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12/31 16:48:27瀏覽15649|回應6|推薦41 | |
從小吃到大的家常菜雖是「南北合」,但江浙味始終是重要元素;個人口味日趨清淡,濃油赤醬的上海本幫菜卻吃不膩,只可惜台北的選擇越來越少。 多年前初嚐上海《老吉士》就很對味,同集團《新吉士》雖曾來台展店,但大陸師傅一走、味道也跟著走,沒多久就結束了。陸續吃過滬、港(也已結束)新吉士,更覺得還是老店好,久而久之就成了最懷念的一家上海菜。 大上海 2,400 萬人口、市場夠大,集團雖收掉了海外分店,在當地卻發展出老吉士、新吉士、小吉士三個品牌共九家店。既然要去,不管新店面多漂亮都要回徐匯區的創業店懷舊一下。
過去二十幾年上海的發展雖每年「翻一番」,但天平路這一帶變化不大;老吉士建物、招牌、木門如昔,內部也沒怎麼翻修,但高朋滿座很熱鬧。 招牌鹹雞不知是否用三黃雞,口感居於粵菜講究的軟滑、台菜喜歡的練牙口嚼勁之間,鹹香入味如昔。 久未吃到腐竹熗蘑菇這涼菜,北方較多「熗」(類似油淋)菜、花椒油又帶著川味,反正「海派」匯集四方,也不奇怪。豆腐皮不軟爛、蘑菇片也好,整體味香,配啤酒好。 可能因為用量大、這裡的四喜烤麩是刀切而非手撕的,口感呆硬了些、但味道正宗,四樣料(香菇、木耳、花生、金針菜)也足。 好一陣子沒吃到像樣的江浙醉蟹,這裡生熟兩種做法都有,熟的沒什麼興趣,本想生的嗆白蟹、醉膏蟹都來,但四個人吃不了,就選了較費工夫、酒味也重些的後者。吃過不少各種螃蟹、做法的醉蟹,老吉士這醉青膏蟹酒香鹹鮮、真是一等一,好此味者到了上海值得嚐嚐! 幾乎每桌都有一大盤的蔥香鴉片魚,當然不是放了鴉片、而是由「牙鮃」魚(比目魚、有時也以鱈魚代替)而得名,撥開滿滿炸香蔥,厚但很嫩的魚肉令人難以停箸,可能是心理作用,總覺得比新吉士版還要好吃。
韭黃螺肉這家常菜炒得不錯,韭黃嫩、也沒泡在一碟湯裡,螺肉小且少了些、點綴提鮮而已,去買幾罐黃泥螺更過癮。 再來一道充滿回憶的毛菜百葉火腿絲,毛菜便是雞毛菜,小白菜苗的當地稱呼,炒得也好、味道豐富,有這家常菜就夠下一碗飯了。 已有些飽,見到鄰桌的雞汁百頁包又想點,伙計機靈、馬上建議可以只單點兩卷嚐嚐。湯佳、百頁包不錯。 以前常喝奶白色的鯽魚湯,但台北的江浙菜館已少見此湯,老吉士集魚蝦蟹蚌等河鮮於一鍋的河篤鮮湯雖有名,但情願回味一下單純的鯽魚湯。既鮮又正宗。 本不太愛吃年糕,但也嚐嚐朋友點的薺菜肉絲炒年糕。年糕軟糯合度、稱得上爽口,味道清爽,不知不覺吃了不少。如果都有這水準,日後也不介意多吃一些。這一餐點的菜不太濃油赤醬,看來口味的確日趨清淡。 愛讀的一上海老饕部落格曾有評:『本幫菜說易行難,老吉士名高菜低』,但不是當地人、要求沒那麼高,吃得高興也過了癮。對菜單上一大半菜式都有興趣,下次得呼朋引伴湊一大桌才行。依照當地朋友『上海每個月開兩百家(餐廳)、關兩百家』說法,屹立三十年的這一家已是名符其實的「老」吉士了。 2016/12(pictures taken by author, all rights reserved) 延伸閱讀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