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7/31 06:26:48瀏覽1967|回應4|推薦18 | |
(卅三)宮保蟹腿:糊辣透鮮 (晶華酒店.晶華軒) 從民國九十一年到民國九十八年,我在年代新聞台的日子裡,除了擔任整點及英語新聞主播、主持節目(年代生活家、台灣什麼都好吃等)之外,還為年輕的記者同仁們,講授正音課程。每當我看到她們勤抄筆記、認真學習的模樣,我傾囊相授之餘,內心也著實感動不已;此時,我初次登上主播台的那一天情景,也往往從腦海中浮現。 記得首播當天,我在緊張忙碌中度過,下班之前,主管特地把我叫到辦公室耳提面命:「妳現在是主播了,主播的形象最重要,如果以後遇到無謂的飯局,切記不要參加,但是對於支持我們的觀眾和粉絲,就必須適時互動,以展現主播的親和力」。這麼多年下來,我依循此原則,婉拒了所有的工商應酬,然而,從早期的雅虎家族後援會、公司的主播個人網頁,到持續經營的部落格,我一度花了許多時間,在不同平台跟大家交流,以貼近觀眾、瞭解網友的想法。而我的訪客簿和留言版上,網友除了表達支持之意,也向我提出各式各樣、千奇百怪的問題,我當然盡量一一竭誠回答。 關於我最常碰見的問題,依照不同平台屬性,詢問的方向也南轅北轍;就讀大傳科系的學生們,關心主播要怎麼紓解壓力?坊間網友則對「如何成為美食達人」產生相當好奇。雖說我從不認為自己是什麼達人,但通常也會給予建議:「擴充自己的用餐經驗之際,仍得多多閱覽包含飲食文化、以及深度知識的相關書籍」,可惜此一想法,連部份平面記者都不全然認同。 媒體工作講求實事求是,飲食思維則得從「嘗一臠肉,而知一鑊之味、一鼎之調」達到以小明大、見微知著的聯想與演繹。傳統文人的美食作品,不僅漫溢著我們這個速成世代,少有的文字況味,其精彩又富食趣的主題饗宴,也屢屢成為餐飲業者,推出懷舊、復古美饌活動時的概念核心(例如故宮晶華兩度推出的康熙、雍正清宮御膳,南宋美食大觀;以及許多飯店都辦過的紅樓宴等等)。其中,以民國初年轟動京師的「譚家菜」最吸引我。 綜合多篇典章描述,我們得知清朝同治年間,酷愛山珍海味的廣東才子譚宗浚,考取榜眼入京為官;即便爾後仕途坎坷、家道中落,但飲食品味號稱「饌精」的三子譚祖任,卻在北京住處承辦起了宴席,靠著幾位如夫人精心打理,讓「譚家菜」闖下了舉國無雙的名號。姨太太的手藝習自譚府家庖陶金榜,名饌包括黃燜魚翅、清湯燕菜等海陸珍饈、各式佐酒佳餚、「百鮮都在一口湯」的羹湯、甜菜點心等等。我對魚翅並無任何興趣,然而清蒸鱖魚、羅漢大蝦、草菇蒸雞、柴把鴨子等經典好菜,透過民初文人食客的生動描述,曾經讓我相當神往。 幾年前,我抱著虔誠的心情,陸續造訪位於王府井附近的北京飯店譚家菜餐廳、以及澳門永利酒店的京花軒,親炙「融會京粵官府菜之長、以燜蒸燒燴為主」的譚府珍饌;雖說這二餐幫我添了若干見識,卻也衍生出些許疑惑,未能嚐到柴把鴨子等譚家名菜,尤其令人感到遺憾(以北京飯店為例,餐牌上雖有羅列柴把鴨子,卻僅僅於宴席供應)。好在近年來,越來越懂得隨遇而安的我,極少專程為了美食而追逐掛懷,但偶然之間,我在晶華軒嚐到柴把鴨翅時,那份對於譚家菜的憧憬,又逐漸被勾撩了起來。 即便將鴨翅先炸後滷,再用青蔥綁著鴨翅、直立盛碟於盤器之中,拌入川味辣香油提味而成的「麻辣柴把翅」,跟譚家菜的柴把鴨子路數不同,但是講究製作手工、火候與視覺效果,則差可比擬。今年三月,晶華軒的燒臘主廚龍偉興師傅,以「雙饗片皮鴨」領銜,推出名為「春季鴨軸菜」的一鴨多吃饗宴,內容即包括了麻辣柴把翅、懷舊鴨腳包、古法老火鴨湯米粉等經典菜式;將鮮酥的鴨皮跟香脆的鍋巴結合,佐以巧達起司和酸甜醬汁的「片鴨一口酥」,還有滋味鹹鮮香辣、外酥內軟的川式「香辣跳跳鴨」,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明顯感受得到:晶華集團全力將晶華軒,打造成本地川粵料理重鎮的願景。 記得晶華酒店開館之初,在三樓設立的旗艦餐廳「采風軒」,即以粵派美饌聞名遐邇;即使歷經兩度轉型,原址從采風軒、蘭亭變為晶華軒,餐點也由江浙料理,回到了粵派佳餚,稍後又納入了川味元素,然而這麼些年吃下來,餐牌上依舊有許多道讓我吃出感情的菜式。肉質豐嫩多汁的「紅糟醉雞」帶有酒粕香氣,「瓜仁吻仔魚」咸鮮有韻,「京都肉排」醇厚濃郁,「薑蔥蟹腿帶子」甘美馨甜,雖說上述肴饌分屬不同菜系,卻都能令我的家人百吃不厭。 靠近林森商圈的晶華酒店,曾經是爺爺故鄉的家族晚輩,來台探親時,多次下榻的飯店之一。我想除了住宿條件之外,餐飲也是主要原因。鄰近晶華的為食處,包括了天廚、彭園、雅苑、九記、陶陶、楓林、位於民生東路一段的中華川菜餐廳,以及康樂市場(現今14、15號公園)的北方麵食店等等;這般距離晶華酒店步程,大都不會超過十五分鐘的風味餐館,口味幾乎保存了中華各大菜系,因地制宜卻未經斷層的民國味道,也見證了這幾十年來,台北飲食文化的隆替更迭。加上晶華館內的精緻美饌,自然能夠吸引彼岸遊客來此造訪。爺爺曾經在蘭亭和晶華軒,兩度擺下秋蟹饗宴,同樣讓遠道而來的大陸親友滿足賦歸。 縱使宮保醬炒蟹、雪花米香蟹、金沙焗蟹、葡汁紅咖哩蟹、薑蔥焗蟹煲等秋令美饌極其誘人,然而春夏時分來訪,晶華軒的「宮保蟹腿」依然吸引著我。主廚先將新鮮蟹腿肉去殼、均勻裹上地瓜粉,下鍋炸至酥亮後撈起瀝油;接著把乾辣椒、花椒粒、蔥段與蒜末爆香,加上由糖、醋、花椒油、辣油、米酒、醬油等調料製成宮保醬,再將蟹腿肉放入拌炒,最後勾以薄芡,一道滋味濃郁的宮保蟹腿即可完成。 關於宮保雞丁這道普羅中華美食,起源典故說法不一,但都跟原籍貴州平遠、曾任四川總督的清末名臣丁寶楨息息相關(因此也有部份飲食學者,將其歸類於黔北菜系,和貴陽名菜「竹筒烤魚」、黔南名菜「荔波風豬」,並列為貴州代表性佳餚)。從宮保雞丁衍生而來的菜色,有宮保蝦仁、宮保魚片、宮保鮮貝、宮保雙脆等等;晶華軒的「宮保蟹腿」入口糊辣鮮美,外酥內嫩的蟹肉跟宮保醬汁極為合拍,盡顯川式荔枝味型門風,是晶華軒主廚葉志超的拿手好菜。 雖說晶華軒的龍鮑參翅名氣響亮,每年春、秋二季盛大舉辦的鴨、蟹饗筵,亦頗有佳評;然而跟同級餐廳相較,價位合理的各式風味時饈,才是吸引我屢屢造訪的主要原因。當我與親朋好友來此小酌,大夥通常以烘烤烏魚子、松柏長青、口水皮蛋、水晶鵝蹄、漫溢著鮮花椒香氣的「翡翠牛舌」、還有從閩江春時期,就出現在晶華宴席菜單裡的「紅糟醉雞」來開場;冷碟之後,常點的熱食包括宮保蟹腿、香煎清蒸兩相宜的金絲鯧魚、蒜片牛仔粒、糖醋雞丁、香根腸絲、以及海派壓桌大菜「八寶鴨」,最後搭配雪菜煨麵、芙蓉菊花湯或砂鍋魚頭,就是一桌十足豐盛的寰宇中菜饗宴。 在主攻精緻粵菜的采風軒時代,就進入晶華工作的葉志超主廚,中途曾至高雄、花蓮遊歷一圈後,又回到設在采風軒原處的晶華軒,擔綱起行政主廚大任;同時也讓晶華軒的料理氣象萬千、包山包海。上述佳餚之外,未納入例行菜單中的春季鴨軸菜,像是麻辣柴把翅和香辣跳跳鴨,只要提早向餐廳預訂,師傅都會盡可能為客人準備(只有鴨腳包因為食材取得不易,暫未繼續供應);晶華軒的特色甜點鴛鴦流沙包、鮮果杏仁豆腐、玉桂蘋果酥、酒香核桃露、現磨杏仁油條,同樣值得一嚐。 每回來到晶華軒用餐,對於像我這般采風軒的老食客,除了領略葉主廚的料理手路,益發嫻熟老練,更有一種熟悉的親切感。畢竟中華川菜、陶陶、紅玉、楓林小館的美食印象,就跟譚家菜一樣,真的距離我們有些遠了,所幸天廚、彭園、龍都、青葉、雅苑、九記、樺慶的丰采依舊;而我這一份寫了二十餘年、以菁英美饌為核心的生活劄記,也從未停止更新。 讓我們再由晶華軒開始串聯,從六條通至九條通,巷弄內帶有日式風情的特色小食、台菜老店,接著緩緩地繞一圈中山、南京、長春、林森商區,許多間因地制宜,卻生猛有味如昔的民國美饌,仍然召喚著各方饕友,慕名來此一嚐鍾情。所謂食無定味、適口者珍,不同世代的饞人食客,或許都能夠在這兒,找到心目中的理想佳餚,也讓我默默記述的飲食備忘錄,持續精彩紛呈。 (卅四)涮羊肉火鍋:有情有味 (東來順.萬有全.何善之) 身為電視台主播,自然有不少平面媒體採訪的機會;當我出道早期,前來專訪的記者多半會詢問:我的成長與求學經歷、有沒有特別欣賞的新聞前輩、以及是否考慮轉行(當藝人)等等。雖說熱愛西班牙與義大利文學的我,曾經想要在「比較文學」領域繼續深造:取得博士學位並進入大學任教;然而大二上學期,我的偶像Tom Brokaw回到母校南達大學座談,跟我們這班學弟妹們,聊起媒體人的擔當、責任與天職,自那一刻開始,我便決定以全方位的新聞人自許,且從未動搖。 在我選擇新聞工作,做為終身職志的心路歷程裡,影響我最深的,除了NBC主播Tom Brokaw之外,我的忘年之交珍姑姑,也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即使珍姑姑並未從事媒體產業,但是從民國十八年開始,就陸續在上海復旦大學、重慶中央政校、以及爾後於台北各大新聞系所任教的珍姑姑父親,卻是桃李滿天下,我最欣賞的徐鍾珮女士、余夢燕女士這二位新聞前輩,都是珍姑姑父親的得意門生。 即便已經年近八旬,卻仍然喜歡廣交朋友的珍姑姑,和我的個性相當近似。拜珍姑姑之賜,年紀輕輕的我獲得不少機緣,認識了許多一生功勳彪炳、對我影響極深的媒體耆宿,以及樂於指導晚輩的新聞學者;在我的舊作「鐵肩道義.鐵筆風雷」一文裡,曾經做過詳盡敘述。而文章中提及:和我一起到山西晉記用餐、並且提醒我經過中山堂廣場時,得抱持謙卑敬意的林教授,就是一位和藹可親的新聞教育家。 山西晉記餐廳供應北方料理,各式熱炒與麵點水準尚佳,其中以「涮羊肉火鍋」最得珍姑姑所喜;使用炭火加熱的紫銅鍋身擴膛大,滾水裡只有簡單的蝦米、口磨與蔥薑,將來自於北港的嫩羊肉片輕輕下鍋,在沸水中撥弄幾秒,即可離鍋佐上蘸料享用。集結香、鹹、辣、鹵、糟、鮮等多重口味為一體的醬料,和腴嫩甜美的羊肉交織出獨特風味,在口中慢慢化散開來時,所引起的那份滿足勁兒,可真是難以言喻。 美食家唐魯公筆下的道地京式涮羊肉,得使用內蒙古錫林格勒盟所產的優質小尾綿羊,經刀工精湛的廚師,將羊肉切得薄如紙、勻如晶、齊如線、美如花;將羊肉在沸騰的海米口蘑湯中輕抖幾下,入口綿軟不膩、鮮美無膻,是老北京人入冬最愛的吃食。民國九十二年,擔任記者的我到北京出差,在受訪單位的安排下,我首度嚐到以羊的大三岔、磨襠、黃瓜條為涮食,佐以老七樣(由芝麻醬、腐乳汁、鹵蝦油、辣椒油、醬油、醃韭菜花、芫荽組成的蘸料)享用的涮羊肉;雖說我不知道肉質不俗的新品種羊肉,跟唐魯公描述的傳統綿羊肉有多少差異,但是味道回答了我:涮羊肉讓饕家如此推崇的理由。 即便北京的涮羊肉名店不勝枚舉,但還是以擁有百年歷史的東來順飯庄,料理最得我心。以杜泊羊上腦、磨襠、小三岔領銜的涮羊肉,滋味甜美鮮嫩,搭配由羊心、羊肝、羊腰、羊肚組成的涮羊四寶,以及幾道東來順的馳名好菜(例如椒絲羊耳、水晶羊蹄、松仁羊方、干炰羊肉、紅燴羊尾),就是一場精彩絕倫的全羊大餐。至於在台北享用涮羊肉,擁有數間分店的元世祖、萬有全、以及曾經進軍美食街的何善之,都相當值得一嚐。 為了因應本地消費習慣,三間名店各有特色。元世祖的缽缽雞、錵魚一夜干、鹽烤鮮蝦和各式燒肉串;萬有全的傳統臘肉、香滷臭豆腐、醉雞與新疆羊肩排,都是涮羊肉火鍋的佐食良伴。只是餐飲市場桃符換舊的腳步,迄今從未停止,繼山西晉記後,元世祖涮羊肉也暫且歇業,萬有全則以電磁爐火鍋,取代傳統的炭火加熱方式;而何善之除了改採瓦斯爐加熱、在一樓增設個人火鍋區之外,湯底也羅列了酸白菜鍋、黃金蜆鍋、皮蛋香菜鍋、慢燉麻辣鍋等多款選項。 由北方遊牧民族的吃食習俗加以演化、帶有成吉思汗或忽必烈傳說典故的涮羊肉,自從清朝咸豐年間(西元1854年)正陽樓飯莊在前門開賣以來,逐漸流傳到街坊食肆的涮羊肉,早已成為極具代表性的北京美食。然而在台北,同樣是中華傳統鍋物,酸菜白肉鍋的普及性,可超過涮羊肉火鍋甚多。雖說老一輩方家咸認為:酸白菜鍋與涮羊肉源起分屬滿、蒙,是截然不同的為食路數,但現代人用餐講究澎湃多元,何善之菜單上的特調湯底與火鍋拍檔,就做了最合時宜的詮釋。 有不少美食觀察家認為:料理的發展必須因地制宜、與時俱進,由市場來做主導與仲裁。幾度來到重新裝潢好的何善之,我總是習慣以健康時蔬鍋,涮食紐西蘭小羔羊、再加上一份燒餅夾羊肉,就嚐得相當飽足了;若是好友邀約在這兒小聚,大夥通常會選擇由酸菜、麻辣組成的鴛鴦鍋為湯底,搭配特選黑毛豬白肉片、美國頂級去骨牛小排、海水生態蝦、東港鮮蚵、布袋蛤蜊、養生綜合菇、陽光蔬菜拼盤、以及打邊爐綜合丸享用,這般廣受歡迎的組合,往往能滿足眾多吃客的需求,達到賓主盡歡的至高價值。 從唐魯公等食壇名家的文章裡,我們得知傳統涮羊肉有「選料精、刀工美、調料香、火鍋旺、底湯鮮、糖蒜脆、配料細、輔料全」的考究,但現代食客不喜歡獨沽一味,讓傳統涮羊肉的支持者,除了偶爾到都一處、上園樓等北方館子,回憶起桌桌起烽火的華麗盛年,大多數時候,往往也只能把思念留在心中。朋友說:食物是很好的橋樑,串聯起胃與心房;然而我更覺得:多了「人」這個因素,食物橋樑才能夠有情有味。 每當涮起羊肉片,我總會憶及那次在山西晉記餐廳,林教授對我和珍姑姑的諄諄教誨,進而聯想到張季鸞、潘公展、黃天鵬、胡政之、葉楚傖、成舍我、程滄波等,影響力無遠弗屆的媒體先賢,在新聞圈蓽路藍縷,鍥而不捨的開拓精神;或許這份對新聞前輩的懷念,已經跟該晚彷彿定格的涮羊肉火鍋聯結在一起,真確、平實,卻無比雋永,也對我的人生意義非凡。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