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9/06/23 00:27:09瀏覽6669|回應9|推薦55 | |
印象中,杭州菜在台好像只剩《天香樓》,說一枝獨秀,還不如說是孤軍奮戰。工料講究、富歷史文化底蘊的杭菜不但是浙菜系的主幹,更對受歡迎的上海菜有深遠影響。精彩菜路,在台怎如此凋零?但想想,一些其他中菜系又何嘗不是逐漸褪色,或在創意、融合的說詞下被攪成了一塌糊塗? 朋友近年紛說彼岸的現代杭菜傳統、創新並重,好吃。住在 Resort,忍不住包車到附近市區一嚐。渡假村所處的富陽市古名即富春,當地以富春為名的各類店家奇多、眼花撩亂。訂了《好富春大酒店》,包車卻把咱們載到其姐妹店《富春海鮮大酒店》;進門一問、機伶的領檯便說『那是另一家呢,我們這兒檔次高些、幫您取消那邊?』。肚子餓了,看這家也像模像樣,乾脆將錯就錯。 當地大餐廳多在一樓先看「樣品」點菜,水產類則魚缸、膠籃、保利龍盒堆積如山;流程雖粗糙了些,對不熟當地菜色者還頗方便。餐廳號稱賣粵式海鮮,可也不乏道地浙菜,真好!於是避開貴價、時價海鮮,猛點當地菜。 霉千張、地衣 發霉(黴)發酵食物各地皆有,但不是人人愛逐臭;看到有霉千張,卻如見寶物。「千張」便是薄豆腐皮,也有說便是較常見的「百頁」,但自幼被教著分辨:『千多於百、千張薄些』。薄豆皮發起黴來可徹底,又是熱騰騰一缽上桌,馬上薰翻一屋人,臭豆腐也得讓位。
有言『中菜好吃未必好看,西菜好看未必好吃』,這紹興名菜賣相不討喜、味又重,同席大呼無法消受,只有個人與另一朋友(半個寧波人)趕在被「強行撤離」前吃幾大口、過癮一番。霉千張越舀越臭、入口卻越嚼越香;放白飯上、正如日本人納豆配飯,可以扒一大碗。不過,明顯不是「每個人的菜」。 幼時吃過一素菜,口感、味道獨特,大人們稱其為「地衣」;名字特別,一直忘不掉。進餐廳便看到雪裡紅炒地衣菜名,忙點一份。地衣顧名思義為鋪地植物、會想起苔蘚之類,事實上卻是藻、(真)菌共生生物。如柔軟版的碎黑木耳、又帶些海蘊藻的粘度;與雪裡紅共炒、好吃又下飯。同桌其他人都是首嚐,但也還頗能接受。 豆、豆、豆 豆腐是當地特產,自然點了一大堆豆類菜餚(前述霉千張也算)。忘了天竺辣豆干為何以天竺為名,但的確是不錯的豆干。薺菜豆腐包外層是厚豆皮,內餡則是嫩豆腐、薺菜,一咬一包上湯、一口薺菜香,好吃且見功夫。
菜蔬、河湖鮮與鹹肉齊蒸是浙菜傳統手法,上湯素菜卷也可說是素菜腐皮卷,上湯之外再加鹹肉、蝦仁,鮮味十足;干絲、木耳、豆芽等素餡也豐富多樣。這道菜令個人想起最愛吃的江浙齋菜「燒素黃雀」,只不過一是卷狀、一是包狀,一是上湯、一是濃汁。鹹肉蒸圓圓豆原來是蒸豌豆,味道也不錯;富陽的豆類製品、菜餚果然有道理。
上述較特別菜色之外,少不了的杭州醬鴨比鹵鴨味重,物美價廉(小半隻僅 180 台幣),如拿到台北、《億長御坊》就甭賣了。鹹豬手(前蹄)燉筍尖有豬手、有鹹肉,但有如醃篤鮮之主角不是湯中肉,飽吸鹹肉鮮肉味的當地另一特產筍尖才是菁華所在。 全桌齊讚的一道土燒蘿蔔實是簡單菜、毫不 fancy,但大白蘿蔔燒得還真透、真入味。在渡假村吃了兩次娃娃菜,大家越吃越愛、又點濃湯娃娃菜;此處煮得較久、菜甚柔軟,愛脆嫩口感者較不喜歡,個人仍覺得好吃。 既然是「海鮮大酒店」,也不好只點青菜豆腐蘿蔔的;東選西揀,弄了四樣魚鮮。交代豉椒做法蒸了一大盤蟶子,個頭大小正好、夠新鮮,好吃、但與杭菜關係不大。豆腐魚便是廣東人常吃的九肚魚,與粵菜做法同是酥炸;想想,以其綿軟肉質、是較適合裹麵衣炸食,拿來當日本天麩羅的材料應也不錯。
黃鱔還是以油爆炒為香,對味,只是鱔魚處理不夠講究、魚骨就麻煩些。見有肉蟹(青蟹),季節雖不對、料想養殖的也差不遠,蒸兩隻吃吃,結果肉還是不實、蟹香也淡,食之普普、可有可無。
主食方面,有人想吃飯、有人要吃麵,所謂「一品鍋」僅數十台幣、以為最多三、四人份,竟來了一大鍋麵疙瘩、一大鍋菜泡飯,恐怕各有八人份!印象中麵疙瘩這北方味來自山西,到了江南,疙瘩變小變薄了、湯則變清變淡了,經調整後還頗合口味。菜泡飯根本就是幼時家中常做的燙飯(節約惜物、以吃剩的青菜加少許油鹽煮飯次日吃),倒有懷舊之味。 富春江畔小城(60 萬人口、面積約...11 個台中市)將錯就錯一餐,與其說杭菜、不如說是富陽浙菜,但可不乏驚喜美味。一看帳單,如去掉那可有可無的螃蟹、竟還不到富春山居晚宴一人份價錢 -- 大夥『價廉物美、物超所值、俗擱好吃...』稱讚連連。 是運氣好,還是隨便誤打誤撞都有這般水準?如果是後者,富陽浙菜水準可真不俗。 2009‧06(pictures taken by author, all rights reserved) 延伸閱讀: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