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無目標的賽跑
2010/11/16 22:29:27瀏覽3536|回應30|推薦140

Race to Nowhere一片,關注青少年面臨學業、社交、課外活動多重壓力的的心理健康。(Race to Nowhere官方網站 )

10月15日,校史僅次於哈佛大學的維州美國歷史名校威廉瑪麗學院 (College of William and Mary)發生今年的第三起學生自殺事件,讓校方不得不加強學生心理輔導,威大學生會也在各學生宿舍張貼「重度憂鬱症警訊」,希望中止自殺骨牌效應。

無獨有偶,常春藤名校康乃爾大學上個學年度共發生六起校園自殺事件,其中有三起發生在同一月份。

根據美國疾病防治中心 (CDC)統計,15歲至24歲的早夭人口中,自殺是死因的第三名,而輕生的肇因多數是精神疾病或憂鬱症。另外,由NIH撥款進行的College Life Study發現,每年約有1100名大學生自殺死亡,「自殺」,名列大學生死因的第二位,僅次於車禍。

今秋上映引起熱烈探討的教育紀錄片「等待超人」(Waiting for Superman)、「無目標的競賽」 (Race to Nowhere),呈現的是美國不同社會階層的兩極教育怪象,「等待超人」批判社經弱勢地區學子學力低落的潛伏危機;「無目標的競賽」反映的是中上家庭子弟追求卓越拼命填充,卻迷失教育方向的另一危機。對於亞裔聚集的明星學區,從西岸到東岸,「無」片所到之處,迴響之大更甚「等待超人」。

「無目標的競賽」副標題是「美國卓越文化的黑暗面」(The Dark Side of America's Achievement Culture ),談的是失了焦的美國教育。該片導演Vicki Abeles原是加 
州律師,三年前由於自己12歲的女兒出現心理障礙、對上學恐懼,再加上同一社區一名青少年因為沒拿到A而自殺,讓她起意探索走偏了的美國教育。                   
                                                   
這部片中點出一個普遍的現象: 大學申請空前挑戰加上名校瘋,大家搶當尖子,為了受大學入學許可辦公室的青睬,學習不再是樂趣,取而代之的是「豐富履歷表」。     
                                                   
這一代的家長要孩子不輸在起跑點,殘酷的是,跑在前面卻不知為何而跑?或是跑不到終點的孩子,卻越來越多!這部片提到,現代家長為了讓子女搶進尖子幼稚園、小學資優班,學一身才藝,卻失去了探索新知的能力,被擠壓掉的,除了想像的空間,還有純真無憂的童年。                                       
                                                   
對亞裔新移民子弟而言,學校為追求校園多元,多有隱而不宣的比例分配,名校門檻更高。除了爭修高階課程、GPA搶高分,課餘時得去醫院做義工、參加音樂競賽、加入學校球隊、模擬聯合國 (Model UN)的校際比賽、、、 等,在父母「望子成龍」的期待下,亞裔學子在心理層面的需求與關懷,更容易被忽略。

16歲的傑森 (假名)是父母捧在手心的獨生子,資質中上,學習並不特出,升高中時因沒考上磁性高中,父母砸錢搬至馬州蒙郡最貴、最頂尖的高中學區,在新學校裡少有朋友,傑森除了社交退縮,也無法適應尖子班的高壓競爭,幾次在作文裡透露輕生的念頭,引起校方的關注。           
                                                   
傑森的父母都是第一代華人移民,被校方知會傑森的輕生傾向也提醒家長帶學學接受專家諮商治療,家長不僅全然否定,傑森回家還被臭罵一頓。

去年麻州也發生明星學區的兩優秀華裔女生在高中畢業前自殺,家長噤聲不語,謝絕媒體採訪,認識兩女生的師長心痛不捨,卻也只能提醒周遭學子重新省思教育的目的,在繁重的課業壓力下找到紓壓管道。                    
                                                   
青少年的憂鬱症問題,在不少中產或富裕之家是「不可說的秘密 」。父母即使知道子女行為異常、生活作息失序,怕病情有礙子女大學申請,不是淡化問題的嚴重性,就是採取拒絕接受事實的態度。 但是,曾帶領子女走過憂鬱風暴的家長曾告訴蜂鳥,延誤就醫的黃金期,憂鬱症的青少年帶病單飛升入大學,面臨自己解不開的情感或課業壓力,一想不開又沒有親人、朋友的適時關懷,更容易走上絕路。          

「無目標的競賽」一片上周末在北維亞歷山卓電影節大放異彩,由於該片反映大華府區學子學習高壓實況,映後的討論異常熱烈, 大華府區放映場次也不斷增加中。                     
                                                   
關心子女身心發展的家長,不妨和子女一同抽空前往觀賞,有關該片各地放映場次、訂票詳情,可查閱網站: 
http://www.racetonowhere.com/screenings-calendar

延伸閱讀:  自殺

延伸閱讀:寫完《自殺》之後....

 

~*~*~*~*~*~*~*~*~*~*~*~*~*~*~*~*~*~

大學生憂鬱症協尋機構:www.Jedfoundation.org.

青少年憂鬱症求助網站www.teendepression.org.

全美自殺防治24小時求助熱線National Suicide Prevention Lifeline at 1-800-273-TALK.

康乃爾大學有名的「自殺橋」(上圖、下圖)

↑紐約大學04-05兩學年自殺死亡學生共有11人,其中包括因感情問題跳樓的華裔女生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ummingbird2009&aid=4603207
 引用者清單(1)  
2014/09/28 06:58 【udn】 比價後更省錢!探索 聲光 學習 直昇機比價

 回應文章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音組希洛 唯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講到這個 我最近剛好有一些心得可以跟您分享
2010/12/17 01:12

我最近這一兩天,在NEW YORK TIMES的網站上看到有關於中國大學生找不到工作的新聞議題以及在天下雜誌的網站上看到的一則有關哈佛的學生聰明、會考試卻不會問問題的議題。

上面這兩則新聞都頗讓我感慨,因為這兩個問題的根本,都是在於學生不知道所追求的目標為何。美國的直升機家長和中國的直升機家長幾乎都是一個樣,只不過兩造雙方的文化背景以及語言不同而已。一個學生有了目標,他的人生將會多采多姿,因為他會在追求目標(走自己的路)的過程當中,學到更多。但很明顯現在不知道目標的學生非常龐大,連教育單位都非常頭痛,這些人只會考試,不會生活。

NEW YORK TIMES 新聞:China’s Army of Graduates Struggles for Jobs

天下雜誌新聞:哈佛的難題:聰明、會考試,卻不會問問題 「怎麼教」比「教什麼」更重要


只要每個人 都為別人著想

世界就會變的更好

悅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scary cases
2010/12/03 16:54
我周圍也有非常傑出的, 高中前幾名畢業, 進了長春藤, 卻精神崩潰的實例. 人生是蓋棺論定, 我覺得作父母最重要的是給孩子快樂的人生觀. 我寧可有 "不在乎學業" 的孩子, 也不要有 "沒拿A就會掉眼淚" 的小孩. 人生路還很長. 最後能好好跑到終點的才是贏家.
甜水窩蜂鳥(hummingbird2009) 於 2010-12-03 21:15 回覆:

這部片裏頭一個13歲自殺的女孩,長得真是漂亮無比,從小多才多藝,小提琴、鋼琴、游泳一把罩,是每個爸媽夢想中的女孩.

從小數學也頂呱呱的她,上了初中八年級,數學幾何課卻對她格外挑戰,從來是全A學生的她,在某次小考拿了F,無法承受失敗,就這樣走上絕路.

她的母親在片中娓娓道來,她不是個高壓的母親,只是忘了給孩子跌倒的機會.

家有好強的孩子,如何讓他們了解「嘗試、失敗、學習、再站起」的價值,體恤他們"心"的需要、帶他們認識生命的寬廣存在的意義、、、、,我也還在摸索、學習中......

甜水窩蜂鳥(hummingbird2009) 於 2010-12-03 21:24 回覆:

昨天讀到記者同業張傑的運將老爸的眼淚,再對照一些走不過情關或通不過考試就走上絕路的年輕人,特別有感觸......

有目標,勇往直前,成功不是只有一條,衝破逆境贏來的成果,更見甘甜美味! 


MayMay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博君一笑
2010/12/03 14:19

學習的意義在於獲得知識;
做功課的目的在於鞏固所學;
考試的目的在於檢測自己在一個群體裏的水平。

如果考試成績不好,就要在學習和做功課的過程改進。

成功的定義,在於正確的過日子。
何謂正確的過日子,媒體的報道,洗腦,教化很重要。

媒體是記者寫的。
所以,要把這些任重道遠的記者們全抓起來,統一洗腦,教化,再讓他們發表一致的文章,如此,成功的定義,便放諸天下皆標準,人們因此不再爲此煩惱。

甜水窩蜂鳥(hummingbird2009) 於 2010-12-03 21:06 回覆:

如果記者可以抓起來洗腦、如果成功定義只有一個,那新聞自由就是騙人的幌子,可能就是一言堂的共產社會.(我想,你和我都不會習慣滴.....)

媒體提供資訊,如今網路資訊爆炸時代,人人都可以當記者,閱聽大眾自己心裡要有把尺,篩選、判斷,操之在己.

在這樣的時代談教養,對於家長而言更是無比艱鉅的任務,傳輸正確的人生觀、教育觀、價值觀,這權柄可不能讓給媒體.


changyi
totally agree
2010/12/03 06:14

蜂鳥姐姐

這一篇文章以及讀者們的回應寫得真好

想請問可以貼到我的BLOG嗎?

甜水窩蜂鳥(hummingbird2009) 於 2010-12-03 08:23 回覆:

可以,隨便你貼,只是,妳能copy and paste嗎?我好像鎖了右鍵.

你給我悄悄話留言email address我會寄給你.


MayMay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按部就班很重要
2010/12/02 16:55

我的孩子讀過各式各樣的學校,都是名列前茅。
他們從來沒有上過補習班,都是我自己陪在他們身邊做功課。
現在的小孩子,都不笨,只要按部就班預習,專心上課,復習,再做一些參考書,哪裏來的大問題?

把學習當成分内的工作,不要想成race, 就不會有那麽大的壓力。

甜水窩蜂鳥(hummingbird2009) 於 2010-12-02 21:20 回覆:

學習的意義在哪?做功課的目的為何?如何界定人生的成功?、、、

這部片對於美國社會「學業掛帥」、教育方針棄多元智能而漸漸失衡的現象,提出批判. 孩子、家長、教育工作者多數並不把學習當作Race,只是,情勢使然,跑道變成只有一條、目標卻越來越模糊.


吶吶溪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想起一件事
2010/12/01 06:18
突然想起一件事,又來叨擾。
去年我老大還是小三的時候,在學校的 back to school night 帶回來一張紙,上面寫了十幾條「進入 Fortune 500 公司所必備的能力」;我看到真是要瘋了。發瘋原因有三:
第一,他們才小三,小三耶;饒了他們(還有我們)吧。
第二,進入 Fortune 500 公司算是那麼大的成就嗎?又不是「創」一個 Fortune 500。在星巴克煮咖啡也是在 Fortune 500 做事啊!
第三,諸位老師及校長自己也沒在 Fortune 500 公司做過,講得那麼高興?就差沒說來個 Fortune 500 必上補習班。
本來美式教育和台灣教育各有其優點和特色,這幾年互抄皮毛,都把對方壞的地方給抄了去...
甜水窩蜂鳥(hummingbird2009) 於 2010-12-02 07:31 回覆:

只看外表,不明究裡的抄,改革往往變成怪獸

台灣教改都是一批從美國回去的"專家"起的頭

改了制度,腦袋觀念沒改,還是白搭!

你家老大念的學區,大概競爭超激烈,

我都嘛學孟母,哪裡被補風侵占,我就帶著孩子老公逃之夭夭.

管他fortune 500還是1000,

讓給你!


吶吶溪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馬蜂窩
2010/12/01 03:38
關於學生自殺,有個馬蜂窩絕大多數的老美還不敢談的,就是校園「心理醫師」的過度介入而且強迫學生服藥。這幫人成天就是忙著找小孩貼標籤:「過動」,「注意力不集中」,「憂鬱」...有些藥物反而有讓人憂鬱與產生輕生心理的副作用;被貼標籤的那些小孩其中絕大多數需要的是關心和包容,不是什麼藥物。但是在美國「老師只管教學專業」的理念下,把那些難處理的學生外包給連剛從學校出來的心理系碩士菜鳥;然後大多數人也是服從權威,下意識認為那些人是專家。
台灣的教育加在學生身上的壓力是夠大了,但是為什麼台灣沒那麼多小孩為了學業問題跑去自殺呢?台灣小孩的壓力美國只怕還比不上吧?
Race to Nowhere 是部不錯的紀錄片,但是還是有些禁忌他們不敢碰;所以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解答。他們能回答那為何在其他升學壓力小得多的西方國家年輕人自殺率卻比美國還高嗎?
請別誤會,我並非不同意父母不切實際的期望會產生負面影響;我完全同意格主的看法。父母是最關鍵的角色。
甜水窩蜂鳥(hummingbird2009) 於 2010-12-01 04:33 回覆:

東西方一個很重要的不同點,孩子一滿18歲就是獨立,自己可以做醫療決定,沒子女的同意,校方還不得隨便把學生資料提供給家長.

因此,有學生進了大學後出現精神官能方面的障礙,如果和家長沒有好的親子關係,要不自己尋求校方Clinic協助,要不自求解套,不小心就走了岔路.

我猜,校園自殺問題不分國界、人種,自殺的原因也不完全是學業,有很多因素,如霸凌、感情不順遂、、、、等.

大學生的心理治療權責歸屬,州立大學、私立大學有不同做法,即使州立大學,也常因州法不同而有不同處置.

以VTech韓裔學生濫殺事件,該學生早出現心理問題,也有求診紀錄,但學校將病例轉至地區心理診所,又無人負責追蹤發展,這學生看了醫生沒?是否適合在校園繼續就學?、、、機制上的漏洞,造成30多條人命.

不只是學生,美國是重人權的國家,精神病患者如果沒有出現自殺、或殺人的明顯跡象並留下證據,只要是成人,沒人可逼著他(她)就醫,這也成為埋伏社會的不定時炸彈.

馬蜂窩還很多,族繁不及備載,最近這兩部紀錄片只是教育沉疴的冰山兩角.


看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件舊聞
2010/11/27 14:07
在紐約曾經發生一件醜聞,其中的「紅包」是幫一家銀行主管的兒子進入一家有名的幼稚園。可見不是只有亞裔父母想把孩子送進名校,而這「名校」從幼稚園就開始打點!
孩子多半受父母影響。在父母注重教育和成就的家庭,即使父母沒有要求,孩子也多半用功,自己知道進好學校要哪些「策略」。這時父母想的只是如何讓孩子放輕鬆,每天多睡一點。

blue phoenix葉葉為君舞清風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感慨
2010/11/23 12:37

最近我一直聽到兩派朋友的不同說法

有人一直要我送小孩唸私立高中

以後可以唸好大學

有人說公立高中即可


blue phoenix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失去
2010/11/22 22:39
樂在生活的元素
及樂在學習的愉悅
生活是沉重的壓力
學習是無止盡的競爭
真的不如解脫去
甜水窩蜂鳥(hummingbird2009) 於 2010-11-23 21:26 回覆:

學習如果是無止盡的競爭,那真的沒有樂趣可言.

樂在學習、終身學習

如果抱定「學習即生活、生活即學習」的觀念過日子

保證~~~一天新似一天!

頁/共 3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