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8/23 12:00:29瀏覽4783|回應2|推薦1 | |
六祖壇經心得(158)自性真佛偈〈五〉 婬性本是淨性因,除婬即是淨性身。 性中各自離五欲,見性剎那即是真。 婬性本是淨性因,婬性,表面看是男女之慾,看到深處則為色身生命的延續,純是生命自然的機制,本身並無善惡是非。同樣色、聲、香、味、觸五欲,本身亦屬自然,是不淨不垢的。但因眾生無明而過度耽溺於五欲,即此所稱「婬性」。婬性是「過度」之意,表現在生活中,食求精緻美味,遠超色身需求;衣隨時代潮流,滿櫥盈櫃仍缺;住要朱門豪宅,浪費空間資源;行要豪華迅捷,難得安步當車。 世人在淫性(過度)中過生活難以自拔,落在對事物的過度追求而苦,真所謂「苦因集起」。對於修行者來說,當住於色聲香味觸而生「不當心」時,是為「非住」,所以如何發現婬性,能離婬性的羈絆,是行者在人間修行之因地。故曰:婬性本是淨性因。 除婬即是淨性身。婬是過度耽溺的行為,除掉過度需求的羈絆,而回到基本的自然需求,過簡單的生活,比如飲食上不追求精緻,即是真吃素,即是「除婬」。所以除婬不是叫人禁欲,而是節制過度的慾望。這個觀念如同「止惡即是行善」而不是另行一些善事。同樣,不過度而自然生活即是除婬,也是「淨性身」。 何謂淨性身?惠能大師云:「淨性常在化身中」,當法身一起思量,思量一切惡事,即生惡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所以當行者在生活中察覺到自己的「過度」而能及時轉念停下,即生善行,即是「淨性身」。 性中各自離五欲,見性剎那即是真。「除婬」是從五欲的羈絆中得解脫,而過著自然簡單的生活,是哪個能自除婬性(離五欲)?是本來清淨的菩提自性。 「除婬」是個動態的連續過程,首先必須要「發現」自己正在「住色聲香味觸生心」,那個發現自己「住色聲香味觸生心」的剎那,也是自離五欲的剎那,其實已經自證「菩提自性本自清淨」,原來那「大能」就在裡面!對色聲香味觸,盡皆不取、不捨、亦不染著。那能離者是誰?是那原有不生不滅的「大能」,如圓覺經云「知幻即離,離幻即覺。」 此時已知何其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知那「自性起用」那一剎那,那就是見「自性真佛」。此時行者當本惠能大師囑咐「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真佛不在外,而是念念皆正,直至「諸法如義(宜)」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