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0/09/01 09:13:41瀏覽1098|回應2|推薦12 | |
媒體報導:一位坐在博愛座的清大學生,因為不滿73歲老翁出口要求讓座,竟粗口理論,還揮拳打傷人!這個事件反映了幾個嚴重的問題,值得大家重新來檢視:我們的教育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問題點之一:從教育現場觀察,在平日生活教育方面,家長往往容易就大言不慚地推卸責任給學校,常怪學校老師:都是你們沒教好!但,生活教育其實是從小時候開始累積,長期影響出來的習慣才是最有效的!如果從小家長帶小孩搭乘公眾運輸系統,就已經教導小孩要會讓座,自己也用行動去實踐和示範,孩子豈有做不到的道理? 問題點之二:公民教育成為應付考試的工具,沒有生活實踐的體會和意義。公民科應該重生活實踐,偏偏現在納入指考考科,一切考試至上,誰還管你道德實踐的意義呢?加上大人往往做出違反公民教條的事,說一套做一套,孩子早就知道:很多事說說就好,應付考試就好,何必當真?知道的再多,只會拿去考試,卻永遠也做不到,這樣的公民教育有何意義? 問題點之三:青少年情緒管理普遍都有問題!以我服務的高中為例,是桃園區第二志願的高中,學生素質已經非常優良了,但還是常看到孩子情緒上的「失控」頻頻,一方面是讀書升學壓力過大有關,另一方面是缺乏抒發情緒和面對壓力的方法或習慣,以致長期堆積的結果,情緒一觸即發。說來整體大環境本就不重視EQ的問題,鬥毆、幫派、自殺自殘、家暴......,相關社會新聞頻傳也就不足為奇了! 問題點之四:現代的年輕人普遍自我中心、愛批評!因為大家只期待他們好好讀書即可,小孩子的視野和心胸很不開闊,加上網路世代的「宅」化,網路上、媒體上隨時可以「放炮」的文化,也在校園中或生活中常出現。例如:對那個老師不滿意,就利用網路論壇抗議、羞辱一番,卻從不自我檢討;千錯問錯都是別人的錯! 總地來說,家庭教育要從小父母帶頭做起,學校教育要落實公民教育的生活體驗,社會教育要提供更多抒壓的場所和活動,大人們要有正確的生活習慣示範,才能避免這種事件一再發生。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