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心經一隅之得(66) 三世諸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二)
2021/01/17 21:59:01瀏覽299|回應0|推薦1

一隅之得(66) 三世諸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二)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詳細的解釋在網路上可以查到,如下所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阿」(a-)即「無、沒有、無盡、無量」的意思,而「耨多羅」(nuttara)則為「更高、更上」的意思,「阿耨多羅」(anuttarā)義爲「無上」,就是「沒有更高、更上」的意思,指「最高」。「三」(sam-)為「完全,合一,正」的意思,「藐」(-myak)則為「轉向,彎曲,寰宇」之意,「三藐」(梵語:samyak,巴利語:Sammā)為「全體、所有」,可類比英文(源)於拉丁文)的「universe」一詞(「uni」為「統一」;「vers」為「轉向」;「轉向一體」即是宇宙),漢譯爲「正等」,或解釋為「完美無缺的」,也從「所有」的含義翻譯爲「正遍」。「菩提」(bodhi)則是「覺知、覺悟、感覺、感受、道統、智慧」。如佛學名詞得解釋,無上正等正覺義爲「至高無上的平等的覺悟」,舊譯「無上正遍知」或「無上正道」。是指佛教修行上的最高覺悟、最高涅槃境界,證得者即等同於成佛。其中的正覺(巴利語:sambuddho,梵語:sambodhi,三菩提)、正等正覺(巴利語:Sammāsambuddho,梵語:samyaksambodhi,三藐三菩提)的含義等同,還能叫究竟覺、妙覺、正自覺、等自覺、正遍知等。

 

  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無所得耶?《金剛經》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無所得耶?」

  「如是,如是。須菩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非善法,是名善法。」

請延伸閱讀:金剛經讀經淺得(54)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從實際生活中得 (P.257)

 

  至少是甚麼樣的狀態方能稱無上正等正覺?末學如是揣摩,

第一是明:如《四十二章經》描述:「沙門問佛:何者多力?何者最明?佛言:忍辱多力,不懷惡故,兼加安健。忍者無惡,必為人尊。心垢滅盡,淨無瑕穢,是為最明。未有天地,逮於今日;十方所有,無有不見,無有不知,無有不聞,得一切智,可謂明矣

 

  第二、明者,見所有法則。明者,從萬象變遷中看到法則。試舉數例:ㄧ、從「未有天地,逮於今日」()的見生命出於一法,見生命一體法則,外相雖分善惡、生滅、增減,然明者不取於相,對一切外相分別,不取不捨亦不染著,而能無所住而生其心。二、從萬物變遷,諦觀生住異滅,知應緣起而隨順法則。故《稻芊經》:「世尊觀見稻芉。告諸比丘。作如是說。諸比丘。若見因緣。彼即見法。若見於法。即能見佛。

  (註) 未有天地時,宇宙就只是針尖的十六分之一而已,一經霹靂而擴大於今日,是故智慧的天文學家如是感嘆:「我們都來自星塵」,然至者更需要往前推,未霹靂之前乃是無相,現今所有的皆從此出,是為生命一體。

 

  第三、如來者,諸法如義(宜)。前段說的是見到法則,這段說的是大覺悟者依法則而在生活中實踐。無上正等正覺是徹底明白者,能明白自己當下的定位,能覺察周遭的緣起條件,因而找到適當的對應行為,做得恰到好處而令眾生得益。

 

  第四、展現理念。每位大覺悟者在世間依法則而行時,必有其特點,稱之為理念,如六祖慧能所說:「慈悲即是觀音。喜捨名為勢至。能淨即釋迦。平直即彌陀。」又《大悲咒陀羅尼經》觀世音菩薩。不可思議威神之力。已於過去無量劫中。已作佛竟號正法明如來。大悲願力。為欲發起一切菩薩。安樂成熟諸眾生故現作菩薩。而傳大悲咒於世間,大梵天王問此咒形貌狀相。觀世音菩薩言。「大慈悲心是。平等心是。無為心是。無染著心是。空觀心是。恭敬心是。卑下心是。無雜亂心是。無見取心是。無上菩提心是。」當知如是等心即是陀羅尼相貌。汝當依此而修行之。王言。我等大眾今始識此陀羅尼相貌。從今受持不敢忘失。

 

  第五、自覺覺他。上段引用觀世音,原為正法明如來,為成熟諸眾生故現作菩薩。而傳大悲咒於世間。這是三世諸佛的特質—自覺覺他。

 

金剛經讀經淺得(54)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從實際生活中得

經文: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無所得耶?」

  「如是,如是。須菩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非善法,是名善法。」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無所得耶?」須菩提與佛陀的對談,說明一般人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誤解是多麼的容易,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依文解義為「無上正等正覺」,所以一般人讀《金剛經》,一開始就將須菩提的問話,「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領會為「善男子、善女人,發了一成佛的大願」,有了一個成佛的心(依外修而有所得的心),於是整本《金剛經》就無法向他們開啟。這裡須菩提對「一切眾生與佛陀一樣,自性本自具足」這個觀念,再請佛陀予以確定。

 

  如是,如是。須菩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釋迦牟尼說:須菩提,你說的對,「無上正等正覺」不須外修本自具足,在聖不增,在凡不減。

.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從實際生活中得在佛本生的故事中,釋迦牟尼的前世善慧行者遇然燈佛授記,歷十萬劫成佛號釋迦牟尼。善慧行者十萬劫中,在各道中扮演各種不同的角色,在生活中被鍛鍊,真如六祖慧能大師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猶如求兔角。」是故「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從實際生活中得,而不是經由持咒、誦經、拜懺、禪坐、觀想、念佛而得。因為生命的特性是在實際生活中點點滴滴被模成。因此佛陀曾說過「強良禪」與「真實禪」的區別,故曰: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陀告訴須菩提,「無上正等正覺」眾生皆具,故曰是法平等。「覺」對有形事物的覺知,譬如對溫度的察覺,「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對法的察覺,「無情說法,天地默默不盡千言萬語」;對自己過錯的察覺,「常自見己過,與道即相當」;這些都是相同的「覺」,故曰無有上下。

 

  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們這裡所說的「一切眾生自性本自具足」,如同佛陀悟道之時說:「一切眾生本具如來智慧德相」是一樣的。這裡的意思是說,我們的覺性與佛陀的覺性,在本質上是完全相同,只不過程度有差異,佛陀是圓滿的覺,所以才能諸法如義(宜)。我們的覺卻如一根小蠟燭,所以只能稱「始覺」。

 

  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非善法,是名善法。佛陀在這裡告訴我們,圓覺的成就,是用本自具足的「」(在覺中即無所住;不住我、人、眾生、壽者),對所有的人、事、物,「感受、領悟、覺醒」作出最恰當的反應,達到「諸法如義(宜)」的地步,假名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有我們面對的人、事、物,都是我們練習生命展現的材料與對象,並無善惡、淨垢、好惡之分。順境是增上緣,逆境是逆增上緣,不論順逆皆是增上。所以佛陀說: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非善法,是名善法。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ervant&aid=155449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