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如何來行布施:應該要怎麼樣來行布施(二)
2013/08/03 15:47:49瀏覽2828|回應0|推薦4
※本文係從《菩提道次第廣論》課程裡,法師所開示的內容中所節錄出來的;本文接續上一篇文章「如何來行布施:應該要怎麼樣來行布施(一)」,有興趣的朋友,請參閱。

{原文}
如是若自現無資財,應以工巧事業之處集財惠施。或於他所宣正法語,令諸貧者及慳悋者悉樂惠施。或諸求者教往俱信富饒之家,躬詣其所隨力隨能助其惠施。又於施物擇勝妙施,及將所備可施財物圓滿惠施。

剛剛是講怎麼幫助別人去行布施,現在是講到如果我們現前沒有資財的話,「如是若自現無資財」,怎麼辦呢?「應以工巧事業之處集財惠施」,我們就可以運用自己的專業能力、技術、你的專長來積集財物,來行布施。在《瑜伽師地論》裡面講,怎麼做呢?因為你的專長,你學有所專,所以你只要少少地,「少用功力」就可以「多集財寶」,就是你不要耽誤修行,就是用你能力所及的地方去積集財寶,你只要做一點點事情,就可以積集很多的財物了。「或於他所宣正法語」,或者跟其他的眾生宣說正法,什麼樣的正法?也就是布施、行捨,這樣的一個正確的觀念,「令諸貧者及慳悋者悉樂惠施」,告訴他們「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智慧」、「無畏布施得長壽健康」,跟他講布施的一個正確的心態跟觀念,使令這些貧窮的人他也歡喜布施。雖然他很貧困,可是他知道他過去就是因為布施行得不夠,所以這一世會有這樣子的貧困,他雖然非常地不足,但是他也願意多多少少都來行布施。

所以你看小孩子,他們積集撲滿,其實要給他學習的,不是怎麼存錢、理財。其實你可以像慈濟,它有一個竹筒嘛,或者是很多道場它有做小撲滿,還有像以前飢餓三十也有愛心麵包啊…做這些東西,我一天我可能就是…像小朋友他一塊錢兩塊錢可以吧,我們自己也是一樣,多多少少有零錢,就去餵那一隻撲滿。你也不要算多少,大家也不要比較,學校也不要去公布那一張「誰是第一名,布施最多」,結果拿出來都是他爸爸媽媽的錢,那也不見得好。你就是一個撲滿,他捐出來,然後也不要管…讓他去…他願意餵這隻撲滿,他每一次餵,都在串習他的一種布施的心,他是願意作善的。使令貧窮的人他願意布施,慳吝的人他也歡喜布施,因為他知道財布施…布施它是財富之因,而慳貪浪費是貧窮之因的時候,他就知道他如果將來世還能夠有所受用的話,他今生一定要行布施,所以他們就是心開意解之後,道理懂得之後,他就願意去布施了。

「或諸求者教往俱信富饒之家」,或者我們自己沒有錢,我們就叫這些來求助的人,「教」,跟他講說,去「俱信」,就是他具有信心,他不是說只要有錢就好,不是,因為如果他沒有具有信心的話,對佛法沒有信心,你叫他去布施,可能會被趕出來,被罵出來都有可能,「俱信」就是他對佛法有信心的,「富饒之家」,而且是富有的人家。「躬詣其所隨力隨能助其惠施」,我們自己「躬詣其所」,就是我們也親自前往,或者我們可能陪他一起過去,「隨力隨能」,隨著我們的能力來幫助他來行惠施。

「又於施物擇勝妙施,及將所備可施財物圓滿惠施」,在布施的時候,布施的東西就要選擇殊勝美妙的來布施。「勝妙」就是說它的材質跟作工都是要很好的,不要是說,我們自己不要的瑕疵品,或者是故障的、陳舊的、斑黃的、發霉的、過期的、仿冒的,反正不要是我們自己嫌棄的,就是要找好的,把它預備好,可以布施的這些好的東西來行布施,然後把它布施出去,來圓滿我們的布施行。當然有人會說,我們現在很多都是什麼二手衣,二手什麼…人家在募,那沒關係,因為我們過去不知道布施的重要性,也沒有想到要布施,家裡的衣櫃還蠻大的,就一直放在那邊,可能真的也有一些陳舊的或斑黃的,可是你現在是以一種布施的心,而不是說處理我這些不要的東西的心,那不一樣的。我現在知道布施的道理,我願意開始布施。以前我們可能連那個發霉斑黃的東西,我們還是很捨不得,雖然自己沒有處理好,可是我當初買它的時候,可是很寶貝的,可是很昂貴的,我還捨不得布施出去;我們現在雖然會將一些不用的、陳舊的,布施出去,那個時候是說我不要浪費東西,而且我願意把這些東西,有需要的,跟人家分享,不是說你都一定要買新的去布施,不是這樣子的,就是主要是看我們的發心。

在這邊白板上面就有補充到(如圖),「助其惠施」,在《瑜伽師地論》上面就講說,什麼叫做幫助他呢?當然就是我們隨力隨能,我們要以這種歡喜心,看我們是身體力行,或者是語言上面的教導,使令他在行布施的時候能夠圓滿。因為我們現在也認識有一些,他不見得是透過道場或者是哪個慈善單位。有一些師姐,她是退休之後,自己的經濟還可以,然後又有時間、又有餘裕,然後每年她就會召集一些朋友,能力還可以的,可能過去一些退休的朋友,然後一起做冬令救濟,這是屬於個人的。如果我們有經驗的話,我們也可以去幫忙。或者有一些他自己是…他也沒有參與其他的公益或者宗教團體的布施善行,因為他自己本身就是公司老闆,他也有很多的人力,為了回饋他的鄉里,他可能就是在他的鄉里冬令救濟,其他人知道,他也會一起去幫忙。


可是這其中裡面,要有什麼?這邊講,他需要幫手,幫手需要什麼,在這邊講,第一個「以彼施時,事力闕尠」。這個「尠」就是鮮少的。他可能就是沒有助伴,就是他需要有經驗,他需要有人力、助手。有些時候他想要做這件事情,可是他沒有經驗,我要做冬令救濟,可是我不知道怎麼做,可能我們有經驗的人,我們就去幫他,就是經驗上面,還有人力上面去幫他。

然後第二種就是,他可能「惡供贍」,這個「贍」就是充足、充沛的意思。他的供養…在《瑜伽師地論》裡面就講到,你不要你行布施的時候,你給他的是不足的,或者是下劣的,不是勝妙的,或者是你給他是污穢的,不是新鮮潔淨的東西。下劣污穢的這些是屬於「惡供贍」,那我們就要幫助他。因為人家在行布施的時候,不管他是對個人或者是對大眾,或者是對團體在行布施的時候,他可能剛開始在做的時候,他拿出來的東西,可能他自己是公司老闆,他拿出來都是過期的,過期的或者剩幾天就要過期的食物,當然就是不合適,可是他覺得沒關係,不然這個東西我難道丟掉嗎?我們就是要勸導他,你要布施他的時候,你也是一樣一個供養的心,我們應該怎麼樣做,才能夠圓滿你的布施行,也讓這些受到你布施的人,他能夠心生歡喜;而不是東西拿回去之後,說這東西品質這麼低劣,這快要過期了,已經過期一個月了,這樣還能不能吃啊,讓人家就是…受施者他也沒有辦法很歡喜,所以要避免這樣。

第三就是「墮朋黨」。他可能就是心不平等,他會有親疏的差別。他可能他在布施的時候,明明他設定是這樣的一個他要…可能這一區的低收入戶,或者比較貧困的貧戶,可是他在這裡面他還有簡擇,他有分,這個是我們比較熟悉的,我那個大白米多給兩包,那一家一包就好了,其實在現場人家看了,心裡就會覺得不是很舒服,所以這個也是要避免。這是一個簡單的舉例,當然是很多狀況啦。

第四就是「不恭敬」。不恭敬的狀況可能就是從我們的…我們剛剛講,你的語言、口氣、你的表情、你的說話,或者是有的人就是「這個給你!(用丟的)」或者是給他的東西,亂七八糟一坨,你自己拿回去整理。像有些團體他們就是,即使給人家是舊的東西,它都是洗乾淨、燙得乾淨的,然後讓人家拿的時候,即使是舊的,他拿得也覺得非常地歡喜,也這麼地好穿,尤其是穿起來覺得很溫暖,因為這裡面有太多人愛心的加工過,那個加工都不是防腐劑那一些,其實都是一種…重新地把這一些東西,人家布施的或者是供養的東西,把它重新處理,把它處理到非常完善、乾淨衛生,很清潔、很清爽,讓他們帶回去,馬上就可以用。

第五就是「念忘失」,就是要避免是一種散亂心,我們講過,因為散亂心的時候,你可能就是心不在焉,那時候他的布施可能就是…為什麼會散亂心?就是跟煩惱相應,所以他這樣的布施是有雜染的。所以要避免這五種:「事力闕尠」,還有「惡供贍」、「墮朋黨」、「不恭敬」、「念忘失」這五種狀況。「由善助故,斯過皆無」,就是因為我們能夠善於去善巧地幫助他,使令他沒有這以上的五種的過失。

在這邊,在《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裡面也講到,我們講到你布施的東西,你要選擇殊勝美妙的嘛,勝妙的,然後新鮮潔淨的。在經典裡面講到,「若於敬田」,如果我們對於尊長、師長,值得我們恭敬的對象,「不生恭敬」,沒有恭敬心,「將所厭物而施與之,不名為施」。這裡就講到,如果我們是沒有恭敬心,然後把自己所不喜歡的東西,把它布施出去,這個不是叫做布施。其實在這裡面講,不只是你對你值得恭敬的對象,你對一切的眾生都是這樣的。

像有一個老菩薩,她一生都非常地勤儉,可是偏偏她家裡的孩子、家人就是很浪費,就買很多的衣服鞋子這一些。她就是把這個…她是節省到連睡衣、睡褲、內衣、內褲有用的,都還覺得還可以收。那一年一年地,就囤積了一大堆,囤積這一大堆,其實全部都生斑了。她常常有親戚晚輩來,或者朋友來,也會講到,可是人家看了,其實不想拿;你要嘛,你給我你好好的,直接外面的衣服,你連那個睡衣睡褲,那個我們也穿不下。她就是放著放著沒有人要,後來有一天就是一個姊姊,平常不太相往來的,今天來了,就說要給她一些東西,結果就硬把那一坨塞給人家…就不要,後來推來推去…不管,你就給我帶回去。帶回去之後,後來就問:「你那一些衣服呢?」「拿去捐助了,衣物回收箱去捐助了!因為實在家裡,人家現在年輕人哪穿你那個三、四十年前的那些舊衣服,而且都已經生斑了。」所以這個老師姐也是心裡非常不舒服說:「她居然把我的衣服都拿去…丟到衣物回收筒!」來跟我們講。我們想說,她丟到衣物回收筒,不錯了。

我們看很多人現在,小孩子鞋子不能穿了,累積多少了,全部…垃圾車來,全部丟過去。還有很多,我們之前也看到新聞,年輕人衣服買了一大堆,上網買一大堆衣服,結果沒有穿,搬家的時候或者退了潮流了,就全新的衣服,全部都是…他不是去回收耶,他直接丟垃圾桶耶,非常地…節儉的節儉成這樣,浪費的又浪費到這樣。其實有一些人沒有得用,沒有得穿,沒有得吃,就在那邊,晾在那邊,所以很令人感慨就是這樣。

另外,還有就是…如果說是…它講「或為家貧無妙好物」,如果說家裡非常地貧窮,沒有這些所謂的殊勝美妙的、非常美好的這些東西,「而有麤鄙」,有的是這些比較粗糙鄙陋的東西,「恥不施之」,會覺得說,這個丟人現眼,拿不出去。「以是因緣都不行施」,因為這樣的因緣,就覺得我就是這麼貧窮,我的東西就是這種品質的嘛,最普通的這一種材質的,就覺得很羞愧,因為這樣而不去行布施,這也是不對的。因為要知道,布施它的精神在於要捨我們的慳貪之心,還有要圓滿我們願意樂善好施的心,所以在這裡面,你如果因為我這東西粗鄙,拿不出去,這樣子的話,還是一種我執的一種作用,還是自尊心的一種作用。就是你有什麼,你把你有的,就是你善巧地處理,還是會有需要的人。

你看像那一種貧困偏遠的地區,或者是貧困的國家,就是你一支五塊錢的筆,他們都當作是寶。我們現在台灣能夠買到五塊錢的筆,就已經算是很節儉很節儉了,都是人家在那邊…好像不可能拿來作為你真正書寫用的。我們現在誰家裡有五塊錢的筆?當然送的筆是有啦,贈送的那個東西,其實也都不是便宜的,你的贈送品全部…費用全部都在你買的那個東西上面,全部都附加上去的。所以在這邊要釐清一下,如果我們不是非常地富有,也沒有關係,可是你就是把你有的東西,你善加處理,還是可以去布施的;不要因為…我們這邊論上面講,一定要殊勝美妙的,那我就沒有好的東西,我就不布施了,不可以這樣子。

這邊講到,如果我們沒有資財,又沒有自己的專業能力這個部分,想再多說一點。因為這個地方,我們常常講,你行善,你要隨緣,不要去刻意,刻意的時候,有時候變成攀緣。在這邊就講,因為我們這裡在講布施嘛,我們怎麼樣來圓滿我們的布施?就是教導說我們沒有資財的時候,我們就用我們的能力,我們專精所在在哪裡,你就少少地用力,你可以有一些獲得,你就去可以行布施,來增長你的布施行,而且在這邊講的是針對我們凡位的菩薩。在《瑜伽師地論》裡面講到,這是對於凡位菩薩,他如果…凡夫眾生他的貧富狀況不一,你要怎麼樣來巧慧布施呢,善巧方便的智慧去行布施?你就是用這樣子,就是看你的能力在哪裡,就是會做一個饅頭你也可以去…現在很多都是,它不是在大店裡面賣,也不一定是在開饅頭店、開包子店、開麵包店,不用,他可能在…就是託人家就可以賣了,或者是推車,出來就可以賣的。

我們是舉例,就是說對凡位菩薩,他要記得布施這件事情,可是他不是很刻意地去攀緣,為了要功德去做的,不是這樣子的。如果是已經聖位的菩薩,他就不需要這些了,因為聖位的菩薩,他的心念力很強,而且我們說你要成就超凡入聖,要證道…要到見道,乃至於要到已經破一品無明的菩薩,乃至於成佛,你必須要積累兩種資糧嘛:一個是智慧資糧,一個福德資糧。所以他今天他能夠證到聖位,他一定是福德資糧具足的,所以他一定是具有財富,再加上他的心念力強,他如果心裡一緣念,財物就來了。所以這個部分就是,你必須要去用合法的方式,以你專精的、專長的技術去取得財物,它是針對凡位菩薩,來教導我們說我們可以怎麼樣的來去行布施。這邊就講到布施的方法。

◎註:若要參照書籍頁次的話,本文係從《菩提道次第廣論》第272頁第3行開始。

◎補充說明:
在前幾次的文章中「如何來行布施:不應該以什麼樣的方式來布施(一)」及「如何來行布施:不應該以什麼樣的方式來布施(二)」,提到出家人因為有戒律在身,因此他在布施時,不能有違背戒律的行為。然而,如果在家人已經受戒的,應該也不能違背戒律而去布施吧?針對此點,後學請教法師,法師的回覆亦是肯定的。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uMin0121&aid=8072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