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12/07 09:26:56瀏覽494|回應4|推薦6 | |
一、瓊瑤本名陳喆,三毛叫陳平。
二、兩個人都是出生於四川而後成長於臺北的女性作家,大體是同時代的人,成長背景也類似,都是一出生就經歷到戰亂與流離遷徙。
四、兩個人都很有文采,都獲得文學創作名聲,可能是華人世界裡最著名的兩位台灣作家。
五、兩個人都敢於追求愛情。
六、最後,兩個人都自主式往生。
佩服!
又及:
關於瓊瑤,我是這樣想的。她有文學才華,還有許多其他的能力,所以能夠在兩岸之間大放異彩。但是,她可能缺乏社會學的訓練,使她容易陷入共產黨所謂的小資的心態。她所描寫的愛情,也是小資嚮往的愛情。從而和普羅大眾的生活比較隔了一層。如果她有機會多接受些社會學的訓練,說不定就有機會成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當然,戰後的台灣,很可能也不寬容社會批判,沒有那種氣氛。)
三毛的流浪生涯,是不是也因為她沒有得到原生家庭的充分支持?而她追求愛情的過程,大概經歷了各種挫敗,讓她留下滿身傷痕。三毛是不是比瓊瑤更缺少現實感,所以生命歷程更讓人惋惜?
我沒有較細部的資料,但是,我有點懷疑,這兩個人是不是都因為情感太豐富、太文學傾向,而又個性倔強;在求學過程中兩個人似乎都缺乏最優良的表現,讓父母感覺失望。而父母對他們的態度可能又反過來影響兩個人的長期心理狀態。她們似乎都未能得到原生家庭的充分社會支持,因此可能有憂鬱的心理傾向。當然,兩個人的文學創作是不是部分也被這種生涯經歷催生出來,值得探討。
從瓊瑤、三毛,我不禁聯想到另外一位台灣出來的藝術人才李安。李安也是所謂外省第二代,父輩也經歷了戰爭與逃難的艱辛,卻也仍然非常在意孩子的升學、成長之路。當李安在大學聯考中失利的時候,據說李安之父,李昇校長,也很不滿意。李安走電影導演之路,李昇好像也很不看好。而李安後來也經歷了一段頓挫、消沉的歲月。當然,最後李安終於還是能夠發光發熱,成為台灣的驕傲。
我的一個疑惑是,會不會有許多人就因為具有某種偏才,卻得不到社會的支持,以致最後泯沒在芸芸眾生之中,長才得不到最大的開展機會。如果偏才也能夠得到很好的支持,包括情感支持與對工作所需能力缺憾的補足或搭配等,是不是就能夠有更好的發展?這種問題,華人社會是不是比起西方社會尤然?
|
|
( 時事評論|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