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莊嚴己身
2014/12/28 21:29:47瀏覽766|回應1|推薦6

莊嚴己身

 

格友貼文:

心佛眾,居同殼。

非識智,先無為。

施平等,語慈心。

觀同理,共和平。

八十華嚴經卷六十四云:「得人身難。」

梵網經菩薩戒序:「一失人身,萬劫不復。」

大般涅槃經卷二十三:「人身難得,如優曇花。」

雜阿含經卷十五:世尊告諸比丘:「譬如大地悉成大海,有一盲龜壽無量劫,百年一出其頭,海中有浮木,止有一孔,漂流海浪,隨風東西。盲龜百年一出其頭,當得遇此孔不?」
阿難白佛:「不能,世尊!所以者何?此盲龜若至海東,浮木隨風,或至海西,南、北四維圍遶亦爾,不必相得。」
佛告阿難:「盲龜浮木,雖復差違,或復相得。愚癡凡夫漂流五趣,暫復人身,甚難於彼。」

可知人身難得,但這句話的主要含義在告訴我們,要珍惜,並莊嚴這難得的人身。

 

末學讀後起心欲探討:何謂莊嚴己身?

 

現在的疑情是:何謂莊嚴人身?

以瓔珞莊嚴?以行住坐臥四威儀莊嚴?以佛學知識莊嚴?以財富,名利,地位莊嚴?或以出家莊嚴?莊嚴是什麼?

若解不出,也只是多一道障礙而已。

 

莊嚴者,在眾中人皆喜之。如何在眾中,令人喜。因為這位生命學習者依生命之律而行。

所以莊嚴的關鍵,是先發現「律」。即是這位生命對週遭的「感受、領悟、覺醒」法就在那裡,看得到的自己學。

見法且依法行,有此因,就有人喜之果。這世分段生死沒白來,故曰:莊嚴這難得的人身。

感受領悟覺醒就是自性起用,起用後要看得到法。法指生命準則。若起用後只會禪坐而喜樂入定,那可是菩薩不許作之事。

何以故?菩薩為眾,不依地水火風空識而修,是為「真實禪」。

 

真實禪不否定強良禪,只不過希望為己者擴大入大海。

所以啊!佛法的真實面目,果然是兩端並容。強良的部份很多人都做好了,也就停留在那邊。

 

因此有些修行者,誤會了感應與神通,以為那就是見性。然評斷見性與否?卻是衡量見性者,看到多少生命律,實施有多少?

若扮演商人應見「商道」,扮演醫生要有「醫道」當教師要有「師道」,家管婦人要有「婦道」。若在自己角色中演得好,即是「得道」是為莊嚴。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ervant&aid=19867753

 回應文章

法 燭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4/12/29 17:23

菩薩以空性"莊嚴"淨土,了解空性自然發起菩提心去度眾生.

水師以世間法說明莊嚴,是很貼切生活的智慧,否則

莊嚴是什麼?若解不出,也只是多一道障礙而已。

所以莊嚴的關鍵,是先發現「律」。

 

感恩 水師的智慧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