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願我們的孩子都能在「有感」的環境裡長大,也能有感的回應這個世界
2024/05/20 11:09:59瀏覽535|回應0|推薦10

走在路上常常看到一種年輕人,邊走路邊滑著手機,在無視他人的情形下,一路上隨時都差點跟別人相撞。

或是,在網路的社群媒體留言裡,也常看到有些年輕人隨時在羞辱他人,字字句句都像潑糞,不顧他人感受。

我親身感受的經驗是兩、三年前(意思就是更久以前的學生從來不會這樣,還有一點點尊師重道吧!),我跟高一生上「生涯規劃」課,按規劃期程期末前要分組輪流上台自製影片報告,然後總會遇到一兩組直接「擺爛」,無法上台、拿出該有的影片,完全無視於我們一個多月以來所有的作業說明和溝通。

更過份的是,處理過幾次的霸凌案件,那種加害人的自以為是、傲慢、態度惡劣......,在在讓我工作匱乏到選擇逃離,讓我一度對人性很失望......。

自我、自私、冷漠、潑糞、無情、擺爛......,這就是很多人常常在罵的:現在年輕人,真的很「無感」!

無感的世代,從何而來?

分享很有感的事:前兩天我參加的電影讀書會,欣賞一部很不錯的日本片:「今天也要用便當出擊」,片中女主演媽媽角色的篠原涼子,每天用精心設計的便當,來「抵擋」、「對抗」、「疏通」女兒青春期的叛逆,邊看著我邊淌著淚,心中不斷想著:誰沒有過青春期啊?誰沒有過「便當歲月」啊?

我想起自己尷尬的青春期,尷尬卻又很有感的青春期。

我的青春期正是台灣經濟起飛的民國六、七零年代,先說點我的不幸:在我還沒有記憶前的一、兩歲,我的媽媽就突然因病過世,所以從小我是沒有媽媽的孩子;再來說說我的幸運:因為沒有媽媽,奶奶代替母職,照顧我們一群小孩,身為老么又沒有媽媽的我,一路長大特別有感。

我就是帶著這樣的有感長大的。

記得我讀中學的六年,奶奶每天一早會幫我準備午餐便當,不知從何時開始,老人家常有的一種習慣:一旦你喜歡吃什麼,那你的便當每天就會有那道菜;那時我被奶奶知道我喜歡吃花豆,也就是大紅豆,於是煮了一大鍋甜甜的花豆,每天佔滿我的半個便當,害我每天要掀開它都覺得很丟臉!

但那個丟臉,還是比不上我的有感啦!在那個早期很多家境普遍不太好的年代,親情、人情的表達,隨時隨地、很自然,只是樣貌略有不同。譬如,你在家中受到委屈,正想著走向河邊準備去跳河死一死算了!結果一路上,鄰里間的阿姨、阿伯、叔叔、阿嬤,每個人都跟你問:吃飽沒?有沒有寫功課?要不要來我們家找大毛玩?......於是,你只好默默地又回家了。

有感,是那個時代會很正常給你的回應,然後我們也一直把這樣的感覺沉澱在心底。

「英雄:大屠殺、自殺與現代人精神困境」一書分析了這一、二十年好幾件連續屠殺事件,有一個提醒對我們當代很警世:AI與虛擬當道,當文字轉變成硬梆梆的「符號」;語言已經脫離情感成為操弄的「工具」,人們還需要/會有情感的交流嗎?更極端的話,屠殺也不那麼意外了!年輕世代的無感和無情,正是整天用這種沒有情感交流的符號和工具餵養長大的。

除此之外,過多網路虛擬世界的沈溺,導致缺乏實際上有溫度的人我關係、人與大自然關係,於是平日學習、工作與生活,滿滿都是「多工」的轉換,不要說缺乏情感,連集中注意力都是大問題。根據心理學研究:人們平均需要花23分鐘的時間,才能重新專注於原本聚焦的主題。

所以,我們本以為科技帶來更多連結、更多方便和友誼,其實並沒有!注意力不停轉來轉去,唯一能吸睛的,只剩下短時間內很重口味、魅惑的東西,譬如「抖音」,誰還有耐心關心周遭有情卻平淡的人和世界?前陣子導讀和提倡的一本好書:「當我們一起」,有一段話如此的描述和提醒:

「科技或許使我們不再那麼孤立,但愈使用網路上輕鬆形成的連結,來取代用心經營才能得到的老式友誼,我們會愈感到孤獨。」

然後,如果讓青少年僅僅是參加不用手機的營隊,會帶來什麼效果呢?

「(參加不接觸手機的戶外營隊)僅僅五天不用手機,同理心水準就回升了,為何會如此?因為那群學生有機會彼此交流。」

真實的互動才是天生自然而然的有感接觸,在成長過程中的這些有感經驗,都會儲存成一種溫度,然後長大後我們會保有這樣的溫度,有情的、有感的回饋給這個世界。其實,不只是屠殺,很多警訊一再出現:前陣子看新聞,兩個人在飛機上公然打架,為什麼那麼容易有敵意?因為內心孤獨!越孤獨的人,警戒心和攻擊性越強!

就是因為,實際而有感的接觸越來越少了!本來人類天經地義的善意和人情,被充滿詐騙和攻擊的訊息圍繞,人我信任蕩然無存。昨天我在大溪爬郊山時,一路上遇到的山友,大家都很開心問好;在山上,沉浸於大自然,永遠可以讓人敞開心胸,看到別人的笑臉問好,我們也自然而然地放下戒心、展露微笑大聲問好。

你多久沒和他人露出微笑、問好、或握手?真誠的問好和笑臉,永遠是人類天生善良性格的展現,這根本不需要懷疑;如果沒辦法用便當「出擊」,就用笑臉「出擊」吧!

註:圖片說明~日本電影「今天也要用便當出擊」很有溫度,也很符合我在讀書會曾經大力提倡的:五感體驗和交流,值得一看!

#阿得的讀書會

#散播正能量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iter1968&aid=180632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