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4/02 13:59:48瀏覽16348|回應11|推薦43 | |
今年三月卅一日,我不由得回想起,《後宮甄嬛傳》這齣電視劇終於從小說到拍攝完成,我已關注此劇超過了五年。 凌晨一點多,我躺在床上看電視錄影的重播內容,這次看的是二O一三年的頒獎盛會,卻想不起第一次跟外國朋友介紹這樣的戲,當初自己到底說了些什麼;簡言之,最膚淺的說法是:一個女人想嫁給只愛自己一個的夫君,不料丈夫一開始僅將自己視為妻子的替身,後來一個男人又愛著這個男人的小妾,將這個女人視為自己的妻子。 我的外國朋友無法理解,覺得這是滑稽而又可笑的多角戀愛,她學習中文以後第一次觀賞華人的連續劇,豈料哭著半夜打電話給我,因為痛苦是演不出來的,悲哀也是無法想像的,只有自己能夠親身去體會與感受。 或許說分離並不代表著愛情的終結,絕望纔是最後的破滅,因此觀眾或許一直都不會放棄希望,相信就算美好的愛情故事還能有續集,甄嬛一定會重現螢幕或大螢幕。一個角色的死亡是最後的分離,在後宮等待的結局除了絕望就是死亡,續集還有望麼?
上圖說明了去年《後宮甄嬛傳》的媒體曝光度高,除了情節可締造收視佳績,叫好叫座的同時也連續獲得了各項殊榮的肯定,如下圖就是今年迄於三月底的持續得獎記錄: ※上述資料匯整自十年以來的報章雜誌、CCTV節目、新聞和「天生儷質‧孫儷」官方網站論壇:http://www.sunliclub.com 根據總製片人曹平小姐的訪談內容,由於此劇屢獲佳績,收視率也非常亮眼,因此目前已經銷售播映權到世界十多個國家的電視公司,個人對此所知較少,僅能歸納出下面所述的幾間已經上映或正在配音的各地電視台:
《後宮甄嬛傳》此劇的優點,可能不在人物性格描寫的生動,或許不在風景形容得宛如在眼前,大概也不在心理描繪的巧妙,而在它能夠帶給現代人的文學和哲學意義。 當我們觀察這樣一齣戲,有歷史人物的風雲際會和君臣形象,起初覺得如奔濤的時代巨浪,其次覺得情節幽妙、描述動人,其次覺得人性的卑鄙跟階級和族群對立的悲哀,狂風暴雨來前多少黯淡人物,到收場的霹靂震驚,偉大壯麗的紫禁城背景倏然到了太后寢宮而止。 這樣的戲碼留給觀眾細嚼品味,對於善惡因果的辯證恍然大悟,明瞭人生不過就是在各種壓迫下的悲劇,使人不禁稱嘆叫絕。不知他人觀後有否此感? 筆者寫了這樣多的觀後感,或可說「浮生若夢」是此劇的豹尾,或者電視劇給人以一場女子處於改朝換代洪流中的炫麗印象,此戲即成為偉大的作品,可代表在舊社會求生存的無奈,非僅止於三百年前在北京居住的官宦人家而言。 或許大家閨秀入宮後錦衣玉食、身分高貴,但在那織錦榮華的背後,有每個女子人生的奮鬥紀錄,她們的懷疑及困惑,女主角和後宮其他人的切磋琢磨,還有她對自己無法保全所愛的「逆風」痛苦,以及甄嬛吟詠那些詩詞所思索的過去聖哲所言、所教的最珍貴的寶藏的探索。 這樣的戲劇充滿了智慧,觀來更能增進自己的學識,台詞用宏淬鍊、詳思約守,表現出一個時代的精神與滄桑,這種審慎不茍、擇善固執的拍攝精神,對現代的知識份子來說,人們或正在憂苦煩悶的徬徨路上,看到這樣殘酷的歷史正劇,應當都會慶幸我們能生在人人平等的廿一世紀。 即便主要人物甄嬛純屬虛構,套用於雍正年間,反映的卻是藉由角色進行批判那個時代的過程,后宮妃嬪們的爭鬥是如此真實血腥,卻是個組合體,從借鑑與代入來進行一種對於現代社會的教化作用。 為什麼《後宮甄嬛傳》如此深得人心,並且能得獎連連? 如果某些人幻想自己穿越為距今不過三百年的清朝盛世,成了名媛或美妾,甚至本身能得著類似的經驗,以戲劇層面而言可能無傷大雅,不過許多人物卻是千真萬確存在過的,後宮歷史背景中的殘忍可怕,讓這齣戲完整揭櫫,而非純粹進行傳奇人物的幻想或忖度,那樣毫不粉飾的求真精神,也應該是近年來沒有任何一齣戲能與《後宮甄嬛傳》比擬的出色特質。
前幾天看了大陸的報導,說是導演鄭曉龍先生有意繼續進行《甄嬛傳》的電影版攝製,而有幸獲得版權方授權全球獨家授權的劇評專書也在籌備中,希望鄭曉龍執導的下一部古裝劇能更展現更多這樣觸動人心的鏡頭,導引出更多具備創意和文化的歷史故事。
也許這幾年在觀眾心中,甄嬛和一干後宮女子的形象已經根深蒂固,但這齣戲並沒有重複過去電視劇的窠臼,而能夠在古典的情境中散發出獨創的氣氛及引人入勝的雅致品味。
說來「厚積薄發」是多麼簡單的一個辭彙,但是要能把自己的想法構思個好幾年,這需要多少「厚」的工夫與「積」的耐心?
成熟的創作並非是別人絕對沒有做過的成品,亦非在炒作早已熱火的題材進行「錦上添花」,而是就文化層面的興趣和創意的相關資料進行研究,本人也是如此做學問,但無論這樣的觀後感精彩與否,能夠參與書寫這個主題,說來也是一次美好的回憶。 在此,仍要對那些能夠在幾年間默默努力求新求變、並且多次獲得專業肯定的戲劇團隊和演員們致敬。
前文請參照: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二)後宮中皇帝的廿五個女人們:舊社會一夫多妻、滿漢矛盾與封建王權的惡果!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四)甄嬛這個女人的愛恨情仇、爭權奪利、派系鬥爭,以及她的心境轉變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五)愛新覺羅‧允禮從果郡王變為果親王的悲哀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六)華妃一黨:美豔兇悍的華妃、馬屁精麗嬪、耍花招的余鶯兒、忠心的頌芝、最狠毒的曹琴默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七)皇后一黨:最壞的皇后、最蠢的齊妃、最小心眼的瓜爾佳‧文鳶、最厲害的太后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八)皇后一黨:最可悲的安陵容,後宮趨炎附勢的女人,還有劇情幾點不合理與不符史實之處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九)沈眉莊和溫實初的戀情,還有沈氏的身家解說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十)最透澈的齊月賓(端妃)、最重親情的馮若昭(敬妃)和不得不依附或聽命於甄嬛的女人們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十一)不幸且不符歷史的太后、皇子、皇孫皇女們、乾隆帝和幸運的玉嬈與愛新覺羅‧允禧夫妻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十二)甄嬛身邊的好姊妹(崔槿汐、流朱)和最差勁的妹妹甄玉隱(浣碧)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十三)電視劇的少數錯誤(上):幽靈、簡體、龍體、退燒、對聯、銀票、箭法、偷窺、文字獄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十四)太監與宮女們的故事:大家都是可憐人!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十五)無根之人,有根之情,從蘇培盛與崔槿汐「對食」,談周寧海、小允子說不出口的愛情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十六)電視劇的少數錯誤(中):假死藥、王爺筆跡、腰牌、斛、身孕、古琴、清朝女子髮型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十七)從「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得聞古典詩詞賦化為台詞與戲劇配樂、主題曲、片尾曲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十八)電視劇的少數錯誤(下):炭、古箏、背景、佛道、字跡、冰盆、釵、紙錢、玉墜、宮規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十九)劇中諸多美食(大餐、點心、嬰兒食品、補品、「六必居」)和「甄嬛體」流行範例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廿)從另一些角度,觀察愛新覺羅‧允禮(果郡王、果親王)的狡猾與迂迴手段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廿一)看「純元皇后」這個貌似完美的「夢幻偶像」有多狡猾(上)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廿二)看「純元皇后」這個貌似完美的「夢幻偶像」有多狡猾(中)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廿三)看「純元皇后」這個貌似完美的「夢幻偶像」有多狡猾(下)不可超越的牌坊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廿四)浣碧何以最差勁?(上)利用與被利用,看果郡王、浣碧和甄嬛之間的關係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廿五)再解「菀」和「莞」,那些縈繞不去的「暗香」,藏於胭脂與香料中的秘密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廿六)從角色詮釋與人格特質,簡單分析甄嬛何以會與愛新覺羅‧允禮(果郡王、果親王)相戀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廿七)婆媳關係(1)太后烏雅‧成璧「婆婆」的手段,觀察純元、皇后、端妃、華妃之恐怖平衡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廿八)婆媳關係(2)太后烏雅‧成璧「婆婆」的手段,後宮的合縱連橫,對甄嬛、沈眉莊的分化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廿九)婆媳關係(3)太后烏雅‧成璧「婆婆」的手段,階級鬥爭與滿漢壁壘,富察貴人的重要性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卅)婆媳關係(4)太后烏雅‧成璧「婆婆」的手段,母子、情人、婆媳,安陵容這不討喜的媳婦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卅一)甄嬛與安陵容的矛盾(上)選秀與原著問題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卅二)甄嬛與安陵容的矛盾(中)女人的友情,皇上的心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卅三)浣碧何以最差勁?(中)無知懶散兼沒心沒肺,浣碧這個朝秦暮楚的女人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卅四)皇帝何以最討厭?九五之尊的好色寡情、意淫丈母娘,甄嬛、甄玉嬈的姊妹情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卅五)婆媳關係(5)敦親王福晉和甄嬛的交手(上)兩面攏絡手段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卅六)婆媳關係(6)敦親王福晉和甄嬛的交手(中)甄嬛投靠太后與皇后聯盟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卅七)婆媳關係(7)敦親王福晉和甄嬛的交手(續中)敦親王福晉的隱忍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卅八)婆媳關係(8)敦親王福晉和甄嬛的交手(下)太后的操盤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卅九)有趣道具:梅、蒼术、艾葉、鸚鵡、海棠、舌頭、酸葡萄、痰盂、腕枕、短劍、雍正墨寶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四十)崔槿汐是誰的人?(上)電視劇伏筆,她究竟是哪個「太妃」?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四十一)崔槿汐是誰的人?(中)清代妃子服裝概要,以及甄嬛在「故衣」事件後的不尋常舉措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四十二)崔槿汐是誰的人?(續中)佩兒是誰的人?早就被孤立的甄嬛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四十三)崔槿汐是誰的人?(下)扮豬吃老虎的「三面諜」槿汐姑姑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四十四)崔槿汐是誰的人?(續下)「三面諜」槿汐姑姑真正效忠的「太妃」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四十五)誰說甄「嬛」一定要唸甄「ㄒㄩㄢ」(xuan)?破音字和文學意象的關聯 《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四十六)從《一張機》到《七張機》的男女之情和背景與台詞的文學意象 (待續)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