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5/05/12 14:25:45瀏覽8041|回應4|推薦10 | |
川、湘菜在台灣皆曾有極盛期。當年政商應酬集中於三路菜餚:川、湘、滬。隨著時代腳步,傳統中菜似乎逐漸式微,取而代之的是更多元化選擇。 三路菜餚中式微得最早的可能是湘(湖南)菜。湘菜也曾風光,尤其名廚彭長貴及其弟子們的一系列《彭園》、《彭廚》、《湘園》、《華新》等餐廳,在彭師傅出國前後至少也有十年好生意;期間出現的《榮華堂》等也紅了一陣子。但是今日湘菜除了「吃到飽」型態的《湘廚》、第一飯店的《彭園》,還真想不起幾家。即使這兩家,菜單也大幅改變,真正堪稱湘菜的菜式不是消失便是退居二線,大概是為了生存吧? 十幾年前,客人走進湘菜餐廳,如果點個「清蒸石班」,點菜經理可能一臉狐疑看著你(似乎在質疑『你到底懂不懂湖南菜啊?』);客人如果一口氣點了「竹節鴿盅」、「炸響鈴」、「富貴火腿」、「彭家豆腐」等,點菜經理可能頻頻頷首(似乎在稱許『行家到』)。今日湘菜餐廳則五味雜陳,菜單上連滬、粵、京菜也大量出現。 川菜是十分精彩的一路中菜,做法無論紅油、魚香、怪味、麻辣等皆很有特色,所以川菜「紅」得較久,但是傳統川菜在台也略有退色趨勢。大型川菜餐廳由《榮星》、《國賓》到《芷園》、《季園》(後改名《驥園》)等,不是歇業便是更改路線,其他許多號稱川菜者,連基本的「乾煸四季豆」也濕漉漉的不像樣。驥園的主菜變成了那鍋「雞湯」:整隻雞加火腿、豬腳熬煮,濃郁得有些離譜,油質加膠質可以讓人雙唇都被黏住,或許有人欣賞,但亦有如筆者般簡直搞不清楚那算是鍋什麼胡塗湯、避之大吉者。國賓花了心思送師傅至四川「取經」學習新派川菜、再把菜單擴大,應該是目前做得最好的。至於小型的 《KiKi》、《皇城老媽》、《吳抄手》等,反倒還有一定水準及傳統性。 在上海一試知名新派川菜《俏江南》(桃江路店),方知川菜也在演化,俏江南新舊川菜平衡甚佳,新派菜色的確嚐得到傳統川菜根基,不愧是演化創新而來,不是胡亂以其他路線菜色充塞擴大菜單了事。雖然加上一些粵菜概念、海鮮材料,也不會讓人覺得太突兀。幾道值得一提的「白肉」、「夫妻肺片」、「石滾牛肉」、「水煮魚」、「香脆桂魚」、「紅椒雞」都不錯,而飯後那「嘉陵江豆花」則有點玩噱頭。整體印象是好的。事實上,俏江南許多菜式已陸續被台灣餐廳仿照複製,不過沒有一家有原創者水準。
曾有人說大陸由於文革真空期,許多廚藝已經失傳。看來這真空已被填補銜接,還迭有創新。反觀台灣,盛極一時的幾路中菜在不求新不求變之下,反而得赴彼岸取經了。 2005‧05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