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8/21 14:14:37瀏覽2770|回應2|推薦1 | |
六祖壇經心得(157)自性真佛偈 〈四〉 本從化身生淨性,淨性常在化身中。 性使化身行正道,當來圓滿真無窮。 本從化身生淨性,淨性常在化身中。法身報身及化身,三身本來是一身。惠能大師在說摩訶般若波羅蜜法時,已將「空性」說得非常清楚,論法身(真如自性)無形相卻能化岀一切。世人妙性本空,無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復如是。但世界虛空,能含萬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澗,草木叢林,惡人善人,惡法善法,天堂地獄,一切大海須彌諸山,總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復如是。 從法身一起思量,名為變化。思量惡事,化為地獄;思量善事,化為天堂;法身無相,眼不能見。行為有相,眼所能見。世人總落於外相(外顯的行為),而在外相中分出淨、妄;善、惡;長、短;大、小;明、暗;煩惱、菩提等對立相。所以若從世間覺的角度來看,當行者端心正念,察覺自己該扮演的角色,順著內外在條件,做岀了當時最合宜的舉止,人稱之為「諸法如義(宜)」這就是化身生淨性,淨性常在化身中。 惠能大師從不離體說法,離體說法稱為相說。所以上一句從化身外相中指出世人所習慣的,也是世人所喜歡的「純善、純淨」。那是「相說」,如惠能大師回答內侍薛簡所說的「道無明暗,明暗是代謝之義。明明無盡,亦是有盡。相待立名。故淨名經云:法無有比,無相待故。明與無明,凡夫見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實性。實性者,處凡愚而不減,在賢聖而不增,住煩惱而不亂,居禪定而不寂,不斷不常,不來不去,不在中間及其內外,不生不滅,性相如如,常住不遷,名之曰道。」 性使化身行正道。這一句馬上將行者的思惟拉回到源頭。告訴行者能「使化身行正道」的是「自性」。這「自性」,佛陀有,惠能大師有,你我眾生皆有。真如自性起念,透過六根的見聞覺知,如實知內外在的條件,而知自己的角色是甚麼?應該作甚麼?如何作才是適當的?所以才說:性使化身行正道。 當來圓滿真無窮。自性本自具足,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那是本質如此,但世人肉眼必須看見行者的好行為(化身行正道)才會感動、進而看見宇宙生命的法則,以致得以被開啟。所以行者在世間的行為表現,圓滿了真性。所以整句話才說:性使化身行正道,當來圓滿真無窮。無怪乎惠能大師說,乘是行義。口說千丈不如心行一尺。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