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1/26 06:30:11瀏覽1236|回應1|推薦28 | |
我還記得自己第一次吼小小豬的情景。當年小小豬只有四歲,如今六年過去了,我的記憶猶新;當然,我對自己吼孩子的不良紀錄一點都不感到自豪。 糟糕的是,雖然在那之後我下定決心再也不吼孩子了,但是迷你豬出生以後,在兩個孩子造成的混亂間、在工作家庭蠟燭兩頭燒的壓力下,好幾次我還是忍不住提高了音量。而事後,我沒有一次不感覺糟糕透頂的。 就算是最溫和、最正面、最負責任的爸爸媽媽,可能也難免會有吼小孩的時候,尤其是在孩子調皮搗蛋、屢勸不聽的時候。但只要吼過一次小孩的父母都知道,吼罵不但傷害孩子,也傷害父母——沒有一個爸媽在吼完小以後會覺得自己幹得好。新年新希望,今年我決定來戒吼。 許多針對動物—包括人類—為何吼叫的研究都指出,在演化的過程中,我們養成了以高分貝音量來回應某些刺激的習慣。紐約大學研究指出,吼叫聲中有一種獨特的聲學特徵,會引發大腦的恐懼反應,所以動物會吼叫來威嚇敵人、父母會以吼叫來威嚇小孩。 瑞典日內瓦大學研究則指出,人類對於帶有威脅性的聲音會較快做出反應,所以爸爸媽媽叫小孩去寫作業時,用吼的小孩動作會更快。但是,吼叫的長期影響是有害的,研究指出,成長過程中經常被吼的孩子,出現憂鬱及行為問題的比例較高。 身為父母,我們絕對不想用「恐懼感」作為控制孩子的武器。要戒吼,除了認清自己為什麼吼叫以外,還要有一個對策,在下次忍不住想吼叫時拿出來用。臨床心理學家Jazmine McCoy建議我們給孩子清楚的指示,減少吼叫的機會。 不要說:「你什麼時候才要去寫作業?」改說:「現在就去寫作業,寫完才能看電視。」給孩子指令的時候,先把手邊的工作放下來,確定孩子有在聽你說話,再給指令。看著孩子說話,如果是小小孩,蹲下來跟他們說話。 孩子很少故意無視我們,大部分的時候他們只是沒有注意到你在講什麼。如果我們自己一邊滑手機,一邊心不在焉地說:「好啦好啦,不要玩了,趕快去寫作業!」那又怎麼能期待孩子好好聽我們下指令? 如果什麼方法都試過了,就是忍不住要吼叫,那可能需要回溯一下過往,想想童年經驗對自己的教養風格有什麼影響。我成長的過程中,爸爸媽媽很少好好講話,大吼大叫是常態,不僅如此,還經常打我,而且多次失控把我打傷。 我決不想自己成為像我爸媽那樣的父母。走出童年陰影的路漫長而艱辛,28歲結婚後,我花了五年的時間接受心理諮商,覺得自己做好了準備,在自認有把握絕不會打小孩的前提下,才生下小小豬。戒吼也許不容易,但只要有決心,相信我們都能做到。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