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1/27 10:33:25瀏覽1394|回應0|推薦5 | |
六祖壇經心得(40)摩訶般若波羅蜜多(五) 善知識,心量廣大,遍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應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去來自由,心體無滯,即是般若。善知識,一切般若智,皆從自性而生,不從外入,莫錯用意,名為真性自用。一真一切真。心量大事,不行小道。口莫終日說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稱國王,終不可得。非吾弟子。 莫錯用意。意,眼耳鼻舌身意,指具分別意識功能的人性思惟價值觀,意的特色是不平等,喜分別,所以合己意者,喜而貪;不合己意者,惡且嗔;有善有惡;有高有下。偏偏我們常不住「覺」,常不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錯用意。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要只以自己的觀念來考慮事情,這個稱為「莫錯用意」,我們也站在別人的角度來看事情,才能發現「喔!難怪他有這樣的反應」。這時,我們不是在第六意識心田裡面,我們是在整個的「覺」裡面。執著於自己的觀念稱為「意」,超越「我意」進入全面的「察覺」,這個就是「自性」。 如何不錯用意?答案是: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注意裡面的聲音(超越意的意念),當我們取了以自己為中心的善惡分別相時,相信我們的本來面目(自性)會及時提醒我們不取相(無所住),住在覺中。以360度全方位的角度思惟,將自己的觀念、他人的觀念、社會整體的觀念、甚至超越現在的時空的角度,通通包括進來,然後仔細的思惟,善分辨現在如何才是最恰當的。如果是這樣,就稱為莫錯用意,名為真性自用。 一真一切真。一真者,不二也,從不二的自性中流出的,表現在外也是真實無偽,理念與行為都可被看得清清楚楚。 心量大事,不行小道。心量大如虛空,空空大千全都盡包,我們因能體會生命是成長的過程,所以能接納生命成熟時所發出的善,也能體諒並接納,生命不成熟時所發出的惡(不善)。我們的心隨時都還有適當的空間,故稱為「大道」。若執著純善、純淨,即為「小道」。 而心量大事,用即了了分明,應用便知一切。是在心中轉性,落實在生活中,若心體無滯,即是般若。但是我們常是心體有滯,妙的是當心體有滯時,或當時即知,或事後才知,或過了許久才知,的那個「能知」,也是般若。只不過當時即知即改,則諸法如義也,其餘的就要等類似環境再起,再演練一次了。若真能心體無滯,一真一切真,無有罣礙,自由自在,如同法王。 口莫終日說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稱國王,終不可得。非吾弟子。惠能大師勸我們不要以為佛法僅是誦經、禮佛、持咒、經行、佈施、禪坐等等。要真能體會無限且全有的「空」,而且要落實在生活中,這樣才是真得到六祖惠能所要告訴我們的。 敬請延伸閱讀:談空非空談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