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心經一隅之得(62) 菩提薩埵的認知與態度(一)以無所得故
2020/12/11 22:26:35瀏覽299|回應0|推薦1

一隅之得(62) 菩提薩埵的認知與態度(一)以無所得故

經文: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凡夫常以為有所得。佛法真諦在於覺醒生命,學佛修行真諦不在積累福德,不在開啟神通,不在追求後世生天,亦不是追求修行果位,更不在獲得他人稱讚、尊敬與供養。凡夫不能徹底知道生命實相,因此落在有相上的追求。所以:達摩初化粱武帝,帝問云:朕一生造寺供僧布施設齋有何功德?達摩言實無功德。法達比丘亦如是:僧法達。洪州人。七歲出家常誦法華經。來禮祖師,頭不至地。師訶曰:禮不投地,何如不禮。汝心中必有一物。蘊習何事耶。曰:念法華經已及三千部。

 

  菩提薩埵的認知與態度—以無所得故。須菩提尊者是最佳範例,《金剛經》「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

 

  不作是念曰自己有所得。因為生命學習者時時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如《雜阿含236舍利弗得上座禪—清淨乞食住經。( P.111),深知自己離「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境界甚遠,而一不小心離「閻浮眾生起心動念,莫不是罪,莫不是業」卻甚近,因此不敢認為自己有所得,只願自己盯緊自己於諸法不住相。因此生命學習者不作是念:「自己有所得」。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ervant&aid=154499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