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心經一隅之得(61) 無智亦無得(三)無得
2020/12/08 15:24:07瀏覽198|回應0|推薦1

一隅之得(61) 無智亦無得(三)無得

 

  為何是無智亦無得。見本來面目者自然體會無智亦無得,何以故?我們說的智,是四智成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火來比喻是是燎原之熊熊大火。然吾等見本來面目者,在生活中常自見己過,六祖慧能大師云:「常自見己過,與道即相當」,那能見己過的能力,就是能自我清淨的能力,不能說是熊熊大火,但可以說是星星之火。火勢有大小之分,但能燒的本質卻是相同。未來數萬劫之後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都源自吾等生命中本具的佛性。既是佛性本自具足,那麼所謂四智成就,即不從外得,亦即「無得」。

 

  慧能大師的見解。六祖壇經》「次日,祖潛至碓坊,見能腰石舂米。語曰:求道之人,為法忘軀,當如是乎。即問曰:米熟也未。能曰:米熟久矣,猶欠篩在。祖以杖擊碓三下而去。能即會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為說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能言下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遂啟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祖知悟本性,謂惠能曰: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三更受法,人盡不知。便傳頓教及衣缽云,汝為第六代祖,善自護念,廣度有情,流布將來,無令斷絕。」

 

  不得不是不做。雖說佛性本自具足、不從外得,然四智成就是生命轉變,六七因中轉、五八果上轉,生命特質的改變是個過程,生命並未增加亦無減少,因此無智亦無得。雖說無得但並不是說「不做」。因為改變就在日常生活中,觀念一層層的蛻變,行為一重重的更新,所有的改變只是恢復本來面目而已。這必須在做中學,在錯中學。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ervant&aid=154433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