最小心眼的瓜爾佳‧文鳶、最厲害的太后〉描述)虐打,就得以看出後果如何了。

至於早就失寵的沈眉莊,她也並不喜歡浣碧,除了跟著甄嬛,浣碧沒有別的路走。

浣碧也清楚:果郡王允禮愛著甄嬛,跟著甄嬛,絕對還有機會接近王爺

果然,浣碧機關算盡,就是沒算盡十七爺的愛情會持續多年不變。

她和王爺之間的關係,絕對可以套用皇上與皇后(烏拉那拉‧宜修)的婚姻,相敬如賓,正因為太瞭解自己所娶的女人滿腹心機。

阻止十七爺去帶兵救甄嬛的浣碧,那摟著果郡王允禮的雙臂,還有其中包含的怨懟眼神,不是對著王爺,而是他心中的真愛--自己的長姊甄嬛--而出手。

雖說成為夫妻,也藉由甄嬛的付出而得到「鈕祜祿氏」這個在大清時期最高貴的上三旗地位,還能在果郡王家中管事掌權,孟靜嫻這個情敵也死了,浣碧看似什麼都有了,卻永遠得不著王爺的心。

這位女演員或許是故意要如此表演,電視劇中的浣碧每次出場都擺著一張苦瓜臉,憋著下垂的嘴角,讓人感覺喜歡不起來,即便這位女演員長得很清秀,卻每每用演技令人心生反感。

個人覺得她很無恥的另一點,在於鬥不過孟靜嫻,竟然入宮跟甄嬛告狀,認為自己無法親近王爺並懷上孩子,得長姊出面「幫忙」。

誰能幫這樣的「忙」?

浣碧此舉,又置自己的親姊於何地?

我還想到了一個問題:為何孟靜嫻當初懷孕,要特別跑去跟甄嬛炫耀?

可能性一:藉由懷胎,諷刺甄嬛,其妹根本不得王爺眷顧。

可能性二:曉得甄嬛是王爺心中所愛,故意跑來示威。

從孟靜嫻幫弘曕餵食甜湯的行為來看,很有可能的答案是二,而能夠洩漏這種私密真相的,也就只有浣碧了。

浣碧有可能藉此對孟靜嫻表態,或者十七爺貼身的剪紙小像又露了餡,畢竟允禮的枕邊人有兩個,想弄到他的貼身之物並非不能,而假若是浣碧存心如此,讓孟靜嫻從旁得知了什麼,雖說孟氏不可能洩漏此事危及允禮,但浣碧的居心卻是更為可惡。

吃長姊,喝長姊,穿長姊,用長姊,出了事情找長姊,利用長姊得到了地位,搶到了長姊的男人,害得長姊沒完,還想怎麼樣呢?

甄嬛對浣碧,絕對是「仁至義盡」。

將自己最愛的男人讓給妹妹,讓同父異母的妹妹得以擺脫罪臣後代的困擾,使她風光出嫁之外,還囑託王爺要讓妹妹在身分與持家上皆無後顧之憂,可說是面面俱到。

甚至,王爺在雁鳴關帶兵三年來守護邊境安寧,一回京城入宮之後,想到的不是跟皇帝覆命,而是先去看甄嬛,以慰相思之情。

甄嬛是怎麼做的呢?

好姊姊的立即反應,就是馬上差人通知浣碧,讓妹妹帶著孟靜嫻的遺腹子元徹進宮,那麼就算十七爺再怎麼討厭浣碧,也會因為故人之情和親兒子的緣故,不得不對浣碧好一些了。

這也就是浣碧那般無恥地說著的「成全」。 

小說裡面的浣碧得著了王爺憐惜,電視劇中的浣碧只能忍受著王爺的厭憎。

從甄嬛回宮,她與果郡王就註定不可能了,王爺早晚要娶,甄嬛早晚得傷心,與其這樣,不如先採取主動權,甄嬛想藉由親妹來早日斬斷兩人的情絲,浣碧藉由長姊來討好處,也未嘗對這姊妹倆不是件好事,然而浣碧太傻,這段情絲任誰也斬不斷,終究是枉然。

或許甄嬛與浣碧都是可憐人,但我個人絕不會同情她。

浣碧不懂得感恩,不珍惜親情,太過於自私自利,太習慣於為自己打算,一想到後來浣碧藉機當了王爺的妾,再思及此女為王爺的荒謬殉情戲碼,更覺得浣碧蠢到極點!

王爺不愛浣碧,所以浣碧最後能得到的,也不過就是名義上的夫妻之名,那在清朝榮耀的滿族姓氏,以及共同埋葬關外墳塚的結局。 

此女一生,沒有子嗣,沒有愛情,不問親情,只在乎自己,活得非常窩囊。

浣碧也不懂愛,凡事就想著自己,委實過分自私得緊。一個完全不懂得愛的女子,要為不愛自己的男人殉情,豈不是傻得可悲麼?

因此我說浣碧傻,有心也罷,有情也好,從生到死,此女真傻啊。

有時不免想起甄嬛對十七爺說的那句:「王爺情深,怎奈嬛兒福薄。」

甄嬛真的「福薄」麼?

有允禮這樣的人守護著,那份心靈的「長相守」,比起埋骨一堆的最後掙扎,能夠盡量保全愛情的結晶,讓自己最後一份心意能付諸實現,還有崔槿汐這樣的人陪伴身邊,應該也算是有「福」吧。

就如葉瀾依曾經預言的,「熹貴妃的福氣在後頭」的結局,可以說,或許也是允禮在死前所期盼著的。  

其他內容請參照: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一)雍正一朝的歷史設定和小說差異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二)後宮中皇帝的廿五個女人們:舊社會一夫多妻、滿漢矛盾與封建王權的惡果!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三)皇帝這個扭曲的人物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四)甄嬛這個女人的愛恨情仇、爭權奪利、派系鬥爭,以及她的心境轉變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五)愛新覺羅‧允禮從果郡王變為果親王的悲哀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六)華妃一黨:美豔兇悍的華妃、馬屁精麗嬪、耍花招的余鶯兒、忠心的頌芝、最狠毒的曹琴默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七)皇后一黨:最壞的皇后、最蠢的齊妃、最小心眼的瓜爾佳‧文鴛、最厲害的太后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八)皇后一黨:最可悲的安陵容,後宮趨炎附勢的女人,還有劇情幾點不合理與不符史實之處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九)沈眉莊和溫實初的戀情,還有沈氏的身家解說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十)最透澈的齊月賓(端妃)、最重親情的馮若昭(敬妃)和不得不依附或聽命於甄嬛的女人們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十一)不幸且不符歷史的太后、皇子、皇孫皇女們、乾隆帝和幸運的玉嬈與愛新覺羅‧允禧夫妻

(代ROSY貼,待續)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osylovesyou&aid=6466796
 引用者清單(1)  
2014/09/27 22:14 【udn】 這裡便宜!永遠 身邊 留在 普通版比價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Hardy
2018/04/08 01:57
不確定版主是否了解笛子。

但一般笛子頭尾的材質,
通常是“牛角”,不是塑膠


2015/03/01 19:53
我覺得太偏頗了(judy3694244@yahoo.com.tw)

佳玲
2014/01/17 17:01

我也喜歡流朱,當初流珠應該把浣壁推出去(受死那段)

甄鐶裡面的那些小點心,名字聽起都覺得好好吃的感覺,藕粉桂花糖膏...這類的。


路過
2013/10/24 04:34

孟靜嫻拜訪甄嬛那場
按他們的對話來看 他那次的拜訪是因為發現了玉隱與王爺「鍾情彼此多年」這表象下的真相
感到有點匪夷所思 前思後想下覺得自己的猜測(事實)太過可怕 才跑來想確認

若是真是「炫耀」 那也太過膚淺幼稚 甄嬛再怎麼樣也不能幹嘛
孟靜嫻也沒親眼目睹過王爺對甄嬛的情深意重 身為大戶人家出身的千金以及她的角色設定
我是覺得她不至於這麼幼稚..............

還有就是浣碧
她固然人格上不討人喜歡 卻也沒這般十惡不赦
正如流瀲紫所說 這部劇(以及真實的人生中也是)沒有人是絕對的壞人 大家也都是為了自己 為了某些對自己來說make sense的理由做出某些決定
浣碧難道真要成了老女嫁與匹夫或自己不愛的人草草一生嗎?換了您您想要嗎?
如果格主在分析眾多角色時不要使用那麼強烈、危言聳聽而與事實不太相符的字眼(好比說解析王爺)
而是更客觀並且富有同理心的陳述與描寫
您的分析文大概會更值得一看吧 

我是看youtube上有您的飯推薦 說看了您的分析之後明白了許多裏設定
我查了一下發現有出成實體書才決定一看
不過細讀了幾篇之後 我個人是覺得有些過於穿鑿附會與過度解讀了 ..........

以上拙見 如果您感覺被冒犯 我於此致歉


BGirlAlu
浣碧是喜歡果郡王的
2013/06/07 06:14

如題,在18集的時候,浣碧的紅配綠被說俗氣,就是果郡王來安慰的

而且還說了,只要人漂亮,穿什麼都好看,逗得浣碧露出喜歡的笑容

那笑容是在之後提到果郡王的時候都會出現的,所以可知,浣碧是在那時喜歡上了果郡王

你討厭浣碧到誤診了這件事了

事實上她也沒你說得這麼討厭,只是普通討厭兼瞧不起而已;倒還不至於像你說的極端厭惡與可悲


貓壽司
關於果郡王寫給浣碧的家書被偷一事
2013/03/27 05:40

格主好:

想請問格主一個我想不出來的問題,果郡王之所以被調回京中,緊接著被皇上命令甄嬛毒死他,起因是他寫給浣碧的家書被夏刈偷了,但是夏刈是御前的人,一個皇上身邊的人,就算是請安也應該只是在外面,而梳妝台這種應該擺在內室的東西,為什麼夏刈一個大男人居然可以進到王爺側福晉的內室,還可以摸到她梳妝台下那一把信?這實在有點奇怪,讓我有點懷疑浣碧跟夏刈到底是什麼關係………

說真的,我要是有換幣這種妹妹,

我老早在木薯粉事件後就找機會毒死她了。

P.S 感覺第一張好像是眉莊的手,是她病好後皇上去看她,然後皇上要牽她的手結果眉莊不肯給皇上牽的樣子


woof
2013/03/15 05:08
版主對浣碧的觀察入微,且分析入情入理。甚至有些提出的細節是我還未想到的,譬如說讓皇帝看到小像會使其起疑心,對甄嬛有百害而無一利。我要提的點只有一個:版主在撰寫此觀後感時,實深受自己對浣碧厭惡的影響。一些無第二解讀方式的情節自然無異議,但對於有些許想像空間的心理活動,版主用最惡毒的心態解讀,自然與人妻版友對浣碧同情多於責難,甚至因此對甄嬛允禮略有反感的解讀不同。

路人甲
好會衍伸~
2013/02/20 10:34

你是在看甄嬛PI嗎?看一部戲都可以衍伸一堆暗喻,真厲害~

建議你可以去看看小叮噹,若是可以看出小叮噹對大雄有什麼算計,那就真的佩服了~


HOLA
第一張的手
2012/12/15 15:41

不曉得我有沒有看錯

第一張圖片女子的手應該是惠貴人(後來自己把手拉開)

印象中甄嬛沒有穿過這種紫色的衣服


西瓜太郎
2012/12/13 16:17

縱然浣碧為了獲取心上人青睞耍一些手段,尚屬人之常情
但後來明知長姊與果郡王兩情相悅,仍當長姊的面飛撲抱住王爺,
在王爺面前說甄嬛的壞話(說是自己要去照顧王爺、隱瞞甄嬛懷孕真相,指責甄嬛移情別戀)
另於小像事件中,甚至使長姊.王爺身陷險境,亦埋下皇帝的猜忌心
(皇帝許配浣碧後曾深深看了甄嬛一眼)

其下三濫手段+橫刀奪愛小三心態+罔顧親姊姊的心情,重色輕手足,實在令人不齒

如果甄府真的虐待浣碧,豈容她吃好用好,甚至可以自恃身分大放厥詞?!
如果不是甄嬛念及姊妹情誼,一次次原諒她.容忍她,換作落在別人手裡,浣碧很早就去領便當了。

可見甄府不是待她不好,而是待她太好,
好到讓她忘了自己私生女的身份;忘了殘酷的世道要靠自己上進才能出頭天;
忘了別人待她的恩惠,永遠不知足;忘了衡量自己的才貌與能耐,到處找死。

簡言之,電視劇中的浣碧是個自私到令人生厭愚蠢到令人可笑的白目角色


另外王爺與甄嬛也不曾因為浣碧的奴婢身分而瞧不起她,
從王爺幫助采蘋.馴馬女.許多無家可歸的人,
可知其本性善良,不因身分而輕賤他人。
會將阿晉與浣碧湊對,
一方面是想打消浣碧的念頭(倒貼得太明顯),另一方面想藉機接近甄嬛(邀請去清涼台小住)。
而且甄嬛後來成為廢妃.罪臣之女.別人不要的女人,
王爺亦未打消愛慕之情,也不願接受沛國公之女孟靜嫻,
可見在他心中身分並不重要,重點在於是否為情之所鍾!!
倘若他真的愛浣碧,想來也不會嫌棄奴婢身分。

而甄嬛也曾向父親.母親.王爺提出,幫浣碧留意好人家
哪裡把她當賤奴看?
況且跟阿晉配對是王爺提的,可不是甄嬛提的。

頁/共 2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