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范雎舉薦的王稽,奉昭王命攻打邯鄲,但是打了十七個月還是沒有成功,正在苦惱之際,一個名為莊的士人建議他犒賞下級軍官以鞏軍心,沒想到王稽剛愎自用且放不下身段,就這麼一步錯步步錯:無心打仗的下級軍官為了個人利益,散播黑函誣陷王稽謀反。
這是傳到昭王耳裡,好不生氣,加上前陣子的汝南事件,讓昭王覺得始作俑者就是范雎,便藉著保舉不察之名趁勢除掉范雎。
昭王心想:范雎要嘛認錯,要嘛畫清界線,但這兩個理由他都可以冠上識人不明的理由來定罪。想到甕中之鱉手到擒來,昭王不由得樂了,當下叫衛士把范雎傳入內殿。
「我的大丞相,你瞧瞧,這個邯鄲城怎麼這麼堅固呀,是對方工藝好,還是我們的武器製造偷工減料?」昭王意有所指的挖苦范雎。
「稟大王,兩者皆不是。」范雎恭敬地說。
「那是識人不明還是領導無方呢?」昭王又逼近一步問。
王積謀反的謠言都傳到昭王耳裡,范雎焉有聞所未聞之理,這時,范雎知道昭王要從中做文章了,這句話可不好回答呀。
范雎頓了頓,欲言卻又止,倏地跪下,激動地說:「臣該死。」其實范雎這句話有說跟沒說樣,因為表面上是認錯,實際上卻沒有正面回答昭王的問話,間接地說自己沒錯,只是你是主子,被罵只好摸摸鼻子道歉,順便看對方是否會自掀底牌,替自己找釜底抽薪之計。
「王稽當初是你推薦的,要是他無能也就罷了,但是他現在卻是吃裡扒外、舉兵叛變,這可不是一句該死就解決的事!」昭王想到范雎既然說自己該死,不如借力使力,言談中特別加重該死二字的語音。
「君要臣死,臣焉有不死之理。」范雎恭敬地拱手、俯首的說。話雖如此,這時的范雎正思考該如何死裡逃生,他知道這時候他要是辯駁更容易被入罪。
「別把寡人說得那麼刻薄寡恩,陣前叛變當然是處死,而王稽又是你舉薦的,要是沒將你連坐,難杜悠悠之口不說,軍心也要跟著崩解!寡人可是大處著眼呀!」昭王果然自掀了底牌,不但如此,還編了個冠冕堂皇的理由。
聽到昭王的口氣一副要置自己於死地,也不看在過往的功勞與苦勞放條生路,整個心都涼了。
范雎長嘆了一口氣說道:「臣本來是個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別的沒有只有爛命一條,沒想到大王不僅收容小的,還提拔小的當肱骨大臣,各國莫不稱頌大王的胸襟與氣度。」范雎說得哀戚。昭王聽他娓娓道來好不得意,以為范雎要說自己不懂感恩圖報,正得意自己挖的洞又深又精準,卻不知一腳已踏到范雎設的陷阱。
「小的一時愚昧看走眼,若因此獲罪也是罪有應得,但是,各國諸侯也因此知道大王也是識人不明。為了此事讓大王背了臭名,小的真的該死。」范雎話一說完,馬上叩首,說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原來他藉此暗示昭王,手段如此粗糙,別人只會覺得昭王也是個無能之輩。
范雎轉移話題的功力真是高強,把自己識人不明轉成昭王識人不明:殺了自己可是一件蠢事呀!
尚未待昭王思考,范雎又慨切地說:「請大王賜我毒酒,並用國葬的方式安排小的後事,這樣既不會讓大王受外人批評,同時也如了大王殺我以安君心的事。」范雎這個賭注可是賭上身家性命,但這時也由不得他,因為當莊家的昭王早設下了局,這時若沒有以氣勢震慑莊家,可就要到蘇州賣鴨蛋了。
昭王想到自己藉此遷怒,一時遂了己意,但也如同范雎所言,自己也背了識人不明的罪名,「寬以待己,嚴以律人」的風評可是會釀成骨牌效應。再想到范雎既沒找藉口也沒推責任,反而處處替他這位識人不明的昏君考慮,若真的照范雎的建議,自己豈不是連個應變能力都沒有,將士們知道這個君王如此虛假、矯情且無能,軍心更是會潰散,到時可就土崩瓦解。
昭王想到這,打了個冷顫,這一顫也把自己抖醒了。這時,昭王連忙起身趨前,扶起范雎。當范雎見到昭王的動作,才驚覺自己的背早濕透了:在昭王思考的同時,自己也是惶惶不安、冷汗直流。
「謝大王。」范雎見昭王扶他起身,馬上鏗鏘有力的回話。但也因為緊繃的身心突然鬆了,范雎當場跌了個踉蹌:真的是做人難伴君更難。( 故事/秦攻邯鄲第二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