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4/27 01:13:12瀏覽13237|回應10|推薦54 | |
外地人覺得茶餐廳是香港一大特色,當地人早已視之日常生活環節。居港時茶餐廳吃得多,晨早「字母餐」(A、B、C... 套餐)囫圇吞上路,午後歇腳點饑、公司開會叫些咖啡奶茶「行街」(外送),還有通宵營業、可以宵夜者。幾年下來,上茶餐廳竟也變得再自然不過;茶餐廳吃食亦成熟悉小吃。 遷台定居後,這份熟悉反成問題:盡管台北(尤其東區)「茶餐廳」如雨後春筍般遍地皆是,卻沒碰過一家像樣且對味的。或許這家有杯還可以的絲襪奶茶、那家有個八分像的菠蘿油,可就是湊不在一起。每見媒體、網路提及哪家新店多麼「道地」,雖有些懷疑推介者有多了解茶餐廳地道味,但總忍不住又是一嚐,可惜多敗興而歸。於是,每至香港便有兩、三餐非茶餐廳莫屬。 遊人如織《澳門茶餐廳》 嚴格說,《澳門茶餐廳》與港式茶餐廳不太一樣,算是個 Variation、變化版。澳門賭王的四姨太將其由澳開到港大約也有十年(?)了,初來港時,挾名人名氣、特有澳門菜式,紅了好一陣。以其菜色之多之雜(與其稱茶餐廳,不如稱小館),傳統茶餐廳就相較單調兼薄弱了;競爭下,搞得若干茶餐廳也開始跟著賣豬扒豬仔包、葡國雞飯、馬介休(鹹鱈)炒飯等。澳門茶餐廳後來又變成觀光餐廳,中、日、台遊客絡繹不絕;香港親友卻言『一年也難得去一次』。 今非昔比 行經尖沙咀樂道,正是澳門茶餐廳總店所在,難得無人排隊、便入內午餐。店內仍擠,「搭檯」(併桌)難免,三人速點菜。豬扒豬仔包樣貌依舊,麵包(豬仔包)卻變得溫中泛涼、縮成縐皮,脆度大減,與「新鮮熱辣」(港式形容詞,與辣味無關)之基本要求相去甚遠。一口咬下,豬排肉質粉糜,與昔日完全不能比。吃了一口便放下,無法續食,沒想到鎮店豬扒包竟成此德性。 同席的咖哩雞翼(翅)麵如昔,此澳門式淡咖哩自有其味、沒變調。一向物有所值的招牌皇子(小)鴿在百物飛漲的年代價錢照舊,如此價格、自然無需與頂鴿相比,美味談不上、覺得自己的確是在食鴿的成份則多些。蠔油西生菜難出錯,也沒問題。因健康原因、暫時避食澱粉的親戚所點韓國泡菜冬粉與茶餐廳有些格格不入,未嚐。
澳門葡菜之燒烤一向著稱,當年開至香港的《時運燒烤》僅靠此招便紅了幾年,後來大街小巷盡是葡式燒烤,時運反悄然結業了。見到茶餐廳也有燒烤拼盤,便一試。雞翼、豬仔骨、豬頸肉三拼雖然不貴,但是豬仔骨委實太甜,豬頸肉竟失爽脆、食感粉糜膩味,同樣淺嚐即止。
飲料方面,凍鴛鴦比例正、味宜;熱咖啡可沒檀島咖啡那份獨特滑潤濃馥,乏味版本。 澳門茶餐廳生意依然旺,澳門小吃外加天南地北新菜式幾乎全進了菜單,但已非 "My Cup of Tea" 了。傳統港式茶餐廳一個熱烘烘菠蘿油、一杯香濃得讓人出神的奶茶足矣。 當地親戚:『香港這幾年「市道」(景氣)大好,不少餐廳「求其」(隨便)做做也能賺錢,自然不用心、退步』用在此店,所言不假。 2008‧04(pictures taken by author, all rights reserved) 延伸閱讀: 後記:見到 hagar 網友趣文介紹新加坡 Kopitiam 用語,本想東施效顰一篇香港茶餐廳用語,但實在無暇、只好押後。不過既然提到「豬扒」,便來個市井俚語解說:豬扒 = 「恐龍(妹)」是也... 被稱為豬扒可別以為在讚妳「可口」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