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4/16 16:48:33瀏覽495|回應0|推薦0 | |
吸收經文道理,調整心靈方向;身心如法,自性三寶現前(一)摩訶 本週「慈濟電子讀書會」進度是2012冬之卷 在220頁證嚴上人提及:「佛陀的智慧已經透徹宇宙間的道理,佛陀的心胸則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無處不在、無法不通;但是凡夫見解不同、無法敞開心胸,總是執著自己的觀念、見解,因而衍生複雜的人間事相。既要做好事,為什麼還要計較權利、名分,要別人都聽命於我?凡此種種,皆是凡夫心。」 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佛陀的心量無法測度,包容恆河沙世界,故說:「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六祖慧能大師稱此為「摩訶」。 《六祖壇經》:「何名摩訶。摩訶是大。心量廣大,猶如虛空,無有邊畔,亦無方圓大小,亦非青黃赤白,亦無上下長短,亦無嗔無喜,無是無非,無善無惡,無有頭尾。諸佛剎土,盡同虛空。世人妙性本空,無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復如是。… 善知識,世界虛空,能含萬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澗,草木叢林,惡人善人,惡法善法,天堂地獄,一切大海須彌諸山,總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復如是。善知識,自性能含萬法,是大。萬法在諸人性中。若見一切人惡之與善,盡皆不取不捨,亦不染著,心如虛空,名之為大。故曰摩訶。 善知識,心量廣大,遍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應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去來自由,心體無滯,即是般若。…. 善知識,一切般若智,皆從自性而生,不從外入,莫錯用意,名為真性自用。一真一切真。心量大事,不行小道。口莫終日說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稱國王,終不可得。非吾弟子。」 請延伸閱讀:六祖壇經心得(36)摩訶般若波羅密多(一) 不取於相,進入佛陀本懷。誠如證嚴上人言:「凡夫見解不同、無法敞開心胸,總是執著自己的觀念、見解,因而衍生複雜的人間事相。既要做好事,為什麼還要計較權利、名分,要別人都聽命於我?凡此種種,皆是凡夫心。」那麼,如何離凡夫心而入佛陀本懷? 佛陀本懷「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是因佛陀「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因此佛陀能如實知宇宙間的道理,實相不生不滅,假相緣起聚散。肉眼所見假相有「三理四相」,物理是「成、住、壞、空」;心理是「成、住、異、滅」;生理是「生、老、病、死」,如是循環不斷。凡夫心住假相,妄認緣起為永恆,所以活在執著計較中。
若見真實,即能離妄。凡夫以「四大五蘊」為己,有量有界,是小;覺者知「自性法身」能含萬法,是大。小者執著,大者能容。四大五蘊實為緣起,是妄;自性法身不生不滅,是實。學佛行者若見真實,即能離妄,慧能大師一句「若見一切人惡之與善,盡皆不取不捨,亦不染著,心如虛空,名之為大。故曰摩訶。」以此方便,離凡夫心而入佛陀本懷。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