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7/01 00:24:07瀏覽14605|回應15|推薦54 | |
杭州自古即為旅遊休憩勝地,有閒方得講究吃、於是知名老字號館子也多;但除了最有名的《樓外樓》,其他《山外山》、《天外天》、《知味觀》等多是在 80 年代末「改革開放」後才重新出發、發展「第二春」。老店之外,當時也出現一批如《張生記》等相對「新」的餐廳、競逐急速擴大的觀光餐飲大餅;杭州菜 90 年代起邁入再生、進化期。 杭州知味觀集團源自 1913 年創業的點心小店,改革開放後蓬勃擴展;外地不算,在杭州的正餐、點心、堂食、外賣大大小小達四十多家。原本對大餐飲集團沒什麼興趣,但兩位愛吃的朋友竟同時推薦西湖畔《知味觀‧味莊》,便試試。旺季,湖邊餐廳生意奇佳。訂位時就講明各房間有不同基本消費(兩千~六千人民幣),兩天前還來電確認、更叮囑要『提早半小時到!』,最「牛」中菜館? 西湖有蘇堤、白堤,還有紀念明代郡守楊夢瑛的楊公堤,但此堤廢堤已久、早成地名路名,附近大樹參天、比近城的湖東清幽許多。位於楊公堤的味莊較新、也是同集團的「高檔」店,主建築提供散座用餐,另有幾座以曲橋連結的臨湖水上小樓包辦筵席,挺有看頭。既屬升級店,便有印製精美的菜單;單價不低、又有服務生殷勤推薦招牌菜色,但要點足那(兩千元)基本消費可不容易,傳統菜點齊後,經理說什麼都叫來嚐。 第一道開胃冷盤便是招牌菜梨園舞袖,菜名風雅、但也就是粉皮(涼粉)捲裹薺菜、澆上芝麻味醬,視覺效果佳、做為夏季開胃菜也稱職。知味三碟是醬蘿蔔、百頁卷、糖核桃,醬蘿蔔是江南人家家常菜,此行每餐必點,味莊的也不錯。百頁卷小巧、一口一卷,內雪菜外百葉,等於雪菜炒百葉的變化版,有趣。糖核桃太甜膩,還情願吃老廣的香港版本。
脆烤米藕遠看如西菜,說是醬汁 Glazed 肉類菜餚也像,卻是紫糯米與蓮藕。味似糖蓮藕,卻又切得方方整整、另灑上桂花。創意、Presentation 出乎意料,稱 "Nouvelle Chinoise"、新中菜也夠得上。江浙菜「甜」得普遍,當地不少純甜食也列入冷頭盤菜,個人則不太習慣如此先甜後鹹。 紹興的「糟醉菜」與其黃酒齊名,傳到各地後則難免有所調整,像台灣現今的醉雞多半只用紹興酒,而不是酒、糟齊用,便淡化不少。這裡的小缽頭糟雞,酒粕香就重多了,有糟醉菜真味、反更能烘托雞味。久沒吃嗆蟹(醃醉蟹),雖非秋冬,一問店家有、忙來一隻。還不夠肥腴,但味道對極了,吮一塊蟹、喝一口當地產的千島湖原生淡啤酒,過足了嗆蟹癮。
每餐必備(因為...都是我在點菜)的醬鴨又出現了,此處的味道、柔度恰好介於《富春山居》鹵鴨及《富春酒店》醬鴨之間,還真是家家自有其味、各有千秋。富春酒店醬鴨比較適合下飯佐麵,這裡的則空口吃也不會太鹹。 龍井蝦仁也少不了,茶葉還是「一旗一槍」的一葉一芽架勢,茶香較先前所吃都濃,頗有越到西湖越夠味的感覺。叫化雞也是傳統杭菜,膠膜之外以紙、布、土包的都嚐過(可惜沒吃過直接抹泥巴的原始版),心理作用總覺泥土包著、進土窯燜的最像樣。味莊的紙包版不差,只可惜雞肉乾瘦了些,但因熟透入味、細嚼佐酒挺好。
宋嫂魚羹是歷史悠久的杭菜傳統羹湯,卻吃過不少不同版本,這兒理應傳統些?但是鱖(桂)魚絲之外,其他筍絲菇絲蛋絲火腿絲料也多,雖真材實料、味也略雜,芡則稠重了些;不錯,但可沒「賽蟹羹」別名那麼引人。
龍蝦芙蓉蛋是經理推薦、我們便點來「消化基本消費」的貴價菜。樣貌不差,再 refine 一些也許可以唬人說是從「某星星西餐」走出來的菜餚。龍蝦、蛋白、上湯再加一葉龍井的組合亦不差;喜歡者會說淡雅,個人則覺得平板了些。 江浙魚丸與閩、粵本不同,杭州因使用青魚、鰱魚等淡水魚類,細白柔軟,與海魚為料、色深而帶咬勁者更不同。這道金牌魚青丸完全具備杭州魚丸特色,正如梁實秋先生【雅舍談吃】中回憶母親(杭州人氏)所做『嫩得像豆腐一樣的雪白清湯魚丸』。此魚丸是當晚熱菜中佼佼者,遠超過台北眾江浙館之嘗試、也比在南門市場買到的好。 回歸傳統菜,但天天吃東坡肉也不成、換成稍油膩些的金牌扣肉,卻仍是近年流行的「寶塔一刀肉」形式,雖也不錯,但更懷念紮著繩、一塊塊的古風東坡肉。跟著上了金牌鱖魚,基本上是蒸、淋(粵:油浸)混合式,上面則誇張地蓋滿蟹肉燴蛋汁。相信是道創意菜,但鱖魚味本已難顯,這會兒全給蓋過了,沒什麼意思。倒是上面那層汁液有蟹、魚、蛋味,拿來澆飯應不錯。 油淋四素分別為荸薺、黃瓜、油菜心、西芹,葷菜後清一下口不錯,可惜四樣菜一個味道、而且還是粵式「蒸魚豉油」味。味莊還有道招牌菜名為金牌蟹釀橙(...真喜歡叫「金牌」) ,實是有些歷史典故的名菜,顧名思義是蟹肉塞入柑橘;想像中應該爽口,聽到推薦便點了。端來的確是這麼做,但卻是燙的,橙熱後酸味尖銳、壓過蟹香,一口滿是酸甜、不妙,浪費了螃蟹。
鱖魚、蟹橙這兩道「金牌菜」令人失望,且看主食如何?個人想吃蝦爆鱔麵已久,乾脆叫個一品鍋(約六人份),蝦鱔鮮香,該油就油、當鹹就鹹的濃湯過癮,麵條比台北江浙館用麵來得有勁。這碗可過足了癮!
貓耳朵這北方麵食到了江南,淡了不少,湯清但味入、麵的嚼勁也在,江南版自有特色。兩道麵品好,榨菜酥餅也有意思:夠油夠酥皮、掌握了酥餅好吃的重點。一輪傳統味主食,為此餐加分不少。
當地大餐館上菜時冷熱頭盤菜、大(主)菜、主食、甜食順序總是正確(除了寫明是甜味頭盤),只要客人點菜時涵蓋這幾類,餐廳基本上不會顛三倒四亂了步驟。沒遇見第一道就先上一碟餅、出一籠包子的怪事。點桌菜、這樣還沒什麼,遇上客人天女散花般點菜,一下指麵食、一下叫前菜,上菜排序卻仍有條不紊,這就不錯了。僅這基本事,許多店做不到。 知味觀‧味莊一餐總算解了杭菜之饞。環境、服務、氣氛、色香味整體而言,也是此行在渡假村外最具水準一餐。傳統、創新(雖有幾道不太欣賞)紛陳,用心之外更見到當地中菜的強烈企圖心。 2009‧06(pictures taken by author, all rights reserved) 延伸閱讀: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