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9/07 16:31:01瀏覽1316|回應4|推薦25 | |
八不中道 善知識同學來函: 這「中道」是不偏不倚,中(ㄓㄨㄥˋ)的意思。 中道是看見「味」,同時也要看見「患」,走中道,心情就不會有一上一下的大起伏波動,中道波動是平穩的、祥和的。 想入中道須先觀到自己的貪瞋痴,然後修正自己。 當起心動念馬上覺察到就是「發而中節」,走在中道上發生錯誤機會越少越合乎生命法則。 中道先要透過懺悔來淨化自己,不沉迷悲傷沉痛也不指氣高傲,不自卑也不我慢,否則無法活在當下。 不要被貪瞋痴慢牽著走,否則明明高高在上,一下變成階下囚。 所以貪瞋痴慢止息才能入中道。 上次為了解「緣起」,生一場病,這次為「中道」,要抓出自己無始以來的習氣似乎更難。 先寫到這裡,請問:我這樣有了解中道真意嗎? 禮敬善知識同學平安喜樂 太美妙了!您走在般若的「中道」上。 般若,於諸法無戲論,是能實踐的稱之為般若。腳下要走得正,首先是看得清,所以您說得好:「中道是要看見『味』,同時也要看見『患』,入中道即是見自己的貪嗔癡,然後修正自己。」您所體會的這一段,如同《圓覺經》所說,世尊告訴普賢菩薩的修行法門「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中道是描述「自性」,「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出。能說是因緣,善滅諸戲論,我稽首禮佛,諸說中第一。」 末學那天忽得靈感,六祖慧能大師會如何來解「八不中道」? 首先六祖慧能大師不離體說法,因此他都會從自性上說,而不從相上說。 不生不滅。六祖對此如是說:前念不生即心,後念不滅即佛。 http://blog.udn.com/lotus4401/929475 不常亦不斷。佛性非常非無常,是故不斷,名為不二。 http://blog.udn.com/lotus4401/657719 不一亦不異。六祖說的真廣泛。「不一」有三十六對,從外境無情、法相語言、自性起用三大類。可見慧能大師心量思惟真廣,但又能從「不一」當中,發現「不異」。所以覺林菩薩偈方言:「譬如工畫師,分布諸彩色,虛妄取異相,大種無差別。」 http://blog.udn.com/lotus4401/1109520 不來亦不出。六祖說得更棒:一切般若智,皆從自性而生,不從外入,莫錯用意,名為真性自用。既無外入,所以「不來」,因為佛性本具,起用即有,從無離開過,所以「不出」。不來亦不出是為真定、大定。 http://blog.udn.com/lotus4401/1023362 http://blog.udn.com/lotus4401/1025846 因此,這「八不」真實行,誠然得道也,所以稱「中道」。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