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7/30 14:00:31瀏覽2241|回應0|推薦1 | |
六祖壇經心得(147)真假動靜偈〈三〉 報諸學道人,努力須用意。惠能大師要吾等學道之人,多加思惟他所說的真假動靜偈。 莫於大乘門,卻執生死智。惠能大師告訴智常,汝觀自本心,莫著外法相。法無四乘,人心自有等差。見聞轉誦,是小乘。悟法解義,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萬法盡通,萬法俱備,一切不染,離諸法相,一無所得,名最上乘。乘是行義,不在口爭。若觀念中還以為生命有生有死,有涅槃寂靜,就執著於生死智當中,落於二相。 若言下相應,即共論佛義。若於談論中能相契產生共鳴,即知是人如金剛經云: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故可與之深談,共論了義。 若實不相應,合掌令歡喜。若於談論中不能相契產生共鳴,則知是人福德尚不具足。這時只能挑對方所喜的方便法來談,以維繫將來的機會,所以吾等须謙恭,令對方歡喜且不產生不悅。 此宗本無諍,諍即失道意。一位覺者的任務,是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令另一眾生本具之「覺」產生共鳴,故曰『覺覺不知覺不覺』。以是故,覺者不諍,覺者等待。若諍則可能失去眾生產生共鳴的機會。故曰諍即失道意。 執逆諍法門,自性入生死。若硬要執著非爭到底,爭個絕對的是非善惡,這稱為執逆諍法門,卻正好使自性被某一相所遮,落入外在的生、死;善、惡;空、有;煩惱、菩提等三十六對中的某一邊 。那就不妙了。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