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談「共識型民主」
2014/03/28 09:28:17瀏覽5845|回應12|推薦27

 

網路上有位呂秋遠先生,嘗試提倡「共識型民主」,以取代多數決民主制。他說:「你聽過共識型民主(consensus democracy)嗎?你知道少數服從多數這句話不見得放諸四海皆準嗎?」

 

「政治學者李帕特…發現,民主政治的穩定不必然靠多數決。在一個多元分岐的異質社會中,如果是多數決,反而會造成動盪。」

 

「傳統政治學界認為,一個社會若具有多重分岐線…,這些分岐會讓該社會處於衝突的狀態,不利於民主的鞏固與維繫;然而,李帕特卻發現,如果能經由共識型的制度設計,還是能達成穩定的民主政體。」

 

「共識型民主的最重要特徵之一,就是少數否決權。在面對紛亂的族群議題時,為了避免少數族群被犧牲,所以在制度上賦予少數群眾可以有否決政策的權力…在這樣的社會中,公共政策要盡量以共識為主,避免傷害少數人。」

 

共識民主的構想很理想,特別是似可免於多數暴力、免於社會衝突。但是,我估計這套想法很難實行。

 

共識決未必完全不可行。它在某些情境下或許是可行的。先生所舉瑞士,就可能是實行比較成功的例子。但是,瑞士恐怕是擁有一些特殊條件,有利於他們採取共識民主。首先,可能最關鍵的一點是它是個富裕、先進的國度。因此,它大體比較沒有必要為了什麼特別的理由要在短促時間內做出重大國政決定。如果沒有共識,政策就不妨暫緩。他們比較可以這麼做,因為這些政策即使暫時不做決定、不執行,人民生活大體照樣可以過,不會因為決策遲延而嚴重影響生活。

 

再者,瑞士是喀爾文教派區域。喀爾文教派在早年其實是一種教義很嚴酷的新教教派。但是,早期的嚴酷卻可能帶來兩種好處。一是信徒高度自律,再者教義能促成高度觀念共識(當然主要是教義內容所包含的觀念,但也可能擴及其他觀念)。這兩種條件應該都有利於對特定政策的共識形成。從某個角度來說,瑞士很可能是因為先有(宗教)共識,所以能順利發展民主,而不見得是因為他們選擇了某種民主制,所以民主能成功。

 

再說,即使是瑞士,也並不總是能達到共識,最近瑞士也傳出不同族裔間的不和諧問題。不同族裔間的政策待遇公平性問題仍然可能造成他們彼此間的矛盾困擾。

 

德國學者哈伯瑪斯(J. Habermas)強調「溝通理性」,其實也是希望藉溝通達到共識,並由此做成決策。這樣的決策當然也就有正當性,並且不會激起衝突。但是,理性溝通說來容易,做到很難。看我們立院打架,就知道我們理性溝通的主客觀條件常不俱足。這不但是需要自律、理性等的心性培養,也要有多一些的基本觀念共識。以基督徒與伊斯蘭教徒之間的關係來說,要充分達成共識,恐怕難度就大到不可想像,恐怕幾乎不可能產生充分共識。這時候,又要如何來共識決呢?而如果所有的政策都因此遲遲難決,政府還能運作嗎?

 

政府或許能繼續依照舊有的模式運作。不過,還是會有問題。如果是出現新情況,所以需要新規範,但是,新規範遲遲難有共識,故而難決,那麼,也就很難去因應新情況。譬如說,現在有網路犯罪的行為,相關的規範過去闕如,新規範卻因為缺少共識而無法產生,這就可能出問題。再者,如果是因為認為舊規範比較不合理,所以嘗試訂定新規範,但是卻又遲延難決,結果反而讓不合理的規範繼續沿用。總之,當徹底的共識經常難產時,這樣的民主制就會變得非常沒有效能,甚至使政府癱瘓。

 

先生談共識民主,具體而言,是站在反服貿的一方,希望用不同的民主理論,來化解藍委居多數的決策窘境,以期能最後做出反服貿的決議。他很明顯是站在反對統一的立場,他表示,「這是一場把台灣推向中國的政治豪賭,我比較膽小,因為我看到依賴中國的風險」。他所說的風險是什麼,當然就是統一,而對於統一,他引用歌詞表示厭惡:「對於統一我已經疲倦得快要死掉」。

 

我無意反向鼓吹統一的美好。我不認為那在今天的台灣會有什麼說服力。但我還是要說,他可能還是太浪漫,以為當我們表示疲倦,不想再跟人家玩統一遊戲的時候,人家也就會算了,不跟我們玩了。

 

撇開中國大陸的態度,我們想想,如果台灣的統獨議題採用共識民主制要做出共識決定,究竟有無可能?我估計不可能。因為隨時會跑出不同的意見出來,以致無法達成共識,也就無法做決定。雖然理論上台灣最多的一種人號稱是「維持現狀」派,但是,他們也不能形成維持現狀的決定。因為有另外一群人主張獨立。即使獨派終於說服多數人都接受台獨主張,結果卻還有些人堅持要統。還是沒有共識。即使是統派,又可以再分成很多不同細類的統派。如此,說服一群,還有一群,雖然異議人數很少,但是共識民主不是說要允許少數人有否決權嗎?那麼,能有共識嗎?

 

比較遺憾的是,台灣內部恐怕先天有難以產生共識的特性。藍綠對立不是偶然,而是有許多因緣促成。在這種基本對立的態勢下,強調共識決,實際上礙難執行。

 

台灣不但內部缺少基本共識,而且外部又有中國大陸的強大壓力。面對這個強大壓力,偏偏內部又很沒有共識。要統、要獨、要維現狀,各有想法。但是,大陸可不是隨我們想要怎麼樣就怎麼樣,會耐心地等候我們做決定,而且什麼決定都能接受。很明顯,法理台獨是絕不可能被中國大陸接受的選擇。此外,或許台灣還有些微的選擇空間。這個選擇空間絕對不大,但是仍然是還有些許選擇餘地,有可能通過技巧的協商、互動,獲得對方某種程度的接納或默許。

 

其實就統獨來說,我倒恰要運用先生的部分主張,也就是未必要依多數決。台灣現在多數主張要獨。但是,至少依我的見解,台灣就是不能獨。也就是不能依多數意見來選擇台獨。那到底要怎麼辦呢?我自己大膽提出兩個原則:一是高度彈性的處理態度,一是以「名統實獨」為談判底線的靈活操作。名統實獨的具體方式可能是類似「國協」的狀態。就好比像澳洲、加拿大、紐西蘭等國。名統實獨的好處是,因為名義上一中,所以能讓廣大中國人在感情上接受。廣大中國人至少會覺得維繫了「一中」而維繫了尊嚴感。而實質上,台灣還保持著高度獨立國家的身分。

 

當然,名統實獨未必能被對岸接受。但是我們卻也未必真要獲得他們完全的接受。在我想來,能爭取不激怒廣大中國人是最重要的。

 

總之,這是個可能的操作原則。而要先在台灣內部爭取共識。重要的是,大家要能對執政者的操作有信任。如果沒有信任,一定要給執政者戴上緊箍咒。那他就沒有操作空間,無從在與大陸應對的時候保持有利彈性了。

 

有人期待引入美國勢力,以解台灣困境。但是,引入美國勢力的結果如何,可以看看越南的悲劇教訓。美國原本支持南越,對抗北越與越共,但是最後美國失敗了。於是南越的人民大量成為海上難民。美國只能接收部分的海上難民,還有一堆的難民到處漂泊。

 

如果依我估計,當年美國未必不能戰勝北越,但是,他們有顧慮,不能全力一擊。打有限戰爭的結果,最後美國敗給了共產越南。如果面對中國大陸,美國會採全力一擊嗎?這當然會是他們極力避免的情境。而且,為了避免陷入窘境,美國也一定會極力避免與中國大陸一戰。所以,不可抱著依賴美國的心理。我認為,如果想引美國勢力來支持台灣獨立,最後恐怕會害死台灣。從美國的戰略來說,他們倒會希望台灣作為他們的第一戰線。說難聽些,也就是要讓台灣人做他們的砲灰。

 

依政治學者杭廷頓的預測,世界上最可能的大規模戰爭衝突就是伊斯蘭教與基督教世界間,及儒教與基督教間的衝突。後者具體來說,應該就是美國與中國間的衝突。這個可能性,美國應該早有預警。美國當然會盡可能避免陷入與中國大陸的戰爭。

 

回到台灣的民主制問題,台灣內部如果事事都能有共識決,當然很美好。但是,如果許多事就是沒有共識,而遲遲不能決,那又怎麼辦?政府還能運作嗎?再說了,如果統獨真有共識決,大家最後終於達成共識,一致決定台獨,那會怎麼樣?因此成功獨立了嗎?

 

德國社會學者Robert Michels提出所謂「寡頭鐵律」(oligarchy),認為最終群體中的決策者或管理者都只是少數。我大體同意他的意見。即使我們所說的多數決,實質上也還是源自少數人的意見與意志,只是大致能說服夠多的人接受。重要的是,那個說服過程是否平和、理性?大眾是否盡可能主動而理性地去思考相關議題,以產生自己的結論與判斷?民眾不願意處於受迫於外力的狀態,但是,如何免於受迫於內在的私欲、偏執,也是需要警醒的一環。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ag&aid=12057296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joycelinlin愷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應回文在這篇之後]
2014/04/02 03:54
[ 容再印一次]


又一個月沒進部落格了. 

剛讀了慕陶老師近幾篇, 大致同意一些看法, 尤其對大陸觀點與態度上的坦白.了解那現實與實力利害上的考量, 一切得沈着忍耐. 但是談到未來意向, 也有存疑的地方(待會說).

今天是愚人節, 忽然有一個感慨: 現時令人困頓的社會氛圍, 使我覺得對於政治, 已像愚人般茫然了. 再過幾天是兒童節, 我能回返兒童的天真, 說說幾句自語嗎?

大陸必須嘗試體認兩岸一些殊異, 在未來談判上太不容易的. 例如大陸土地公有, 臺灣則容許能私有. 例如聯合國安理會那一票, 兩岸見解相反時怎樣算? 例如大陸總理臺灣總統明明是兩方領袖呀.

慕陶老師提出"國協"的構想. 比方加拿大或澳洲與英國的關係. 不過, 大英國協有其歷史展演, 即殖民地已屬不合理存在了, 英國甘願放手, 以新形式建立彼此的新關係. 而兩岸有與英國不一樣的歷史呀, 本是中華民國分裂的結果呀. 容我天馬行空幻想一番: 比如大陸復名[中華民國], 對內, 我們自稱[中華大陸]與[中華臺灣], 各仍發展, 大陸貫實開放改革, 臺灣學習成熟的理性民主. 這樣, 兩岸共是[中華]親密, 又無礙於彼此進展, 不就兩全了嗎? (4/1日夜思) 


另外, 關於文化衝突論. 伊斯蘭文化與基督教文化衝突難解, 在於一神論內那些各自的上帝了解, 有根本上的衝撞, 例如"先知傳訊"與"基督直接神啟"有本質上的難容. 而儒家教化與基督教文化會起大衝突嗎? 首先, 已沒有純儒學, 宋代以來儒佛道思想合流(生命態度既入世也出世, 如蘇東坡) (基督信仰則既出世也入世); 再說, 中華文化的天道觀和仁觀與基督教文化的上帝信仰和仁愛信念有可容的. 一位牧師點出: 天道觀是"默現天", 上帝信仰是"朗現天"(宣道出版,梁燕城[哲理縱橫] p.113~p.118. 書中恰也多論人性和存在主義呢). 隱與顯的分際述說, 實不易衝撞, 何況儒佛道思想合流本就包容性, 又何況仁愛善皆相通.

pearlz (民進黨抹黑霸凌WHO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服貿退回,重啟談判
2014/03/30 10:14

樓下的意思是,反服貿已經發展成為服貿退回,重啟談判?

這是反服貿的退一步?還是進一步?抗爭的要求顯然是沒有原則的,重啟談判是由誰談判?到底誰是執政黨?誰是執政的領導?有才能的可以毛遂自薦向執政黨提出建議,如果得到領導人的認可是一種方法,採取與執政黨抗爭,目無領導的態度,不是想要奪權嗎?真是無賴啊!



在立法院抗議的學生很多是支持簽服貿
2014/03/30 08:45

在立法院抗議的學生只有少數人是反對簽任何服貿的,絕大多數是支持簽服貿的。只是他們是反對簽目前此版本的服貿。所以他們的訴求是「服貿退回,重啟談判」也就是說他們要重新談一個服貿。


樓下的看不懂中文嗎?
2014/03/30 08:19
「兩個學生,第一個學生比較笨,平常考試只考40分,一個考生比較聰明,平常考試考80分。現在若要考十科,現在我要求平常考40分的人,其中有 6 科要考 45 分才可以。而平常考80分的人,則其中有 3 科要考 85 分才可以。那你覺得對那個考生比較公平?」所謂中國讓利是指中國要6 科高於標準,台灣只要3 科高於標準。問題在中國的正常標準為40分,台灣的正常標準為80分。至於是對誰公平,請自行解讀。

小浪(來台第七代閩南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3/29 23:17

樓下的你是說,台灣讓利給大陸喔?

那請你去跟那些老是以大陸讓利給台灣是為了搞統戰為由而反服貿的綠人說去吧。


為了長照永續經營
請多多吸菸做公益

欄主是讀書人嗎?
2014/03/29 20:50
你在學校讀書時是如何接受知識的?支持簽服貿跟支持簽目前此版本的服貿意思一樣嗎?反服貿跟服貿退回,重啟談判意思一樣嗎?
出岫閒雲(chiag) 於 2014-03-29 22:52 回覆:
大概你的書讀得比較好,請說說不同之處吧。

服貿是對台灣不公平的不平等條約
2014/03/29 20:02

彭懷南說台灣為一小型開放經濟體,開放程度(輸出入占GDP比重)高於南韓,但至2013年,南韓簽署FTA已領先台灣很多,已生效的有9個,台灣有7個,FTA占貿易比重南韓達36.1%,台灣卻只有9.3%。

彭懷南又說大陸對台灣開放80項,條件均優於WTO的規範,台灣對大陸開放64項,只有19項優於WTO規模,此64項也早已對其他國家開放,其中27項也已對大陸開放。也就是說 WTO 對各國開放的要求是不一樣的。而開放程度是依輸出入占GDP比重。也就是說中國就是一個開放程度很小的國家,而台灣是一個開放程度較中國大很多的國家。比如有兩個學生,第一個學生比較笨,平常考試只考40分,一個考生比較聰明,平常考試考80分。現在若要考十科,現在我要求平常考40分的人,其中有 6 科要考 45 分才可以。而平常考80分的人,則其中有 3 科要考 85 分才可以。那你覺得對那個考生比較公平?


Taig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3/29 13:29
因為得不到「多數」,所以呂律師撿個「共識型民主」暫時擋擋輿論的不滿,現在相信他已將這個垃圾丟進了垃圾筒,因為經過這幾天的發展,民進黨內部已將林飛帆、陳為廷侵襲立法院視為一次重大勝利的戰役,「共識型民主」再也用不著了,如果王金平願意用就拿去用,全臺灣就剩王老先生相信「共識型民主」了。

行總統制的民主國家在任期末都有「跛腳現象」,民意基礎下降,重大政策難以推動,這是「總統制民主」的宿命,在這個時候推動「服貿」,本來就不適合,留給下一任總統吧!

總統如果還願意再推動某事的話,我建議他推動「修憲」,將「總統制」改為「議會內閣制」,這是不論藍、綠立委都歡迎的事,比較容易成功,也可免去剩下的任期光領錢卻啥事都沒做之譏。

這次事件受暗創最重的是蘇貞昌。根據各方資料顯示,領頭的學生都來自蔡英文一方,蘇應該早就知道,但他像被蔡抓住了LP一般,既痛卻又不敢叫出聲來,只好默默地做些後勤工作,連「民進黨」三字都不能提,以維護學生「清純」形象。這樣的表現,在民進黨群眾看來,在未來的黨主席選舉中已經出局。
出岫閒雲(chiag) 於 2014-03-29 16:49 回覆:

我的想法與Taiga有部分不同。我認為服貿必須在馬總統任內通過。理由有二。首先,最基本的理由還是因為服貿有利於台灣。它的利包括三方面,一是當下的經濟利益,二是有利於兩岸和解,三是有利於台灣向外走出去。(而它可能的不利有二:最重要的是可能促統,再是部分台灣民眾可能因為競爭加強而失利。)總之,我強調服貿在總體上的利,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是必要的,如果未過,台灣就將走向絕路。


如果服貿是有利的,而且是必要的,它只能在馬總統任內來推。因為馬已經沒有支持度的問題,他要的是歷史定位。換了新總統,如果是綠的,不可能推,即使是藍的,也可能怕推。想想看,因為推服貿,鬧成這副窘相。誰敢再推服貿?但是,那就將使台灣真正陷入絕境。


OldMan - 風景線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3/28 21:20

中共不是在搞“共識民主”嗎?這個呂君可以去參加共黨。這麼偉大的理論,應該請他入尊中央研究院,提名諾貝爾和平獎。

 


狐禪
等級:4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3/28 19:47

「共識」民主違反天道。量變造成質變是民主的真諦,物理中燒水是這樣,神經中行動決策是這樣,生態中生物族群數量也是這樣。以少數決定結果的最大問題是系統會不穩定,在環境的考驗中,這類操作是被淘汰的。

只要問問提案人,他買東西會先考慮「弱勢的劣質貨」或「昂貴的優質貨」或其他。

頁/共 2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