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心經一隅之得(68) 般若波羅蜜多咒(二)
2021/01/24 22:02:39瀏覽396|回應0|推薦3

一隅之得(68) 般若波羅蜜多咒(二)

經文: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揭諦揭諦。揭諦釋為去,揭諦揭諦,就是去,去。是個行動。

  波羅揭諦。波羅解作到彼岸,波羅揭諦,就即是到彼岸去。

  波羅僧揭諦。僧,即大眾的意思。波羅僧揭諦即大眾一同到彼岸去。

  菩提薩婆訶。迅速成就得證菩提。

 

  揭諦揭諦是個行動。揭諦揭諦,就是去,去。是個行動,是口說心行。《六祖壇經》:「善知識,世人終日口念般若,不識自性般若。猶如說食不飽,口但說空,萬劫不得見性,終無有益。善知識,摩訶般若波羅蜜是梵語, 此言大智慧到彼岸。此須心行,不在口念。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電。口念心行,則心口相應。本性是佛,離性無別佛。」以一切善法為筏,為自洲,為法洲,令自己度至彼岸,而度至彼岸的顯現即在自己心性的提升,由無明攀緣識,轉識成智得正無上菩提。

 

  心行在每個生活的當下。在生活起居中,每個當下皆是道場,都在渡河。每天三餐,如《雜阿含經274若眼見色,不取色相,不取隨形好。若諸眼根增不律儀,無明闇障,世間貪愛(憂)惡不善法,不漏其心,生諸律儀,防護於眼、耳、鼻、舌、身、意根,生諸律儀,是名關閉根門。於食繫數,不自高,不放逸,不著色,不著莊嚴,支身而已。任其所得,為止飢渴,修梵行故;故起苦覺令息滅,未起苦覺令不起故;成其崇向故;氣力安樂,無聞(間)獨住故。如人乘車,塗以膏油,不為自高,乃至莊嚴,為載運故。又如塗瘡,不貪其味,為息苦故,是名知量而食。

 

  舍利弗的清淨乞食。舍利弗的上座禪是在行住坐臥生活中得。《雜阿含經236》世尊語舍利弗:「汝今入上坐禪住而坐禪。若諸比丘欲入上座禪者。當如是學。若入城時.若行乞食時.若出城時。當作是思惟。我今眼見色。頗起欲.恩愛.愛念著不。」( P.111)

 

  慧能大師的見地。般若是口說心行,就在家庭生活、工作服務當中。如《六祖壇經》:吾與大眾作無相頌。頌曰。

心平何勞持戒  行直何用修禪

恩則親養父母  義則上下相憐

讓則尊卑和睦  忍則眾惡無喧

若能鑽木出火  淤泥定生紅蓮

苦口的是良藥  逆耳必是忠言

改過必生智慧  護短心內非賢

日用常行饒益  成道非由施錢

菩提只向心覓  何勞向外求玄

聽說依此修行  天堂只在目前

  師復曰:善知識,總須依偈修行,見取自性,直成佛道。

 

自覺覺他是菩提薩婆訶。大眾一同到彼岸去,在此引用非洲諺言:「你如果要走得快,你可以獨自向前走,但你如果要走得更遠,你們必須一起走。」無上正等正覺可是一條長路,強如釋迦牟尼從善慧行者到成佛,費了十萬劫的時光,因此必須一路上結伴同行。如是行之,迅速成就得證菩提,是菩提薩婆訶。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ervant&aid=1556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