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6/10 16:38:08瀏覽2327|回應0|推薦23 | |
(Photo credit: 官網) 吃喝訪友之餘,朋友提議到郊外古蹟「廣富林遺址」(以下簡稱廣富林)走走看看,能夠消耗掉一些卡路里當然好(笑) 廣富林遺址位於上海市松江區廣富林村北側,是一處距今 4,000 至 2,500 年的古遺址。該遺址於 1958 年被當地居民發現,此後經歷多次發掘,發掘面積達到 24,000 平方公尺。該遺址由上至下分為三個文化層,第三層於 2006 年被確定為廣富林文化。2013年,廣富林遺址被列為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於遺址上的廣富林文化遺址一期(公園) 2018 年 6 月落成、對外開放運營* (Credit: 美篇.cn) 與當地朋友約在廣富林路上的朱雀門,隨著上午還不算多的遊客入園 園區天然水道縱橫、還有不小的池塘,不知有無乘舟遊園的生意 少不了現代化建物設施,但不至於格格不入 徽式建築 廣富林文化展示館 順著走便抵達古陶藝術館、半沈於水下的文化展示館 正在「挖掘」古蹟的其實都是假人,但古蹟井區可是真的。半水下建物設計並不是噱頭,而是新石器時代起的古蹟早已沈埋於海平面以下,由地下一路往上走便是從古至今 廣富林遺址的發現獲得了「廣富林文化」的考古學命名,填補了長江下游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系譜的空白,得以證明上海不僅是一個「灘」、而是一個有著深厚歷史底蘊的城市,也說明了上海最早的城鎮並非前文獻所在的唐代、而是更早的漢代** 古蹟頗有看頭,但是環境幽暗、就沒拍什麼照,走到了明清代的小酒館,這我特別有興趣(笑) 民初的上海路邊菸攤 1872(清同治十一年) 於上海創刊、1949 停刊的【申報】是現代中文報紙之開端,會復刻此報館也象徵其重要時代意義 重點文化展示館看完,大家都想喝杯咖啡,走著走著便見到這門面很有古意的《一尺花園》,當地朋友說是上海發跡的精品小型連鎖咖啡簡餐店 店內寬敞,一看便是文藝文青風,手機點餐特別容易「失控」,說是喝咖啡卻又點了不少吃食。咖啡尚可但食物都不怎麼樣,不知是否兩岸不少文青店共同特色?(笑) 五人的確有些餓,於是連義大利肉醬麵、蔥油拌麵都叫了⋯⋯ 只是,萬沒想到在上海居然能有這麼無味、差勁的蔥油拌麵(苦笑) 雖不怎麼樣,但也塞了些食物下肚,餐後繼續往另一側遊園 池邊長廊一景 隔水遠眺方才去過的展示館 (Map credit: 雲朵書院) 廣富林遺址佔地 15 萬平方公尺,十分廣闊,再加上緊鄰的廣富林郊野公園,散步可消磨半日。住在虹橋的退休台商朋友夫妻倆每星期來散步遊園,餓了就在園內(十多家餐飲)隨興簡餐,走足萬步才回家,也是愜意 黃昏、晚間點燈後更美 (Photo credit: 官網) 從松江區回酒店途中,大家講起方才文青咖啡店的「雞肋」簡餐不禁搖頭,於是翻出口袋名單,決定再去吃一碗像樣的麵 本幫澆頭麵店上海四處有,老店《滬西老弄堂麵館》如今居然成了排隊店;沒興趣為了吃一碗麵而排長龍,但一來朋友稱許,二來最忙碌的午餐時段已過,就順路去其靜安寺店瞧瞧,果然已不用排隊 菜單寫在黑板上,菜名、打橫的那一句話都好! 三位女士其實還吃不下、打算嚐個味道,於是四人只叫了三碗麵。這蔥油拌麵看著就舒服、蔥油香撲鼻,連忙要了小碗來分嚐,麵體細但有適度筋道、非軟趴趴一系 自己則打定主意要嚐蛤蜊豬肝麵,看來濃醬糊塗一碗、卻是美味過癮 好好拌一拌,痛快喫一碗麵,豬肝處理得當,有味道而無內臟膻,蛤蜊小且少、只是添些鮮 廚房出菜口裡外不少員工、個個忙不停。半開放式廚房、員工全戴口罩、送餐上菜蓋上罩子,老闆應該頗注重衛生 朋友的芹菜牛肉豆干麵是澆頭與光麵分開放,芹菜牛肉豆干也變成了大家的一樣小菜 麵只點三碗,但澆頭可不能少,看到八寶辣醬必點,有老家常味 也來一客招牌炸豬排分嚐 炸豬排淋少許當地老牌「泰康」辣醬油(如同 Worcestershire sauce)總是增味 裹粉薄炸工夫到位、味道靠譜 食客漸散,店內空了下來,小麵館稱得上整齊乾淨,後面牆上標語有趣(笑) 本以為傳統麵館難免「國營風」,環境與服務都沒什麼期待,沒想到點餐、跑堂人員都親切客氣,真有些「受寵若驚」。回想一下,此趟上海行去的幾家星級、(黑珍珠)鑽級名店服務自然無微不至,但其他大小食肆方方面面也比四年前有長足進步;幾年前當地朋友說『上海餐廳每個月開 200 家、關 200 家』,競爭激烈方有進步,此話真切。 2024・06(pictures taken by author unless credited otherwise) * 擷取改寫自維基百科
** 百度百科「廣富林遺址」詞條更為詳盡,有興趣者可一讀
延伸閱讀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