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8/07 16:47:13瀏覽3023|回應2|推薦1 | |
六祖壇經心得(151)出家,在家。同時興化 又問後莫有難否。師曰:吾滅後五六年,當有一人來取吾首。聽吾記曰,頭上養親,口裏須餐。遇滿之難,楊柳為官。 又云:吾去七十年,有二菩薩從東方來。一出家,一在家。同時興化,建立吾宗,締緝伽藍,昌隆法嗣。 頭上養親,口裏須餐。遇滿之難,楊柳為官。根據事後的記載,惠能大師入塔後,至開元十年八月三日,夜半,忽聞塔中如拽鐵索聲。眾僧驚起,見一孝子從塔中走出。尋見師頸有傷。具以賊事聞於州縣。縣令楊侃,刺史柳無。五日於石角村捕得賊人張淨滿是汝州粱縣人。於洪州開元寺。受新羅僧金大悲。以錢二十千,令取六祖大師首。歸海東供養。柳守聞狀,未即加刑,乃親自至曹溪問師上足令韜。如何處斷。韜曰:若以國法論,理須誅夷,但以佛教慈悲,冤親平等,況彼求欲供養,罪可恕矣。柳守加嘆曰:始知佛門廣大。遂赦之。 惠能大師於前一段有名有姓具體的說明了往後的磨難,新羅僧金大悲起心供養,卻執著外相,以二十千錢令張淨滿盜取大師之首,而此遇難之事,正逢縣令楊侃,刺史柳無忝兩位官員來判。但這段更重要的關於宗法的傳遞者,竟然無名無姓!一定另有其深意。 後代壇經的研究者指出,一出家指馬祖道一禪師而言。一在家指龐蘊居士而言。或曰、一出家指黃檗禪師、一在家指裴休。但我們不要如此認定,若真認定是某兩個特定的人,才能傳遞正法,而其餘人不得。正如法達比丘之「心迷法華轉」,那我們則是「心迷壇經轉」。 吾去七十年。七十,數字也。人生七十古來希,約兩代之久。所以七十,隔了二代了。意即正法的傳遞是「輾轉相傳」。惠能大師從五祖得法,但亦不能忘記那位誦金剛經的客旅,還有取銀十兩給惠能大師充老母衣糧者,是這些因緣使惠能得法。惠能大師得法之後,若未遇無盡藏於曹溪,未遇印宗於法性寺,則惠能亦無法將正法流傳於世。 有二菩薩從東方來。一出家,一在家。同時興化,建立吾宗,締緝伽藍,昌隆法嗣。在這裡我們體會惠能大師的真意,不在特定的某兩位,但正法的傳遞是不分岀家與在家。 如同惠能在釋功德淨土品中所說「善知識,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東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惡。但心清淨,即是自性西方。」「吾與大眾作無相頌。但依此修常與吾同處無別。若不依此修,剃髮出家於道何益。」 在傳香懺悔第五「吾有一無相頌,若能誦持,言下令汝積劫迷罪,一時消滅。善知識!總須誦取,依此修行,言下見性,雖去吾千里,如常在吾邊;於此言下不悟,即對面千里,何勤遠來?珍重,好去!」惠能大師離我們不遠,時空不是問題,因為正法已留,能行者,言下見性。不論岀家、在家,但願個個皆是傳遞正法的火把。今日我是傳法的火炬嗎?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