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八不中道
2012/09/07 16:31:01瀏覽1214|回應4|推薦25

八不中道

善知識同學來函:

這「中道」是不偏不倚,中(ㄓㄨㄥˋ)的意思。

中道是看見「味」,同時也要看見「患」,走中道,心情就不會有一上一下的大起伏波動,中道波動是平穩的、祥和的。

想入中道須先觀到自己的貪瞋痴,然後修正自己。

當起心動念馬上覺察到就是「發而中節」,走在中道上發生錯誤機會越少越合乎生命法則。

中道先要透過懺悔來淨化自己,不沉迷悲傷沉痛也不指氣高傲,不自卑也不我慢,否則無法活在當下。

不要被貪瞋痴慢牽著走,否則明明高高在上,一下變成階下囚。

所以貪瞋痴慢止息才能入中道。

上次為了解「緣起」,生一場病,這次為「中道」,要抓出自己無始以來的習氣似乎更難。

先寫到這裡,請問:我這樣有了解中道真意嗎?

末學如是回覆:

 

禮敬善知識同學平安喜樂

 

  太美妙了!您走在般若的「中道」上。

 

  般若,於諸法無戲論,是能實踐的稱之為般若。腳下要走得正,首先是看得清,所以您說得好:「中道是要看見『味』,同時也要看見『患』,入中道即是見自己的貪嗔癡,然後修正自己。」您所體會的這一段,如同《圓覺經》所說,世尊告訴普賢菩薩的修行法門「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中道是描述「自性」,「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出。能說是因緣,善滅諸戲論,我稽首禮佛,諸說中第一。」

 

  末學那天忽得靈感,六祖慧能大師會如何來解「八不中道」?

 

  首先六祖慧能大師不離體說法,因此他都會從自性上說,而不從相上說。

 

不生不滅。六祖對此如是說:前念不生即心,後念不滅即佛。

 

http://blog.udn.com/lotus4401/929475

 

不常亦不斷。佛性非常非無常,是故不斷,名為不二。

 

http://blog.udn.com/lotus4401/657719

 

不一亦不異。六祖說的真廣泛。「不一」有三十六對,從外境無情、法相語言、自性起用三大類。可見慧能大師心量思惟真廣,但又能從「不一」當中,發現「不異」。所以覺林菩薩偈方言:「譬如工畫師,分布諸彩色,虛妄取異相,大種無差別。」

 

http://blog.udn.com/lotus4401/1109520

 

不來亦不出。六祖說得更棒:一切般若智,皆從自性而生,不從外入,莫錯用意,名為真性自用。既無外入,所以「不來」,因為佛性本具,起用即有,從無離開過,所以「不出」。不來亦不出是為真定、大定。

 

http://blog.udn.com/lotus4401/1023362

http://blog.udn.com/lotus4401/1025846

 

因此,這「八不」真實行,誠然得道也,所以稱「中道」。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ervant&aid=6827434
 引用者清單(2)  
2014/04/09 13:19 【lawrich ????】 ?????
2012/09/14 12:55 【貓愛 部落格】 八不中道

 回應文章

法富
等級:2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4/09 13:19
八不中道指的就是本來的心,忠於生命的初心便是中道的宗旨。
忠於自己就有凡聖的位階,把心放下了,便能進入不一不異的境界。
凡夫常擱在心上,心猿意馬,落三途;
聖人是把心放在利益治理百姓的事,不偏不倚,超出三界。
八不中道也泛指利人利己的正知見。
法富合十

靈婆心語 人生待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八不中道
2012/09/15 11:01

中道就在自身  也在生活中見  地球自轉也公轉  所以萬物滋長春夏秋冬

空氣在身體內外循環 不生不滅  不增不減  心念起伏變化  無常是常  不常不斷

外在五塵  色香味五蘊  不出不來  都是身心作合  如鏡映照  飽食終日沒吃進一粒米

色空是一  色空不異  空是體是能  色為相為用  因緣聚會成果  緣散歸無  因果是業亦道

因空性  建八不   性即道  道是法   法法都有道

  


joy .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八不中道在破“有執”和“頑空”.
2012/09/12 14:36
所謂:
「無有分別,道法自然,無失其樸,同歸天然,大道無名,師法自然!」
也就是「人師法地,地師法天,天師法道,道師法自然,自然即為宇宙!」循環軌道之
真理人與自然界無分別.

自然萬物的生生滅滅循環,人也不能例外.
例如人和水的生滅是一樣的,生時是外相上的不同,滅時本質不變,
因緣起而再生為其他型態.所以死亡是一種幻滅.以看不見的方式再生出.
所以六祖說:自性是不生不滅.
變化的是看得見的「相」,看不見的並不代表不存在,兩者無分別同歸天然這就是中道.

八不中道在破“有執”和“頑空”.
水天(servant) 於 2012-09-14 10:13 回覆:

您說得真好!

世尊一音說法,眾生隨類各解。

個人依當下對生命的見識之不同、依個人所處環境條件之不同,各有其恰當的領會。

八不中道,確實在引導生命學習者,出「有執」和「頑空」之迷霧,而入輕安自在的大道。


joy .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緣起性空
2012/09/12 14:10
六祖慧能大師不離體說法,因此他都會從自性上說,而不從相上說。

我試著以自然界的法相來了解八不中道.

不生不滅。
種子發芽長出莖葉,開花花謝生出果實,果實裡的籽為種子再生,生生滅滅不斷 返復循環不已.

不常亦不斷。
生活中我們都以看見的為有,看不見的為無,但如果房子沒有空間則無法居住,杯子無空間無法裝水….,空就是常,物質在空裡不斷的流動變化是無常,變化無常是永恆存在的常.

不一亦不異。
水遇熱變蒸氣往空中,遇烏雲下雨變河流,與低溫變冰雪,水的型態雖有液體固體氣體之異,
但本質仍不變.

不來亦不出。
人之初性本善,人與生具有的良心、慈悲心不是從外面學習來的,而是本來就有的,所以不會失去,只會因自己的貪瞋痴迷住而被矇蔽住.
佛陀在菩提樹下成道時說:「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
不能證得。」

八不中道說的是緣起性空、無常法印、無我法印.

宇宙萬物都在不斷的流動生滅變化反覆不斷,無常是永恆存在不變的真理.
水天(servant) 於 2012-09-14 10:26 回覆:

禮敬JOY同學平安喜樂

您這個體會有意思,您讀懂了六祖惠能的說法了。自性「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不來不出」。當將此見識放諸於自然界,依然可用。

因此您的體會,可用《心經》的一句話來總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所以您的結論是對的:八不中道說的是緣起性空、無常法印、無我法印.

宇宙萬物都在不斷的流動生滅變化反覆不斷,無常是永恆存在不變的真理.

外相既是無常,因此無須太在意,然在意的應是在這一分段生死時間內,能更多的「發而中節」,生命之光照亮自己也照亮週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