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六祖壇經心得(159) 自性真佛偈〈六〉
2007/08/24 11:06:21瀏覽3446|回應1|推薦2

六祖壇經心得(159) 自性真佛偈〈六〉

今生若遇頓教門,忽悟自性見世尊。

若欲修行覓作佛,不知何處擬求真。

若能心中自見真,有真即是成佛因

不見自性外覓佛,起心總是大痴人。

頓教法門今已留,救度世人須自修。

報汝當來學道者,不作此見大悠悠。

   今生若遇頓教門,忽悟自性見世尊。當行者有前述的體驗(婬性本是淨性因,除婬即是淨性身。性中各自離五欲,見性剎那即是真。)此稱為今生若遇頓教門,忽悟自性見世尊。(見世尊法身,亦即如來智慧徳相,而此法身在聖不增,在凡不減,人人本具。)

       若欲修行覓作佛,不知何處擬求真。若不用菩提自性直了成佛,而落於外相計數修行,或放生、或施財、或誦經三千部、或環島經行、或禪坐一百天、或水陸法會、或非想非非想處定、皆屬欲修行覓作佛,此等人是不知何處擬求真。

       若能心中自見真,有真即是成佛因。如前所引用的阿含象諭經「緣起便法,若見法便見緣起。」大乘稻芊經:「見緣起則見法,見法則見佛。」行者在生活中,能體驗大覺者所說「宇宙間沒有宗教,連教也沒有,法就在那裡,看得到的自己拿。」此時稱為心中自見真,能自己肯定自性本自具足,這才是成佛的因地。若尚未有如此體驗,仍然無妨,照樣自性起用,在生活中「恩則親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讓則尊卑和睦,忍則萬惡無喧」,如此行,終有一日頓悟,「喔!這就是。」這時與覺者無異。

       不見自性外覓佛,起心總是大痴人。若不能或無緣知此「見性」法門者,一定落於身心幻垢上修,就算用對方法,但錯用材料,卻是『磨磚成鏡』無有成功之日。是故,惠能大師說,此等人離開了自性(起心者,離開了心性而落於外相的追求),就算有學佛之心,但在覺者來看,如佛陀在圓覺經形容此等人是愚癡者。

       頓教法門今已留,救度世人須自修。報汝當來學道者,不作此見大悠悠。如今透過惠能大師的修行經歷,將此頓悟法門留在人間,而吾等行者須自悟自度,莫數他人心中寶,總是要在日常生活中「自性起用」,保持不取於相的察覺,進而選擇適當的心行,扮演好自己角色該演出的,以致趨近諸法如義〈宜〉。惠能大師如此不厭其煩的告訴吾等學道之人,若不具此正知正見,則這一輩子就白來了。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otus4401&aid=1183619

 回應文章

平安書苑《Godnews》果願.溥化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六祖壇經心得回應(159)
2007/08/31 20:39

比鄰同居一甲子,照面從不打招呼。

難兄難弟互不識,渾渾噩噩過東西。

迷迷糊糊六十年,若有若無共進出。

兩隻蚱蜢拴一起,大難到時才各飛。

本來就想馬虎過,那知靈光一閃到。

上賜使徒來相照,分享真理弘正教。

漸頓悠悠來開竅,一朝明心現本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