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六祖壇經心得(153)識自心眾生,見自心佛性。
2007/08/12 11:27:51瀏覽14699|回應2|推薦1

六祖壇經心得(153)識自心眾生,見自心佛性。

        大師,先天二年癸丑歲八月初參日(是年十二月,改元開元)於國恩寺齋罷,謂諸徒眾曰︰『汝等各依位坐,吾與汝別。』  

    法海白言︰『和尚留何教法,令後代迷人,得見佛性?』

   師言︰『汝等諦听,後代迷人,若識眾生,即是佛性;若不識眾生,萬劫覓佛難逢。吾今教汝識自心眾生,見自心佛性。欲求見佛,但識眾生;只為眾生迷佛,非是佛迷眾生。自性若悟,眾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眾生。自性平等,眾生是佛;自性邪險,佛是眾生。汝等心若險曲,即佛在眾生中,一念平直,即是眾生成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無佛心,何處求真佛?汝等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無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萬種法。故經云︰「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

       後代迷人,若眾生,即是佛性『識』是自性大能的展現,簡單的說「識」就是覺知。若我們對內外在所有人事物,能覺知其因何聚而起;又能覺知其是如何的轉變,其趨勢為何;又以覺知掌握程度的差別,而有不同的結果。這個「覺知」即是「佛性」。落實在生活中,就是開圓老師太的六字箴言「感受、領悟、覺醒」。

        若不識眾生,萬劫覓佛難逢。學佛行者若對人、事、物不能「覺知」,不能「如實知」,沒有「感受、領悟、覺醒」的經歷,雖經萬劫,心外覓佛難逢

        有行者舉中阿含象諭經,「緣起,便法,若見法,便見緣起。」大乘稻芊經:「見緣起則見法,見法則見佛。」這兩段佛陀所說經典,直接說明了,若行者自性起用,能看到諸事物的「緣起」,這個能力也就能在生活點滴中看到生命的「法則」,同樣這個能看到生命法則的這個「看到」的能力,有一天也能看到「覺」,也就是一般修行人口中的「佛」。甚至能確定這個「能覺知」「能感受、領悟、覺醒」的「能」,就是自己生命本體的顯現。而這個吾等假名曰「能」者,其實就是真正的吾等。故惠能大師曰:欲求見佛,但識眾生;只為眾生迷佛,非是佛迷眾生。自性若悟,眾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眾生。

        吾今教汝識自心眾生,見自心佛性。識即察覺。惠能大師千叮萬囑,要察覺的重點不在外面的人、事、物;亦不在日月虛空、宇宙銀河。首先要察覺的是自己的心。惠能大師在回答韋刺使問西方極樂世界說的一段話,惠能與諸人移西方剎那間,目前便見。…師言:大眾,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是門。外有五門。內有意門。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無。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壞。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眾生。自性覺即是佛。慈悲即是觀音。喜捨名為勢至。能淨即釋迦。平直即彌陀。人我是須彌。邪心是海水。煩惱是波浪。毒害是惡龍。虛妄是鬼神。塵勞是魚鱉。貪嗔是地獄。愚癡是畜生。

        在那段經文中,惠能大師舉出一些非常明顯的「心的狀態」,慈悲、喜捨、能淨、平直、人我、邪心、煩惱、毒害、塵勞、貪嗔、愚癡。這些狀態都是動態的,嘉義香光寺女居士的故事。那位女居士但任義工,完成工作後與大眾一起用餐,個人的飯菜都分別裝好,擺在自己面前,各吃各的。女居士如是描述自己,當自己吃了一口飯,夾了一點菜,嘴裏咀嚼著,都尚未吞嚥時,眼睛已經又開始盯著盤中另外的菜,深怕別人來搶似的。她看到了自己的「貪」。了不起啊!末學當學常不輕菩薩向她頂禮,說:您定成佛。

        何以故?前一分鐘住色、聲、香、味、觸、法生心,是貪;但一剎那,自性起用,察覺自心眾生正在「」的那時,其實不在貪,那時是「覺()」所以說欲求見佛,但識眾生。原來用餐時,佛性從未曾離開過,也從未曾停止過。更妙的是,要起用自性,不需先誦經;也不需先持咒;也無須禮佛拜懺,自性全自動。真感謝上蒼,當下就讓我們自性起用吧。

        所以惠能大師接著說,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無佛心,何處求真佛?所以學佛行者們,我們該聽惠能大師的苦勸,不要往外求,佛陀在金剛經說得明白,「若以色見我,以音聲尋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只须識自心眾生,見自心佛性。汝等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無一物而能建立。

       皆是本心生萬種法。惠能大師說:「心量廣大,猶如虛空,無有邊畔,亦無方圓大小,亦非青黃赤白,亦無上下長短,亦無嗔無喜,無是無非,無善無惡,無有頭尾。諸佛剎土,盡同虛空。世人妙性本空,無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復如是。善知識,莫聞吾說空便即著空。第一莫著空。若空心靜坐,即著無記空。善知識,世界虛空,能含萬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澗,草木叢林,惡人善人,惡法善法,天堂地獄,一切大海須彌諸山,總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復如是。善知識,自性能含萬法,是大。萬法在諸人性中。若見一切人惡之與善,盡皆不取不捨,亦不染著,心如虛空,名之為大。」本心能生萬種法,本心亦能『知幻即離』萬種法,故經云: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一切的關鍵在自心。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otus4401&aid=1153575

 回應文章

Path 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Great teaching of Dharma
2007/10/27 10:07

Thank you for sharing this post.

I benefit from it.

Deep Bow,


平安書苑《Godnews》果願.溥化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我心自有佛
2007/09/22 00:25

真諦若能文字得

恰似蓮華生虛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