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的小孩很愛比!這有什麼問題嗎?
2022/08/30 22:57:40瀏覽1972|回應0|推薦23

我家弟弟迷你豬上幼兒園以後,我發現自己常常講一句話:「好了,這不是比賽!」我每天至少會說一次這句話,通常是在上下學的路上、兄弟倆爭先恐後、一邊往前跑、一邊擠開對方的時候。哥哥小小豬上小學以後,常常談論班上哪個同學比他更「厲害」(數學更好、游泳更快、甚至長得更高⋯⋯)這時候我也會說:「好了,這不是比賽!」然後補充說,如果他覺得數學、游泳這些技能對他來說很重要、他想要更好的話,就要更努力學習,但不必跟別人比來比去。我家爸爸江小豬則會對兒子們說:「學習就是要快樂,比來比去就沒意思了啊!」

小小豬跟迷你豬對這些論調嗤之以鼻。小小豬會說:「一直輸更沒意思!」迷你豬則會在紙上畫兩隻怪獸打架,然後問我們:「你看!你覺得誰會贏?」

兩小豬對於競爭跟競爭的價值似乎都已經有了自己的看法。例如,今年暑假,我們回台灣兩個月,小小豬因此中斷了在美國游泳隊的練習。雖然在台期間他繼續讓去游泳池自主訓練,但顯然強度不夠,過了兩個月回到美國,他發現很多隊友明顯進步得更多,因此悶悶不樂。我說:「有失必有得,雖然你今年暑假游泳進步得少,但是你中文進步很多啊!而且有很多時間跟爺爺奶奶玩,以後不一定有這個機會呢!」小小豬不高興地說:「可是游泳才是我真正喜歡、想要進步的事情,我才不在乎我的中文怎麼樣。」

我發現我的論調孩子都聽不進去,因此我退一步想:我的孩子為什麼這麼愛比?當我告訴他們「好了,這不是比賽」的時候,我真正想教他們的是什麼?

達爾文的研究中有一個分支,叫做進化發展心理學。根據進化發展心理學,競爭的本能源於進化:過去,在資源稀缺的情況下,兄弟姊妹之間必須為了生存而進爭。田納西州立大學研究發現,數百年前,當兒童死亡率比現在高得多時,五歲以下的幼兒,與手足年齡愈相近者,猝死率愈高。

現在我們的孩子不必再為了活下去而跟手足競爭,但這種競爭本能仍然存在他們的血液裡。我們很難弄清楚,一個孩子的競爭心究竟有多少是天生的、多少是後天培養的,但是《玩成贏家:如何在競爭文化中教育孩子》(暫譯,Playing to Win:Raising Children in a Competitive Culture)一書的作者希拉里·利維·弗里德曼(Hilary Levey Friedman)教授說,孩子在小學時就知道班上誰跑得最快、誰功課最好、誰最會唱歌⋯⋯就算學校沒有舉行比賽或是特別獎勵成績好的學生,但學生之間就是會比。

其實不需要專家來告訴我們,身為家長,只要我們仔細觀察一下,就會發現自己的孩子身上都有競爭的本能與特質。那麼,為什麼我們還要告訴他們「這不是比賽」呢?

我想,我會把這句話掛在嘴邊的原因,是因為我發現,我的孩子們往往在競爭中變成討厭的人——例如兄弟搶先進家門時會伸手把對方推開。我當然希望我的孩子們盡力把每件事做到最好,但我不想要他們變成混蛋。我希望他們實現自己的目標,但我不希望他們靠著壓制別人來爬到頂端。

所以,我們要教育孩子的,也許不是「不要比來比去」,而是「如何面對輸贏」,鼓勵他們用健康、建設性的方式競爭,鞭策自己進步的同時,也學習欣賞對手。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wtseng&aid=176975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