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8/23 00:03:41瀏覽19511|回應25|推薦51 | |
飲茶、吃點心,早非粵港專利,已成為世界級的餐飲方式。西方人也懂 Yum Cha、Dim Sum,還會有模有樣的叫茶點菜。廣東為早期沿海商貿省份,居民「富得早」,所以粵人的確堪稱懂飲識食。源自廣州的飲茶,早先可是以點心小食佐茶之方式,即使普及化後、還是保有一絲閒情逸緻。 一盅兩件 粵式飲茶以「一盅兩件」(每人一壺茶、兩樣點心)為基準,既稱飲茶、那盅茶自然是主角,點心則是茶點了。不過,與其他地方茶點不同,粵式飲茶多熱點、鹹甜兼備,講究現做現吃。傳統飲茶為「早茶」,也是一種早餐,之後延伸至「午茶」,由中午一路到下午、涵蓋了輕食午餐、下午茶。不過,在香港罕見以廣東茶點當晚餐者,倒是台灣及大陸有此現象。台灣甚至發展出 24 小時飲茶、還變成了宵夜,是有些怪異的演化。 早茶還是件帶點雅致之事。時至今日,香港仍有少數傳統「茶樓、茶室」可見到老先生一壺茶、兩件點心、一份報紙,甚至拎著鳥籠遛鳥上茶樓、與街坊鄰居老友「傾偈」(粵語聊天之意)的景象。新一些的「酒樓、酒家」如營業早茶,也可見到類似情景(不過可沒鳥籠)。總之,早茶屬於較有閒之人,所以當地人不只說「飲」早茶、還說「嘆」早茶。嘆者,粵語「享受」之意,如以英文便是 "Enjoy" 了。 茶、點 飲茶之茶,除了個人喜好,還可以隨著季節、飲食調整,例如炎夏喝菊花、菊普(加普洱)以降暑去熱,宿醉或吃多了「滯到」腸胃、便「開一壺」普洱。即使小酒樓、茶室堂倌一樣會詢問客人欲飲茶種;一般而言,越講究、高級的酒樓所備茶葉種類越多、品質越佳。自無需成天只喝那充斥雜花氣味的香片茶。 點心方面,近年港台皆多新花樣。不過認真想想,那些名稱 Fancy、做功異常精緻的「創意點心」,還真是吃過便忘、下次也記不起。所以,個人還是偏好傳統點心樣式如蝦餃、燒賣、山竹牛肉球、蘿蔔糕、腐竹卷、腸粉、馬拉糕等,頂多來一盅灌湯餃已算是特別一些。既然是吃點心,現已很少點個大堆頭燒味拼盤或是追加炒飯炒麵吃到撐。 飲茶在台北 港式飲茶文化隨著粵菜來台也有數十年了。幼時隨著大人們上《紅寶石》、《楓林》、《鑽石樓》等,還是酒樓型式。之後走入觀光飯店,便有人氣鼎盛的《六福客棧》、《兄弟飯店》、《三普》(今神旺)等大小旅館中菜皆以午間飲茶為號召。印象中既吵且亂,推著餐車叫賣的情形還會造成「搶點心」的怪象。小時便看過他桌大人為了爭拿點心、吵得面紅耳赤的奇觀。因為實在雜沓紊亂,長輩戲稱之為「吃搶飯」,所以家人僅偶而一去。 在台北飲茶主客易位、變成了以吃食為主,茶本身成了聊備一格、品質既差又淪為配角的飲料。年輕時食量既大、又有樣學樣,總要一口氣點完拿滿一桌食物才甘心,也見過食客以堆滿一桌空蒸籠為傲的滑稽場面。直到遊港、居港,才知道原來飲一頓茶是可以悠閒的;後來飲茶時如果見到一桌堆積如山的,不是台灣客便是大陸客,總之還有些「吃飽何必吃巧」的粗枝大葉。 飲茶在香港 飲茶是餐飲,也是生活環節與型態。彼此招呼一聲「得閒飲茶!」(有空時去飲茶)也是口頭語,隨後雖未必真正相約、但到底意思一下。 除了日見式微的傳統茶樓、茶室,提供飲茶的便是散於郊區、工業區的大眾化酒樓,商業區的高級酒樓,以及酒店(Hotel)內的高級中餐廳。港人多有各自慣至的地點,可能是公司附近、也可能是住家附近。飲茶既然是生活常態,成為熟客十分重要,不但無需久候位子、招呼服務也較殷勤,不過得記得給些小費、過年「派D利是」(發些紅包)維繫一番。 一些酒樓至今仍有推(點心)車,也有服務生捧個幾樣點心前來推薦者,頗有舊風、也有趣。酒店內的餐廳則多採取點心卡或點菜之制度。 在競爭激烈的香港,能存活的餐飲都各有其道理。各級茶肆酒樓的點心都有一些水準,再來便是客人依所需、荷包選擇地點。如果預算許可、喜歡安靜些,酒店內的高級中餐廳是好選擇。如不介意稍吵雜,若干獨立酒樓也有水準。臨時光顧或想體驗一下熱鬧氣氛,四處雖有許多酒樓可去、但仍是「一分錢一分貨」:平價酒樓的點心既粗(據說近年多為設於大陸的中央廚房供應冷凍貨色)、茶又不靚。如期望「現做現蒸現食」且想配好茶,難免失望。 個人之選 居港多年,住港島時以金鐘、中環一帶為方便,常至的有 Marriott Hotel《萬豪軒》、 Conrad Hotel 《金葉亭》、Island Shangri-la《夏宮》,方便且高水準。後遷居九龍,則多至 New World Hotel(現為 Renaissance Kowloon)《滿福樓》(Dynasty)、Sheraton Hong Kong《天寶閣》、Kowloon Hotel《環龍閣》(現暫停業) 。這些自然屬於頂級粵菜、飲茶之處,不過,酒店中的飲茶也未必佳,例如對九龍半島《嘉麟樓》、港島 Ritz Carlton《麗嘉軒》印象便不怎麼樣。 次一級者,港島銅鑼灣時代廣場《聘珍樓》、金鐘太古廣場《采蝶軒》、九龍尖沙嘴海港城《海都》則是近年也常至的酒樓飲茶處。至於「走到哪吃到哪」的酒樓食肆,則不勝枚舉。別有風味的茶樓、茶室,則以港島士丹利街《陸羽》為代表,不過僅是帶來港觀光之友偶至。 至於台北,多次被詢及『台北飲茶何處去?』筆者慣例乾脆答以「想不到」。似乎流於武斷,但確實是港台兩地一路吃下來的個人結論。如一定要擠出個答案,飯店級會選神旺《潮品集》(茶點尚可,但裝潢予人壓迫感),酒樓級則是《粵華軒》復興店(有幾樣道地點心)。 挺懷念在港常飲茶的日子,那種風味、氣氛、感覺似乎就是比較對。而且茶喝得多、路走得多,加上講究清淡、原味的粵菜(卻常被誤解為油膩味重,想不通...可能部份人的印象是來自「台式粵菜」?),自然肥不了。 2006‧08(Pictures courtesy of HPL Hotels & Resorts Pte. Ltd, Conrad Hotel Hong Kong & Tenshincashitsu) 後記:說要寫「飲茶」已有一段時間了,算是遲到的一篇。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