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六祖壇經讀經心得—無二之性,即是佛性(31)
2007/01/16 13:12:33瀏覽4946|回應0|推薦2

六祖壇經讀經心得—無二之性,即是佛性(31)

        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無常。佛性非常非無常,是故不斷,名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蘊之與界,凡夫見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佛性

   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無常。佛性非常非無常,是故不斷,名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善根是眾生能否有機會「覺悟」的外在條件,有的機會大,稱之為常。例如生活於中國者,接觸佛法的機會比較多,透過佛法來覺悟的機會較大,可形容為善根「常」。若生活於歐美,接觸佛法的機會比較少,可形容為善根「無常」。而不論外在的機會是「常」或「無常」,但不論種族、性別、生活區域,每一個人裡面所具備能「感受、領悟、覺醒」的能力(佛性),並沒有差異。故曰:佛性非常非無常,是故不斷,名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

      蘊之與界,凡夫見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佛性。蘊指五蘊,界指十八界,實指一切外顯之身心。凡夫所見盡落外顯之身心,但覺者卻能離身心幻垢,而了知眾生本具如來智慧之性,與如來並無差異。所以覺林菩薩偈亦說:「虛妄取異相,大種無差別。」這無差別(無二)之本性,即是佛性。

    就如上面所提的「鴦掘魔」,雖然那時的外相是殺人魔,但是裡頭的「覺性」並未因此消失。佛法說的是:唯論「見性」,而一切外顯的各種法門,或者個人不同的因緣,是善、不善;常、不常;都不能令佛性消失。可惜的是,一般人容易落於外相而爭對錯,卻少有人注意裡面的佛性大能。

    印宗聞說,歡喜合掌言:某甲講經,猶如瓦礫。仁者論義,猶如真金。

  印宗聞說,歡喜合掌言。印宗法師具備「無見取心」的生命特質,不住法相而能與了義相應,因真知生命實相,心生歡喜。故對自己的經驗做個總結,某甲講經,猶如瓦礫。

     仁者論義,猶如真金。瓦礫遍地都是,卻未經千錘百鍊而不成器,真金是歷經鎔煉去除種種雜質,而能成各種貴重器具。為何惠能大師能如是?因為惠能明心見性,直入不二,不落語言文字。

      從惠能大師的傳記得知,當惠能離開東山寺,路過曹溪時,遇比丘尼無盡藏持《涅槃經》來問字。慧能說︰「我雖不識字,但還瞭解其義。」無盡藏說︰「既不識字,如何解義﹖」慧能說︰「諸佛妙理,非關文字。」無盡藏聞其言,深為驚異,遂告鄉里耆老,競來禮敬,即請惠能居於當地寶林古寺,稱他為盧行者。惠能大師是這樣的人,所以印宗法師聽其論法,稱之為:仁者論義,猶如真金。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otus4401&aid=657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