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1/12 17:39:59瀏覽8400|回應13|推薦56 | |
話說 60 年前東莞人士黃煥枝由廣州名師處學得一手以「竹升」*(竹竿)打麵(壓擀麵)的技術,先回家鄉開麵店、後再進軍廣州,50 年代尾又遷到澳門開了《黃枝記》,待擴展至港,已是祖孫三代齊賣麵。02 年開到港島銅鑼灣時,沒留意此店;等到 04 年搬到中環名店《鏞記》對街,知名度似乎陡然大增,現從早到晚門庭若市、用餐時間更是擠個水洩不通。 講到雲吞麵,麥煥池一家(以及徒弟們)堪稱當地「名門」,港九較出名的店多少與麥家沾上些關係。有「散尾小金魚」美稱的鮮蝦雲吞是此系各店特色,但所用麵條與他店倒沒多大差別。港人喜食雲吞麵,所以對雲吞、麵、湯都講究,當地親友雖喜歡《麥奀記 - 忠記麵家》的雲吞,卻也大力推薦這黃枝記的麵;既然沒辦法一桌共呈,且來嚐嚐黃枝記。
午餐時段、食客已排到門外去了,還好兩層樓店面座位不少、白領族午餐又匆匆,候位不久便入座,但仍得與陌生人「搭檯」(併桌)。店裡店外裝潢古色古香,沖淡了些許中環的忙碌感,但空氣中的 tempo 還是比台北快那麼多。對那些午間特餐沒興趣,當然要點麵類,同伴既點雲吞麵,於是便點蝦籽(卵)撈麵外加一碗淨雲吞(淨者、純也,沒有麵),蔬菜選了(油)菜心,總之台北都吃不著。 雲吞麵比下午點心時刻常見的「細蓉」(小碗)大了一號,適合午餐。麵蓋著雲吞、裏面熱騰騰,正所謂『雲吞不見天』、不會冷掉。雲吞個頭比麥家一系來得大、內餡也多,可能吃多了麥系手藝,這大小吃來稍不慣、但味道還可以。麵是銀絲細麵,的確滑中多了些嚼勁、彈性,好處是無鹼水味。湯底沒像其他幾家名店加些蝦籽提鮮,但本身也圓潤夠味。淨雲吞只是少了麵,不消贅述。
油菜心翠綠可喜,隨附蠔油仍一貫濃重、頂多點一下就是,沾多了徒口乾舌燥。蝦籽撈麵上的蝦卵沒有《麥文記》等店多,但炒得夠香,拌勻後味道也夠;同樣的「竹升麵」,做撈麵還是有一絲鹼味,但免與蝦卵搶味、就不加紅醋消鹼了。蝦卵如再多些、更香些,這問題或可消解。撈麵所附的湯照理與雲吞湯應一樣、只是多些韭黃段,但有少許味精感。
吃到一半才想起親戚也推薦此處的白灼腰膶*(燙豬腰、豬肝),同伴卻不吃內臟,把心一橫、點它一盤自己嚐。果真腰子脆、豬肝生熟軟硬恰恰好,挾些蔥青蔥白、沾些醬汁一齊入口,好吃。幸好點了這道,加回了不少先前因雲吞平庸、蝦卵不足而減去的分數。 這裡不論桌墊紙、門內外對聯都有一句『有錢最好食雲吞』,有錢吃碗雲吞自然好,但就像在台吃牛肉麵,當地人人自有心頭好:純論雲吞,個人也較喜歡麥家的麥奀記 - 忠記麵家;但是黃枝記的竹升打麵、較清淡的湯底確有其特色,也值得一嚐。 2009‧11(pictures taken by author, all rights reserved) * 小註:廣東人很講究名稱吉利與否,竹「竿」與「乾」同音,這財庫乾了怎麼行?因竹子有節,就把它改稱竹「升」、節節高升多好!豬「肝」同理,喜歡「家肥屋潤」的廣東人就造個字、稱之豬「膶」啦! 延伸閱讀: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