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心經一隅之得(53)四聖諦(3)苦的根源
2020/02/25 18:03:12瀏覽255|回應0|推薦1

一隅之得(53)四聖諦(3)苦的根源

 

  為何有苦?凡夫認為生住異滅的五蘊是我。對於未見本性者,這是非常自然的,因此執著身心為己,有「我、我所」。而為這暫時「緣起的我」,產生超過自身需要的欲望,即是「習諦者,愛與欲相應,心恒染著,是謂名為苦習諦。」所以苦的根源,關鍵在於誤認五蘊為己,所以世尊為五比丘說《無我經》。故《雜阿含5》:「於色愛喜者。則於苦愛喜。於苦愛喜者。則於苦不得解脫.不明.不離欲。如是受.想.行.識愛喜者。則愛喜苦。愛喜苦者。則於苦不得解脫。」

 

  像法時期對苦的對治。《藥師經》對苦的對治是給於身心的滿足,而不碰觸身心幻有的真理,這樣適合凡夫的喜好,先以欲樂牽引之。藥師佛第三大願:「第三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以無量無邊智慧方便,令諸有情皆得無盡所受用物,莫令眾生,有所乏少」。「第六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其身下劣,諸根不具,醜陋、頑愚、盲、聾、瘖、啞、攣躄、背僂、白癩、顛狂、種種病苦;聞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慧,諸根完具,無諸疾苦」。「第七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眾病逼切,無救無歸,無醫無藥,無親無家,貧窮多苦;我之名號一經其耳,眾病悉除,身心安樂,家屬資具悉皆豐足,乃至證得無上菩提」。「第八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女人為女百惡之所逼惱,極生厭離,願捨女身;聞我名已,一切皆得轉女成男,具丈夫相,乃至證得無上菩提」。「第十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王法所加,縛錄鞭撻,繫閉牢獄,或當刑戮,及餘無量災難凌辱,悲愁煎逼,身心受苦;若聞我名,以我福德威神力故,皆得解脫一切憂苦!」「第十一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饑渴所惱,為求食故造諸惡業;得聞我名,專念受持,我當先以上妙飲食飽足其身,後以法味畢竟安樂而建立之」。「第十二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貧無衣服,蚊虻寒熱,晝夜逼惱;若聞我名,專念受持,如其所好即得種種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寶莊嚴具,華鬘、塗香,鼓樂眾伎,隨心所翫,皆令滿足」。

 

  化城終究是中途休息站。《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對一切諸相應如佛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然如《無量義經》云:「眾生四相所遷。」因為眾生認為眼見為實,所以落於外相,追求外相的安樂被視為當然。因此遠離正法之後的像法時期,藥師如來提供的是外相的安康。然而藥師佛提供的只是中途休息站,但生命成熟不能止於中途,是故,仍須回歸對身心的正確認知,見本來面目是一切的基礎。如《雜276》爾時。尊者難陀告諸比丘尼。要她們確認「見非我、不異我、不相在」,這才是慧解脫的基礎。如尊者難陀對比丘尼的要求,世尊對所有的生命行者依樣如是期待。

 

  生活上實際的路。《無量義經》「無量義者由一法生,其一法者即無相也,如是無相,無相不相,不相無相,名為實相。」生命行者住於實相,當能清楚認知有相的「緣起之我」;亦能慧解非我、不異我、不相在的「實相之我」,不為生住異滅無常四相所遷,善用四大五蘊之載道器而能展現生命。

 

  《雜276》爾時。尊者難陀告諸比丘尼。云何。姊妹。於眼內入處觀察。是我.異我.相在不

 答言。不也。尊者難陀

 耳.鼻.舌.身.意內入處觀察。是我.異我.相在不

 答言。不也。尊者難陀。所以者何。尊者難陀。我等已曾於此法如實知見。於六內入處觀察無我。我等已曾作如是意解。六內入處無我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ervant&aid=131833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