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5/26 23:54:16瀏覽12243|回應10|推薦73 | |
幼時,只有偶而跟著大人上館子、才吃得到能上檯面的川菜,鄰近眷村四川老伯的小麵店才是我的真正川味啟蒙。後來父母皆忙於工作,便暫時跟街坊四川小館「包飯」:每天傍晚打電話去、點個兩三菜一湯,鄉音濃重的大叔便提著泛油漬的木盒、踏著嘎吱作響的鐵馬送飯來。轉眼就吃了一年多,後來長輩不在家,小鬼頭依樣捧著菜單點菜、一本菜單吃了不知多少遍,與川菜就此結緣。奇的是,別人總說川菜多麼辣、我卻從不以為然;後來才曉得,小有名氣的小館並非現今某些餐廳般「獨沽一辣」。 川菜在台曾經貴為主要宴客菜系,後漸式微、退居小眾。風水輪流轉,這邊老廚、名菜凋零,對岸在斷層後不但找回昔味、還有所創新。如《俏江南》等「新川菜」因為賣得了好價錢,更成台灣師傅們赴對岸取經學習對象。Fancy 的新川菜味道不錯、且也吃得出脈絡由來,但吃多了,總想回頭一嚐實在些的川味。 大陸各省皆設有駐北京辦事處,不少辦事處還開了附設餐廳,以家鄉味宴客、服務鄉親,還能補貼開支。拜川菜盛行之賜,其中名號最響的便是「四川省人民政府駐北京辦事處招待餐廳」,名字太長、食客們簡稱《川辦餐廳》或川辦。
五月北京,氣溫忽飆高到 35 度、吃川菜正開胃。東轉西繞,終於到了此餐廳;地方不小,但比起大陸近年金碧輝煌或大玩設計的一眾新餐廳,可就簡樸無華許多。朋友早已訂位、入座二樓房間,北京大妹子(不是「川娃兒」)服務員遞上厚厚一冊菜單,眼花撩亂,還是貼著較熟悉的菜餚點選。 當地流行玉米汁,聽來有趣、喝來無味,跟川菜關係也不大,不如來些在地燕京生啤酒。第一道涼菜便上了口水雞,此菜 80 年代才揚名、算不上老菜,但絕對是近代名川菜。這道吃過不少次,入口便知不同。雞肉雖沒多柔滑,但芝麻蔥薑蒜、辣椒花椒、油鹽糖酒(說不定還有其他隱味)拌汁精彩味豐,不但不辣、十足開胃。
夫妻肺片的醬汁與前汁不同、但依然好,沾了汁的花生最教人停不了口。原以為會用上牛心、肺(昔日真的用),但還是常見的舌、肚、肉,且乾瘦了些。辣涼菜之外,「四川鹵水」滷味也有名,可惜當天口條(豬舌)已賣完,便點了拱嘴(豬鼻)、豬耳,都滷得不錯。
回到香辣一路,著名小吃川北涼粉有黃(豌豆)、白(綠豆)兩種,川辦是做白的,一拌一嚐、除了醬汁繼續令人口服心服外,粉條軟中帶勁,也「硬是要得」!
滿口香辣麻,啤酒變得淡如水,換啥喝?白酒正對味。配瀘州老窖理所當然,但既然在京吃川、不妨換一壺本地牛欄山二鍋頭。有的座上客喝不慣烈酒,選了平易些的百年系列陳釀,醇則醇、酸味稍重,還行。蒜泥白肉不是慣見一碟白肉鋪著、再淋些蒜汁的型式,而是朱濃紅豔、好一皿蒜泥醬汁托著肉片小塔,妙處是越往下吃肉越嫩、味越足。 進入熱菜,粉蒸排骨雖盛碟上,味道、做法兩岸仍相似,不錯。本還擔心清炒豆尖(苗)會「粗壯」些,但十分幼嫩,炒得也好。
毛血旺是傳統川菜,可能還是五更腸旺的祖宗(後者是「台式川菜」,近年才由台反銷至川),川辦的毛血旺主料有豆腐、鴨血、毛肚、鮮魷、豆芽等,然後便是堆到嚇人(幾乎也純屬嚇人)的辣椒乾,連添多碗、一大鍋卻總見不了底,好吃,真想拌碗麵或是配一大碗飯。 一桌五人,吃不了整隻樟茶鴨,便點一盤例牌、卻也近半隻。這四川名鴨做來麻煩,醃了要燙、然後又燻又蒸,如做得好、絕不遜於最好的北京烤鴨。這裡樟茶鴨沒馬虎,一股樟、茶香,已有好一陣子沒吃此鴨,過癮、停不了箸。 渝北近代名菜水煮魚是壓軸熱菜,當地朋友大概因為待客,沒選常用的草魚、改挑一條足有斤半的活鱖魚。稱水煮還不如叫油泡,但是香辣不膩、魚猶鮮嫩,火候甚佳。可惜剛吃時仍有一絲土味,但後來也就消失了。
以小點權充主食、刻意多點了幾樣。川辦紅起來後,取了個正式名字《貢院蜀樓》,抄手也跟著成了蜀樓抄手。這川(成都)式餛飩吃過不少種做法,但皮皆薄(約介於上海大餛飩與廣東雲吞之間),此處的包法雖還是兩邊往裡一「抄」、但皮厚如餃,比上海餛飩竟還厚些。是到了吃麵食的北方、因地制宜?湯汁較紅油版清淡不少,香氣可沒少。
當晚多紅油路數菜,酸辣豆花便顯得突出,一塊塊的豆花比豆腐腦、台灣豆花扎實許多,味甚佳,恨不得連吃三碗。第一次嚐宜賓一帶傳統吃食葉兒粑,有甜有鹹;挑了鹹的(糯米裹菜餡)吃、綠得令人想起草仔粿、客家艾草粿(葉兒粑的確也叫艾粑),有趣。朋友認為用荷葉包的更勝此處用粽葉。
菜單上所有湯羹中最便宜,卻也最想喝的連鍋湯只是川人家常湯、在川菜館也有著「必備」地位;頗有意思的是與小時候所喝無數碗竟一模一樣味,雖非我的家鄉味、卻有記憶烙印在。沒附蘸汁,便用豆花的酸辣汁蘸著湯裡白肉吃,妙搭配!已飽到撐,但看著朋友那碗誘人的擔擔麵、忍不住也來一碗;味香、麵帶勁,好吃、沒點錯。
真正吃香喝辣一餐,卻沒什麼在大陸吃完飯常有的口乾舌燥(味精)感。壓軸的連鍋湯、擔擔麵分別勾起昔日街坊小館、眷村小麵店的回憶,忽有一種繞了一大圈、兜了 full circle(...圓了那個圈兒)後再重逢之感,更添食趣。 川辦做為四川省、四川人的「面子」餐廳,果然香、麻、辣均衡味美。走筆至此,忽然想起【菜根譚】裡那句「醲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這位作者可能未曾細嚐「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豐富川菜真味吧? 2010‧05(pictures taken by author, all rights reserved)後記:據新聞報導,各省駐京辦將撤,相信川辦餐廳會以《貢院蜀樓》之名繼續經營下去。 延伸閱讀: 「台北飯團」今晚何處去? 上海 - 由《俏江南》談川、湘菜 未成年勿飲酒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