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0/09 19:25:46瀏覽25124|回應6|推薦22 | |
太后(烏雅‧成璧)與媳婦們之間的系列請參照: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卅五)婆媳關係(5)敦親王福晉和甄嬛的交手(上)兩面攏絡手段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卅六)婆媳關係(6)敦親王福晉和甄嬛的交手(中)甄嬛投靠太后與皇后聯盟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卅七)婆媳關係(7)敦親王福晉和甄嬛的交手(續中)敦親王福晉的隱忍
伴隨權勢和榮耀,女人到了後宮裡面,太后(烏雅‧成璧)想「盯」著的媳婦不少,但甄嬛卻是從入宮到死前都死死「盯」著的重點對象。 敦親王福晉(博爾濟吉特‧阿巴亥)這位太后名義上的兒媳在《後宮甄嬛傳》出場的鏡頭不多,但卻是個承先啟後的重要配角,因為這個角色所承擔的任務在於將太后與甄嬛(莞嬪)的後宮鬥爭表面化。 或許這種態勢並不明顯,由於電視劇本來拍攝一百多集,硬是在後期刪減至七十六集,所以許多細節要仔細觀察,而且線索全都藏在台詞裡面。 譬如前文說了,太后是敦親王子女受封事件的幕後操控者,也許會有些許疑義,但這需要花點心思來思考前因後果,特別是皇帝和甄嬛在私底下的說法。
從上面幾張圖可以得知,至尊早就有同樣的盤算,因為敦親王夫妻是「封無可封,賞無可賞」的皇親國戚,如〈《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卅五)婆媳關係(5)敦親王福晉和甄嬛的交手(上)兩面攏絡手段〉所提及,敦親王福晉(博爾濟吉特‧阿巴亥)的背後是蒙古勢力,不得不思考滿蒙一家的和諧。 此外,就是眾所周知的老十(愛新覺羅‧允䄉,敦親王)握有兵權,無論他是否武裝自己,都是不可小覷且須忌憚的對手,特別是結合了博爾濟吉特氏的蒙古人勢力,因此甄嬛提出封賞敦親王的兒女一事,可見早就在皇上的某些計畫中而暫未實施。 為何明明對敦親王有意出手,皇帝卻遲遲沒有藉機而發? 是不是太后或皇后都無法從敦親王福晉(博爾濟吉特‧阿巴亥)這邊找著由頭,好來進行此類的計畫,想個辦法在敦親王這個疼愛子女的政敵身上弄個弱點? 亦或,敦親王福晉(博爾濟吉特‧阿巴亥)這個女人身分敏感且地位特殊,縱然要對她的夫君發難,也礙於滿蒙之間的緊密政治連繫? 這些疑惑可能無法完全說明甄嬛獻計之初,為何太后默不作聲的緣故,卻同樣可以細細思索其中的關聯。 帝王權術或者是前朝的謀略,如何能達到推遲的目標,君王之心也許難猜也不可測,但順著甄嬛的提議要從敦親王福晉(博爾濟吉特‧阿巴亥)切入,我們必須思考〈《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卅六)婆媳關係(6)敦親王福晉和甄嬛的交手(中)甄嬛投靠太后與皇后聯盟〉後續的處置問題: 一)為什麼此話要由皇后(烏拉那拉‧宜修)開口告知敦親王福晉(博爾濟吉特‧阿巴亥)?既然甄嬛早就跟嫡福晉私下見過幾回且關係良好,卻出於怎樣的原因,要特別讓皇后打頭陣,自己倒在後面當封賞公主的說客? 二)甄嬛怎會在台詞中,提議要太后「教養公主」?皇后不是沒有兒女麼?為什麼沒有提議把將要封賞的「恭定」公主歸於皇后膝下? 我想這兩個問題可以引發不少聯想,個人的剖析就如上一篇的標題所述,甄嬛在使用蝴蝶來復寵之後,面對必須打倒的另一小妾年世蘭,她除了找天子為靠山,還是得對太后與皇后兩邊示好,而且效忠表態,以期獲得婆婆及正房的支持。 此外,嫡庶有別、尊卑有分是妻妾之間的相處模式,同時還得思考族群及出身問題,甄嬛這一介漢軍旗的嬪更不好出面,要藉著皇后那滿人的高貴血統來宣告,否則壓不住同樣是蒙古皇室貴族之女的敦親王福晉(博爾濟吉特‧阿巴亥)。 最重要的一點,甄嬛表明由太后來處置並「教養」新封的「恭定」公主,這樣的封號除了暗示必然能讓敦親王夫妻繼續「恭敬安定」之外,也表彰自己同樣有這種謙卑而不干政的態度,所以想出這等封號又要太后出面看管小公主這樣的重要人質,是一位媳婦在跟婆婆在公私兩方面表態的舉措。
換言之,電視劇雖未演出皇上如何去跟他的髮妻或皇額娘報告此事,但仍能夠想像過程有多難辦。 將名義上的孫女「恭定」公主送去太后那(烏雅‧成璧)裡,天子不需要跟他母親照會一下麼?還是關係那樣不佳的一對母子? 要皇后(烏拉那拉‧宜修)幫忙起個頭,好使得甄嬛可以幫腔,緊接著說服敦親王福晉(博爾濟吉特‧阿巴亥),不是得彼此溝通一下戰略麼?皇后為了什麼會順應天子的要求,出手在這件事上面扮黑臉? 有人可能會認為皇后「賢德」而不得不遵奉丈夫的命令,然,我們必須考量的是身為棋子的皇后背後,太后這個真正的六宮之主是否認可的問題。 就算太后與皇帝關係不親密,畢竟是生命共同體的母子,而且帝王對於親媽的能耐是非常信賴的,除了毒死隆科多一節,光是瞧瞧這位太后在後宮的手段拿捏,將一堆媳婦捏在手中當棋子的策略,無庸置疑,皇上還是會聽從母親對於此事的教誨。 所以,電視劇裡面,皇后就起了個頭,過程中也不多話,後面事情的成敗不願意擔責任,就連忙退場回去休息,而甄嬛接著處理後續的麻煩事,連套招都沒必要,單看甄嬛一張嘴的能耐。 我們可以想像:一套組合拳下來,皇帝讓太后允諾擔起監視小公主的職責,皇后則開頭並確認事態發展,結果甄嬛確實搞定了他們遲遲未能解決的心腹大患,那些人心中是怎麼想的,而太后又會如何看待這樣一個頗具手段的媳婦?
「妯娌」之間的暗潮,或者能否搞定婆媳基本的信任問題,更何況還有正房是否接納小妾的提案,看似簡單的一段劇情,後面卻有很複雜的人物關係。 在封賞敦親王子女為公主和貝子的過程中,縱然皇帝本就打算封慶成郡主為和碩公主和封敦親王之子為貝子,可見早就打算從敦親王兒女身上下手,參看〈《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卅六)婆媳關係(6)敦親王福晉和甄嬛的交手(中)甄嬛投靠太后與皇后聯盟〉,「封號」或爵位豈是那麼容易就能給的?封賞後,言官會不會反對?其他皇親國戚是否會有意見? 別忘了,在封賞事件之前,十爺(愛新覺羅‧允䄉,敦親王)剛把一名漢人言官張霖打得爬不起來,那些早就看他不順眼的文官,怎麼可能會輕易同意這樣的封賞? 更別說敦親王這人火爆的脾氣,他這個滿清皇子還是個武將,哪會願意低頭賠罪? 敦親王福晉(博爾濟吉特‧阿巴亥)想要兒女都有這般封賞,又礙於這樣那樣的問題,故而甄嬛早就摸清了她的想法,簡單就說動了這位妯娌。 談起送去太后(烏雅‧成璧)那邊教養的計策,雖是甄嬛提議在不測之時可以暫時脅制敦親王的作法,但皇帝卻不可能沒有自家皇額娘的同意就把人送去。為何後來卻加快了封賞和公主入宮的速度? 想必也有了太后的同意,認為甄嬛所提的是非常好的計策。 為何太后會曉得甄嬛與敦親王福晉(博爾濟吉特‧阿巴亥)相善? 請注意前面〈《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卅五)婆媳關係(5)敦親王福晉和甄嬛的交手(上)兩面攏絡手段〉的內容,敦親王福晉(博爾濟吉特‧阿巴亥)探望小產的甄嬛,並沒有得著正式入宮拜訪的允准,那麼答案也很清楚了,太后肯定在甄嬛身邊有眼線,但確切無法得知是誰。
另外,在皇上到碎玉軒這時,貌似無緣無故提起了「雪頂含翠」這種貢茶,其實也在甄嬛表態的一環。 甄嬛為何要準備這樣的茶?還分別給敦親王福晉(博爾濟吉特‧阿巴亥)和天子來時特別奉上?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卅七)婆媳關係(7)敦親王福晉和甄嬛的交手(續中)敦親王福晉的隱忍〉這幾篇,敦親王福晉(博爾濟吉特‧阿巴亥)在景仁宮喝了皇后賞的茶,接著來到碎玉軒又喝了這「雪頂含翠」,忍不住便稱讚甄嬛受寵故而所飲用的「都是最好的」。 皇帝則表示自己最「寵」的態度,同樣強調這是「特意給你最好的」。 但在簡單的對話裡面,則有甄嬛別樣的心思,她有些不厚道地講了這位妯娌的壞話,表面上和天子一個陣線,實際上仍要指桑罵槐,意圖打擊的還是主要敵人:年家。 扳倒了年家,也就會是整垮了年世蘭,這是甄嬛不欲人知的小心思。
回想當時,敦親王福晉(博爾濟吉特‧阿巴亥)真的「冷場」了麼? 這些類似於「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動作,甄嬛所說的一切,無非是為了保住目前的幸福:她的地位,她的夫君,還有各自盤算的利益。
甄嬛的一番話,將主題導引至年羹堯可能與敦親王(愛新覺羅‧允䄉,老十)勾串的結論上,所以讓皇帝更為痛恨年家,從而達到打擊年世蘭的言外之意。 在後宮裡面,就算再單純的女人,進入後宮中也一樣會變,要麼夠狠,要麼能忍,更多的是懂得怎麼讓男人更狠。 古代的宮廷,就像是現代的社會,或許《後宮甄嬛傳》這樣的作品不過藉古喻今,但職場上的鬥爭不會死人,而封建社會的皇權卻很容易讓一些人掉了腦袋。 現在很多人也是這樣,完全刨去感情成分來說,誰想要從別人那裡獲取利益,自然要討好;和自己爭奪利益的,自然要打壓。 甄嬛用這樣的角度來探測帝王,同樣說中了皇帝的心事,男人不就吃這一套麼?
在觀看《雍正王朝》之後,對照《後宮甄嬛傳》,兩齣電視劇的主旨不同,前者從史料來找答案,後者則是原著小說套用且改編而來,有許多根本上的差異,也會產生觀點上的某些爭議性。 好比那些奏摺或庭議,歷史正劇不像這樣有太多的水分,但觀眾多數沒有那個耐心慢慢去抽絲剝繭,加上劇集又多,所以如何從劇情的推進中找出很多線索,或許說來真有些不容易。 但這樣一齣連續劇的好處,無論是從文學或藝術、歷史、戰術方面來看,都頗有探討的深度,最令人覺得可以思考的,就是種種事件所牽扯出來的各種人性面相。
無論敦親王(愛新覺羅‧允䄉,老十)是否曾經權勢滔天,或者子女皆有封賞,遇上了最會記恨的言官們,想要絞盡腦汁來寫一些符合皇帝所需的罪狀,絕對不難。 打了一次張霖,甄嬛讓敦親王福晉(博爾濟吉特‧阿巴亥)勸諫也沒用,當初敦親王勉為其難去道歉了,事後還是不免被記上重重一筆,「阻塞言路」一條寫得還更難聽。 「藐視君王,背負先皇」一條為首,這樣的八大罪,倘若是電視劇中的皇上輸了,大概也會被安上同款罪刑;至於「別懷異心」就是謀反,但劇情裡面並沒見敦親王動手,而是皇帝先軟禁了人家的長女,接著到處派人圍堵,終於打擊了政敵。 這就是成王敗寇的現實,甄嬛在一旁聽了,自然會感到警惕起來。
倘若回顧重要的第卅六集,我曾寫過〈《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廿八)婆媳關係(2)太后烏雅‧成璧「婆婆」的手段,後宮的合縱連橫,對甄嬛、沈眉莊的分化〉一篇。 在這篇裡面,甄嬛受到太后(烏雅‧成璧)的嚴斥,甚至還挑在沈眉莊在身邊的時候,搞個殺雞儆猴的手段。 在這一連串的事件裡面,我們可以思考一個小問題:為什麼在子女皆受封賞,長子弘暄成了「貝子」,長女慶成郡主變為「恭定公主」,「恭定」二字更是暗示敦親王不要輕舉妄動,但是敦親王卻仍舊強烈要求給自己的母親,也就是太后口中的「死人」溫僖貴妃特別追封? 敦親王福晉(博爾濟吉特‧阿巴亥)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我想這很值得探討。 「死人」溫僖貴妃是敦親王(愛新覺羅‧允䄉,老十)的親娘,第卅五集的時候,甄嬛給皇帝獻計,讓敦親王夫妻不得不把女兒送去太后身邊當人質,到了後來,第卅六集就馬上出個追封事件,這就是屬於敦親王夫妻的報復。 請思考:為什麼敦親王不知收斂,硬要一家子都有封賞,就連「死人」溫僖貴妃都要提出來當作給皇上的難題? 長女被太后弄去當人質,連接到這些封賞,敦親王夫妻自然會認為子女的封賞來自於太后的授意,那麼故意把太后過去的主要敵人「死人」溫僖貴妃抬出來,用追封的要求來羞辱太后,是不是一著抗議的好棋?又豈不是更能試探天家封賞意味的真心? 按照「草包王爺」這種對敦親王的指稱,要能夠想到這種手段來報復太后的,不就是那聰明又能對丈夫有影響力的敦親王福晉(博爾濟吉特‧阿巴亥)麼? 因此,太后在追封「死人」事件那樣生氣,而甄嬛用共同追封「死人」和一眾太后的老對手(如果郡王的親娘舒太妃、慎貝勒的親媽熙太嬪)來回應,會引得太后無比憤怒,並且遷怒於甄嬛的後果,也是可以預期的了。
至於皇上不殺敦親王(愛新覺羅‧允䄉,老十),個人認為這算是老梗,《雍正王朝》有類似的解說,認為帝王在乎身後是否有罵名,不屠戮兄弟血親,就是為了歷史評價罷了。 這一段血腥的鬥爭,說是兄弟鬩牆也好,或者是情勢所逼也可,勝者王侯敗者寇,誰得了龍椅都會有些檯面下的作為,也怪不得誰。 只不過,「平天下」不是靠後宮婦人的爭權奪利就可以完成的,「治國」也絕非吹幾次枕邊風便能夠達到目標的,至於皇帝是否能夠「修身」暫且不論,有這麼多大小老婆還得「齊家」,全國最高領導人並不容易擔當。 回頭看這齣戲,還是要發點小牢騷,這皇帝說了一大串廢話,看著討厭,卻是劇情所需而不得提出來銜接的重點。 在那樣的年代,是個漢人就得有個奴才樣,不管是從哪裡入宮的,也不管在外面是哪家的千金,如今處在一個封建專制的國度,假若改變不了社會體制,就最好去順從上意,否則自不量力來個螳臂擋車,就是魯莽和愚蠢的表現。 常常見到天子一道聖旨下了,沒人能拿什麼去抗衡,因此無論哪個女子把自己想得太高,就算曾獲得皇帝的寵幸,就算胸懷那個時代女性所不能匹敵的智慧,甚至得了一點地位,貌似一輩子不愁吃喝了,卻仍舊動搖不了那個社會的本質。 在君權至上的封建社會,就像敦親王所擁有的一切,只要頭頂上那個人一句話,一切都化為烏有,而敦親王福晉(博爾濟吉特‧阿巴亥)在第卅六集的小小反抗,也不過使得太后(烏雅‧成璧)發了幾分鐘脾氣罷了。 我曾多次說了「人貴自知」,人活在社會中,必須去適應環境,不可能讓環境來適應自己,我想這是《後宮甄嬛傳》以至於今日,最令人無奈且無力之處。
曾有朋友跟我討論,認為甄嬛在對付敦親王夫妻的作法上,某些手段真的有待商榷,或者可稱之為缺德、冷血。 個人認為甄嬛的所作所為,其實就是求生存這麼簡單,可是她求得多了點兒,莫名身為替身不論,一個有才有貌的女人也不能自以為是,皇上的「寵」可以求,但「愛」又怎能求得著呢? 在出宮之前所有的事件裡面,甄嬛都忘了還有太后(烏雅‧成璧)這個終極對手,所以她多半採取的是表態效忠,或者是出謀獻計,認為這樣就能保證自己與家人的地位和尊榮。 當然,她也是同情敦親王福晉(博爾濟吉特‧阿巴亥)的,只不過這樣的心思不能為皇家之人所獲悉,從甄嬛著力並試圖讓「死人」溫僖貴妃這個敦親王(愛新覺羅‧允䄉,老十)的親娘獲得追封來看,她從中運作並惹惱了太后,這也可以說是對於敦親王福晉(博爾濟吉特‧阿巴亥)的一種小小補償。 只不過,這樣的小補償,在太后眼中的挑釁及不敬意味,會被前仇舊恨放到無限大。 甄嬛的內心世界有些複雜,卻不是完全惡的,並且對敦親王福晉(博爾濟吉特‧阿巴亥)及其無辜的年幼子女都有所抱憾,甚至是些許的愧疚感。 從下面的對話,就能看出她後來也旁敲側擊地詢問了這些皇孫兒女的下場,可見她並非是個無情無義的女人。
然而,如本人多次強調:太后(烏雅‧成璧)是真正可怕的黑手,在幕後操縱所有後宮女子的命運。 皇帝的決策,一應執行下來,可以說秉持著太后的個人意志。 因為,太后的意志,同樣繫在皇權與帝王龍椅的維護之上,看似天子給了點優惠,還讓失勢的敦親王福晉(博爾濟吉特‧阿巴亥)及其無辜的年幼子女「繼續留居在敦親王舊邸」,好像待遇也沒多糟糕。 但我們要看的是那個「舊」字,沒有權勢的庶人會有怎樣的下場,從前的政敵,或者曾經的對手,日後都將變為最可怕的欺壓者。 敦親王雖得僥倖不死,敦親王福晉(博爾濟吉特‧阿巴亥)和她的兒女卻從天堂落入地獄,本來高高在上的皇親國戚,反而「落毛鳳凰不如雞」是可以確信的了,當我回頭翻閱那些史書之中的記載,無論怎麼喜歡那宵旰勤勞的雍正帝,那「苛薄寡恩」的評價仍無法抹去。 而電視劇裡面這位太后在處置名義上敦親王福晉(博爾濟吉特‧阿巴亥)這個媳婦會怎麼做,大概也是可以想像的了。
前文請參照: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二)後宮中皇帝的廿五個女人們:舊社會一夫多妻、滿漢矛盾與封建王權的惡果!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四)甄嬛這個女人的愛恨情仇、爭權奪利、派系鬥爭,以及她的心境轉變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五)愛新覺羅‧允禮從果郡王變為果親王的悲哀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六)華妃一黨:美豔兇悍的華妃、馬屁精麗嬪、耍花招的余鶯兒、忠心的頌芝、最狠毒的曹琴默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七)皇后一黨:最壞的皇后、最蠢的齊妃、最小心眼的瓜爾佳‧文鳶、最厲害的太后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八)皇后一黨:最可悲的安陵容,後宮趨炎附勢的女人,還有劇情幾點不合理與不符史實之處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九)沈眉莊和溫實初的戀情,還有沈氏的身家解說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十)最透澈的齊月賓(端妃)、最重親情的馮若昭(敬妃)和不得不依附或聽命於甄嬛的女人們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十一)不幸且不符歷史的太后、皇子、皇孫皇女們、乾隆帝和幸運的玉嬈與愛新覺羅‧允禧夫妻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十二)甄嬛身邊的好姊妹(崔槿汐、流朱)和最差勁的妹妹甄玉隱(浣碧)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十三)電視劇的少數錯誤(上):幽靈、簡體、龍體、退燒、對聯、銀票、箭法、偷窺、文字獄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十四)太監與宮女們的故事:大家都是可憐人!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十五)無根之人,有根之情,從蘇培盛與崔槿汐「對食」,談周寧海、小允子說不出口的愛情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十六)電視劇的少數錯誤(中):假死藥、王爺筆跡、腰牌、斛、身孕、古琴、清朝女子髮型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十七)從「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得聞古典詩詞賦化為台詞與戲劇配樂、主題曲、片尾曲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十八)電視劇的少數錯誤(下):炭、古箏、背景、佛道、字跡、冰盆、釵、紙錢、玉墜、宮規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十九)劇中諸多美食(大餐、點心、嬰兒食品、補品、「六必居」)和「甄嬛體」流行範例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廿)從另一些角度,觀察愛新覺羅‧允禮(果郡王、果親王)的狡猾與迂迴手段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廿一)看「純元皇后」這個貌似完美的「夢幻偶像」有多狡猾(上)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廿二)看「純元皇后」這個貌似完美的「夢幻偶像」有多狡猾(中)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廿三)看「純元皇后」這個貌似完美的「夢幻偶像」有多狡猾(下)不可超越的牌坊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廿四)浣碧何以最差勁?(上)利用與被利用,看果郡王、浣碧和甄嬛之間的關係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廿五)再解「菀」和「莞」,那些縈繞不去的「暗香」,藏於胭脂與香料中的秘密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廿六)從角色詮釋與人格特質,簡單分析甄嬛何以會與愛新覺羅‧允禮(果郡王、果親王)相戀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廿七)婆媳關係(1)太后烏雅‧成璧「婆婆」的手段,觀察純元、皇后、端妃、華妃之恐怖平衡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廿八)婆媳關係(2)太后烏雅‧成璧「婆婆」的手段,後宮的合縱連橫,對甄嬛、沈眉莊的分化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廿九)婆媳關係(3)太后烏雅‧成璧「婆婆」的手段,階級鬥爭與滿漢壁壘,富察貴人的重要性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卅)婆媳關係(4)太后烏雅‧成璧「婆婆」的手段,母子、情人、婆媳,安陵容這不討喜的媳婦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卅一)甄嬛與安陵容的矛盾(上)選秀與原著問題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卅二)甄嬛與安陵容的矛盾(中)女人的友情,皇上的心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卅三)浣碧何以最差勁?(中)無知懶散兼沒心沒肺,浣碧這個朝秦暮楚的女人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卅四)皇帝何以最討厭?九五之尊的好色寡情、意淫丈母娘,甄嬛、甄玉嬈的姊妹情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卅五)婆媳關係(5)敦親王福晉和甄嬛的交手(上)兩面攏絡手段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卅六)婆媳關係(6)敦親王福晉和甄嬛的交手(中)甄嬛投靠太后與皇后聯盟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卅七)婆媳關係(7)敦親王福晉和甄嬛的交手(續中)敦親王福晉的隱忍 (代ROSY貼,待續)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