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一隅之得(57)四聖諦(五)第四道諦(3)
2020/06/20 07:41:04瀏覽140|回應0|推薦1

一隅之得(57)四聖諦(五)第四道諦(3)

3.正語:以戒定慧來分,正語、正業、正命屬「戒」

   

  戒是律、規範。戒分性戒與制戒,性戒是「有所當為」所謂對的事,合宜的做就對了;制戒是「有所不為」,是防非止惡,好比車道的邊線,是不能逾越的。戒即是「遠離界」,依遠離:遠離不清淨的想法、不清淨的語言、不清淨的行為。這個遠離是積極的,離不清淨而擇清淨。

 

  於法自在稱法王。在《無量義經》大莊嚴菩薩讚歎世尊是「於法自在稱法王」,因為佛陀內在的起心動念及外在的舉止行為,皆是行在戒中,好比車很自在的行在規定的軌道上,如來因守法 (自律) 而不被他管,故稱「法王」,所以《金剛經》云:「如來者,諸法如義 ()」。同樣,孔子亦說:「七十而從心所欲而不逾矩」。因為起心動念皆能守戒自律,所以不逾矩。

 

  何等為正語?謂離妄語.離兩舌.離惡口.離綺語。不妄語是說話要實在;離兩舌是不搬弄是非;離惡口是說話要柔軟,不粗澀惡言;離綺語是不花言巧語。

  正語的五個要件一要尋伺,觀察自己說話的動機,要選擇說話的恰當時機與切入點;其次話語要實在、要柔軟、要有慈心、對人要有幫助。若不符合上述的條件,寧可靜默微笑以對。簡而言之:正語即是善於傾聽與溝通,例如菩薩教師能做學生的「心靈捕手」。

 

4.正業:

  謂離殺.盜.婬業是日常的行為,正業是不以殺.盜.婬為樂,若能降低瞋心、減少厭嫌之心即是不殺;若能少欲就能不偷不盜;若不愚痴就能不邪淫。在教育來看,是培養學生的生活規範。

 

5.正命:

  謂如法求衣服.飲食.臥具.湯藥。非不如法。命是指我們的職業,謀生的方式。生命是一體的,整個社會需要各種人才互助合作方能永續的發展,這是職業無貴賤,要有平等觀,要重視並感恩他人的服務如孟子云:「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在教育來說,生存教育--教導孩子謀生的技能是重要的。其次士農工商皆有道,遵道而行稱為「如法」,以現代的話說,就是遵循「職業倫理」。

 

  生命一體觀的正命。每個人若能「如法行」,則在追求個人合理利益的同時必定創造出整體的最佳利益。然而我們的觀點若只限人與人之間,那是不足的,因為「生命一體」包含眾生,也涵括器世間。因此我們謀生之時還得注意與環境的平衡、生態的多樣性,這才是真如法。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ervant&aid=13895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