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依智不依識
2012/03/19 00:22:17瀏覽1068|回應3|推薦18

依智不依識

依識即是住於六根、六識生心。也就是人世間一般的刺激與反應,而且是非追根究柢的迅速反應。如EQ那本書所說的,一般的資訊刺激先送到大腦杏仁核部份,做出立即的反應,未及深究,這是依識。是依照習慣來反應,所以容易住色聲香味觸法生心。
依智,是追根究底,360全面觀照,透過多層貫穿三界思維。也是不取於相,如如不動的意思。
所以做事至少要三思而後行,方趨近「依智不依識」

依識與依智對同一件事的見解,會有很大的差別。

 

以下引用一篇名人專欄來說明依識與依智的不同

劉屏專欄-習近平漏講的故事2012-03-01 01:02中國時報

     中國大陸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訪美期間唯一的公開演說,用了不少時間敘述「鼓嶺」的故事。一些中國大陸的資深記者說,這是中方領導人歷來最成功的演說,因為故事內容十分感人。

     其實,習近平的鼓嶺故事只說了一個面向。鼓領故事的全貌是很嚴肅的,甚至是很悽慘的,而且是不公不義的。

     習近平說的故事大致如下。一九九二年,習近平在福建工作,從報上看到一篇〈啊!鼓嶺〉的文章。故事的男主角是密爾頓.加德納(Melton Gardner),一九一年至一九一一年間,隨父母住在中國一個叫做鼓嶺的地方,後來回到美國成家、立業,總忘不了鼓嶺。然而終究未能再回到兒時故園。加德納過世後,加德納夫人在一位中國留美學生的幫助下,終於查明先夫所說的是福建省福州市的鼓嶺。

     習近平說,「放下報紙,我立即通過有關部門與加德納夫人取得聯繫,專門邀請她訪問鼓嶺」。一九九二年八月,習和加德納夫人見了面,並安排她去看了丈夫生前念念不忘的鼓嶺,「那天鼓嶺有九位年屆九十高齡的加德納兒時的玩伴,同加德納夫人圍坐在一起暢談往事……」。

     習近平講故事,顛覆了「中國領導人喜歡講數字,美國領導人喜歡講故事」的印象(布希政府時的勞工部長趙小蘭的評論)。習近平這個故事,乍聽之下非常感人,讓人對鼓嶺留下美好印象。但深入歷史,才知道全面的鼓嶺故事令人痛心疾首。選擇性的說故事只是代表共產政權的宣傳手法更見高明。

     加德納(Milton Gardner)的鼓嶺回憶是一個世紀以前的故事。那個年代,一個美國家庭為什麼會落腳在中國的福建?筆者在場聆聽時,第一個推測是:他的父母是傳教士。經過查證,果然不錯,加德納後來任教的加州大學物理系在歷史檔案介紹加德納時,第一句話是「如果不是他的傳教士父親把他帶回美國以躲避拳匪之亂,他就出生在中國了」。這件文獻也指出,加德納出生後,在中國居住了九年。

     為什麼在鼓嶺?因為鼓嶺氣候宜人,是當年西方傳教士在中國主要的退修(retreat,暫時「退」下以進「修」)地點,有不少別墅。影響所及,當地很多中國人是基督徒。

     鼓嶺故事的悽慘之處在於以鼓嶺為基地的「倪柝聲反革命集團案」。倪柝聲是中國近代史最出色的傳道人之一。二次大戰時,一些西方宣教士返回母國,倪柝聲從他們手裡買下房舍,建立「執事之家」,做為訓練信徒之用。最有名的是一九四八年及四九年的兩期同工長老訓練,訓練結果在全國各地帶動了基督教的大復興。當時倪柝聲發表的教材,至今仍為世界各地華人基督徒廣泛引用。

     大陸變色後,倪柝聲到了香港,可是為了大陸的「群羊」,他不顧眾人反對,回到大陸繼續牧養地方教會,卻也開始了他長達廿多年的苦難。紅色政權羅織了一個又一個罪狀,其中之一是「抗拒土地改革」,因為他希望繼續使用鼓嶺的執事之家。他在一九五二年被關押,直至一九七二年離世為止。其間唯一獲准探監的是他的妻子張品蕙,而張品蕙本人後來也因為拒絕與倪柝聲離婚而遭受嚴重迫害,成為「反革命分子」,一九七一年死在醫院的走廊上(因為無人為其醫治)。

     在習近平的敘述中,鼓嶺的故事是一個美國人在身後圓了夢。真正的鼓嶺故事,是西方傳教士基於信仰,不惜冒著生命危險,把愛與希望帶到封閉落後的中國。完整的鼓嶺故事,是倪柝聲(以及千千萬萬的基督徒)為了堅持憲法所賦予的信仰自由而被迫害、至今未得平反。

     習近平說的故事只是全部鼓嶺故事中的一小部分。後來的傳道人因為鼓嶺而遭到極大的迫害,習近平當然一個字都不會提。

     習近平大概不知道,他與鼓嶺主角倪柝聲之間有個巧合:倪柝聲在一九七二年六月一日離世,當天是習近平十九歲生日。

     習近平沒有說到的鼓嶺故事告訴我們另一個事實:在專制腐敗的滿清,在共產政權蔑視的國民政府時代,人民擁有宗教自由,外國宣教士可以在中國自由傳教。今天的中國大陸,宗教必須服從政治。

末學引用倪柝聲在獄中的詩,讓我們以「生命本是學習」的視角,來看看這段鼓嶺故事,依識從外相看是悽慘的,依智從生命看是美麗的,倪柝聲弟兄是顆生命的寶石。

倪柝聲弟兄在獄中的詩

讓我愛而不受感戴,讓我事而不受賞賜;

讓我盡力而不被人記,讓我受苦而不被人睹。

只知傾酒,不知飲酒,只想擘餅,不想留餅;

倒出生命來,使人得幸福,捨棄安寧來,使人得舒服。

不受體恤,不受眷顧,不受推崇,不受安撫。

寧可淒涼,寧可孤苦,寧可無告,寧可被負。

願意以血淚,作為冠冕的代價;願意受虧損,來度旅客的生涯。

因為當你活在這裡時,你也是如此過日子。

欣然接受一切的損失,好使近你的人得安適。

我今不知前途究有多遠,這條道路一去就不再還原。

所以讓我學習你這樣的完全,時常被人辜負,心不生怨。

求你在這慘淡時期之內,擦乾我一切暗中的眼淚。

學習知道你是我的安慰,並求別人喜悅以度此歲。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ervant&aid=6230809

 回應文章

牧羊女--黑笛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謝謝分享
2012/05/03 22:10

 

水天老師吉祥

意識的內容真是我們的業力

謝謝分享


水天(servant) 於 2012-05-04 22:25 回覆:

感恩來訪!

人有六根,自有六識,基本上活在世間當然不離識,

依智不依識,是說「不只要依識,還要轉識成智」

因此慧能大師在《六祖壇經》如是說明:「真如自性起念,六根雖有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真性常自在,故云: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

末學    水天    敬筆


法 燭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依智不依識是生命的成長
2012/04/10 16:22
久違了,末學法燭來問候水師
回到慈悲的地方感覺真好!

有人來世間做上帝的僕人,將整個身心奉獻出來。
有人藉著生命來世間學習,學習身心與天、地、自然萬物和諧共振
合而為一。
慈悲是一切造物之「源」,人經歷萬苦就是要回到慈悲的家。
水天(servant) 於 2012-04-16 09:46 回覆:

您說得真好

每個人到世間都是來學習的

與天、地、自然萬物和諧共振合而為一,這是空。

如何能真空?那就必須體會無。

能無才能真空 。

因此    視自己如塵沙     是個進入空、無的方便巧門。


靈婆心語 人生待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苦難是珍珠
2012/03/30 17:32

以牙還牙是識

以德報怨是智

回歸生命本來

無為無心

真善美信

水天(servant) 於 2012-04-02 00:23 回覆:

依識者從外相看成王敗寇

依智者從生命看能捨是得

凡夫依識覺者依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