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4/17 01:28:41瀏覽18386|回應23|推薦58 | |
香港「酒家、酒樓」不是風月場所,而是食肆飯館;這麼稱呼,除了賣酒、可能也因規模足以「擺酒」(大型宴客、尤指喜宴)。《西苑酒家》名稱雖與昔日廣州「四大園」之一相同,但於港約三十年歷史、應沒直接關係。近年由於許多名人光顧,有了『富豪飯堂』之稱。雖曾吃過其太古城店,但時間久遠,只依稀記得是一桌宴席菜、無深刻印象。 『小費先給才有用』 親友們對今日西苑有褒有貶,唯一共識就是「貴」。午間卻選擇此店飲茶、小吃,有兩個原因:一是某位「識飲識食」的當地親戚讚其『道道好吃』,二則聽聞西苑標榜絕無 MSG(味精)。粵菜以上湯調味、少見直接舀兩匙味精往菜裏撒(不禁想起本地食譜裏少不了的那句『味精少許』),但熬製上湯時放不放就未必了。既然同行有人對味精過敏,正好不必冒險。 銅鑼灣分店轉眼也五年多,常已近在咫尺卻沒吃過。生意繁忙、訂了位也得等,輪到了、居然還是狹窄小桌;知道長輩對招呼服務早有微詞,乾脆把心一橫,趁著還算春節、見外場主任部長經理等等等便一人發一封「利是」(紅包)。有言『小費先給才有用』,在資本主義極致的香港果然效力無窮;換大桌、忙奉茶,一旁等著點菜,受寵若驚。即使如此,桌距近、吵雜仍難免。 叉燒、腩仔、豬手 進門便看到一張大檯,滿是各式熱騰騰小吃、外加滾粥等,於是招牌菜湯、點心齊點,從飲茶變成了吃中飯。這裡的蜜汁叉燒肉出名,因為某影星愛吃、有響亮的「大哥叉燒」之名;一嚐果然不俗,部位是上好梅頭肉、較一般叉燒柔嫰,上色雖深但鹹甜平衡、還有一絲南乳(腐乳)香,足可配著扒完一大碗飯。大家下箸飛快,忙又點一份。
叉燒好,燒肉也不弱(又有個「精裝燒腩仔」美名),皮酥肉嫩,一口一小塊正好, 一嚼肉汁四射、過癮(如不怕肥肉),但還是膩些、吃不多。既逢春節,自有應景年菜,服務生端來「橫財就手」(滷乳豬前蹄)推銷。本就喜歡緊實、少油的豬手多於肥大的後蹄膀,但沒料到皮彈性恰好、肉少但入味。這乳豬手豈止好吃,簡直天外飛來一「手」。 連著三道肉類也挺 Heavy,招牌「爵士湯」(因創業時某仕紳愛喝而得名)來得正好。典型廣東煲湯,材料好但不奇(老雞、花膠、響螺、豬骨、豬腱、沙蔘、蜜瓜等),勝在費工時、守工序。湯清、味卻濃,後韻甘長,煲湯中佼佼者。吃慣了江浙菜的炒豆苗,在粵菜館就少點,但西苑的上湯浸豆苗不錯。
菜單上有不少名稱 fancy 的新派點心,但算是守舊派 - 不能一眼看懂的點心懶得嚐 - 何況許多花稍名稱常只是「搵笨」(敲凱子)菜,還是傳統些好。這位長輩愛雪影餐包(酥皮叉燒餡)、那位長輩喜歡蠔皇叉燒包,一時滿桌包;個人對廣東包子一向興趣不大,讓賢。
腸粉,可就當仁不讓。一般炸兩便是腸粉裹油條,西苑的海鮮脆腸可真是富貴版,油條裏還塞了蝦餡,出現柔、脆、柔層次的口感,不僅進化、味道也佳。煎蘿蔔糕吃得多,改點蝦乾蒸蘿蔔糕,蘿蔔味更濃、蝦乾也比蝦米丁夠味,變換口味之優選。 點心後,各色小吃跟著上,魚湯浸腐皮有潮汕風,飽吸魚湯的豆腐皮好吃。椒鹽九肚魚是一向愛吃的炸魚類,九肚魚英文俗稱 Bombay Duck、但與鴨無關,實是台灣俗稱水狗母的海魚;當地常見中價魚種,炸得香酥可口,這是功力。長輩點了白粥(實以雞湯瑤柱熬成,一點也不「白」)配菜,我則以...啤酒。
由店前大檯叫來的豬皮豬紅魚蛋雖是街邊味、但材料硬是好些。五香牛雜腩火候甚夠,無論金錢肚、肥瘦牛腩,味道完全通透、入口幾乎融化。大家不解為何這傢伙要花高價點街邊小吃?只好一面享受,一面咕噥解釋材料、火候、風味可都升了級啊!
意猶未盡,但同桌已等著吃甜點,既有楊枝甘露(芒果、柚、椰汁、西米等),不嗜甜者也趕緊參加、一大碗下肚。不差,但無法凌駕《滿記》(西貢本店)之上。 餐後,原本稱讚者續讚、原本不喜歡者居然也點頭。菜色既見傳統、又見功夫,以參鮑魚翅、時價海鮮全無的便餐而言,銅鑼灣西苑的確價格不菲;但個人卻覺得是一物有所值、幾無缺點的粵式午膳。 同席說:『當然囉~~全在點你自己愛吃的嘛!』但是,有時差別不過就在菜點得對與否。 2009‧04(pictures taken by author, all rights reserved) 延伸閱讀: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