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6/03 05:26:11瀏覽4948|回應5|推薦23 | |
(卅一)花膠蹄筋燴烏參:醇糯稠馥 (三鱻食府) 個性開朗卻又低調的我,對於工作以外的各式邀約,我向來都是能推則推,只有兩項例外:其一為公益活動,其二則是校園的演講或座談;我想這不僅在於新聞理念的傳承,從小我就有當老師的志願,也是主因之一吧。 從我還在年代新聞當午報主播時,就曾受邀到世新大學,替主播龍學生們講授播報課,也應中華新聞人傳播協會之邀,與好友邱沁宜主播前往師範大學,跟「小小記者主播新聞營」的學員們做互動式學習;進入中天新聞之後,包括每年擔任「小小主播夏令營」的講師、到文化大學擔綱「華岡電台主播大賽」評審、以及前進城市科大和師範大學校園,跟年輕學子分享人生經驗與職場歷練等等;透過一場又一場的座談與演說,讓同學們瞭解新聞人的理想與堅持。然而,每當我步入校園講堂之際,我所崇敬的田老師身影、還有他影響我的言教和身教,往往便從腦海裡冒了出來。 民國七十九年暑假,待我有如己出的珍姑姑,在圓山飯店柏壽廳辦了一場小型祝壽餐會,當晚受邀出席的人士,除了珍姑姑姐弟倆之外,僅有珍姑姑的高中同班好友彭姑姑、劉姑姑、劉姑姑的夫婿田老師,以及忝居末席的我,總計六人一起分享:內容有五福拼盤、雪菜黃魚、干燒蝦球、烏參燜肉、口袋豆腐、雞湯煨麵、還有甜點赤豆鬆糕的海派晚餐;這是我跟田老師的首次晤面。 在美國最頂尖的卓越學府,擔任校長職位的田老師,言談風趣、智慧漫溢又充滿領袖魅力,卻絲毫沒有學界泰斗的架子。田老師的年齡約莫與珍姑姑相當,然而成績優異的他,剛進台大就讀的時候,曾接替入伍的兄長,擔任起劉姑姑的數學家教,因此好友珍姑姑就跟著劉姑姑一起叫田老師,在她們的建議下,晚輩如我便遵循如儀。 如果說,在我這麼些年的媒體生涯,所認識各行各業俊彥之士,哪一位的談吐風範、見識器度,真的能令我打從心底感到崇拜、油然而生孺慕之情,我想田老師肯定名列前茅。即便田老師的校務工作繁忙,然而每隔二年,他一定抽空返台,出席兩年一度的中央研究院院士會議;倘若時間符合,珍姑姑也多半會邀請田老師伉儷吃個便飯。我升初二那年暑假,在珍姑姑的弟弟家裡,所舉辦的一場鄂菜餐敘,讓我印象最為深刻。 田老師誕生於人文薈萃,出過宋代理學宗師程顥、程頤的湖北省黄陂縣,該地區也是傳說中,巾幗英雄花木蘭的故鄉;因此聚會之際,若有機緣嚐到鄂式美饌,想必能夠賓主盡歡,只可惜本地的湖北食肆極少(當年似乎僅有「一家春」餐館),風味菜餚也不齊全。在珍姑姑弟弟的費神張羅、和祖籍湖北孝感的姻親協助下,那天晚上,我嚐到了頗難忘懷的黄陂三合、沔陽三蒸、太和雞、鹵香鴨、糍粑鱼、蝦蛋蹄筋、芙蓉套蟹、櫻桃丸子、以及馨甜盈口的黄陂糖蒸肉;而田老師的睿智言語和爽朗笑聲,即使已經事隔二十餘年,卻令我迄今記憶猶新。 或許是從小受到奶奶和阿媽提醒:得多注意營養均衡的影響吧?在外面吃飯時,以三種食物為主角的料理,總會優先列入我的點餐考量;像是一般館子常見的三鲜鍋巴、福州名菜糖醋三脆、江浙佳餚扣三絲等等。「沔陽三蒸」過去是蒸青魚、蒸豬肉、蒸茼蒿的組合,現代普遍以粉蒸肉、蒸珍珠丸子、蒸白丸(食材使用魚、豬絞肉)來作搭配,入口豐腴軟嫩、米香與肉味交織,盡顯荊楚「蒸菜之鄉」的傳統特色。 全球的菜系何止千百,但是能夠把菜餚名稱,跟吉祥寓意連繫在一起,相信沒有任何地區,能夠和中華料理相比。將魚丸、肉圓、肉糕三菜共冶一鍋的「黄陂三合」,是武漢地區必備的年節美饌,取其年年有餘、家家團圓、步步高升之諧音,為趕回家圍爐的親人增添食趣。時至今日,囊括三樣食材的菜式,從國賓粵菜廳的「花膠烏參豬手煲」、永和上海小館的「東星斑白蛤煨蟹麵」、到紐約Buddakan的「鵝肝帶子牛柳粒」,依然受到我所青睞。 在琳瑯滿目的三品菜式中,如何讓三者的口感與滋味交叉互現,卻又融合一體、豐富了彼此的架構和深度,達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可說並非易事;其中,三鱻食府的「花膠蹄筋燴烏參」就頗合我意。俗稱魚肚的花膠,是某些魚類(金錢鰵、大海鰻、黃花魚、大門鱔等)的魚鰾乾製品,具有滋補養生的功效,與含有刺參黏多醣成份的海參,自古即跟鮑魚、魚翅,並列為四大名貴海味;基於生態保育理由,我從不主動點用魚翅,然而營養豐富的花膠和海參,一直都是我的心頭好。 花膠的烹調方法相當多元,除了常見的煨燉、煲湯方式之外,頂上的大明蝦炒魚鰾、金島的麒麟廣肚鵝、潮品集的花膠炆麻鮑,都是家人喜歡的相關菜色。花膠與海參都屬於乾貨類,必須經過繁複費時的泡發程序,方能用來入饌,跟花膠同樣富含膠原蛋白的蹄筋,也有一定的浸發過程。欲製作花膠蹄筋燴烏參這道珍饈,三鱻食府的主廚許堂仁師傅先起一油鍋,將蔥段用猛火煸到金黃酥亮,再把已經處理好的花膠、蹄筋、海參下鍋兜勻,加上特調醬汁、砂糖、胡椒粉、蠔油、料酒,最後注入高湯,先以大火燒滾,再改用中火煨到入味,起鍋之前勾芡收汁,一盤濃油赤醬的「花膠蹄筋燴烏參」即可上桌。 即便這道花膠蹄筋燴烏參的三樣主角,都是一派濃醇稠馥,然而細細品來,但覺花膠綿糯透鮮、蹄筋爽脆彈牙、海參軟Q滑嫩,三者在精微處自成一格,不會彼此搶戲,卻又相輔相成,其味道與質地的連橫、對稱,都已經臻於至善;而口感的豐富度,又在魯式蔥燒烏參、蘇式蝦籽烏參、粵式虎掌烏參之上,是我每來三鱻食府,必點的客製化滋補佳餚。 說起我與花膠蹄筋燴烏參的淵源,還有一段小故事:在返台工作的第二個月,我首度領到了薪水,為了感激家人的培育之恩,我請奶奶在距離年代不算遠的三家餐廳中(忠孝東路的羊城小館、南京東路的富臨天下、紹興南街的三鱻食府)遴選一間,由我出資,請爺爺邀集家族親友聚個餐。最後奶奶不僅挑了三鱻,當我們享用桌菜之際,她還詢問服務員:可否把原本的花膠燴烏參再添一味,做成花膠蹄筋燴烏參?答案當然是沒問題(畢竟價位較低的另一份桌菜裡,就有一道蹄筋燴烏參),從此花膠蹄筋燴烏參,以及之後我與朋友造訪時,所嚐到的三杯蹄筋魚唇、紅燒豬腳烏參、蟹粉蹄筋花膠,一起成為我補充膠質的最佳來源。 曾經擔任來來飯店中餐行政主廚的許堂仁,掌杓功力超過半世紀,拿手好菜不勝枚舉,紹興醉雞、蒜子排燒、客家小炒、砂鍋魚頭,都是三鱻的熱賣菜色;然而在保留中菜傳統神髓之餘,推廣健康、少油的新中華料理,才是許主廚經營餐廳的主要宗旨。以自製紅糟入饌的養生佳餚「紅糟魚片」、「紅麴豆腐」、「紅糟錢鰻」、「紅麴炒飯」,帶有淡雅的酒粕香氣,通透出福州風情;將不經油炸的獅子頭,跟金門高粱酸白菜結合而成的「砂鍋酸白菜獅子頭」,豬肉腴嫩、白菜爽脆,湯汁甘美清鮮,可說相當引人食慾。 美食人生,啖啖都有光陰的故事。也許我初中畢業的那年,在來來飯店隨園參加:以紅樓宴做為主題的珍姑姑暖壽餐會,印象太過鮮明的關係,每當來到三鱻用餐,我總會追憶起田老師~畢竟隨園的那回饗宴,是我第一次見到前來說菜的許主廚,也是我最後一次見到田老師。哲人日已遠,當面對一連串的險阻與挑戰時,如果我仍然能夠保有熱情、智慧、以及靜觀豁達的人生體悟,我想這一切都得感謝田老師。 (卅二〕脆皮燒肉磚:酸甘開胃 (華泰王子.九華樓) 民國九十三年,我初登主播台,一開始播報的時段,主要是早上六點的晨間新聞,播好之後,再負責跑教育線(並且支援美食、醫療、氣象等跟日常生活有關的新聞),為了上班方便,也能讓公司隨傳隨到,我在距離辦公室不遠的金山南路租屋而居,位於住處巷子口,有間燒臘小店,他家的燒肉飯盒,往往就成為我的一日主要糧食。 話說燒臘小店的門面不大,可是老闆樣樣都通,三寶飯、燒腊飯(臘肉、肝腸、臘腸)、滷味飯(紮蹄、墨魚、牛腱)都是店內的熱賣商品,我雖然試過其他口味的便當,但是跟水準還行的燒肉相較,小店的叉燒、油雞和燒鴨實在不怎麼高明,燒臘和滷味也有待改進。只是燒肉吃多了,喜新念舊的我也會思考:無論市井喧嚷的街坊小店、還是名流雲集的高檔食府,大部份粵菜館子,幾乎都有供應港人最愛、本地常稱為脆皮燒肉的燒腩仔,而除了常見的吃法之外,能否展現出不一樣的新意呢? 對於造型方正的港式燒肉,文人美食名家形容得相當傳神:「大處來看、宛若西安的碑林,小處來說,則像似一個個壽山石印章」。從燒腩仔展演出的菜式,首推內容有豬腩、韭菜、薑片、豆腐,加入蝦醬燒製的「大馬站煲」;由於這道料理還多了:吸引到兩廣總督張之洞聞香詢問的典故,使得一百多年來,偏重庶民風格、里味十足的大馬站煲,躍居粵菜大小食肆中的經典名饌之一。 談到經典老派粵饌,除了鹹鮮有韻的大馬站煲之外,記得許多年前,我在香港籍的大學好友陪同下,連續兩日在港島北角和九龍新蒲崗,嚐到風味獨具的秘製金錢雞、鳳肝鴨腳包、鹹魚蒸肉餅、蝦籽扒柚皮、大良野雞卷等手工古法老菜。其中,使用燒肉和星斑為主角,加入豆皮與豆腐共冶的「枝竹豆卜炆斑腩」,以及將雞腿跟肝腸、臘腸、臘肉一起蒸製而成的「荷葉臘味雞」,讓我印象最為深刻。 即便大馬站煲、炆斑腩和臘味雞,在台北並不算普及,烹製手路也未必完全道地,然而市內仍有不錯的選擇。就我個人的經驗而言,安記海鮮的大馬站煲、遠東香宮的古法豆腐炆斑球,都是頗具水準的好味道,若是品嚐荷葉臘味雞的話,我的首選則為:位於大直的華漾美麗華分店。 設在美麗華百樂園五樓的華漾大飯店,以推車式的港點著稱,廣式燒臘、撚手熱炒亦頗有佳評,是許多家庭逛完購物商場、或是看好電影之後,輕鬆享用午晚餐的好去處。華漾的廣東點心種類繁多,粵式美饌也不少,其中「臘腸荷葉雞」在我的點菜排行榜中,一直高居前茅。主廚選用肉質細嫩的半土雞,將雞腿肉去骨切片,用蠔油、精鹽、胡椒、料酒略加醃漬,接著舖上肝腸片、臘腸片和薑片,入籠蒸八分鐘之後,取出擺少許蔥段、並且淋以魚露,再次入籠蒸一分鐘,這道馨香撲鼻的臘腸荷葉雞隨即完成。 隨著服務人員掀開荷葉,一股燒臘特有的咸鮮香氣裊裊散出,同時也賦予鮮嫩的雞肉更多風韻,令人齒頰留香,彷彿有唐魯公筆下那種「鼎俎豕腊,其味千千」的感覺呢!華漾的主廚李能時師傅,是兩度跟隨總統專機出訪海外的名庖:華泰王子飯店行政總主廚伍洪成的得意門生,徒弟的手藝已然如此嫻熟,那麼師傅的功力可想而知,於是當伍洪成主廚再次回到華泰之後,我又將華泰九華樓納入了聚會名單之列。 認識伍洪成師傅已經許多年了,得知我對燒肉情有所鍾,創意源源不絕的伍主廚對我表示:他運用自己對醬料的多角詮釋,創作出專屬伍公的獨門燒肉味道,建議我一定要嚐嚐看。畢竟將傳統老菜重新展演,始終是廚藝界裡一個重要趨勢,做得好就叫踵事增華,能引發味覺與視覺的雙重享受,但泰半都只是畫蛇添足。伍主廚將燒腩仔以鐵板加熱,再用梅子汁與洋蔥丁調出私房酸蔥醬,兩者結合之後,酸甘滋味平衡了腩仔的油脂,讓這道去年首推的「脆皮燒肉磚」入口腴脆兼備之餘,還多了立體層次,伍主廚幫老味道賦予鮮活的縱深。 為了讓伍洪成主廚重新坐鎮的九華樓粵菜廳,呈現出不一樣的面貌,伍主廚全力打造更精緻的時尚粵饌。「脆皮炸香芋」以大甲檳榔心種芋頭為主角,經過冰糖蜜製、外皮裹上脆漿後,油炸而成;「松茸鳳片芙蓉麵」則用上湯燉煮雞蛋豆腐,再加入松茸、黨參與滑嫩雞片,入口甘甜雅緻,而這二道料理所講究的刀章水準,可說是等量齊觀。 粵菜中常見的百花釀油條,雖說頗費工序,但也相當討喜,重點在於師傅得精準掌握:不同元素間的連橫融合。九華樓將食材從油條升級為婆參,並讓醬汁達到畫龍點睛功效,烹製出一道「家鄉釀海參」:伍師傅選用肉質厚實的婆參泡發三天,以鮑魚汁煨到入味,再填入絞肉與花枝漿,搭配由蒜蓉、辣椒、金華火腿粒組成的川椒醬,慢慢燒透後,Q糯交織的海參帶有一抹微辣,無論口感對比還是味覺延伸、都形成了極佳的平衡,讓家鄉釀海參和華漾的「百花鮮帶子」,雙雙列入我的百花佳餚名單。 九華樓熱賣的創意手工菜,還有強調養生概念的「碧綠木耳百合籃」:師傅選用高營養價值的雲南黑木耳與銀杏,以老母雞、金華火腿熬製的上湯煨煮入味,再加上新鮮百合拌炒,並搭配汆燙過的紐西蘭蘆筍,一起盛入籃中,口味清爽雅緻。但讓我好奇的是:嚐過師徒倆分別演繹的脆皮燒肉磚、臘腸荷葉雞之後,對於坊間常見的傳統油雞、燒鴨,伍主廚能否有不一樣的詮釋? 對於我的疑問,面露微笑的伍主廚總是胸有成竹,要我一定不能錯過這份外皮棗紅酥亮、活色生香的「乳香吊燒雞」。師傅將南乳、魚露、老薑、醬油、蒜與紅蔥頭做成醬料,抹勻塗在雞身使其入味,再抹上紅醋和麥芽糖,經過風乾八個小時才能進爐烘烤;與坊間的龍崗脆皮雞相較,這款漫溢著醇馥南乳香氣、入口肉質酥嫩多汁的吊燒雞,滋味豐富度猶勝一籌。對照同樣滋味鮮活的脆皮燒肉磚,伍主廚不僅為廣東老菜賦予現代感,也讓感動人心的好料理,演化出更多驚嘆。 |
|
( 休閒生活|美食 ) |