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1/16 22:29:27瀏覽3536|回應30|推薦140 | |
Race to Nowhere一片,關注青少年面臨學業、社交、課外活動多重壓力的的心理健康。(Race to Nowhere官方網站 ) 10月15日,校史僅次於哈佛大學的維州美國歷史名校威廉瑪麗學院 (College of William and Mary)發生今年的第三起學生自殺事件,讓校方不得不加強學生心理輔導,威大學生會也在各學生宿舍張貼「重度憂鬱症警訊」,希望中止自殺骨牌效應。 無獨有偶,常春藤名校康乃爾大學上個學年度共發生六起校園自殺事件,其中有三起發生在同一月份。 根據美國疾病防治中心 (CDC)統計,15歲至24歲的早夭人口中,自殺是死因的第三名,而輕生的肇因多數是精神疾病或憂鬱症。另外,由NIH撥款進行的College Life Study發現,每年約有1100名大學生自殺死亡,「自殺」,名列大學生死因的第二位,僅次於車禍。 今秋上映引起熱烈探討的教育紀錄片「等待超人」(Waiting for Superman)、「無目標的競賽」 (Race to Nowhere),呈現的是美國不同社會階層的兩極教育怪象,「等待超人」批判社經弱勢地區學子學力低落的潛伏危機;「無目標的競賽」反映的是中上家庭子弟追求卓越拼命填充,卻迷失教育方向的另一危機。對於亞裔聚集的明星學區,從西岸到東岸,「無」片所到之處,迴響之大更甚「等待超人」。 「無目標的競賽」副標題是「美國卓越文化的黑暗面」(The Dark Side of America's Achievement Culture ),談的是失了焦的美國教育。該片導演Vicki Abeles原是加 16歲的傑森 (假名)是父母捧在手心的獨生子,資質中上,學習並不特出,升高中時因沒考上磁性高中,父母砸錢搬至馬州蒙郡最貴、最頂尖的高中學區,在新學校裡少有朋友,傑森除了社交退縮,也無法適應尖子班的高壓競爭,幾次在作文裡透露輕生的念頭,引起校方的關注。 去年麻州也發生明星學區的兩優秀華裔女生在高中畢業前自殺,家長噤聲不語,謝絕媒體採訪,認識兩女生的師長心痛不捨,卻也只能提醒周遭學子重新省思教育的目的,在繁重的課業壓力下找到紓壓管道。 「無目標的競賽」一片上周末在北維亞歷山卓電影節大放異彩,由於該片反映大華府區學子學習高壓實況,映後的討論異常熱烈, 大華府區放映場次也不斷增加中。 延伸閱讀: 自殺 延伸閱讀:寫完《自殺》之後....
~*~*~*~*~*~*~*~*~*~*~*~*~*~*~*~*~*~ 大學生憂鬱症協尋機構:www.Jedfoundation.org. 青少年憂鬱症求助網站www.teendepression.org. 全美自殺防治24小時求助熱線National Suicide Prevention Lifeline at 1-800-273-TALK.
康乃爾大學有名的「自殺橋」(上圖、下圖)
↑紐約大學04-05兩學年自殺死亡學生共有11人,其中包括因感情問題跳樓的華裔女生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